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病奇治 朱进忠(26)

 学中医书馆 2013-01-07

难病奇治 朱进忠(26)

 

沈××,男,60岁。
胃癌手术后2个多月以来,虽然胃脘剧痛不止,严重的呕吐已经减轻,但胃脘满痛,食欲不振,消瘦乏力一直不见改善。为此曾用西药和中药健脾和胃之剂进行治疗,但效果一直不太明显。细审其证,除以上所述者外,并见其面色萎黄,消瘦,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烦不安,胃脘满痛,恶心欲吐,口苦口干,舌苔黄白厚腻,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反复思考,诊为胃肝不和,寒积不化。为拟舒肝和胃,温中导滞。柴平汤加减。处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党参10克 黄芩10克 甘草6克干姜3克 大枣5个苍术10克 厚朴10克 陈皮10克 大黄3克
服药2剂后,胃脘满痛基本消失,心烦、恶心、食欲不振俱减,精神改善。继服6剂后,恶心消失,食欲正常,其它诸证亦大部消失。
郎××,男,65岁。
食道癌手术后3个多月来,食欲一直不振,吞咽困难,某脘诊为术后食道狭窄,进行食道扩张术。食道扩张术后,吞咽食物较前明显顺利,但术后却出现严重的食欲不振,胃脘疼痛不止,胸满心烦,昼夜不能入睡,某院先以西药治疗1周不效,并进而出现自汗盗汗,疲乏无力,口舌干燥,体重急速下降,血色素由14克%降至9.8克%。输血300毫升之后,睡眠好转,精神改善。但1周后,以上症状又见加重,又输血300毫升,精神又稍有改善,但4天以后,以上症状又复如初。细审其证,面色晃白无华,神疲力乏,极度消瘦(体重67斤),食欲甚差,胃脘满痛不止,胸胁苦满时痛,心烦失眠,按其胃脘有明显的压痛,舌质稍红,舌苔黄白,脉虚大弦滑,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淤,脾虚失运为标。为拟补气养阴以培本,理气活血,燥湿健脾以治标。加味一贯煎加减。处方:
人参10克 麦冬15克 生地30克苍术15克 白术10克青皮10克 陈皮10克 柴胡10克 三棱10克 莪术10克 薄荷3克 夜交藤30克
眼药6剂后,胃脘胀痛、食不欲振等好转,精神增加。继服上药30剂后,胃脘胀痛消失,食欲明显改善,精神增加,睡眠好转,血色素增至13%,体重增加8斤。
按:胃部手术后远期并发症是胃部手术后常见的一种疾病,从一般门诊的情况来看,以残胃排空减弱,小肠输入段梗阻、餐后综合征、吻合口溃疡等多见,至于胃切除术后贫血亦时有见到,从临床的经验和教训中体会到,一大部分具有肝病证候;二虚实寒热夹杂证俱见,从治疗的经验体会来看,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舒肝,二注意虚实寒热的用药比例,三攻邪必缓,补正勿急,四补正时必佐攻邪,攻邪时必佐补正。
3.胃脘疼痛,反复出现休克
朱××,女,48岁。
8年前,在长期生气、饮酒之后,发现胃脘疼痛,其后日渐加重,某院诊为溃疡病、胃炎。开始应用西药治疗疼痛有所减轻,但两个月以后疼痛突然加重。住院治疗半年多,不但疼痛没有减轻,反而日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出院后,改请中医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方治疗。开始时疼痛有所减轻,1个月后,疼痛又日渐加剧,乃住某院进行治疗,诊断为溃疡病、慢性胃炎、胃下垂,中、西药治疗仍无明显效果。近5年多来,不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日渐严重,而且月经日渐不调,或为月经量多,或为淋漓不断1~2个月不止,或时见衄血、紫斑,并见脾脏肿大,贫血,腹痛,血色素有时下降至5克%,医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治疗的过程中,除输血可以减轻症状外,采用其它任何治疗药物都经常发生荨麻疹、腹痛或发热。3年前,因生气突然发现休克,经某院抢救才脱离危险,其后每2~3个月就发作1次,尤其是最近半年多以来,病情更为严重,除持续不断的胃脘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鼻衄、崩漏、紫癜之外,几乎1周发生1次休克。冷汗出,额面突然更加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至40/30毫米汞柱,神志昏迷,脉微欲绝。一周之前,经过抢救刚刚脱离危险,昨日又发生休克,经抢救之后,神志仍然不清,细审其证,面色萎黄,瘦削,神志不清,四肢蹶冷,鼻尖、下颌亦冷,舌质淡暗,舌苦薄白,血压60/30毫米汞柱,脉微欲绝。再询其每次发生疾病时的情况,家属告曰:每次发生休克都有预感,先有脘腹疼痛,继而逆气上冲,冲至心胸即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大出,血压急速下降,昏迷不醒。综合脉证,反复思考,诊为气血阴阳大衰,心脾不足,木邪来乘。为拟大补气血阴阳,健脾抑木降冲。十四味建中汤加减。处方:
黄芪15克 肉桂10克 人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熟地10克 白芍10克麦冬10克 半夏10克 附子10克 干姜3克 大枣5个肉苁蓉15克
服药1剂之后,神志转清;服5剂之后,精神、食欲均好转,腹痛减轻。继服20剂之后,精神、食欲大增,腹痛减轻70%以上,已能下床走动,又服40剂,脘腹疼痛消失,食欲正常,月经2个月未至,此次月经之后量亦不多。后嘱其按原方加鹿茸3克为丸,缓缓服用1年,诸证消失而愈。
某医问,黄芪建中汤与十四味建中汤均为补气养血,健脾抑木之方,然其效果不同,其故何也?答曰:药物轻重不同耳。又十四味建中汤除去具有补气养血,健脾抑木之功外,并具有附子、干姜,甘草之四逆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附子、肉桂之附桂理中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之四君子汤,所以还具有回阳救急,温中散寒、益气健脾之功。因此阳虚寒甚兼有水饮者,宜用之。
4.胃痛耳聋并见
邢××,男,61岁。
慢性胃炎,溃疡病10年多,耳聋7年多,曾反复住院治疗,一直无明显效果。近1年多以来,胃脘疼痛日渐加重,每次饭前均疼痛发作,疼痛发作时,吃1~2块饼干可以稍事缓解,但吃3、4块饼干以后反而胀痛加剧。有时稍稍吃点饭疼痛可以缓解,多吃反而使胀痛加剧。当疼痛严重时两耳胀闷更加严重,或者完全听不见,当胀痛稍微减轻时,两耳胀闷发聋的现象亦有所减轻。细审其证,除以上诸证外,按其胃脘有明显的压痛,并时见心烦易怒,头晕头痛,舌苔黄白,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诊为肝胃不和,寒积不化。治拟舒肝和胃,温中导滞。小柴胡汤合小承气加减。处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党参10克 黄芩10克 干姜3克甘草10克大枣5枚枳实10克 厚朴10克 大黄3克
服药3剂后,胃脘疼痛消失,食欲增加,耳聋减轻。其后改为每周2剂,服药1个月,不但胃脘疼痛消失,而且耳聋亦基本恢复正常。
某医问:前医曾用温中导滞之法治之而不愈者何也?答曰:肝胃不和,寒滞不化者,不予舒肝,但予导滞攻下,寒积虽可除,而肝气不舒仍不愈,故其效不著也。
(六)食道疼痛,吞咽不利
武××,男,30岁。
吞咽困难,食道疼痛,反复不愈,已二年多。某院诊为食道炎。先以多种抗菌素治疗半年多无效,后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养阴清热等方治疗1年多仍无效。特别是近3个月来,疼痛尤为严重。不吃东西时仅仅隐隐作痛,吃东西时,则灼痛难忍,有时咽唾液亦感疼痛。细审其证,面色晃白无华,呈痛苦忧郁之状,失眠心烦,头晕头痛,胸及食道均痛,夜间口干,舌苔白,脉虚弦滑。综合脉证,反复思考:诊为气阴俱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湿不化为标。治拟补气养阴以培本,舒肝理气、活血化痰以治标。加味一贯煎加减,处方:
党参30克 麦冬15克 生地30克 苍术15克 白术10克青皮10克 陈皮10克 柴胡10克 三棱10克 莪术10克 薄荷3克夜交藤30克
服药4剂后,食道及胸部疼痛明显好转,头晕头痛、失眠心烦亦有所改善,继以上方服药1个月,诸证全部消失。
某医问,前以养阴之剂为何不效?答曰:气虚未补,肝气未舒,淤血未活所致也。
(七)纳呆
胡××,女,26岁。
因家庭不和吃安定200片进行自杀,经抢救脱离危险后,1个多月来一直食欲不振,心烦失眠,有时恶心,某医予肝泰乐、三酶合剂和中药健脾和胃之剂治之不效。细审其证,除以上诸证外,舌苔黄白,脉弦细而涩。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滞,寒热错杂之证,治拟舒肝理气。小柴胡汤加味。处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黄芩10克 党参10克 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桂枝10克 茯苓10克
服药3剂后,诸证消失而愈。
(八)妇科手术后腹胀难忍,矢气不能
高××,女,45岁。
子宫全切术之后,2日多宋腹胀腹痛,矢气不能,痛苦难忍。医予中、西药治之,不效。恰遇我前往探视,医云:朱老,请你辩证治疗一下。云:妇科手术伤及冲任,冲任脉者,隶属于肝脉,可先针太冲、公孙二穴,一者治肝,一者调脾。于是一寸毫针4支,各刺入5、8分深,留针2分钟后,腹胀稍减;5分钟后,腹胀消退大半;留针半小时后,腹胀消退约90%左右;留针40钟后,起针。次日往视,腹胀昨夜已消失。
