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炮制与宜忌

 sh025 2013-01-09
中药加工炮制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所用的工具、辅料、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每一味药物,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禁忌。现据有关文献,初步整理如下。

1 概况
  从晋以前的文献来看,除《华氏中藏经》载有“桂不见火”外,其它文献则较少明确提出炮制禁忌要求,南北朝《雷公炮炙论》始奠定基础,至明、清才大量刊载在各类本草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本草,虽未明确提出禁忌要求,但多在具体的药物项下提出“以竹刀、铜刀切之”,“以苦竹刀切,以木臼杵捣之”,“以竹刀子切,放铜器内炒”等要求,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加工炮制中的禁忌。从古代文献中可看出,这些禁忌主要有忌铁、忌铜、忌铅、忌火、忌水、忌醋、忌盐、忌牛乳、忌油脂等。其中,又以忌铁、忌火、忌铜尤为突出。明、清两代仅此3项,禁忌药物就达78种(见表1)。

2 禁忌的理论
  从总体上说,历代对中药加工炮制中的禁忌理论并未完全形成。以忌火为例,文献中多见某药“不宜见火”、“不可经火”、“不可见火”、“不见火”、“勿经火”、“勿见火”、“勿令犯火”、“勿令见火”,“忌火”、“忌火煅”、“切忌火炒”、“切忌火烧”等简单的要求,只个别药物有简明的说明。如《雷公炮炙论》载,槟榔“勿令经火,恐无力,若熟使不如不用”;柴胡“勿令犯火,立便无效也”;《炮炙大法》载,丹砂“慎勿升炼,一经火炼,饵之杀人”;《本草述钩元》载,姜黄“不宜见火,盖辛胜是其功用,见火则辛去矣”;《修事指南》载,朱砂“若经火炼,则热毒等砒硇,杀人”。再如忌铜铁器,《雷公炮炙论》曰,“凡使生地黄……,勿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发白,男损荣,女损卫也”;《本草蒙筌》曰,玄参“忌铜铁,犯饵之,噎喉丧目,古人深戒”;《医学入门》曰,“且如知母、桑白皮、天冬、麦冬、生熟地黄、何首乌忌铁器……,犯铁必患三消”;《炮炙大法》曰,仙茅“勿犯铁,斑人须鬓”;《本草新编》曰,何首乌“尤恶铁器,凡入诸药之中,曾经铁器者,其气味绝无功效”;《本草分经》曰,石菖蒲“犯铁器,令人吐逆”。此外,还有极个别的禁忌是在特指条件下产生的。如《本草蒙筌》云,白芍“若补阴酒浸日曝,勿见火”;《本草乘雅半偈》云,“作熟地勿用火焙,以伤药力”;《修事指南》云,木香“如入理气药只生用,不见火”;《本草新编》云,南烛枝叶“用蒸笼在饭锅蒸之,虽历铁器无妨,否则必须砂锅内煮熟”。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某些药物的炮制禁忌,还是可以变通处理的,如《握灵本草》指出,“凡用桂不得近火,惟胎前则用火炒,不伤胎”。现简述明清两代中药加工炮制禁忌(见表1)。

表1明、清两代中药加工炮制禁忌概况

忌  铜 忌  铁 忌  火
明代 沿用 玄参、肉豆蔻、生地、熟地、没食子 知母、生地、熟地、何首乌、桑白皮、肉豆蔻、没食子、石榴皮、香附、仙茅、木瓜 肉桂、柴胡、蛇含、茵陈、檀香、沉香、槟榔、荆芥、木香、白芷、桑寄生
新增 人参、茴香、茜草 石菖蒲、肉苁蓉、蓖麻子、茅根、益母草、络石、人参、黄精、紫河草、萆、土茯苓、茺蔚子、莲肉、石韦、羯羊肝、白羊肝、老母鸭肝、嫩雄鸡肝、谷精草、泽泻、鳢肠、夏枯草、补骨脂、胡黄连 桂心、苍术、丹砂、前胡、甘菊花、香薷、丁香、海金砂、砒石、白芍
清代 沿用 玄参、肉豆蔻、干地黄、没食子 知母、何首乌、桑白皮、肉豆蔻、香附、没食子、石榴皮、石菖蒲、仙茅、肉苁蓉、蓖麻子、益母草、木瓜、茺蔚子、补骨脂、茜草、人参 肉桂、柴胡、茵陈、沉香、槟榔、香薷、丁香、前胡、木香、白芷、甘菊花
新增 羊肝、白矾 乌梅、桑椹、草豆蔻、龙骨、麦冬、草果、西洋参、苏木、白矾、番木鳖、南烛枝叶 银柴胡、姜黄、西洋参、杏仁、朱砂、雄黄、藿香

