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宾语前置详解

 昵称8088609 2013-01-10

 

    宾语前置详解

                          ——陆波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余、吾、尔、自、之、是]+动 
   
  三岁贯女,莫肯顾。(《硕鼠》) 理解:“莫我肯顾”应译成“莫肯顾我”。 
  时人莫许也(《隆中对》) 理解: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秦人不暇哀(《阿房宫赋》) 理解: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忌不信(《邹忌讽齐王纳谏》)理解:邹忌不相信自己 
  然而不王者,未有也。(《齐桓晋文之事》)理解: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还有如“毋以也。莫己若也(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 
  成语有“我无诈,尔无虞(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曷、安、恶、焉]+动? 
  良问曰:“大王来操?”《鸿门宴》 理解: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何所思(《木兰诗》) 理解: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伤乎?(《论语》) 
  理解: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 
  王曰:“缚者为者也?”(《晏子使楚》) 理解: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敢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理解:我敢埋怨谁呢?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安、恶、焉]+介+动?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理解: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理解:(你们在)替谁哀哭呢? 
  长安君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理解: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以相恤?(《论积贮疏》) 理解: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姓呢? 
  与归?《岳阳楼记》 理解: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虽生,面目以归汉!(《苏武传》 理解: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介+动 
   
  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 理解: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 
  以记之(《石钟山记》) 理解: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楚战士无不以当十(《史记·项羽本纪》)理解: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作战的 
  成语有“以继日(用夜晚来接着白天)”。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夫子之谓也     其李将军之谓乎
  格式:主+宾+之(是)+动 
   
  夫晋,何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理解:晋国,哪会有满足呢 
  弈秋之为听(《弈秋》) 理解: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理解: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 理解: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 
  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理解:对父母要特别担忧他们的疾痛 
  马首是瞻(《冯婉贞》) 理解:只看我的马头行事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僖公十五年》) 理解:我们的图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成语有“唯是图(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只任用有才的人)”。 
  [5]“相”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吾已失恩义,会不从许(《孔雀东南飞》) 理解: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 
  勤心养公姥,好自扶将(《孔雀东南飞》) 理解: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儿童见不识(《回乡偶书》) 
  理解: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 
   
  [6]“见”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泽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府吏丁宁(《孔雀东南飞》) 
  理解:(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生孩六月,慈父背(《陈情表》) 
  理解: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亚父向坐(《鸿门宴》) 理解: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至于北海,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理解: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巩固训练] 
  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 
  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2.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3.曰:“奚冠?”曰:“冠素。”(《孟子·许行》) 
  4.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5.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6.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7.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梁惠王上》) 
  8.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9.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国语·晋语》) 
  10.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11.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荀子·正论》) 
  1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3.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下》) 
  14.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15.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16.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公孙丑上》) 
  17.楚君之惠,未之敢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18.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庄子·徐无鬼》) 
  19.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吕氏春秋》) 
  20.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墨子·节葬》) 
  21.(武王见胶鬲)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吕氏春秋·贵因》) 
  22.吾以子为异之问。(《论语·先进》) 
  23.又何马之能知也?(《列子·说符》) 
  24.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25.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孟子》) 
  26.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 
  27.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庄子·达生》) 
  28.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29.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论语·子路》) 
  3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 
  31.寡人将谁朝而可?(《战国策·燕策》) 
  32.朕又何知!(《庄子·在宥》) 
  33.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

文言断句答题指津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为浅易的文言文语断句”是个真正能体现考生能力的新题型。能否准确断句,直接影响到文言文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的形成。因而,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够达到检测学生是否真正读懂年又多了个辽宁卷,而2006年则增加到包括广东卷和福建卷在内的4套试卷,分值为2-5分。由此可预测。2007年将会有更多单独命题的省市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是:弄懂语段大意。找准断句标志。 
  首先,通读要求断句的语段,领会它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其次,把握一些文言文的断句技巧。 
  1.抓住标志性词语。先说实词。名词、代词经常做主语或宾语,遇到名词、代词做主语的时候,就在其前断开;看见名词、代词做宾语了,就在其后断开。动词、形容词经常做谓语,它们的前后大都不能断开。再说虚词。“盖、夫、若夫、至若、凡、窃、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复句中的关联词“虽、纵、假(假使)、故、则、然则”等,常常用在句首,它们的前面往往要断开;“也、矣、尔、欤、焉、哉”等都是句末语气词.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它们的前后一般都不要断开。还有较特殊的,如“曰”、“云”,后面是人物的语言(对话),这时候可以断开。 
  2.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者,……也”,“……乃……”等典型的判断句式,“为……所……”,“受……于……”等典型的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典型的倒装句式,“无乃……乎”。“安……哉”等典型的疑问句式,不仅是阅读中的障碍,更是断句中的易错点。要想准确断句,也要对这些特殊句式了然于心。 
  3.利用修辞手法。如顶真,其特点是上递下接,首尾同字(词),断句时需注意这样的句子。再如排比、对偶、对比,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一特点,也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4.了解文史常识。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断句也会有帮助。 
  5. 利用语感。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好处。断句前、断句后,都要反复读几遍,看看语气、语流、语义等是否通畅明白,如有问题,则要思考断句是否准确。 
   
