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奇证新编(50)

 学中医书馆 2013-01-08

中医奇证新编(50)

时间:2010-07-23 16:46点击: 2358
炙甘草6克、炒黄芩6克、干姜6克、米洋参6克、法半夏9克、川黄连2克、大枣2个。
此方尤在泾胃“使中气运而湿热化”。陈元犀谓“补虚而化湿热”。方中米洋参补脾肺之虚,并健运中气而化湿热。芩、连泄热,得干姜之温则虽寒而不滞,干姜虽热,得参、草之润而不燥,奇正相倚,并得法夏之降逆,使芩、连清降之热得以引而下行。上方服一剂后,患儿即安静不啼,热退汗止,肿势渐减。二诊继以养胃阴。
金石斛6克、瓜萎根6克、沙参6克、玄参9克、麦冬9克、粳米15克。
服二剂,唇肿全消,病遂愈。(云南中医学院戴慧芬供稿)
[编者按]本案之奇,在于用甘草泻心汤取效。考此方,《伤寒论》用治痞证,《金匮要略》用于狐惑之蚀于上部者。主治者为何以之治疗茧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治疗痞证的诸泻心汤,组方结构大致相同,既有人参甘枣扶脾益气,又用芩连姜夏苦泄辛开湿热之蕴。以甘草为君,无非标明其证以中气虚弱为主,而湿热郁滞为次耳。本例患儿唇肿20余日,迭经中西医清凉消炎不效,发热自汗,脉濡数无力,显然中焦元气已衰。元气不充,湿热之邪何得消散?故以甘草泻心汤原方,一剂知,二剂已。经方之效,于此复见一斑,然非熟读经书,潜心体察者不可为。
242.唇干案
李XX,男,9岁,1980年3月27日初诊。患儿唇干已半年余,曾于各处用中,西药治疗不效而来就诊。观其唇部干而无津,每分钟用舌舐数次,其局部被舌舐之已与周围皮肤有异,呈粉红色,其余饮食、二便均正常,唯性情比较急躁,口不渴,舌质色淡,苔色淡黄,脉象弦滑。证属于肝旺脾阴不足。治宜平肝滋脾、润燥为法。
白术10克、云茯苓10克、山药10克、石斛10克、花粉10克、麦冬10克、葛根5克、黑芝麻10克、钩藤10克、柴胡5克、白芍10克、青黛5克(包煎)。每日一剂。
服四剂后唇干有明显好转,由一分钟用舌舐唇数次,转为数分钟舐唇一次,余无不适,舌脉同前,性情急躁也有好转。又拟上方去柴胡、白芍平肝之品,加黄芩10克、尾连10克、玄参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薄荷5克,外用桃仁15克研如泥,调猪油搽唇干处,日数次。进四剂后,唇干已近痊愈,基本上不用舌舐,偶尔舐一次是因半年来不时用舌舐唇而成习惯之故,余无它症,再拟前方加减八剂善后。(张荣显:《临床验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年3月)
[编者按]口唇属脾,唇干无津,断为脾阴不足是正确的,而用充填脾阴之法一举取效,又证明了口唇与脾相关的理论是正确的,古代医家也许就是从此类病案的诊治实践中,建立起口唇属脾的理论的。
243.弄舌如蛇案
陈xX,男,5个月,1979年9月12日入院。两天前见发热,嗜睡。约一小时后,出现犬吠样咳嗽,喉头有痰鸣声,呈吸入样呼吸困难,不愿吮乳,体温38.3℃,呼吸50次/分,鼻腔通畅,无鼻翼扇动,唇周及肢端无明显紫绀,咽不充血,两侧咽峡未见假膜,扁桃体不肿大,两肺呼吸音稍粗糙,可闻及鼾音,心率100次/分,心律整齐。诊断为急性喉炎。给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及菲那根止咳糖浆治疗。住院第二日,患儿出现弄舌,状如蛇舌,伸缩撩动,频频不停,舌体不肿,舌苔嫩黄,时啼叫,无惊厥,前囟平坦,颈软,给小儿奇应丸,服后不解,给鲁米那内服,入睡后弄舌停止,醒后复然。至9月15日,呼吸困难稍减,而发热弄舌不解,遂请我院张老中医师会诊,认为:风热袭肺,入里扰心。舌乃心之苗,热邪入血扰心而生内风,故弄舌。给以清热凉血、熄风豁痰之品。
黄连4克、生地12克、胆南星3克、钩藤12克、蝉蜕12克、薄荷3克、甘草3克。一剂,水煎服。
当灌服第一次汤药后,患儿呕吐白色痰涎一团,仍继续按时分次灌服。一日后,弄舌渐趋停止,呼吸亦趋平稳,咳嗽减轻,咳声清亮,发热已退。9月17日照方一剂,于9月19日治愈出院。(湖北荆门县子陵公社卫生院田敏:《新中医》1980年增刊二)
[编者按]弄舌为舌在口中摇动不休,吐舌为舌伸缩不已,二者皆为心经伏热,或夹风痰,故多同时出现。
244.初生无皮案
胡xx,男,1964年9月诊。
患儿系8月早产儿,早晨娩出后,见小儿下半身表皮浸溃,红嫩而光,伴哭声低微。诊为表皮生长不全,此因先天不足、脾虚血弱,治宜益皮生肌。即用“扑粉生皮方”:
早糯稻米120克、伏龙肝30克、珍珠粉3克。
将早糯稻米焙干与新取伏龙肝均研极细末,再与珍珠粉和匀,外扑之,一日三、四次。三日后复诊,表皮生长已如常儿。(江苏张胜,《千家妙方》下册第326页,战士出版社,1982年7月)
