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以穿上身的充电电池

 明白人生书百年 2013-01-07
可以穿上身的充电电池
2013-01-07solarF阳光网我要投稿 我要评论
摘要:彭慧胜课题组用一个“非常简单和低成本的方法”,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在一根纤维上同时实现光电转换和储能”,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对全纤维状能源系统的开发,迈出了关键一步”。

solarF阳光网讯 在只有头发丝十万分之一的纤维上实现既发电又储能,还能把它织成衣服穿上身?

近日,原创性研究领域权威期刊《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的封面文章刊登了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

2006年,彭慧胜从美国博士毕业后,加入了美国能源部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两年后,他从美国回到复旦大学,继续从事碳纳米管相关研究。不过研究的着眼点从材料结构本身转移到了利用它的电性能上。

据彭慧胜教授介绍,“纳米最直观的概念就是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如果用一纳米直径的小球堆积起一毫米直径的小球,它的表面积可以提高10的5次方”。这是一种“由小变大”的方法,道理跟石油化工中的催化作用相同,催化剂的表面积越大,效果就越好。彭慧胜将这一设计运用到了碳纳米管的光电转化中。

“美国用这个材料做太空电梯”

因为曾在美国能源部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工作,彭慧胜对碳纤维管材料的相关应用领域非常熟悉,“这个材料有什么用?我举一个例子,第一代防弹衣是钢板做的,一件衣服重20多公斤。1970年代杜邦公司研制出科夫拉纤维材料(Kevlar),张力是钢的5倍,而第三代的防弹衣就是由碳纳米管纤维来做的”。

彭慧胜课题组的仰志斌同学做了现场演示,用一根像蜘蛛网一样肉眼几乎看不见的碳纳米管纤维丝,吊起了一枝圆珠笔。仰志斌告诉在场记者,“要吊起两吨重的汽车,用直径5毫米的碳纳米管纤维就够了”。

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地球往事三部曲”系列《三体Ⅰ》中,人们能通过太空电梯穿梭地球上空,有读者评论说这是在“挑战读者想象力的极限”。但据2012年8月29日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电梯港集团公司表示,这一想法能在8年内成为现实。

“美国就是用这个材料做太空电梯。”彭慧胜介绍说,碳纳米管纤维最大的特点是很轻、很强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