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5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20万秦军,使秦军遭受巨创,并迫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
战前
秦军 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将章邯在消灭项梁之后,又率秦军30万北上渡河,汇合前来增援的王离军20万(长城军)一起攻打赵国,并大败赵军,随后命王离所部包围赵国巨鹿,章邯自己屯兵于南,修筑甬道为围城的秦军输送粮草。
为此,楚怀王阵营分兵两路,一支军队前往巨鹿解赵国之围,以宋义为主帅,项羽为副帅;另一支军队进攻关中,以刘邦为主帅。楚怀王许诺说谁先攻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楚军 宋义率领楚军行至安阳(古地名,在现在山东曹县东南),便按兵不动,滞留四十六天。项羽急欲攻打秦军,为阵亡的叔父项梁报仇雪恨,便催促宋义发兵,宋义不听,反讥项羽有勇无谋,还传下命令,凡是凶猛、违逆、贪功而不听号令的人,皆格杀勿论。
宋义把儿子宋襄派到齐国当宰相,送行到无盐(古县名,在现在山东东平县东)这个地方,饮酒作乐。当时天降大雨,天气寒冷,士卒饥寒不堪,项羽利用这一点激起了士兵对宋义的不满。
宋义按兵不动第四十七天早上,项羽闯入宋义帐中,一剑将其刺死并斩首示众。随后项羽向士卒宣布,宋义和齐国串通,意图谋反,自己是奉楚怀王的密敕暗杀宋义的。并同时派人报告楚怀王,怀王只好任命项羽为主帅,率兵救赵。
]战争过程 楚军渡河 楚军数量远远少于秦军,项羽先派英布率两万楚军渡河,袭击秦军甬道,获得几场小胜。十二月,项羽随后亲自率全军渡河,并下令将炊具打破,将船只凿沉,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以表明拼死一战的决心(这就是成语“破釜沉舟”www.zzyuanli.com.cn的由来)。
楚军在项羽的号召下士气高涨,作战十分勇猛,一举击破了章邯的大军,迫使章邯军溃退并撤走了对王离军后背的支援。此时项羽马不停蹄接着率军翻身再战王离军,并且九战九捷,以少胜多。当时一个楚军能抵得上十个秦军(《史记·卷007·项羽本纪》中记载:“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这就是成语“以一当十”的由来),而项羽又身先士卒亲自奋勇厮杀激励士卒(根据《前汉记》记载:“又羽呼声动天地”),终使得秦军大败。秦将苏角阵亡,王离被俘,涉间拒不投降,跳到火堆里自焚而死。
诸侯军队 项羽进攻秦军之前,虽已有十几路诸侯军抵达巨鹿前来救援,但都慑于秦军威力,只是屯兵于外围,不敢出战。当楚军进攻秦军的时候,各路诸侯军仍闭门不出,各个将领只是从营垒上观望(《史记·卷007·项羽本纪》中记载:“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这就是成语“坐壁上观”的由来),及至看到楚军大破秦军,各路诸侯军才无不感到敬服,纷纷归顺项羽。
秦军投降 前207年六月,项羽与蒲将军分别大败秦军于淤水和三户津。章邯、司马欣、董翳率秦军余众投降,巨鹿之战结束,休整后向关中挺进。
新安杀降 十一月,项羽率军行至新安,担心秦朝降军生变,在新安城南(今河南义马内[1])杀掉20余万的降兵。(异说:项羽惧食粮不足又耻于求粮而杀之。然而此说法甚为可疑。)但项羽没有处死章邯、司马欣及董翳。(《史记·卷007·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觽,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杀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1912年修筑陇海铁路时在当地发掘出大量人骨,现在该遗址被称为“楚坑”[2]。
影响 秦军主力与项羽战斗,无暇理会秦朝首都咸阳及关中地区。刘邦乘关中空虚之机,八月突破武关,十月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明人茅坤评价巨鹿之战:“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清人郑板桥有《巨鹿之战》诗:“千奸万黠藏凶戾,曹操朱温皆称帝。何似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