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葫芦丝制作工艺

 yqq2003 2013-01-13

葫芦丝制作工艺

葫芦丝制作工艺
概述
葫芦丝是中华民族器乐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她音色清、亮、柔、飘,具有典型、浓郁的西南少数民族特色。葫芦丝的构造十分简单(图1),发音原理却令人难以琢磨。她音域较为狭窄,表现力却异常丰富。尽管喜爱葫芦丝的人数不胜数,可是,制作她的人,尤其是制作技艺较高的人却寥寥无几。这正是:越简单的乐器,越难以得出精品。有许多葫芦丝爱好者希望自己制作葫芦丝,但是,苦于缺乏资料,而无从下手。我把自己制作葫芦丝的一点心得记录下来,希望能给初学制作者一点帮助。
  
                             图1
第一章        簧片制作
第一节  选料
簧片是葫芦丝中最为关键的部件,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制作葫芦丝簧片的材料材质通常采用磷铜、铍青铜或锡磷青铜。经过对比实验,从音质、音色、音量以及寿命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应优选锡磷青铜为好。铜皮实用厚度一般为0.1毫米,但是最好选用0.2毫米的铜皮,经过锻打以后,使其达到0.1毫米为佳。因为锻打有两个好处:第一,能够增加铜皮的密度,增加弹性,从而增长簧片的寿命。第二,由于铜皮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压延,必然会形成纹理。锻打就可以消除或减弱纹理,从而改善音质。
第二节  裁料
簧片的实际尺寸为长25毫米,宽10毫米。由于铜皮在锻打过程中会有延伸,所以裁料时就要考虑到。0.2毫米的铜皮,只需裁出7毫米宽,长度一般在80~100毫米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看清铜皮的纹理,顺着纹理裁出长度。
第三节  锻打
锻打时,首先要选好平墩,最好是用经过磨床加工过的平面钢墩。手锤不要太大,100克左右即可。锤顶应该呈微凸状,边缘不要有棱角。锻打要遵照“轻、匀、密、平”的四字秘诀。轻就是每一锤都不可太用力;匀就是每一锤的力度要均匀,锻打范围也要均匀,不可轻一锤重一锤,也不能东一锤西一锤;密就是要一锤压半锤,锤锤重叠;平就是落锤要平稳,不可乱晃乱摇;锻打后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最为理想的完全平整。第二种情况是产生了应力,铜皮向一面弯曲。如果用手向另外一面扳,就会突然弯向另一面。再向回扳,也是一样。这说明铜皮中心部位锻打过重,可以轻轻锻打四周,直至平整。第三种情况是铜皮边缘出现波浪状,整个铜皮显得很软,缺乏弹性。这说明铜皮的边缘锻打过重,与第二种情况相反,这时应轻轻锻打铜皮中心,直至平整。有时需要反复几次,才能达到平整的要求。一般情况下,0.2毫米厚7毫米宽的铜皮,锻打到9~10毫米宽就可以达到0.1毫米厚了。
第四节  刮磨
锻打结束后,铜皮表面并不光滑。还必须进行刮磨,以使其光滑。应该先刮后磨。刮时,用较锋利的平刃刀将铜皮按压在平墩上。一手按刀,另一手抽动铜皮。两端轮流,两面轮换,直到铜皮表面没有明显坑洼凹凸。再用细砂纸夹住铜皮以食指和拇指捏紧另一手抽动铜皮,同样两端轮流,直到铜皮光滑明亮。这样的铜皮就可以裁成25毫米长的一段段备做主管簧片用了。副管簧片可适当缩小,一般长17~20毫米,宽7~8毫米。
第五节  开片
开片,就是在备好的铜皮上开出振动发声用的簧舌,也是簧片制作的最关键工序。此道工序一定要加倍细心,不可有丝毫疏忽,否则就会前功尽弃。首先,准备一块平整的、有一定厚度(10~20毫米)的塑料、有机玻璃或电木板,用801胶水将铜皮粘到板上。然后,用画针在铜皮上画出簧舌位置。主管簧舌的尺寸一般是:长17毫米,舌尖宽0.7~0.8毫米,舌根宽2.5毫米。副管簧舌的尺寸一般是:长10毫米,舌尖宽0.6~0.7毫米,舌根宽1~1.5毫米。按照画好的线,用锋利钢刀刻出簧舌。钢刀可以用直尺逼住,以免走偏。刻时,先由舌尖下刀,断出舌宽部分。再由舌根下刀,刻划舌长,两侧轮流。下刀不可太用力,每刀轻刻,多刻几刀,直到刻透。最后,用片刀将铜皮从板上片下来,开片就完成了。
第六节  修片
    对开好的簧片,还要进行修整才行。有时,开片过程中有的部位没有刻透,就需要补刻,达到簧舌与簧框完全剥离。同时,开好的缝隙,还有许多毛刺,也必须一一清除。做到缝隙均匀,舌、框严密而不碰,簧舌上下动作自如。最后,用细砂纸把簧片打磨光滑。以后就可以将它装到主管上调试了。簧片的调音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进一步介绍。
如有不当之处,恳请网友指正。
 
