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白居易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品起

 龚蕾馆藏 2013-01-08
 从白居易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品起

      作者:龚蕾

 

    白居易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在唐代白居易的《与元九书》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莫切乎声,莫深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给诗歌下的定义。他认为诗歌应该以感情为根本,以语言为枝叶,优美动听的声韵如花朵,含义深刻的意义像果实,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诗歌的艺术特征作了概括。由于对诗歌以声情感人的特点和作用的进一步认识,要求在诗歌创作上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这个儒家诗论的传统。现实主义诗歌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白居易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对于如何写作有意义和参考价值。

《狂人日记》诞生的故事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扛鼎之作。据说,它的诞生,有一个故事:鲁迅的姨表弟,名字叫做阮久荪。得了神经病,整天说有人要害他,便来到京城找鲁迅。住在客栈里,说有人已经追踪过来,换了很多房间,惊恐不安。鲁迅把他接到自己的“绍兴会馆”里。一大早,就来找鲁迅,说“有人要拉他去砍头”之类的话。鲁迅急忙把他送到医院里治疗。路上,遇到了几个巡逻的警察,吓得面无颜色。这个事情给鲁迅的印象很深。准备酝酿一篇小说,并受到了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小说《狂人日记》的启发,也起名叫《狂人日记》。借用狂人的口,呼喊真理,诅咒旧社会。对阮久荪真实的现实原型进行了改造,成功塑造了“狂人”的形象。成为反封建的民主战士。这种借用事物的一端,进行深化改造的写作方法,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李白的“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故事
    相传故事是这样的:李白南下游玩,途径武昌,便慕名登上黄鹤楼。面对白云碧水,景象壮观。鸟瞰美丽风景时,豪情满怀,顿时想作诗。正当他苦心构思的时候,忽然看见墙上崔颢已经题有诗一首,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家山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看到这首诗,对照工整,意味无穷。李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法国著名的科幻作家凡尔纳的作品生动、流畅。作品有《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神秘岛》等。一生写过一百多部科学幻想小说,总共有八百万字。据说,他每天伏案十几个小时。妻子十分担心他的健康,常常劝说他:“你写的书已经很多了,何必还抓得那么紧呢?”凡尔纳说:“因为我牢牢记住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就是‘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福楼拜为什么痛哭呢?
    据说,有一回,作家福楼拜坐在自己家里的地板上痛哭,他的朋友进来,非常诧异,就问他怎么了,为什么哭呢?福楼拜说,他写了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要死了。所以他哭了起来。朋友不禁笑了起来,说:“您笔下的人物不是都又你来决定他们的命运吗,您不让她死,不就行了吗?”福楼拜却回答说:“我救不了她的命。故事的情节发展到这里,包法利是非死不可的了。”
大家明白了一个写作的道理:文学作品写到后来,主题往往会偏离作者最初的设想,和本来的构思有不一致。 
《悲惨世界》中的芳汀的原型人物的故事
    我们大家都品读过雨果作品《悲惨世界》。其中有一个受尽苦难的人物,就是珂赛特的母亲芳汀。据说,作家雨果有一次走在街道上,忽然看到一个衣服单薄,双肩裸露的女子冒着刺骨的寒风和飞舞的雪花,颤抖地等待着接客。这时候,一个恶狠狠的男子,走过来,抓起雪球,向女子身上扔去。他们撕打了起来。不一会儿,警察来了,把女子抓了起来,送进了警察局。雨果实在看不下去了,仗义执言,警察才放了女子。后来,她也就成了雨果《悲惨世界》中芳汀的现实原型。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人物形象十分生动真实,鲜明有力。当时俄国社会的形象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高尔基说,契诃夫有一种可怕的力量,这种力量之所以可怕,是因为,戚诃夫从来不凭空捏造,从来不描写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受经过了仔细思考之后,产生出了巨大的力量。契诃夫和“可怕的力量”的故事就是这样的。 屠格涅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盖拉斯是屠格涅夫作品《木木》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作者在这个作品中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鞭挞了腐朽的农奴制。作品中的主人公盖拉新在现实中的原型是屠格涅夫家的看门人安德烈。作品中的许多情节,比如盖拉新心爱的女友被迫嫁人,相依为命的小狗被弄死,等等情节都是安德烈的经历。小说的结局是写盖拉新出走了。真实原型安德烈却仍在屠格涅夫的家里逆来顺受地当奴隶。“会跑的菜单”是怎么回事?它与果戈理又有什么联系呢?故事是这样的:据说,有一天,俄国作家果戈理请很多朋友去餐厅吃饭。不一会儿,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肴,十分丰盛。朋友们正要开始就餐,果戈理突然大声地说:“太好了”。大家很惊奇,觉得非常奇怪,果戈理请我们吃饭,还说“太好了!”,不但如此,果戈理还从兜里拿出了一个小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埋头就开始抄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全部都抄写下来了。大家还是很差异。后来,这份菜单从餐桌上全部跑到了果戈理写的一篇小说里了。大家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果戈理和“会跑的菜单”的故事也就流传下来。而这里,雨露想要说的是:小说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据说在俄国,青年作家波波雷,他写了一些作品,当时就找到了列夫`托尔斯泰,请教他,并请他修改和指教。托尔斯泰看了他的作品之后,对他的作品做了许多的修改和删除。然后,回了波波雷一封信,在信中说到:“波波雷,您好。您的作品我看过了,您写作得太随便,并且是匆忙的。许多冗长的东西没有进行删除。写成好的叙事诗和散文的方法就是——反复修改和删除。为了露出金子,必须筛掉沙粒。”这几句话让波波雷明白了一个道理:优秀的作品是需要反复修改和删除掉那些冗长的部分,好文章自然会显现出来的。

