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简介: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妇女在月经来潮前数天出现一系列症状。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多数人在月经来潮前,没有不良反应或反应很轻。但有少数人在月经前出现严重的不适反应,如精神紧张、压抑,烦躁易怒,失眠,头晕头痛,乳房、少腹作胀或乳头疼痛,食欲不振等,影响生活和工作,需进行治疗。西医认为是由于经前期雌激素、黄体酮分泌不协调或肾上腺功能失调而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所致。相当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 诊断要点: 本病有三个特点:一是周期性发病,月经过后,临床症状自然消失。二是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仅在月经前数天发病。三是精神改变和少腹、乳房不适。但需排除内分泌系统器质性病变。此外,在月经前期,原有的皮肤病,如痤疮、痒疹、湿疹、荨麻疹等可加重;月经前,少数病人可出现口腔溃疡、舌炎、外阴瘙痒、外阴溃疡等。 西药治疗: 1.安定,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鲁米那,每次15~30毫克,每日3次,口服。 2.精神抑郁,倦怠者可用利他林,每次10毫克,每日 3.浮肿者,可口服双氢克尿噻,每次25毫克,每日2次,连服3天以上者,要同时服氯化钾,每次 4.月经前口服安宫黄体酮,每次4~8毫克,每日1次,连服10天。 5.月经前15天开始,可舌下含化甲基睾丸素,每次5~10毫克,每日1次,连用10~14天,共用2个月经周期。 6.如出现痒疹,荨麻疹等皮肤病,可口服苯海拉明,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或口服扑尔敏,每次4毫克,每日3次。 中药治疗: 1.肝气郁结 表现:月经前期,乳房胀痛,乳头痛不可近衣,或有结节。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闷疼痛,少腹胀痛,或胃胀纳少,月经量少,色暗有块。舌苔薄白,脉弦。 中成药: ①逍遥丸,每次6~9克,每日3次,空腹时温开水送服。 ②丹栀逍遥丸,每次6~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 ①白芍、川芎、佛手各9克,粳米60克,红糖适量。把前3味加水5碗,煎成3碗,去渣入粳米、红糖煮粥食。月经前,每天1剂,连服3~5剂。 ②柴胡9克,郁金9克,陈皮6克,煎汤加红糖适量调味,代茶饮。月经前,每天1剂,连服3~5剂。 2.肝肾阴亏 表现:月经来潮之前胸胁隐痛或小腹胀痛,月经量多色淡,心情抑郁或烦躁,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痛,疲乏无力,或恶梦纷扰,口舌生疮。舌红而干,少苔,脉弦细数。 中成药: ①妇科调补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滋补肝肾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 ①沙参、麦冬、枸杞子各9克,鸡蛋1只,入砂锅中,加水同煮,取汁去渣,吃蛋喝汤。月经前,每天1剂,连服4~5剂。 ②小麦15克,大枣10枚,玉竹9克,粳米60克,同煮粥食。月经前,每天1剂,连服4~6剂。 家庭自疗: 1.按摩:病人俯卧,施术者站于其旁,用手掌揉腰背部肝俞、脾俞、肾俞穴数次,揉拿双下肢后侧,按压承山穴。然后,病人仰卧,施术者用手掌根部在腹部做左右方向的推揉数次,并用一手指按压中脘,另一手指按压关元,两手配合,一起一伏,交替按压数次,动作要缓慢,用力可达于深层。最后,用拇指推印堂至太阳穴,揉眉弓、百会、风池穴数次。并可自己推摩胸腹部20~30次。 2.气功:宜作静坐养生功(参见"闭经")打太极拳。 生活提示: 本病患者,精神调养很重要。患者要思想开朗,消除顾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家属亲人要对病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丈夫要理解妻子,不要跟妻子争吵,多和妻子交换意见,沟通思想,以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已婚妇女,应适当地减少性生活次数。饮食上不要进食辛辣、香脆的食物,宜食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如牛乳、豆浆、新鲜蔬菜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及学习时,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