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秦系书法铭文拓片欣赏

 率我真 2013-01-09

战国——秦系书法

 
 

    秦系是区别与其他各系的一个特殊而独立的系统。在书法上表现出对西周正统的继承,相对保守而稳定。金文如《秦公钟》、《秦公镈》、《秦公簋》、《商鞅方升》、《新郪虎符》,一脉相传直到小篆。秦国的刻石如《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磬刻字,体量巨大,开刻石书法的先河。简牍文字从青川木牍到云梦睡虎地秦简,再到里耶秦简,直至汉隶,隶书的演进由此一脉贯通。秦系的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秦公钟器

秦公钟铭文拓片(一)

    

秦公钟铭文拓片(二)

秦公簋器

    

秦公簋铭文拓片一(在上)

秦公簋铭二(在下右)

    《秦公簋》,春秋时期秦景公时器,传 1921 年甘肃省天水县出土。器高 19.8 厘米 ,口径 18.5 厘米 ,足径 19.5 厘米 。盖器铭文为一整篇而分铸,器铭 10 行 54 字,合文 1 ,重文 3 ;盖铭 5 行 51 字,重文 1 ;盖和器都各有刻铭 1 行 9 字。铭文内容为回顾秦建国历史,颂扬秦公功德,祝福国家永固。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著录。

    战国后期,秦国日渐强大,秦国金文也显示出一种整肃豪迈的风骨来。和秦公镈、秦公钟相比,秦公簋在用笔上更多了一些刚狠的方折之笔,笔道也更为雄壮。铭文很可能是用类似“活字模”的方式铸造而成,故有厚而浅的界格,单字约束在格内,为满布而做了笔画粗细的调整,从而使得这些雄壮的字每每有破格而出之势。秦公簋铭文风格和秦国以致秦朝的其他金文都不同,在气格上高出很多。从秦公簋盖器上的刻铭看,此铭后来曾用作量器,更说明该器在当时的重要性了。刻铭介于工整和随意之间,亦颇有可观之处。

    

秦公鎛器

    

秦公鎛铭文拓片一(在上)

秦公鎛铭文拓片二(在中)

秦公鎛铭文拓片三(在下)

商鞅方升器

商鞅方升铭文拓片

    战国秦孝公时器。又名商鞅量。高 2.32 厘米 ,内壁平均长 6.97 厘米 ,容 202.15 毫升,通长 18.7 厘米 ,内壁平均宽 12.48 厘米 。方升外侧有铭文 32 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 344 年)齐国来访秦国,大良造鞅乃积算以十六寸五分之一寸为 一升 。此为秦国度量衡制度中 一升 的标准量器。现藏上海博物馆。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著录。

    商鞅方升外壁四面环刻铭文,其内容表明它在秦孝公十八年被定为标准量器,并发至重泉地方使用;秦统一后又加刻二十六年诏书,改发到临使用。其中首次所刻铭文在左壁和前壁,线条圆润、体势稍纵,当是琢刻较精所致。而位于器底和右壁的加刻部分则方折欹侧、刀痕宛然,明显是率意之作。从书体演变角度看,十八年刻辞酷似同时的《诅楚文》和后来的小篆,大篆的古意已经消失。这说明,大、小篆的演进与更替并非是李斯等人的“发明”,而是建立在已经演进到接近成熟的程度时候,由李斯等人整理而形成的。

新郪虎符

新郪虎符铭文拓片

秦公平侯盂铭文拓片

    

秦诅楚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