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奇证新编(20)

 学中医书馆 2013-01-08

中医奇证新编(20)

时间:2010-07-23 16:46点击: 2395
潞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淮山药15克、浮小麦30克、大麦冬12克、炙甘草4.5克、硃拌茯苓9克、炒白芍9克、大红枣30克、覆盆子15克、台乌药9克。
上方连服2周,病未发。以后又连服一段时期,完全恢复正常。1978年4月29日随访,诉说服用中药后,多尿症未复发,至今已二年,体重增加8斤。1980年1月26日再次随访,小便正常,未见复发。(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沈楚翘供稿)
[编者按]此证虽名曰肾消,但却与肾虚胃热之消渴病不同。彼为持续性多尿,此则阵发性多尿,且发作每与心悸有关。根据肺为水之上源,心气通于肾气的道理,主治者采用补心肺阳气的治法而获效,其理与《金匮》用甘草干姜汤治肺痿遗尿者相同。这种补上以制下的方法,体现中医治病的整体性和灵活性。
88.小便立闭卧淋案
唐与正治吴巡检,病不得溲,卧则少通,立则不能点滴,遍用通药不效。唐问其平日自制黑锡丹常服,因悟曰:此必结砂。硫飞去,铅不死,铅入膀胱,卧则偏重,尤可溲,立则止塞水道,故不通。取金液丹(石硫黄)三百粒,分十服,翟麦汤下,铅得硫则化,水道自通。(《奇症汇》第565页,中医古籍出版社,1981年12月)
[编者按]唐医师的分析是令人信服的,料想疗效亦必良好。现今对某些“铅中毒”患者的治疗,似可从此案受点启发。
89.酒淋案
贺XX,男,45岁,农民。
患者小便点滴频数,艰涩而痛,小腹坠胀不舒。医用五淋,八正不应,邀余往诊。询其有嗜酒史,尿色清白不黄,大便溏滞,纳少身倦,气短神疲,舌苔白腻,脉象细缓。乃系酒伤脾气,湿郁洲都,中焦不运,气化不行。拟葛花解醒汤去干姜加甘草。
葛花10克、白蔻5克、砂仁5克、木香3克、青皮5克、陈皮5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白术12克、泽泻10克、柳麯8克、太子参15克、甘草3克。
服五剂,症减十之七、八,十剂后诸恙全失。
[原按]小便频数短涩,茎中刺痛,小腹拘急引痛者,为淋证。方书虽有气、血、砂、膏、劳五淋之别,但临床可归纳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以湿热为主,治宜清泄湿热:虚证以脾肾为重,治宜补脾益肾。此例为酒湿内渍,脾气受伤,升降失调,气化不利而然。故尿痛频涩,小便清,大便溏滞,纳少神倦,因予运脾渗湿,理气通淋,所以获效。(彭德初:《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二》第226页,湖南科技出版社1981年5月)
[编者按]淋证有气淋、膏淋、砂淋、血淋、痰淋、劳淋、热淋,冷淋诸种,尚未闻有酒淋之名。《医碥》云:“夫酒者……其次从胃入肠膀胱,渗之化溺为浊多焉。”主治者依据病史中照一般淋证治疗用五淋,八正无效,询其有嗜酒史,而以醒酒毒之专方——葛花解醒汤加减治愈,证明酒淋是存在的。主治者治本求因,通权达变,功力之深,已非一般。
90.尿时流泪案
1964年春,一女青年小便时双目流泪,尿毕泪止,无其他异常。其母曰:原无此病,失恋方起。笔者恍然大悟,无非情志郁结,肝失疏泄,累及足厥阴肝经之窍。处以柴胡疏肝散主之,一剂知,五剂安。继之结婚多年,未见复发。(湖南中医学院中基理论研究室潘江涛:《辽宁中医杂志》1981年第3期)
[编者按]肝开窍于目,而主疏泄条达。肝气郁滞,疏泄失调,表现为疏泄太过或疏泄不及。人之小便欲解,由心气之下降,肝气之疏泄与肾气之开启,诸种作用之综合而完成。本案小便时双目流泪,是肝之疏泄太过所致,当无疑义。
91.尿时颤抖案
吴X,男,56岁。1978年11月6日初诊。
患者每次小便时头身颤抖,周身洒淅恶寒,尿毕颤停寒止,一如常人,时延八载。询知症情逐渐发展,但眠食尚属正常,舌苔白润,脉细弱。揆度病机,乃肺气肾阳虚弱,治以百合地黄汤合真武汤加减。
百合20克、生地20克、制附片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生姜30克。三剂。
药后尿时寒减,身颤未已,续服原方六剂,药后颤停寒止。二年后随访未见复发。(江苏省靖江县中医院贾美华:《湖北中医杂志》1983年第4期)
[编者按]《金匮要略》对百合病的描述,有尿时淅然恶风之语。因肺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用,而膀胱外应皮毛,其脉上行至头,入络脑,故尿时可有洒淅恶风或头部不适之症。《伤寒论》对真武汤证的描述,有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等症状,是阳虚筋脉失其温养所致。小便时阳气下泄,体失温养,故亦可出现一时性颤抖。主治者将治百合病之百合地黄汤与治少阴阳虚之真武汤,融于一炉,两管齐下,针孔相对,故药到病已。主治者深究经方,灵活变通,手法高妙。
92.遗尿低热案
淡XX,女,17岁。
遗尿十一年,经常低热,口干多梦,月经已潮三次,尚正常。脉细弦,舌红紫,苔薄腻,巩膜瘀斑。足厥阴肝经环阴器,瘀热交搏于膀胱,州都失司,故以血府逐瘀汤加味图之。