 

俄国作家节列肖夫和契诃夫在一起谈论有关写作中题材选取和如何写作。节列肖夫说“写作的题材太难找了。”契诃夫指着一堵墙说:“您看,这堵墙,静静地一动也不动,看起来一点也没有趣味。但是,当您仔细观察,会看到,随这时间的逝去,开始变得剥落,颜色变了,每一个位置、每一个砖头,还有砖缝里,可能都是故事。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这些前人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和细节,好的小说来自生活,善于发现。”分手的时候,契诃夫建议节列肖夫说:“您如果睡在农民的草房子里,让臭虫狠狠地咬您,您以后会感谢它们的。” 顿时明白了一个道理:写作的题材来自于生活,需要用心去发现,发现生活中值得写作的题材。大家都熟悉的狄更斯是英国的作家。他的作品《雾都孤儿》世界闻名。也因为此作品,他成了名。关于他的座右铭的故事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狄更斯和去到郊外钓鱼,在钓鱼的时候遇见了一位老人,老人衣衫褴褛,破破烂烂。两个人谈天说地,很投机。这天,狄更斯钓到了很多的鱼。他非常的高兴。在离开的时候。老人问他是干什么的。他很自豪地说:“我是狄更斯!”老人态度很冷淡,说:“什么狄,我没有听说过。”回到家里,狄更斯悟出了一个道理:“切莫飘飘然,要想着穷人”。并且把这十个字写在小牌子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直伴着他今后的写作。这就是狄更斯和他的座右铭的故事。

 德国作家奥多尔在柏林一家刊物做编辑。每天,处理很多的稿件。有一天,他收到了一个青年作家寄来的几首诗和一封信。诗歌写得不好,而且连标点符号也没有。作者说:“我对标点是不在乎的,请您自己填上吧。”奥尔多觉得十分可气,于是,他退了稿,并在回信中写道:“下次来稿,请光寄这些标点来吧,诗由我自己填写好了。”   英国散文作家威廉出身贫寒,酷爱读书。在他十几岁的时候,被饥寒逼迫得外出谋生了,身上只有六个便士。到处乞讨。一天,他来到书店里,看见一本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写的书《一只桶的故事》,就读了起来,书店的老板看见他衣服破烂,就夺走了他的书,然后赶他出了书店。小柯贝忍着肌饿,兜里还剩下三个便士,拿出来买了那本书,这本书成了他苦难中的“好伙伴”,陪伴着他走南闯北,直到他成了名。后来,这本书连同他的皮箱一同掉进了海水里,他痛心地说:“我宁肯丢失几千磅钱,也不愿丢失这本书。” 据说,唐代的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很多贫民百姓都喜欢读他的诗歌。传说他写诗,常常把写好的诗歌念给一个不识字的老婆婆听。当他读完给这个老婆婆后,就谦虚地询问她是否听得懂。如果听得懂,就定稿。如果听不懂,他就要重新考虑谴词造句,反复修改,直到老婆婆听得懂为止。白居易这种喜闻乐见地修改作品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 曹操有两个儿子,分别叫曹植和曹丕。曹植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才华出众,深受曹操的喜欢,生前好多次想立他为太子,哥哥曹丕表现一般,时常猜测嫉妒弟弟。曹丕谋权当上了皇帝后,对曹植多方排挤和迫害。传说,有一次,曹丕想找个借口害死曹植。于是,让他以七步为限,吟成一首诗。如果做不出来,就要首到惩罚。曹植说:“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到后,觉得问心有愧,暂时打消了谋害曹植的念头。  凡尔纳是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成功的背后是与妻子的帮助和鼓励是分不开的。据说在凡尔纳三十多岁时的一天,他已经很多次收到了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出版社的推稿。他非常伤心失望,决定不再写作,于是他把书稿扔进了壁炉里。他的妻子从火中抢出了书稿。凡尔纳从妻子手中夺回了书稿,想再次投入,妻子说:“亲爱的,别灰心,再试一下,如果仍然退回来,你就烧吧。”于是,凡尔纳把作品寄给了下一个出版社,没想到这位出版商非常欣赏他的作品,并约他长期写稿。从此,凡尔纳开始了后来四十多年的创作科学幻想小说的生涯 。