[编者按]《医宗金鉴》云:“婴儿生下无皮,其证有二:或因父母素有杨梅结毒,传染胞胎,故生下或上半身赤烂,或下半身赤烂,甚至色带紫黑,又有因月分未足,生育太早,遍体浸渍红嫩而光”。本案发生当属于后者。主治者选用之外治法,其用稻米已载于《医宗金鉴》,而加伏龙肝与珍珠粉益皮生肌,妙极。
245.毛发角化案
李XX,女,2岁。1964年10月重2日初诊。
患儿全身皮肤粗糙发白,每个毛孔开口处均有尖锐的毛囊丘疹,大如针头。每一疹子均有一毛发贯穿其中,其毛色白且硬,摸之刺手,尤以项背部为甚。患儿因奇痒搔抓而影响睡眠不安,精神倦怠。另伴有咳嗽痰鸣,口渴无汗,口角赤烂,唇舌红,苔薄白,脉数等症。此燥伤肺胃之“鳞体病”,主以清燥润肺法。
沙参10克、麦冬10克、桑叶6克、枇杷叶6克、杏仁6克、石膏10克、胡麻仁10克、阿胶6克、竹叶6克、瓜壳6克、云茯苓6克、生地10克、地肤于10克。
二诊(10月15日):服后诸症同前,再本前法,原方去竹叶、瓜壳、云苓、地肤子,加川贝4.5克、牛蒡子10克、蝉蜕3克清火解毒散结。
三诊(10月17日):服上方一剂后,皮肤粗糙稍有好转,咳嗽减轻,口渴欲饮,食量、二便正常,口角仍赤烂,面赤唇红,舌质红,苔薄白。上法虽有小效,但嫌太缓,故再以前方去桑叶,加白蒺藜、防风以泻肺祛风,何首鸟滋补肝肾,桔梗、蝉衣以助宣肺散风。外用蝉衣、蛇蜕、蛇床子、杏仁作洗剂。
(1)内服处方:沙参10克、麦冬10克、胡麻仁10克、白蒺藜10克、何首乌10克、石膏12克、杏仁6克、枇杷叶6克、瓜蒌霜6克、贝母4.5克、蛇蜕3克、蝉蜕3克、防风1.5克、桔梗6克。
(2)外用处方;蝉衣10克、蛇蜕10克、蛇床子15克、杏仁泥用,共煎水洗澡。
四诊(10月22日):诸症已愈三分之二,惟大便转稀,日2~3次,面红唇红,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处方以原方去瓜萎霜,外洗原方。
五诊(10月26日):经用上方内服外洗各二剂后,皮肤滋润,诸症痊愈。再以原内服方巩固疗效。(成都中医学院儿科教研组肖正安:《哈尔滨中医》1965年第6期)
[编者按]《医碥》云:“皮肤索泽,由精血枯涸,清燥润肺可也。粗糙如鳞甲之相错,曰甲错”。所谓“索泽”者,即枯索而不润泽之意。本案病情与治法,均与《医碥》论述相似,信古人之言不虚,也可见主治者学有造诣。
七、前阴睾丸病证
246.儿童阴茎坚举不萎案
1973年夏,空军某部家属男孩12岁,由其母引来就诊。代诉该孩阴茎坚半日夜不萎已有月余。屡经单位医疗室及地方医院用中西药治疗无效,并出示方笺,有以平肝泻火之剂,如龙胆泻肝汤、参麦白虎汤,有以龙牡、珍珠母、蚧类潜阳,甚至羚犀并进,单方草药互投,均难奏效。症兼头晕、耳鸣、盗汗,腰部酸楚、手足心热。诊其脉弦细而急,察其舌质红苔少,揣其脉症,均属火象。细思之,迭进寒凉之药,何以无效?乃悟太朴所云:“寒之不寒是无水也”,遂以六味地黄汤滋肝肾,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加龙牡蚧类潜阳育阴。服药二十余剂,诸恙告愈。(《陈桐雨儿科医案医话选》,内部资料,1980年)
[编者按]年少之际,情窦未开,何致阳强不萎之证?阴阳之要,贵在平调。阳强之因,不外两端,一则火热过盛,二则阴虚阳亢,随病程、病性的不同,两者又各有侧重。本案前期以泻火为主,接治以养阴居多,奥妙在于分清主次也。
247.睾丸萎缩案
孙XX,男,8岁,朝鲜族,1979年12月22日就诊。其母代诉:患儿顺产,8斤,6个月后患外感合并肺炎计七、八次。二岁时患软骨病,但未影响发育,阴茎与睾丸均属正常。于今年夏季,出现食欲亢进,每日进食1.5~1.8斤,体重递增,性躁易怒,自汗,以头面为主,有时大汗出,发如水洗,昼多夜少,无潮热。每逢感冒,即见咳嗽。至今年11月发现两侧睾丸逐渐缩小,直至现在呈黄豆粒大小,质松软而瘪,先后经长春及沈阳某医大诊为“脑垂体功能减退”,引起睾丸萎缩,脑垂体功能减退原因不清,治无效方。经人介绍来我院诊治。
查其发育中等,体质较胖,五官端正,神色正常。头面汗出不止,浅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肺肝界右锁骨中线六肋间、胸骨下1/3略凹陷,肋骨无串珠样改变,腹软,肝脾不大。两肘后翻约10~15°,两小腿轻度外翻。阴茎正常,阴囊无萎缩,两侧睾丸均如黄豆大,质软无弹性,压之不痛,附睾甚小,无结节,精索未见异常,腹股沟淋巴结不大,化验:血、尿常规正常,血沉平均值2毫米水柱,胸透也正常。脉象沉数,舌质淡红无苔。本病是由于肺肾两虚,津液外泄,肝血不足所致。治以敛汗存津,益血之源。玉屏风散加减配合针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