柴胡4.5克、红花9克、桃仁12克、赤芍18克、牛膝4.5克、生地12克、当归9克、生甘草3克、枳壳4.5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白茧壳5只、韭菜子12克、升麻4.5克。二十一剂。
二诊;一月内未见遗尿。半月前来经,量较多,紫色血块,腹痛。脉细弦,舌紫退而未净,巩膜瘀斑较淡,续投上方。
三诊:遗尿已半载未发,月事正常。夜梦仍多,脉细弦,舌苔薄腻,巩膜瘀丝,再以血府逐瘀汤法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柴胡4.5克、红花9克、桃仁12克、赤芍18克、牛膝4.5克、生地12克、当归9克、生甘草3克、枳壳4.5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百合12克。
服七剂,继以归脾汤善后。随访经常,病未发作,形体亦较前丰满。十载沉疴,愈于一旦。(颜德馨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第2期)
[编者按]清代名医王清任创制的血府逐瘀汤,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尤其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一些疑难怪病,具有显著的疗效。本案用治遗尿经久不愈,粗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主治者始终抓住肝经气血瘀滞的病机施治,不治遗尿而遗尿自止,此“治病求本”之旨也。
93.见水思尿案
刘XX,女,56岁,职工家属。1975年元月初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十年,停经四年。平素常感头晕头痛,性急易怒,多梦少寐。于1975年春节前在水管放水时即发生小便不能自控,之后见水思尿频发。平时无尿频、尿急、屎痛,尿常规检查数次无异常发现。查其形体肥胖,面色淡白,舌嫩苔薄白,脉弦缓,两尺细弱。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加之年届八七,肾气早衰,膀胱开阖失职,是以小便不能自控。拟用二仙汤合缩泉丸(汤)加减。
淫羊藿30克、仙茅12克、苁蓉15克、巴戟12克、枸杞子12克、山药30克、益智仁12克、菟丝子30克、乌药6克、珍珠母20克、黄柏10克。
上方先服三剂,症状显著减轻,连服15剂,基本痊愈。(湖北孝感地区医院中医科邱友文:《中医杂志》1980年第4期)
[编者按]“见水思尿”的病机,除文中叙述的肾气虚衰,膀胱失约而外,应当还与心神不宁,神气失调有关。以肾精通于脑,肾气达于心,肾气不足固然可以导致膀胱开阖失常,心脑神机紊乱,亦必反作用于肾,影响膀胱的调节,见水即思尿,尿必不多。观患者多梦少寐,治用二仙汤合缩泉丸加珍珠母平肝镇静取效,足见本证不仅仅为肾气虚衰使然。
94.触景遗尿案
谢XX,女,30岁,河北省故城县夏家公社X村社员。1979年9月26日初诊。
患者于两年前足月生产第一胎时,胞衣滞留,当时屋冷身寒,历三时许,强努而下,汗出湿被。自此感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少腹重坠,小便不禁。素日议论水,想到水,洗手洗脸,过河逢水,室外下雨或闻水声,见小儿撤尿、茶壶倒水等,皆小便不能控制而自行排出。在当地多次检查泌尿系无器质性病变,久服调节神经类西药无效,昨晚坐浴后症状加重,小便滴沥不断,一夜未能离便盆,遂远途就诊。患者两年来形体衰弱,面色无华,神疲畏寒,饮食如故,大便正常,月事以时下。问诊间谈水即小便淋漓。切两脉寸关弦,尺沉虚,舌质正常,苔薄白有津。
病属下焦虚寒,寒湿着而不去,故腰以下冷痛,肾阳虚惫,膀胱失约,故小便失禁。治宜肾着汤加味。
茯苓20克、白术60克、炙甘草20克、干姜15克、制附子20克。水煎服。
二诊(9月30日):述服上方三剂后,腰以下冷痛除,少腹已无重坠感。虽闻水声、见水时微有尿意,但已能控制。原方加益智仁30克、乌药12克。带药三剂喜归。最近信访,痼疾悉除,未见复发。
[厚按]肾着汤又名甘姜苓术汤,是《金匮》方。其适应证为“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而“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因“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病在肾之外腑,“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尤在泾言)。考昔人治验,如《类聚方广义》;“治老人平日小便失禁,腰腿沉重,冷痛者……,宜随证加附子”,《古方便览》云;“友人某,患淋漓之证多年,腰足冷,夜不寐,心下悸,与此方,诸症痊愈。”笔者验之临床,前入所书,信而有证。此例以甘姜苓术附温脾以壮肾,暖土缩泉以治水,脾肾兼顾,膀恍制约之功得复,故获捷效。(德州地区人民医院李晓辉等:《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30年第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