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奇证新编(47)

 学中医书馆 2013-01-08

中医奇证新编(47)

时间:2010-07-23 16:46点击: 2361
[编者按]本案当属中医疳证范围,尤其与脾疳近似。《医宗金鉴?疳证门》云:“脾疳面黄肌消瘦,身热困倦喜睡眠,心下痞硬满肿胀……”是疳挟痰瘀为患。病涉及多因素多层次,且有形质之变,故属难治之证。
 
三、泄泻证
228.惊泻案
林X,5个月,男。患儿缘由恶犬嚎叫惊吓,泄泻青绿色大便已一周,日5~6次。在保健室治疗4天,服西药土霉素、痢特灵未见好转。患儿惊哭不安,呕吐乳块,睡时露晴,不时惊眺,环唇色青,大便青绿色日6~7次,夹有泡沫状,小便正常,舌质红,苔微黄,指纹青紫透气关。证系婴儿形气未充,外受惊吓,拟镇惊安神、补脾益气。
太子参5克、硃茯神8克、蝉衣5个、钩藤5克、白芍4克、琥珀15克、神曲8克、麦芽9克、黄柏4克。
服药一剂,大便基本转正常,日行2次,粪色转黄,睡眠安静,亦无露睛,舌脉正常,照上方去琥珀服一剂以巩固疗效。(龙溪地区中医院张超景:《福建中医药》1981年第4期)
[编者按]惊泻良由气弱受惊所致。治疗上一般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抑肝镇心定惊;第二步调理脾胃,庶可告愈。本案两步合一,亦收良效。
229.泄泻前阴流白粉案
张xX,男,4岁。于1962年11月24日始泄泻二日,初起小便清利,量亦多。后于一日上午突然前阴流出白粉,色如刷牙粉。自此尿量渐少,以至全无,但泄泻仍不止。家属以病之奇,延我诊治。因临床以来从未见过此症,思之良久,不得其解。
诊其脉沉微无力,舌苔淡白,虽泄泻二日,便稀不臭,尚未见脱水病容。惟小孩口唇黧黑,手足厥冷,断为阴寒骤中,证属中焦阳虚不运。前阴流出白粉状物,可能是中焦阳虚寒凝,影响膀胱布化。法当温补中阳,兼顾其下,拟附子理中汤。
潞党参6克、白术5克、茯苓3克、炙甘草2.1克、淡附片3克。
嘱其水煎温服,共进三剂,每日一剂,诸症消失。(福建福安县甘棠公社西门医疗站刘振声;《新中医》1977年第1期)
[编者按]本案主治者分析病机,甚是恰当,此即郑钦安《医理真传》所谓阴寒阻截膀胱之路使然。其用附子理中汤,而以淡渗之茯苓易辛温之干姜,既考虑到小儿纯阳之体,宜温而不燥:又有渗利小便之功,妙不可言。
四、小便异常证
230.脐尿案
王XX,女,一月,1970年11月10日初诊。其母代诉,小女出生后5小时,即发现脐部衣服潮湿,未知何故。24小时后下胎粪而未见小便,尿布未湿,只见脐部衣服湿润。自后每日近脐处衣服潮湿七、八次,而终始未见小便,乃求治疗,查患儿面色萎黄,形体不丰,口唇淡红,舌正苔薄,指纹淡红,腹部不胀,余亦无异常。询之,为头胎足月初生,其母怀孕期间,经常多病,但未曾服任何特殊药物。此为先天不足,膀胱气化失调,通调不利,是以尿不循常道,而从脐出。拟温阳利尿之法。用五苓散加味。
白术3克、猪苓3克、泽泻4克、茯苓4克、生黄芪4克、桂枝1克。
嘱每日一剂,连服七日,并另取上方一剂研未,调滑石粉30克,装入一小布袋内,置于脐部,绷带包扎。
服二剂,尿已从前阴排出,脐部未见潮湿。嘱守原方内服外敷,用药十四天,脐尿完全消失。为巩固疗效,原方再用一周。1982年随访体健如常,已上学读书。(邓启源:《中医杂志》53:1,1982)
[编者按]尿液何以由脐部而出?中医学认为,“膀胱者,洲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仅能藏尿而不能输尿下达,此其一也;再则手、足太阳经气相通,“脐为小肠之蒂”,膀胱尿液不循常道,逆渗小肠故由脐而出。本证临床罕见,投五苓散加黄芪,内服外敷,亦颇费心机,足可广人见识。