 

果戈理是乌克兰著名的作家。据说,很久前的一天,母亲收到孩子写的一封求助信。要求识字不多的母亲写下关于俄罗斯的一切风土人情。比如建筑、服饰、节日、风俗、传说,等等。钟爱儿子的母亲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给自己的儿子回了信。母亲的经验和心血的结晶,所有的素材,陆续出现在了果戈理以后的作品和小说中。

  大家都知道美国作家海明威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中文字简练,内容动人心弦,寓意深刻。这些写作上的特点是与他的个人生活经历离不开的。他曾经参加过军事革命活动,很多次死里逃生。据说有一次,医生从他的身体上取出的炮弹,子弹头有两百多块。传说海明威写作常常是站着写的。他觉得时间是十分宝贵的,他决不能容忍自己写空话和废话,因此他写作常常是站立着写。更让人惊奇的是,据说还是一只脚站立。海明威就是以这样的独特的写作方式,来提醒自己保持认真的态度来写作。 读杜甫的《贫交行》
杜甫的《贫交行》中有一句诗:“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原来的意思是说小人说话不算数,反复无常。也常常用“翻手作云覆手雨”来比喻写作在思路上敏捷,灵活。古时候一年的中秋节快到了,吕夷简太守要他的手下秦少游写一首诗,以便在宴会上使用。秦便说:“照海旌幢秋色里,激天鼓吹月明中。”,太守很高兴。到了中秋节那天,宴请,乐队,可是没有月亮。吕太守便说,这首诗用不上了。秦少游饮酒一杯,然后说,诗的下一句是:“自是我公多惠爱,却回秋色作春阴。”众宾客顿时大笑并热闹了起来,太守转颜而笑。

  

    据说,很久以前的一天,普希金走过一个很大的剧院,那里正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扮演普希金”的比赛。他非常的感兴趣,于是,他进入到剧院,观看比赛,有很多很多的“普希金”都先后上台参加比赛,普希金决定也参加比赛,在后台现场报了名,当然,他用的是另外的名字。比赛结束后,真实的他只得到了第三名。普希金自问道,难道真实的自己都变了样吗?
    得出结论: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并不是一回事。艺术固然来源与生活,但它比生活更加突出、更典型。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一生没有写过长篇小说。据说故事是这样的:他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并不是很出名,给彼得堡一家幽默刊物写一些小文章。一写就是五六年。一些人常常瞧不起他,说他只会一些“雕虫小技”。被契诃夫知道了,继续写这些小文章,后来有一些朋友劝他说,是不是写一些长篇的小说。契诃夫说,小文章不是轻易可以写得很好的。并且小的文章更加受到读者们的喜欢。他十分重视写小文章。
    这就是传说中契诃夫和他的“雕虫小技”的故事。  据说,很久前的一天,老舍和许多朋友去参观周口店的猿人遗址。大家有说有笑,走在路上,一个工作人员就问老舍说:“您写的文章家喻户晓,大家都喜欢看,您一定有什么写作的诀窍吧?请您把写作诀窍传授给我们大家吧!”老舍不加思索地说:“要勇敢地写出。不成功,就勇敢地扔掉。这就是诀窍。”一句幽默的话语逗得大家笑了起来。
    后来,“勇敢地写,勇敢地扔!”这句话流传了很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