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煎藥問題

 sN飞雪 2013-01-07

問:什麼煎藥器皿最佳?
答:最好是選用陶器、砂鍋及玻璃器皿;不銹鋼器皿也可使用,但須確保質素良好。陶器、砂鍋傳熱均勻,耐熱保溫,穩定性高,在高溫煎煮下亦不會與藥物中的有效成分發生化學變化,確保煎好的藥能發揮藥效。

問:為什麼不宜使用鐵器銅器煎藥?
答:中藥的成分複雜,包括生物、鞣酸、蛋白質、揮發油等,其中生物必須與鞣酸或有機酸生成鹽後,才能溶解於水。鐵器銅器的金屬化學成分比較不隱定,容易令一些藥材(例如何首烏、五倍子、白芍、大黃)所含的鞣質發生化學變化,產生鞣酸鐵等有害物質,影響生物的利用,輕則降低療效,使藥性變味(澀和腥),嚴重時更會引致服用者不適。

問:可否使用自動電藥煲?
答:自動電藥煲方便繁忙的都市人,他們只須將藥材和水放進電藥煲內,插上電源,便無需掛心煎藥問題,因為當藥煎至只剩下一碗水時,電藥煲便會切斷電源保溫,絕不會煎焦藥。不過,用電藥煲煎藥時間較長。

問:煎藥前應否先把藥清洗一下?
答:不用清洗,不過由於某些藥材沾有塵埃及被硫磺薰過,因此不妨用水稍為沖洗一下。

問:怎樣煎藥才能最有效發揮藥性?
答:煎藥前,可用水浸泡藥材約半小時。切記水一定要浸沒過藥材,才能讓藥材充分吸收水分,煮出藥味。此外,浸藥要用冷水,令藥材與水等溫,水分容易滲透,有利藥材釋出有效成分。若用熱水,部分中藥材的物質可能會產生變性,有效成份未能被溶解出來。例如茯苓、芡實、麥芽、山藥等藥材,含有淀粉,若用熱水浸泡再煎,會使藥物內淀粉凝結,影響藥效。
  煎藥時,應先用武火(大火),待水沸後再用文火(小火)煎煮。大約煎一至一小時半,視乎藥材多寡而定。

問:若煎藥時不留心煎焦了,應怎麼辦?
答:真可惜,惟有把煎焦的藥倒掉!因為即使加水再煎,藥性可能已改變,例如滋補的黨參、山藥、熟地等,所含的糖、氨基酸等會被破壞,藥效大減。又如荊芥、薄荷、藿香等疏風解表的感冒藥,一旦煎焦,其揮發性特質便會盡失,甚而可能產生相反作用。

問:為什麼有些藥要後下? 怎樣處理後下的藥?
答:有些藥材的揮發性特別強,如薄荷葉、蘇葉、麻黃。若煎的時間過長,有效成份容易隨水蒸發,失卻藥效。因此,當藥差不多煎好時,才加上後下的藥材,約煮兩分鐘便可。如使用電子藥煲,則把藥倒起,放進另一瓦煲內,加入後下藥材煮兩分鐘便可。

問:一劑中藥可否煎數次嗎?
答:不同性質的藥物有不同的處理方法。補藥可以再煎一次,將藥物的有效成分煎出,但清熱或感冒藥則不適宜再煎,原因是這些藥的有效成分很易揮發,例如薄荷、蘇葉,煎一次後揮發功效便會消失,因此再翻煎也沒有功效,反之會燥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