3 讨论
3.1 古代中药加工炮制中的禁忌要求,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雄黄,《神农本草经》等文献多载“炼食之”,至清代才明确提出“忌火煅”。这说明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代医家做了大量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才得出其科学的论断,这些经验是十分宝贵的。
3.2 从忌火的药物来看,某些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在见火加热条件下,挥发油大量挥发,必然降低疗效,故要求忌火是可以理解的;朱砂、雄黄等矿物类药物经火煅后,易分解为剧毒的三氧化二砷,故古人认为见火后毒如砒硇是有科学依据的。
3.3 从忌铁的药物来看,某些含有机酸和鞣质等成分的药物,遇金属铁离子易起化学反应,并使颜色发生变化。如何首乌中的蒽醌衍生物,遇铁有氧化还原作用,使成品显红棕色。说明文献中的此项要求是有科学道理的。
3.4 文献中的炮制禁忌要求并不是完全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用途,临床上亦常依证而施。如生槟榔多用于驱虫,经火后其有效成分槟榔碱受到破坏,驱虫作用降低,故古人提出“忌火”;而当用治食积不消、泻痢后重,则宜炒用。炒制后药性缓和,对挟虚病人,不致因克伐太过,耗损正气,且功偏消食、下气、散满。从这里可以看出,中药加工炮制的灵活性和辨证观点。
3.5 中药加工炮制中的禁忌要求,历史悠久,牵涉范围广,其科学性和实用价值,虽然不少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但这方面的研究必竟还是太少了,还有很多未被人们所认识。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结合临床经验,进一步揭示与研究古代炮制方法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再予以肯定或否定。

 

中药炮制方法有哪些原则:
 一、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和其温燥之性。实践证实,大黄生品苦寒,易伤脾阳,导致腹痛,用辛甘大热酒制后可避免,同时改沉降为上升之性,以清上焦实热;益智仁温燥,久服易伤阴,用咸寒之盐以制之可纠此偏。

  二、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的意思。如用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酒炙仙茅、阳起石,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蜜炙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知母、黄柏本为苦寒之品,在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热泻火同时有一定清虚热之效,用咸寒的盐水炮制可引药入肾,增强滋阴降火作用。仙茅、阳起石本为辛热壮阳之品,用辛热之酒炮制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己被长期临床实践所证实。

  三、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以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如生姜能杀半夏、南星毒(即半夏、南星畏生姜),故用生姜来炮制半夏、南星。生姜炮制半夏、天南星其毒性降低,不但被临床实践证实也被现在药效学证实。

  四、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中“相恶”内容在炮制中的延伸应用。即炮制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以免损伤正气。如麸炒枳实可缓和其破气作用;米泔水制苍术,可缓和苍术的燥性。煨木香无走散之性,能实大肠,止泻痢。药物的辛香温燥之性有时可能是治疗的需要,有时可能带来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利用某种辅料炮制来抑制其副作用,据药理实验证实苍术过量的挥发油对生物体是有害的,用麸炒后可抑其“酷性”。

  其具体方法为:

  一、制其形是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形”,指形状、部位。如白芍切薄片后,由圆柱形变成薄片形;茯苓个大体实,切片后亦改变了外形,种子类体质臌大,矿石类、贝壳煅后捣碎等。中药因形态各异,体积较大,不利于配方和煎熬,所以,在配方前都要加工成饮片,煎熬时才能达到“药力共出”的要求。常常通过碾、捣或切片等处理方法来达到目的。

  二、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能。生甘草制成炙甘草;生地制成熟地;生大黄酒炙;苍术麸炒;莱菔子炒黄;栀子炒焦等。如通过炮制,抑制过偏之性,免伤正气;或改变药物寒、热、温、凉或升、降、浮,沉的性质,满足临床灵活用药的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