1、血糖测定的正常参考值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成人血糖的正常参考值是3.9~6.1mmol/L。
血糖增高见于糖尿病,可导致血糖升高的激素分泌增多(如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腺垂体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胰高血糖素瘤等)、妊娠呕吐脱水、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和中枢性疾病等。餐后1~2小时和情绪紧张时可影响血糖测定的结果。
血糖降低见于降血糖药物应用过量、胰岛B-细胞瘤、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重症肝病、糖原累积病、酒精中毒、肝癌等。饥饿、妊娠和剧烈运动也可使血糖降低。
2、血脂检查包括哪些项目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血脂检查的项目包括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I(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Lp(a))。
(1)血脂总胆固醇的正常参考值是2.8~5.2mmol/L。
血清总胆固醇>6.2mmol/L为高总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高胆固醇饮食、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肝外阻塞性黄疸、脂肪肝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
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贫血、肝硬化、严重营养不良(如吸收不良综合症)等。
(2)血清甘油三酯的正常参考值是﹤0.56-1.7mmol/L(血清TG有随年龄上升而上升的趋势,判断结果时应予以注意)。
血清甘油三酯增高见于特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症、肥胖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原累积病、妊娠晚期、脂肪肝、口服避孕药以及更年期妇女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等。高脂饮食以及大量饮酒TG也可增高。
血清甘油三酯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肝炎、恶病质和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症等。
(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正常参考值是0.9~4.0mmol/L。临床资料已证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增高一般无临床意义,未被证实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与遗传有关。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糖尿病、肥胖、吸烟和严重营养不良等。
(4)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参考值是0~3.12mmol/L(它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脏疾病、妊娠和神经性厌食症等。
(5)血清载脂蛋白A-I的正常参考值是1.25~1.59g/L。血清载脂蛋白A-I是高密度脂蛋白的载体,故与高密度脂蛋白有相似的临床意义,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呈显著负相关。
血清载脂蛋白A-I增高见于酒精性肝炎、高a-脂蛋白血症。
血清载脂蛋白A-I降低见于肾病综合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和营养不良等。
(6)血清载脂蛋白B的正常参考值是0.80~1.22 g/L,其增高的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显著的正相关。
血清载脂蛋白B增高见于冠心病、糖尿病、活动型肝炎营养不良2型高脂蛋白血症、肾病综合症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血清载脂蛋白B降低见于急、慢性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长期肾脏血液透析的患者。
(7)脂蛋白(a)的正常参考值是﹤0.3 g/L。脂蛋白(a)浓度高低有遗传因素决定,不受饮食、年龄、性别的影响。
脂蛋白(a)增高:目前一般认为脂蛋白(a)高于0.3 g/L,则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可见于心、脑血管疾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和某些癌症等。
脂蛋白(a)降低:见于肝脏疾病、过度饮酒、应用烟酸等药物。
3、肾功能检查包括哪些项目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肾功能常规检查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酸(UA)。 (1)血清尿素氮(BUN)的正常参考值是3.2~7.1mmol/L。 尿素氮增高见于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先天性多囊肾、肾脏肿瘤等)、肾前性因素(如脱水、失血、休克、重度烧伤、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上消化道出血等)和肾后梗阻等原因(如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双输尿管结石等)。 (2)血清肌酐(Cr)的正常参考值是53~106umol/L。 血清肌酐增高是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指标之一。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损伤(如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硬化、多囊肾、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在 严重脱水、失血、休克、心力衰竭和剧烈体育活动后也可见增高。 (3)血清尿酸(UA)的正常参考值是150~416umol/L。 血清尿酸增高见于急性、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中毒性肾病(如氯仿、四氯化碳、铅等)和痛风等。 4、病毒肝炎免疫指标监测主要包括哪些项目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病毒肝炎抗原及其抗体监测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eAb)、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甲肝抗体(HAV-LgM)、丙肝抗体(HCV-LgM)。 (1)乙肝抗原(HBsAg)的 正常参考值为阴性。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表示受检者处于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包括乙型肝炎潜伏期、急性期、慢性或迁延性肝炎以及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正常参考值为阴性。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或易感染过乙型肝炎,并获得对乙型肝炎的免疫力、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成功。 (3)乙肝E抗原(HBeAg)的正常参考值为阴性。 乙肝E抗原阳性见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乙型肝炎加重、慢性乙型肝炎。 (4)乙肝e抗体(HBeAb)的正常参考值为阴性。 乙肝E抗体阳性见于乙肝E抗原转阴的患者、部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在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时,如检出乙肝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也能确诊为乙型肝炎近期感染。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的正常参考值为阴性。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时,如乙肝核心抗体—IgM见于急性乙型肝炎比乙肝表面抗原敏感得多: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如乙肝核心抗体—IgG阳性,滴度高提示正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如为低滴度表示以往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免疫学指示检测中常见结果及临床意义
HBsAg |
抗—HBs |
HBeAg |
抗—HBe |
抗—HBc |
临床意义 |
+ |
|
+ |
|
+ |
急性,慢性活动期,有传染性 |
+ |
|
|
+ |
+ |
恢复期,弱传染性 |
|
|
|
+ |
+ |
恢复期,弱传染性 |
+ |
|
|
|
+ |
急肝,慢性HBsAg携带者 |
|
|
|
|
+ |
既往感染过 |
|
+ |
|
+ |
+ |
恢复期 |
|
+ |
|
|
+ |
既往感染过仍有免疫力 |
|
+ |
|
|
|
康复期主动被免疫后 |
- |
- |
- |
- |
- |
未感染过HBV |
5、血脂高怎么办? 血脂类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血脂增高,又称高血脂症,多见于饮食过量,尤其是多食动物脂肪、肉和内脏,另可因患者有糖尿病,肝、肾、甲状腺等疾病以及与家庭基因有关。 (1)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或载脂蛋白-B增高: 易发生心血管疾病,还可见于肾病综合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 建议饮食方面应减少总热量摄入,尤其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脑髓、蛋黄、动物内脏、鱼籽、蟹黄、蛤类、无鳞软骨鱼、黄油等);提倡吃粗粮、蔬菜和鱼类;加强体力活动。应明确高血脂症的病因,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 (2)甘油三酯增高: 常由饮食总热卡过多、糖尿病、饮酒过量造成,也可因肝病、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另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建议控制饮食总量,低糖饮食,多吃蔬菜,增加体力活动,指标明显增高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 (3)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增高: 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增高常与饮食结构有关,还可见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等疾病;而两者降低可见于心脑血管等疾病。可去内科检查、处理。 (4)脂蛋白(a)增高: 易有心血管损害,与遗传关系较大;应去内科检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