231.黑尿案
患者陈X,男,5岁。1982年4月22日,幼儿园教师偶然发现该小孩解黑色小便,状如烟灰漏水之黑色。急告其家长带至x院门诊,经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以“急性肾炎”收入住院。入院第二天,黑尿加深,伴见低热,食少心烦。经西医按肾炎常规治疗一周,并结合使用中药四剂,黑尿未见改变。再检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肾图显出右肾排泄功能较缓。患儿家长对治疗信心不足,遂出院,来我院诊治。察患儿面色萎黄,头发汗湿如洗,面目微肿,倦怠乏力,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舌苔薄黄微腻,脉细。患儿解出小便,色黑,犹如积久屋漏之污水,尿时无淋涩阻滞之象。脉症合参,认为此系湿热蕴结膀胱,瘀热互阻,络伤血瘀所致。其低热、头汗出乃湿热上冲之象,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为湿热中阻:脉细属阴虚,小便色黑为摄血出血。选用《伤寒论》中猪苓汤治疗。该方滋阴清热利水功效卓著,更加琥珀一味,以利水通淋活血散瘀。
猪苓10克、泽泻10克、阿胶10克(烊冲)滑石10克、茯苓10克、琥珀2克(研细药汁分吞)。
药尽二剂,大见功效。低热退,发汗止。尿色由深黑转淡。效不更方,原方继服二剂。复诊时尿呈红黄色。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少许。原方去琥珀,加仙鹤草15克、白芍10克、藕节10克,凉血止血。六剂后小便清长,诸症悉除,多次尿检正常,病获痊愈。(江西景德镇市中医院邵继棠:《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第1期)
[编者按]柯韵伯云:猪苓汤“为少阴枢机之剂,猪苓、阿胶,黑色通肾,理少阴之本也。茯苓、滑石,白色通肺,滋少阴之源也。泽泻,阿胶,咸先入肾,壮少阴之体。二苓、滑石,淡渗膀胱,利少阴之用……有治阴和阳,通理三焦之妙。”本案面目微肿、头汗出;水气上泛,小便不利(中医之小便不利包括量与质两方面),口干不欲饮,水气下蓄,面色萎黄,手足心热,苔薄黄、脉细为阴虚之象;尿色黑而见红细胞,是湿热挟瘀之征。本案主治者断为阴血湿热夹瘀之证,用猪苓汤治阴以和阳,通理三焦以除湿热,稍加理血品,方证相对,十分合辙,故取效甚速。
232.黑尿热案
姚Xx,男,5岁,1952年11月13日就诊。
患儿起病已六天,初起每当下午一时即有恶寒发热,至夜二时许后出汗热退,诊为“疟疾”,治疗三日未效,第四日乃自购发冷丸服食,连服两天,症状似有好转趋势。但自第六日晨开始,突然高烧,口大渴,小便黑棕色,大便泄泻一次呈黑色水样便,呻吟不已,自述腹部痛甚,精神烦燥异常,乃于当日往中大医院诊断为“黑尿热”,并谓病情严重,欲留住院。因患者家庭经济困难,不能住院,乃来求治。
查患者体温40.2℃,脉弦数,呼吸速,烦燥,神识浅度昏迷,瞳孔(-),鼻翼扇动,巩膜有微黄色素沉着,舌苔干黑,口腔干燥,皮肤苍白而带黄,呈贫血及缺水现象,颈软,心搏频速,两肺呼吸音增强,脾脏增大肋下二横指,肝可触及,脐周有不明显压痛,无病理神经反射出观。
以病者有高热,神昏,脉数,口渴、舌苔干黑,二便俱黑色,是热久不解,转而入里,灼伤血液,津为热涸之象,属热性病后期,非苦寒解热之剂所能解决,故以滋阴养血清热之三甲复脉汤主治。
