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家小银行的“成长烦恼”

 守一至圣 2013-01-07

一家小银行的“成长烦恼”

2012年02月18日08:48         杨记者洋 别凌 吴迪通讯员 毕伟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号:

  在监管者眼中,它如一条投入池塘中的鲶鱼,令整塘“池水”充满活力;在实力不俗的同行业眼中,它带来“危机感”,是一位值得警惕的对手;在普通民众眼中,“时尚、前卫”也是它的标签。它是彭州民生村镇银行,成立至今尚不足4年时间。在彭州民生村镇银行副行长徐廷辉看来,它还有着很多“成长烦恼”。


  烦恼一:发展迅速但认知度不高


  成立于2008年9月的彭州民生村镇银行,现有3个机构网点、46名员工,累计贷款规模仅为10.3亿元,无论是从银行的名称,还是实际“家底”上来看,彭州民生村镇银行都属于典型的小微金融机构。
  成立时间短、网点少,规模小等“缺点”并未影响它的发展,根据该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从成立当年的亏损到初步盈利再到2010年和2011年大幅度盈利,实现了“三大跳”,“三大跳”的成绩单在徐廷辉看来,很正常。
  这份成绩的获得其实并不容易。彭州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根据成都市“三圈一体”战略“头雁、中雁、尾雁”的划分,该市位于“尾雁”行列,市域经济发展的薄弱点地位不言自明。同时,在彭州民生村镇银行成立之前,当地已有工、农、中、建等8家银行分支机构。并不理想的经济环境,看似饱和的金融市场,尚处发展初期的村镇银行快速发展的法宝是什么?“决策链条短,决策效率高,是我们最大优势。”徐廷辉认为。
  位于彭州丽春镇的一胜肴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与彭州民生村镇银行同一年成立的农业企业,成立之初便遇到资金难题,由于无有效抵押品提供给银行,贷款之门几乎对它关闭。此外,公司创办人张荣桥来自北京,刚到彭州时人生地不熟,民间借贷也变得不可能。了解到这一情况,通过大胆尝试股权质押这一新型融资方式,村镇银行在很短时间内就解决了张荣桥的资金问题。
  有专家表示,农村金融改革体制创新是核心,金融产品创新是关键。彭州民生村镇银行正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在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赢得了自身的发展。
  眼下,即便是在彭州偏远的小山村,也会出现彭州民生村镇银行客户经理的忙碌身影。不过,这却不能完全改变尚未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和认同的命运,这也直接给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带来很大难度,加之在正规监管之下的必要成本支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没有一定规模的贷款投放,进而也很难依靠存贷利差收入来平衡成本,实现赢利和可持续发展。彭州民生村镇银行自2010年以来,由于网点少、结算不便等原因,存款一直维持在4亿元左右,增长乏力,从而数度造成无贷款投放规模。


  烦恼二:立足“三农”谋发展 空间依然受限


  人民银行彭州支行行长马慧如告诉记者,彭州民生村镇银行是“5·12”特大地震后成都设立的第一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是彭州唯一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成立伊始,立足“三农”、支持“三农”发展便成为村镇银行主要目标。
  这一目标完成的到底如何?根据彭州民生村镇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该行累计发放贷款10.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就达到9.89亿元,占比达到96%,比去年同期增长36.83%。
  网点少,工作人员少,并没有阻挡村镇银行“向下”探索的脚步。立足“三农”谋发展也给村镇银行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回报。徐廷辉说,通过走市场化、差异化的服务,差异化的定价,创新金融产品,在去年度信贷增量仅为1580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微小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3212万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
  然而在与徐廷辉的交谈中,他不时提到“发展天花板”一词。根据2011年人民银行统计司测算反馈的数据,2011年该行新增存款为-183万元,新增可贷资金-547万元。虽然村镇银行对存款持续负增长的局面已经提出“做好存量”的应对办法,但还是制约了其后续发展空间。
  此外,村镇银行依然无法逾越“三农”风险鸿沟。农业是弱势产业,其生产经营对自然条件及生产经营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易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市场行情的左右;农民是弱势群体,极易产生风险,如突发性自然灾害、动物瘟疫等不可抗力导致的农户违约风险。同时农村地区需要融资的项目也普遍缺乏信用评级,这些都为村镇银行业务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压力,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农业担保公司没有发挥有效作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面对的市场风险很大。且村镇银行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无法与当地的其他银行相提并论,服务范围狭窄,组织结构简单,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


  烦恼三:被形容为“狼” 形象却不符


  “狼来了”,接触过彭州民生村镇银行业务的其他银行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信贷员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触,而目前民生村镇银行在彭州信贷市场份额中占比仅为2.9个百分点,还远远不能满足整个县域“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
  马慧如在评价彭州民生村镇银行的作用时,将其形容为投入大海中的一粒石子,必将泛起涟漪,必将会波及到辖内的其他金融机构。“涟漪”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村镇银行的成立有效地打破了彭州地区“一农支三农”的格局,原有乡镇一级的金融服务基本上由农商银行一家承担,而村镇银行的出现,初步激活了当地农村金融市场。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县域金融资源取之于县域用之于县域,彭州金融机构投放县域和涉农贷款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据人民银行金融统计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11年全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30.81亿元,比2008年增加60.1亿元,增长85%,其中涉农贷款余额增加65.12亿元,增长240%,涉农贷款增量增幅高于整个贷款增速。
  “狼来了”,彭州民生村镇银行却与“狼”的形象画不上等号。徐廷辉介绍说,支付结算手段、中间业务及相关支撑仍然存在短板。目前还没有自己的银行卡;还没有开通征信查询系统;而由于受技术限制,如今被各家银行所看重的中间业务也还不能完全开展。按照2011年4季度彭州民生村镇银行财务报表测算,该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仅为4万元,只占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一,村镇银行目前的发展情况与其他银行机构并不在一个档次上。
  此外,彭州民生村镇银行虽然利用独立法人的机制优势,将办事效率大幅提高,据悉,一般的贷款从受理到发放不超过3天。而仅有的3家银行网点,还是给客户还款带来了一定麻烦。
  因此彭州村镇银行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也亟须在发展中尽快补上“短板”,成为真正令竞争对手畏惧的对象。
  当然这些“成长烦恼”并非彭州民生村镇银行这一家小微金融机构所独有的。“成长烦恼”是年轻的小微金融机构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而只有解决好这些烦恼,它们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