第二章   葫芦加工
第一节  挑选葫芦
要制作葫芦丝,葫芦是必不可缺的。挑选一个什么样的葫芦,对于葫芦丝的外观和内在品质,都有很大影响。首先,不同调子的葫芦丝,对葫芦大小有不同要求。一般来说,小C、D调的葫芦下部直径为75毫米;降B调、A调的葫芦下部直径为90毫米;大F、G调的葫芦下部直径为100毫米;其他调子的可以参照以上规律选择。要求表面光滑无疤痕、划伤和霉变,颜色一致,最好是金黄色。外形周正、匀称,从正、侧两面看,都应对称,不可歪斜。用指甲弹击葫芦,声音应该清脆、明亮。这样的葫芦才可以用来制作葫芦丝
第二节  外部加工
    如果所选的为粗加工过的葫芦,则可以省略去表皮的工序。否则,要先将葫芦在温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竹刀刮去葫芦表皮。刮皮时,最好顺着葫芦上下方向刮,要求刮得均匀,不能有遗漏。刮完后晾干,再用细砂纸进行打磨。接着,确定好葫芦的正反面,在正面划好中心线,并要求穿过底部中心。再在底部划出侧方向的中心线,与正面中心线形成十字交叉。在交叉线上划好插管接口的轮廓线,按照轮廓线钻出插管接口的安装孔。要求与插管接口结合严密,不可留有太大缝隙,否则在粘合时不易粘牢并容易漏气。最后,在正面烙上图案,葫芦外表就加工好了。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请顶一下。以后接着发。呵呵!
 
第三节  内部加工
葫芦外部加工完后,就可进行内部加工了。事先用10号钢丝弯制成一个小勺状的工具,前端拍扁,再把边缘磨成刀刃。用它通过插管接口安装孔,将葫芦瓤掏净。一定要掏得干净,一直刮到木质部,不能有葫芦瓤残存,否则,会影响音质和音量,特别是音量。掏完后,用乳白胶兑水稀释,将内表面涂布。涂层不要过厚,一定要均匀。将多余的胶水控净,晾干即可。
第三章 竹管加工
第一节  选料
制作葫芦丝的竹料有很多种,如紫竹、凤尾竹、苦竹和绵竹等,但最好还是紫竹。南方多采用云南紫竹,北方宜采用福建紫竹。因为云南紫竹在北方使用,因气候关系,容易开裂。而福建紫竹则比较适应北方气候,不容易开裂。不同调子的葫芦丝,所采用竹管的直径也不同。这一方面是要考虑到与葫芦的大小相匹配,外形比较美观。更主要的是从发音的音色音量等方面考虑的。小C、D调的主管外径为17~18毫米,长度300毫米左右。副管外径为13~14毫米,长度250毫米左右;降B、A调的主管外径为18~20毫米,长度350毫米左右。副管外径为14~15毫米,长度270毫米左右;大F、G调的主管外径为22~24毫米,长度400毫米左右。副管外径为16~17毫米,长度350毫米左右。所有的竹管,都要求两端直径一致,相差不要超过1毫米。竹节不可过密,一般不要超过三个节。竹料要圆直,不能有叶沟,也不要有明显弯曲。
第二节        烤竹
选好的竹料,必须经过烘烤才能使用。因为竹材,特别是新竹,含有较多浆汁。如不经过烘烤,极易产生变形弯曲甚至开裂。烘烤时最好是用较旺的无烟炭火,边烤边转,防止烤糊。烘烤时,还要趁热将弯曲处调直。烤好调直的竹料,一定要放在平整处,防止再弯曲。
第三节        制管
制管分别有制主管与制副管两种,先介绍制主管(图2)。制管之前,先要用长钻头把全部竹节打通。再按照各调要求划线,分别划出簧片槽、各音孔和尾端挂孔的位置。用刀手工刻出簧片槽,槽的外端距竹管端头应留出15毫米,以便调整塞子位置,从而调整整体音高。槽应比簧片短1~2毫米。然后,用刀在两端刻出1~2毫米的缝隙,以便于簧片插入并固定。其余的各孔,都可以用锋利钻头钻出。钻头直径,可略小于音孔实际直径,是为了留出调音余量。小C调,可选用5毫米钻头;降B调,可选用6毫米钻头;大F调可选用7毫米钻头。钻完所有的孔以后,要将残存的竹屑清理干净。接着,就可以插入簧片,并用黄蜡粘好。黄蜡可用蜂蜡与松香1:1混合熬制而成。
制副管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分清正反手。因为副管虽然有两根,但是发音的通常只有一根。发声这一根的位置,就是要随着正、反手而改变。正手位时,左手在上,所以发音副管就要在左手边,以便于左手小指控制副管发音孔。反之,就要在右手边。副管的音孔,一般开在对齐主管第3、4孔之间的位置上。其他则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了。
 
