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羽是如何把“一手好牌”一点一点打得稀巴烂的?

 悠悠湘水流096 2019-07-20

项羽,赫赫有名, 后世文人学者都对他的英武盖世佩服,又对他的功败垂成感到惋惜。 尤其宋朝词人李清照写的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老少皆会吟诵,更加增添了一份悲情色彩。

那么,项羽手握“一手好牌”,怎么就一点一点打没了呢?凡事皆有因。我们或许从他的成长经历,战争经历可以略窥一二。

名将之后,少年英武,豪气盖世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

司马迁《史记》:项氏世为楚将,封于项城,故姓项氏。项羽少年时,项梁(项羽叔父)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他少年时就志向远大,身材伟岸,膂力过人,相传双手能举起千斤大鼎。二十四岁时起兵反秦,是农民起义军中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人物。

从他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项羽神勇盖世,粗犷豪放,不喜读兵书,这会不会为他以后的失败埋下伏笔呢?

巨鹿之战,一战成名,威名扬天下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

经过九次大战,大败秦军。此时,楚军在诸侯军中最勇猛,以一当十,他们的呼声震动天地,其余诸侯军在营垒观战,他们都被楚军的威猛惊恐不已。

楚军打败秦军后,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诸侯将领进入项羽的营门,个个都屈膝前行,没有人敢仰头看项羽。项羽从此成为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服从他的指挥。

巨鹿之战后,项羽靠着他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无畏气概扬名天下,他的风头一时无两。

楚汉争霸,智商人品,项羽有点low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在这四年半的争霸战争里,项羽与刘邦就渐渐地在一次一次战争洗礼中,高下渐渐分明。“一人行快,众人行远”。我们拾取两点来分析一下。

第一,“鸿门宴”,项羽妇人之仁,痛失杀刘邦机会。

当时楚军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救赵,解赵国之围,发生了巨鹿之战。一路刘邦带领西进伐秦,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后来,刘邦率先攻入关中。

刘邦进入关中做些什么呢?

听从樊哙,张良建议,返回灞上,没有留恋皇宫,召集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朝严法酷律一概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可以安居不动,和秦朝官吏一起巡行各县,乡,镇,向人们讲明道理,迅速俘获秦朝百姓的心,唯恐刘邦不在秦地称王。

再来看项羽做法。

项羽自认为功劳最大。然而胜利在即之际,却被刘邦抢先进入关中,夺取了胜利果实,自然怒气冲天,于是率诸侯军40余万入关。十二月,项羽命英布攻破函谷关,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意图消灭刘邦军。刘邦军不足10万,自料力不能敌,于是还军灞上,并竭力拉拢项羽的叔父项伯请为调解,并亲赴鸿门谢罪,示以诚意,并表示归顺,项羽决心动摇,放走了刘邦。当时,把亚父范增气得说了一段话:“这小子不值得与他共谋大业!夺取项将军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啊。”

 数日后,项羽引兵西进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火烧宫殿,大火三月不灭。时韩生劝谏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于是烹杀谏者,放弃了建都关中形胜之地的良好抉择。也让关中百姓对他怨声载道

我们读到这里,刘邦,项羽的用人能力高下立见,刘邦从谏如流,项羽一言不合就烹杀谏者。“鸿门宴”,刘邦一顿谦卑之词,让项羽错过杀掉刘邦的绝佳机会。这个事件不仅预示着项羽个人功业的转折,也是整个秦末历史变化的关键。

第二,项,刘人品大PK

刘邦与韩信有一段对话,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

“在勇敢、猛悍、仁爱、刚强等方面,大王你不如项羽。但我曾经跟从过项王,请让我谈谈他的为人吧。”

“项王厉声怒斥呼喝时,上千的人吓得不敢动一动,但是他却不能任用有德才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反观刘邦,他善于用人,人尽其才。

他重用萧何,张良,对他们建议言听计从。在这四年争霸战争里,刘邦多次限入危难之中,可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兵,补足汉军缺额,刘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公元前203年,项羽也由于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后来,刘邦越战越强,终于逼得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别人生病,他都会怜惜地留下泪来,把自己所吃的分给病人,但当他所用的人立了功,应该封赏爵位时,他却把刻好的印捏在手里,把玩得磨去了棱角还舍不得授给人家,这便是人们所说的妇人之仁啊。”反观刘邦,他大胆任用英勇善战的人才,分封异姓王,为他夺得了江山。

“项王虽然称霸天下,而使诸侯臣服,但是不占据关中而是建都彭城;背弃义帝怀王的约定,把自己亲信偏爱的将领分封为王,诸侯都愤愤不平;他还驱逐原来的诸侯国国王,而让诸侯国的将相为王,又迁移义帝到江南并杀死;”

“他的军队所过之处没有不遭残害毁灭的,老百姓都不愿亲近依附他,只不过迫于他的威势勉强归顺罢了。

我们再来赏析一段话

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刘邦显得特别高兴,曰:“你们都说实话,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群臣众说不一。

刘邦后曰:“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去重用,因此败在我大汉朝的手中。”

04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垓下之战是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这场战争里,项羽在谋略上又一次输给了刘邦,导致兵败自杀。为什么这么说呢?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当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刘邦于是采纳二人建议,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动战略追击战。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楚地许多地区。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诱降了守将、楚大司马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刘邦也由固陵东进,形势对楚极为不利,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十一月,项羽退至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筑垒安营,整顿部队,恢复军力,此时楚军尚有约十万人。

四面楚歌

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项羽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天明以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于是派遣五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因迷路耽搁了时间,被汉军追及,项羽突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手下仅剩二十八骑。

乌江决战

项羽指挥这二十八骑,来回冲阵,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长江边的乌江浦)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亦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年31岁。至此,历时4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二月甲午日,刘邦称帝于汜水北岸,建立西汉政权。

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一天不到的时间便全歼十万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在垓下之战里,刘邦为了夺得天下,背信弃义,确实让人多少为项羽感到不公平,可是时势造英雄。夺得天下不就是要把握时机吗?在战争里,汉军唱楚歌,瓦解楚军将士的心,只能说刘邦比项羽就是善用谋略,项羽的失败何止在这一点上呢?只留多少后人为他扼腕叹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