牡蛎20克、龟版15克、鳖甲15克、生地24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阿胶10克、白芍12克、甘草3克。
服药八剂,至11月21日一切症状全消失,精神甚佳,乃嘱其慎重调理,停止服药。(董民康;《中医杂志》1956年第5期)
[编者按]黑尿热是恶性疟疾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来势凶猛,预后险恶,本案按温病治法收效,可资借鉴。
233.精神性尿闭案
邹X,男,11岁。主诉小便淋漓不爽,反复四月,进行性症状加剧十多天。患儿四月前,自觉小便淋漓不爽,少腹疼痛,尿色混浊,但无特殊痛苦,当时未于治疗,迁延五十天,少腹疼痛加剧,排尿困难,始往盐城医院求治,诊为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给服呋喃西林及中药八正散三、四天后,症状渐渐消失,小便通畅无阻。但未及一周,淋漓症状重又出现,且日渐增剧,从先有尿意后3~5分钟排尿,发展到相隔40~50分钟才能淋漓解出,仍服原药治疗无致。最近十多天,不仅排尿不利,并觉站立时少腹有物,堵住尿路,作胀疼痛,妨碍排屎,若取平卧或侧卧体位,其物向下移动,则小便自解,先淋滴20余滴后,逐渐通畅自出,尿色淡黄,无血和砂石膏冻,日夜约四、五次,并觉腰酸腿软,精神稍差。
检查体温正常,脉搏细滑,舌苔薄黄,神态自若,发育营养中等,无慢性病容,五官端正,心肺无异常,肝脾(-)。腹部检查:少腹耻骨上缘有明显压痛,生殖器外形正常,阴茎无病态,尿道口无红赤肿痛,背部第四腰椎旁开二寸有压痛点,余处正常。神经系统检查(-),肛门外形正常,肛查七厘米深处有明显压痛。鼓楼医院膀胱镜检无结石、肿瘤及其他;小便常规:蛋白(+)、其他(-),尿培养阴性。
入院后,因其小便淋滴,脉滑苔黄,形体不虚,故按热淋论治,服八正散加减,三剂无效。于是又作进一步检查,采取膀胱部位X线透视和超声波检查,结果均无结石及其他异物可见,小便蓄积24小时作离心沉淀,报告亦为阴性。乃转用疏肝理气、清利湿热法,选用柴胡、青陈皮,枳壳、香附、白芍、泽泻、茴香,龙胆草,海金沙、金钱草等药,服后小便不爽之状仍无明显改善。后经仔细观察,发现患儿在每次排尿前有些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快,排尿时少腹疼痛更剧,排尿后则诸症若失如常。为此,作进一步考虑:如果患儿膀胱内确有异物存在,那么这种自觉症状就难解释。因为根据现代医学的生理知识,膀胱是没有感觉神经分布的,何况现在通过各种科学检查,证实膀胱无任何异物存在,因此我们怀疑,由于较长时间的患病,而引起精神刺激或神志过敏,有可能属于“神经官能症”一类疾患。为了证实这一“初步印象”的正确,决定采用“心理疗法”试治。事先医护人员统一了意见,查房时经治医师突出有效声势,流露出对这次治疗的必胜神态,对患儿说:“我们经过讨论,已找到了治疗你这种病的特效疗法,只要在你想小便之前,用针在脚上刺一下,几分钟小便就会通畅,并且今后永远也不会复发”。患儿当时非常喜悦,对“特效方法”充满了信心,当时即讲要小便,乃用毫针在左太冲穴作强刺激,留针不到一分钟,果然小便通畅排出,丝毫没有痛感,患儿及家长欣喜若狂,再以理气轻剂调治,五日内一切如常,停药观察十天,亦未见复发,乃嘱其出院。出院后复学,迄今仍然良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