第四节  调音
调音也是主、副管分别进行。先调主管,首先要把筒音调准。通常以筒音做低音5,例如C调的筒音就是G。如果发音偏高,就用专用刀具,刮削簧舌根部。反之,如果发音偏低,则刮削簧舌尖部。刮削时,要在簧舌下面垫上一片薄铜片。每次刮削量不可太大,要刮刮试试,直到达到音准。筒音调好后就基本不要再动了。其余的音,都是通过改变音孔来进行调整的。如果某个音偏低,就用刀将该音孔向上(靠近簧片方向)扩大。如果偏高,则将该孔向下方扩大,并用黄蜡将上部补上适当部分。扩孔时,要先扩内壁。也就是将孔开成内大外小的倒喇叭孔,实在达不到音高,再扩外部。并且也是边扩边试,免得将孔扩得过大。这些是指只有个别音不准的情况下的解决方法。如果音律关系校准,而整体偏高,可将簧片端的塞子向外拉出一点。而偏低的话,就应将塞子向内推进一点,但是,切不可超过簧舌。否则,将不能发音,甚至损坏簧片。低音3的调整,是靠改变在管尾挂孔与低音6之间的那个音孔位置来实现的。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调音,除了筒音外,其余的都要在吹奏3~5分钟后再进行。因为,葫芦丝的音高,通常在冷状态下偏低。而吹奏几分钟后就正常并稳定了。
副管由于只发一个单音,所以,调音也就比较简单了。改变音高的方法只能是刮调簧舌。要注意的是,簧舌不能上翘。只能与簧框一平,甚至略低于簧框。这样才能达到以较小的气息就能使它发声。            
第五节 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调音过程中,除了音准问题外,还会遇到其他一些问题,这里就说明一下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有时最上面的孔会发不出音,也就是没有6音。这是簧舌过低,可将簧舌向上挑起少许,使舌尖距离簧框平面1.5毫米。边挑边试,直至正常发音为止。有时低音5、6发音不清爽,发颤、发散。这说明簧舌过高,可将簧舌适当下压,也要边压边试,兼顾6音正常才行。还有时会容易出现咕音,特别是在1、2音位上最容易发生。这也是簧舌过高所致,也应将簧舌下压一点。另外,整体音都有沙音、摩擦音。这是簧舌与簧框间有异物、毛刺,必须仔细清除。还有可能是簧片没有粘牢,只要重新粘好即可解决。如果是个别音有沙音,就是簧舌不平。通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从两个侧面看,簧舌与簧框的平面间隙不一致。这时,就要用刀片仔细调整簧舌的根部,使其略微扭曲一点,达到和簧框平面的缝隙一致。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簧片端的塞子,不能推得过深,否则,声音就会发散。
最后的组装十分简单,所以在这里就略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