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 患者情况各不相同,治疗应从实际出发,请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照搬。 胃脘痛,西医多见于慢性胃炎。导致胃脘痛之原因较多,首要者是患者平素脾胃较虚弱,胃腑本身之阳气及阴液易亏,复因劳倦所伤,饮食不节,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等皆能伤胃。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胃痛》中指出:“胃禀中和之气,多气多血。壮者不能干,虚则着而为病”。如“饮食自信,脾胃乃伤”,饮食不节,过食香燥或生冷,寒热过度损伤脾胃,寒积伤阳,热积伤阴。忧思抑郁,情志内伤,肝失疏泄其气横逆,犯胃乘脾, 致胃失受纳和降,脾失健运升清,因而诸症从生。病延日久则气郁化火,灼伤胃阴,胃失濡养,虚热内生;运化不健湿聚为患,或炼液成痰,或郁而化热而成湿热,或从寒化而成寒湿俱可郁阻中焦气机,终成胃痛及胃痞之疾。按慢性胃炎之病机变化及证候演变的一般规律,发病之初其病变主要涉及胃、脾、肝之气分。由于肝失疏泄,中焦气机异常,郁滞不行升降失常,胃气逆乱受纳运化障碍,此时以实证或实热之证为多见。继而则易出现胃阴不足,虚火内扰,湿聚痰生,或瘀血阻滞等导致次生性病理变化,证情趋于复杂。久之内生之邪气羁留,正气耗损,虚实互见,寒热混杂,缠绵难愈,步入慢性状态,症状时轻时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胃炎既然以中焦气机失常之病变为核心,中医药治疗自当以疏调气机为第一线的治疗方法。气机失常之证通过针对性强的疏调方药的作用,促使其气机之运行复常,则体内之滞气、瘀血、湿邪、郁热、寒湿、食积等邪气均易消除。疏调人体气机治疗法之主要内容一般皆包括:疏肝气,和胃气,健脾气,宣肺气,宁心气,益肾气,条畅三焦之气等。通过矫枉纠偏,使异常之气机重归于平衡和谐之有序运行。但对于胃脘痛或胃痞之疏调治疗应以疏肝、和胃、健脾为主,气滞宜行,积宜化,逆宜顺,热宜清,寒宜温,痞宜散。旨在调畅中焦气机,恢复其正常之气化出入升降功能,消除各种消化不良症状。同时能根据患者病情之实际所需,兼以适当之宜肺以强化制节之功,则亦可有助疗效之增强。上述之疏调安胃汤可作为应对中焦气机失常之基础通用方。我院以疏调安胃汤治疗胃脘痛之气机失常患者效果良好。接下来我分享两则治疗胃脘痛的医案。 案例一 患者王某,女,48岁。于2021-01-21初诊。既往慢性胃炎病史。 主诉:反复上腹部疼痛、闷胀不适4年,加重10余天入院。 刻下:胃脘部疼痛不适,喜温喜按,嗳气,呃逆,反酸,恶心,神疲乏力,眠差,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虚弱。 中医诊断:胃脘痛(气机失常证)。 治则:疏肝和胃,调畅气机。 处方:疏调安胃汤加减,具体如下: 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 丹参10g,川芎10g,枳实10g, 杭芍12g,白术10g,茯苓15g, 山药20g,薄荷6g,木香6g, 乌药12g,厚朴10g,苏梗6g, 法半夏10g,白豆蔻10g,白英15g, 生甘草6g。 煎服法:温水浸泡1小时,煮涨30分钟。2天1剂,每天3次,每次200ml,饭后30分钟服药。 2021年1月30日复诊:上腹部疼痛减轻,嗳气、呃逆仍存,乏力改善,继守原方治疗半月。 2021年2月16日三诊:上腹部疼痛消失,无嗳气、呃逆、无恶心、呕吐,精神好转,纳眠可,舌淡,苔白,脉沉细。 2021年2月30日随访,患者诉上述症状基本缓解,未再复发。 案例二 患者质某,男,56岁,于2021-02-02初诊。 主诉:反复胃脘部疼痛2年,再发加重1周入院。 刻下:上腹部疼痛,疼痛呈烧灼痛,时感胀闷不适、反酸,伴胁肋部胀痛、烦躁易怒,头晕,口干口苦,纳眠稍差,小便调,大便干,近5天未行大便。舌红,苔黄腻,脉弦。 治则:疏肝和胃,调畅气机。 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 丹参10g,川芎10g,枳实10g, 杭芍12g,白术10g,茯苓15g, 山药20g,薄荷6g,木香6g, 乌药12g,厚朴10g,苏梗6g, 法半夏10g,白豆蔻10g,白英15g, 生甘草6g,火麻仁15g。 2021-02-10二诊:上腹部疼痛较前减轻,大便通畅,胁肋部胀痛、烦躁易怒较前好转,前方减火麻仁,继服7剂。 2021-02-28随访,患者诉上述症状完全缓解。 疏调安胃汤具有疏肝理气,补益脾肾,条畅气机,活血行血之功能。主治肝失疏泄脾肾不足,气机失常,血行不畅等证。 胃脘痛发作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和寒温不适、劳累过度有关,因此需要重视精神与饮食方面的调摄护理。患者须保持精神愉快,注意劳逸结合;少食多餐,饮食清淡易消化;居室要整洁通风,光线柔和,环境安静;保证睡眠时间;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