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浅表性胃炎案

 学中医书馆 2013-01-07
慢性浅表性胃炎案
 

患者周某,女,27岁,河北省晋州市人。主因间断性胃脘部疼痛不适一年,加重一周就诊。现自觉胃脘部持续隐痛,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在我院查电子胃镜结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证型:湿热伤中。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此乃由于由于滋食肥甘厚腻,热郁胃中,日久致脾胃功能失调,胃络不通,胃失濡养所致。故借用芍药甘草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小柴胡汤宣通脏腑,调畅气机,从而使湿热去,病自除。

 

周某,女,27岁。

初诊(2009年6月3日)一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疼痛不适,自服“气滞胃痛冲剂”效果不佳,后患者也未系统治疗。1周前因食用粘腻食物后出现胃脘部疼痛,现自觉疼痛难忍遂来我院就诊。现主症:胃脘部持续隐痛,按之疼痛不减,无恶心呕吐,烧心反酸稍显,偶嗳气,口干口苦。在我院查电子胃镜结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提示找到幽门螺杆菌。纳差,大便日一次,量少,偏干,夜寐欠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沉。

   处方如下;

 当归9g   白芍30g   甘草6g   柴胡12g   黄芩9g   广木香6g   青陈皮各15g

 元胡12g  千里香12g   女贞子12g   旱莲草12g    八月札12g    甘  松9g

 白蔻仁12g 砂仁6g   百合15g  乌药9g    姜黄9g   荜拨12g    大腹皮15g 内 金9g

     给予7剂口服,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并口服西药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分散片及中成药安胃片治疗。

 

二诊(2009年6月10日):患者诉胃脘部疼痛较前稍减,但遇凉和餐后仍持续隐痛,仍有嗳气,晨起有口干,无口苦。仍食欲不佳,大便量少,日一次,夜寐欠安。舌质红,苔薄黄,脉沉。于上方去姜黄、荜拨,加荔枝核15,花粉12,元参12,苦参6,公英15,火麻仁15,继服7剂。中成药口服安胃片、六味安消散。

 

三诊(2009年6月17日):患者自觉仍有胃脘部隐痛不适,但较前已明显减轻,食欲较前增加,但遇见油腻食物仍有恶心干呕,口干不显,偶有嗳气,大便稍偏干,日一次,夜寐欠安,舌质淡,苔薄黄,脉沉。上方加水红花子12,继服15剂。中成药口服同前。

 

四诊(2009年6月24日):一月后患者复查幽门螺杆菌试验结果示:DPM:87,HP(-)。胃脘部隐痛基本消失,但仍不能多吃,二便调,夜寐欠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上方加合欢花12,夜交藤12,继服30剂,中成药口服安胃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一月,后追访患者告愈。

 

     按:本病例患者是由于滋食肥甘厚腻,热郁胃中,故见胃脘疼痛;郁热日久,导致胃火炽盛,故见烧心反酸;津不上乘而见口干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皆为湿热伤中的表现。《医学正传胃脘痛》中曰:“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方中以芍药甘草汤合小柴胡汤为主方,和解缓急止痛,并配伍理气降逆、和胃化湿之品,使脾气生,胃气降,湿浊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