  古文断句歌 
  “曰”后冒(:),“哉”后叹(!), “于”、“而”一般正中间。 
  “耶”、“乎”经常表疑问(?), “矣”、“耳”表示一句完(。)。 
  “也”、“者”作用表停顿, 或句(。)或逗(,)酌情看。 
   
  考题精选 
  1.(2006年高考广东卷)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史官日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令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解析] 
  这段话是《杜环小传》的作者宋濂用对比的手法所发的议论。宋濂认为,所谓的朋友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大多是背信弃义的。而杜环则不然,他比古人称赞的忠义烈士还高尚。弄懂了大意。断句时还要抓好关键词和标志词,如名词“人”、代词“吾”和连词“况”、“虽”等的前面要断开.句末语气词“矣”、“乎”等和“曰”的后面要断开。 
  答案:史官日/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2.(2006年高考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 
  [解析] 
  画线的部分是周子用唇亡齿寒的比喻来劝说齐王给粟救赵的。这段话句末语气词较多,是非常明显的断句标志,要把握准确。此外,多个判断句、假设复句也能为恰当断句帮上大忙。 
  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惠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3.(2005年高考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匡 庐 奇 秀 甲 天 下 山 山 北 峰 曰 香 炉 峰 北 寺 曰 遗 爱 寺 介峰 寺 间 其 境 胜 绝 又 甲 庐 山 
  元 和 十 一 年 秋 太 原 人 白 乐 天 见 而 爱 之 若 远 行 客 过 故乡 恋 恋 不 能 去 因 面 峰 腋 寺 作 为 草 堂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解析] 
  第一段介绍秀美庐山上香炉峰和遗爱寺之间的胜景,第二段写诗人白居易恋恋不舍在峰寺间建草堂。对第一段的断句注意利用顶真修辞的特点和“介”、“其”、“又”等用于句首的词,对第二段的断句要抓好“太原”、“若”、“因”等用于句首的词语。 
  答案: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4.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入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马 无 故 亡 而 入 胡 人 皆 吊 之 
  其 马 将 胡 骏 马 而 归 人 皆 贺 之 
  家 富 良 马 其 子 好 骑 堕 而 折 其 髀 
  丁 壮 者 引 弦 而 战 近 塞 之 人 死 者 十 九 
  故 福 之 为 祸 祸 之 为 福 化 不 可 极 深 不 可 测 也 
   
  [解析] 
  这是众所周知的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原文,大意不难懂,题目是选出其中的5处要求断句。第一处很容易把“胡人”连在一起而误,注意动词“入”的宾语只能是地而不能是人,而且整句是个因果复句。这就不会出错了。第二处也是因果复句,用于句首的名词“人”字前要断开。第三处“富”的宾语“良马”后肯定要断开,“好骑”与“堕”无法连在一起,要断开。第四处说了两种情况,一是作战情况,二是死亡情况。二者之间当然要断开。第五处注意顶真修辞和四字短语的整齐排列。就很容易断句了。 
  答案: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5.(2006年高考辽宁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束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解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乡里人管彦年轻有才,还没出名,王裒却认为他一定会发达,就提拔他并和他做朋友。两家孩子刚出生时,就互许婚姻。断句时需特别注意用于句首的名词“裒”、“男女”和副词“便”等。 
  答案: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士各始生/便共许为婚(断句共4处,每处1分。错l处扣1分) 
  6.(2005年高考辽宁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庄 宗 与 梁 军 夹 河 对 垒 一 日 郭 崇 韬 以 诸 校 伴 食 数 多 主者 不 办 请 少 罢 减。 
  [解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当时庄宗军队与梁军隔黄河对峙,一天,郭崇韬认为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请求减员。对这段话断句,一要注意在用于句首的名词“郭崇韬”、“主者”前断开,二要注意“一日”是个表时间的词语,停顿较长,它的前后都要断开。 
  答案: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文言断句训练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马援《诫兄子书》)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王)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曾巩《墨池记》) 
  4.将下面这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断句。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去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屠,矢著其上砖半箭,日:“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5.将下面这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断句。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苏轼《留侯论》) 
   
  参考答案 
  1.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2.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3.(王)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4.霁云慷慨语曰,云采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5.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言词语活用例析: 
  正本清源(“正”、“清”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正”、“使……清”)。 
  祸国殃民(“祸”、“殃”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受害”、“使……遭殃”)。 
  沉鱼落雁(“沉”、“落”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沉入”、“使……降落”)。 
  敬而远之(“远”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远离”)。 
  不毛之地(“毛”指草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长草木”)。 
  一日千里(“千里”数词作动词,“奔驰千里路”)。 
  救死扶伤(“死”、“伤”动词活用为名词,“将死的人”、“受伤的人”)。 
  拈轻怕重(“轻”、“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轻易的工作”、“繁重的工作”)。 
  是古非今(“是”、“非”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认为……正确”、“认为……错误”)。 
  幕天席地(“幕”、“席”名词活用为意动词,“以……为幕”、“以……为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