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流性食道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案

 学中医书馆 2013-01-07
反流性食道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案
 

患者马某某,男,41岁,河北省晋州市总十庄镇人,主因胃脘部堵闷伴嗳气、烧心反酸一个月就诊。现自觉胃脘部堵闷不适,胸骨后烧灼感,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在我院查电子胃镜结果示:反流性食道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故西医诊断为反流性食道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为痞满,证型:肝胃不和。此乃由于患者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脾气受损,运化不利,胃腑失和,气机不畅所致,治疗时应重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故借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

 

马某某,男,41岁。

初诊(2009年6月15日):一月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胃脘部堵闷,症状时轻时重,患者未在意,也未曾治疗。患者诉平素易怒,喜好饮酒及辛辣刺激物,曾自服“斯达舒”、“葵花胃康灵”,效果欠佳。现症状加重就诊。自觉胸骨后烧灼感,胃脘部堵闷不适,嗳气频多,餐后经常烧心反酸,无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较重。纳少,大便干,2到3日一行,夜寐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此乃由于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所致,故拟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

    处方:

柴胡15g   黄芩9g    苦参6g   公英15g    石菖蒲12g    郁金12g     苏叶9g

黄连6g    淸夏6g    瓜蒌12g  枳实12g    川朴12g     广木香12g  青陈皮各15g

生龙牡各15g   千里香12g   焦三仙30g     大腹皮15g     莱菔子12g    内金9g

  给予7剂口服,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中成药口服安胃片,六味安消散口服。

 

二诊(2009年6月22日):患者诉仍自觉胃脘部堵闷较前稍减,但餐后仍加重,胸骨后烧灼感基本消失,嗳气仍较多,轻微烧心反酸,口干口苦减轻。纳差,大便干,1到2日一行,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于上方加百合15,乌药9,女贞子15,旱莲草15,火麻仁15,继服7剂。中成药口服同前。

 

三诊(2009年6月29日):患者自觉胃脘部堵闷较前明显减轻,餐后仍有嗳气,食欲较前增加,烧心反酸不显,口干较明显,无口苦。大便偏干,已经1日一次。舌质红,苔薄黄,脉沉。于上方去百合、乌药、生龙牡,加荔枝核15,花粉15,元参15,继服15剂。中成药口服同前。

 

四诊(2009年7月13日):患者诉胃脘部轻微堵闷,偶有嗳气,食欲增加,口干已不显,纳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沉。上方加白残花15,继服15剂。后随访患者告愈,病情稳定未复发。

 

按:痞满的发病诱因很多,其中情志失调是常见诱因,肝胃不和是典型症候。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脾气受损,运化不利,胃腑失和,气机不畅,发为痞满。方中小柴胡汤为主方,和解少阳,平肝降逆,宣通气机,在此基础上加味凉血化湿行气之品,调和肝胃,使脾气升胃和降,肝气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