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浑身都是“宝”?

 xiongmao007 2013-01-13

学生本来应该是校长眼里的“宝”,这不仅因为有学生才有校长,还因为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校长理当有爱才之心和惜才之情。不过在有的校长眼里,此“宝”非彼“宝”,变味得简直不可理喻。

日前,重庆梁平县某中学校长余文彬因受贿落马,居然成为该县近年来最大的一起受贿案。自2007年以来,余文彬先后多次收受6人贿赂共计103.5万元,法院最终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6个月。余文彬能够在当地创造受贿“之最”,成为穷庙里的富方丈,其实与许多贪官一样,都是走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财路。身为学校校长,学生自然是山是水,得靠学生发财了。那么,学生是如何被余文彬开发成发财之“宝”呢?

从学生的嘴巴里抠钱,是余文彬捞钱主渠道。2010年6月,学校打算引进一家饮食服务公司承包学校食堂。原先承包该食堂的莫某等3人感到了危机,通过各种形式找到余文彬,筹了20万元钱打到余文彬妹夫账上,并承诺每年都会执行这个标准。糖衣炮弹的效果甚好,果然击中校长软肋,最后如愿以偿。余文彬还把手伸向教辅材料,从2007年起即给该校提供教辅材料的任某,共向余文彬送回扣35万元;余文彬曾经的学生李某也以为学校提供教辅材料,且出手更大方,单笔就送给余文彬10万元。

这些年来,公众眼里曾经的清水之地学校,屡屡曝光腐败案件。工程建设、设备采购、教材发行成为校园腐败重点,甚至食堂承包、校服采购,凡是有油水的地方,都留下了贪腐的痕迹。数年前,媒体曾经报道,广东英德市曝出99个校长因校服受贿,腐败校长的队伍,壮大得令人咋舌。可以这样说,与学生在学校里吃、穿、住、用相关的内容或项目,都有贪官涉足的印迹,学生在贪官的眼里,浑身上下都是可以抠钱的“宝”,成为贪官心目中的摇钱树。

当然,与这种贪腐现象相对应,学校食堂近年来曝出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令家长揪心,让社会侧目。校服质量、课桌椅质量也同样成为舆论诟病的对象。其实,既然有贪腐存在,这倒变得好理解了。因为羊毛肯定出在羊身上,行贿人花出1元钱的成本,必然会以更疯狂的手段,从学生的身上赚回数倍的利润,方能满足唯利是图的心态,以及支撑行贿的需要。今年10月,深圳市“学校食品安全宣传月”启动仪式上透露,前3季度全市有40所学校的食品质量存在问题,其中12家学校饭堂被罚。不敢贸然断定这些学校的校长都受贿了,但要说其中就没有猫腻,恐怕同样无法让人接受。

学校本来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是,当校长们厚颜无耻到能够从学生嘴里抠钱、从学生身上扒钱的时候,纵然有着“学高”的优势,又岂能有“为范”的效应?从人生的起跑钱上,就给学生腐败的“熏陶”,危害有多重,想想都让人后怕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