其后,又曾遇数例腹部手术后腹胀需要进行肛管排气者,经针三阴交、太冲、公孙,均不久即愈。
(九)烧心泛酸,手足头不断动摇
雷××,男,66岁。
烧心泛酸,疲乏无力5~6年,四年前因文化革命冤案被平反,在心情上既特别高兴,又非常生气。其后不久,发现头部经常不由自主的摇动,不久又发现经常呶嘴、眨眼、吐舌、挤眉、手足乱动,走路、用手握物时均因躯干、四肢不由自主地、不断地伸直、扭转、屈曲而异常困难,近1年多来,不但以上症状更加严重,而且发现说话、咀嚼、吞咽也日渐困难,为此,曾在某院住院治疗1年多,诊为舞蹈病。先用西药治疗1年不效,后又配合中药平肝熄风药治疗3个多月,不但无明显效果,反而日甚1日。细审其证,除上述者外,察其以上动作往往在想要拿东西或想迈步走路时加剧,生气后亦加剧,但入睡后一切不由自主的动作消失,并见失眠心烦,急躁易怒,头晕乏力,烧心泛酸,舌苔白,脉弦紧。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结,痰湿内郁,郁而化风。治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
柴胡10克半夏10克 党参10克 黄芩10克 干姜3克甘草10克 大枣5个桂枝15克 茯苓15克 大黄3克 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6剂后,不由自主地乱动较前稍有减少,其他症状同前,但继续服用上药达70余剂,症状不再改善,而且烧心泛酸日趋严重。再审其脉证,舌苔薄白,脉右弦左缓。综合脉证,反复思考:此病先有脾虚后有肝风,即肝风动摇之象发生于脾虚之后,风在肿虚之后生者与慢脾风之意同,慢脾风诸家均认为应治脾抑木。本证既有脾胃虚寒,又有血虚风动,故治宜健脾补中,益气养血,佐以熄风解痉。十四味建中汤加昧。处方:
黄芪300克 当归200克 川芎200克 生地200克白芍200克 肉桂200克 党参200克 白术200克 茯苓200克甘草200克 附子200克 麦冬200克 半夏200克 肉苁蓉300克 生姜200克 大枣150枚蜈蚣100条全蝎50克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1日3次,1次2丸。
服药3个多月后来治,云:手足、躯干等不由自主的动作较前明显减少,坐椅子、沙发上时已不乱动,让其取东西时已能较快的拿起,让其走路时,在走出十几步远时可以不出现扭屈状的动作,走路的速度亦较前增快。说话较前灵活,吞咽较前为利。继以上方为丸,服药达1年余,后果愈。
某医惊其效果之佳,又叹丸药太缓,问曰:为河不用汤而用丸剂?答曰:本病病程甚久,正气衰而邪气实,若用汤剂大补恐正末复而邪反实,若予大剂祛邪必邪末除而正反伤。丸药虽较汤剂为缓,但补不助邪,攻不伤正,至正气缓缓恢复之后,风邪自然消退。此种治法类似于兵法上的蚕食术,亦即景岳等补正则邪自除意。
(十)触摸任何部位时均频发呃逆、嗳气
靳××,男,成。
嗳气、呃逆频繁发作7~8年,尤其是近五六年来,发作更为频繁,发作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尤为特殊的是呃逆嗳气停止的时候,别人触摸他的任何部位时即立刻出现频繁的嗳气,嗳气7~8次后,紧接着发出接连不断的呃逆声。每次发作约1~2分钟即自然停止,停止后若再触摸其任何部位,就又连续嗳气、呃逆1~2分钟。为此曾在数个医院反复住院检查治疗,始终没有得出确切的诊断。除西药外,仅服中药旋复代赭、丁香柿蒂、橘皮竹茹等汤加减方即达上千剂,但始终没有明显效果,细察其证,除以上所述者外,并见消瘦乏力,面色晃白,食欲不振,口干口苦,舌苔薄白,脉虚大而弦。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俱虚为本,气滞血淤、脾虚湿盛为标。为拟补气养阴以培本,理气活血、燥湿健脾以治标。加味一贯煎加减。处方:
柴胡10克 三棱10克 莪术10克 薄荷3克 党参30克麦冬12克 生地30克 苍术15克 白术10克 青皮10克 陈皮10克夜交藤30克
服药4剂之后,食欲好转,精神增加,嗳气、呃逆如前,又继服20剂,嗳气、呃逆骤然停止,虽触摸任何部位也不发生嗳气、呃逆,又继服20剂而愈。
某医问:呃逆、嗳气乃肺胃之气上逆所为,故多用降气药治之,而此症用降气之药不效,用理气之药反效者,何也?答曰:触摸任何部位均嗳气、呃逆,此乃肝胃之气欲伸而不能之象耳。欲伸其阳而不伸者乃气虚兼郁之故,气虚者不补其气则伸之不能;气郁者不舒其气则伸之不可,故必须补、舒并用。嗳气、呃逆有逆和郁两类。郁者但降不升则气逆反作;逆者,但舒而不降则逆者更逆,故必须注意疏肝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内科疑难疾病与肝、肺的关系及治验实例
(一)咳嗽
1.咳嗽遗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