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的秘密

 金章玉句 2013-01-13

作者:小陈税务  时间:2013-01-07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的秘密

一、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

应纳税所得额=①收入总额—②不征税收入—③免税收入—④准予扣除项目金额—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⑴式

在(1)式中,如果认为:

④准予扣除项目金额=⑥《法》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⑵式

则⑴式的结果将不够准确,只有:

④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法》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的因素《条例》第一百零二条“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因素...(3)

⑴式的结果才准确。

二、 将(2)和(3)式代入(1)式中,可以得到:

应纳税所得额=(①收入总额—②不征税收入—③免税收入)—(④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的因素《条例》第一百零二条“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因素—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4)式或者:

应纳税所得额=(①收入总额—④准予扣除项目金额)—②(不征税收入《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的因素—(③免税收入《条例》第一百零二条“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因素—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5)式

简化(5)式得:

应纳税所得额=总所得—不征税所得—免税所得—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6)式,或者:

应纳税所得额

=(应税收入总额—应税收入相应的扣除项目金额)—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7)式

=狭义“应税所得额”—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8)式

结论: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所得额,并非收入额(流转额),因而“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是一个过渡性质的概念,最终要求出“不征税所得”和“免税所得”,对于企业所得税而言,真正不征或者免征的是“所得”而非“收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