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马古道老照片

 爽小丫 2013-01-13

茶马古道老照片

☆百年老课文主题阅读☆≥

茶马古道百年老照片
  
描述:马帮武士
  图片:
  
  图片:
  
  描述:客栈
  图片:
  
  描述:马帮通过回族村
  图片:
  
  描述:路边的饭店
  图片:
  
  1985年,在法国乡间的一个地窖里,人们发现了一批百年前中国西南部的旧照。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保存之完好,世间罕见。
  1997年,云南省爱国人士殷晓俊先生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倾其家私,耗资百万,几度赴法,购得照片的中国使用权。
  这批照片的拍摄者是1899—1904年间法国驻中国云南总领事Auguste Francois(中文名字是方苏雅)在中国期间拍摄的,他将目光所及的一切尽量地凝固在了他拍下的照片里。这些照片在百年后的今天成为亚洲最早、最完整地纪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概貌的纪实性图片。
  信和堂普洱茶.
  图片:
  
  图片:
  
  描述:滑杆与洋伞(1899年,昆明附近):
  图片:
  
  描述:人上人”(1899年,云南):
  图片:
  
  描述:身着龙袍的方苏雅(1900年)
  图片:
  
  描述: 法国国庆日的盛宴(1898年7月14日,龙州)
  图片:
  
  描述:行到水穷处(1899年,广西)
  图片:
  
  描述:接船的庞大马帮(1900年,曼耗)
  图片:
  
  描述:狐假虎威(1900年,昆明法国领事府):
  图片:
  
  描述:顶草帽的背夫(1903年,云南-川藏):
  图片:
  
  描述:眉清目秀的青年乞丐(1901年,昆明):
  图片:
  
  滑稽阳伞说明;滑杆与洋伞(1899年,昆明附近):
  处于画面中心的一把洋伞所代表的身份与权势,通过竹杆压在两个轿夫的肩上。其实方苏雅更关注“这些外表无生气,极度贫困的人怎么能胜任这种工作,表现出如此的耐久力”!据他记载,苦力们一天内要走大约40公里,负重可能超过100斤。
   (1899年,云南):
  通过一种特殊装置,戴瓜皮帽的人骑在苦力身上,站在路旁是为了让对面出现的方苏雅的行李队先行通过。这种情况在两支马帮相遇时更为惊险,必须在听到前方的马铃响后提前做好准备。只能单行的狭窄古道常常一边悬空,一匹受惊的马就足以酿成整个马帮的惨祸。
  龙袍说明 身着龙袍的方苏雅(1900年)
  曾有人怀疑方苏雅穿的只是一件戏袍,但这确实是安南(今越南)皇帝的皇袍(现存于巴黎人类博物馆展览),样式与中国的很接近。从普通照片的角度来说这不算一个好创意,因为尽管方苏雅一向认为他的胡子能“增添威严”,但在这张照片里增添的却是喜剧性,用他的方式来说,也许是“如果在马戏团里出现准会获得疯狂的喝彩。”
  法国国庆日说明;;法国国庆日的盛宴(1898年7月14日,龙州)
  照片摄于方苏雅任法国驻龙州(今广西柳州)领事期间的最后一个法国国庆宴会上。堂上挂的“德敷远人”横幅表现的本是一个东方大国的自信与气度,而在109年前的这一天发生的法国大革命追求的则是“平等、自由、博爱”;但在英法联合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炮舰政策流行的当时,这些语言显得异常的苍白,就像闪光灯照射下的每个人的面孔。
  行到水穷处说明;行到水穷处(1899年,广西)
  桅杆上的船工正在解帆。在如此狭窄的水道上,方苏雅一行人只能压缩行李,改乘小舢板。他的行李中包括7支步枪,7部照像机,4支手枪,3部中国阴历通书,3个秒表,1个晴雨表,4个温度计,5个指南针,1个照准仪和最大1.6米长的几个双筒望远镜。当时法国外交部派他以驻云南府(今昆明)总领事的身份从广州去云南考查,途经广西和贵州。请注意光秃秃的山坡,在一百年以前,作为一个殖民者的方苏雅就在到云南途中对中国境内无节制的乱砍滥伐感到痛惜。
  接船的马帮说明;接船的庞大马帮(1900年,曼耗)
  这是方苏雅第二次进入云南时弃船登陆的情景。这次他从越南老街出发,溯红河而上,在曼耗登陆。第一次从广西进入云南时他仅个人行李就有56个箱子,动用挑夫、轿夫两百余人;而这次他的行囊中还包括40多驮步枪、弹药和20万法郎的银钱,因害怕被抢劫而把钱藏在床垫里。
  行在秀丽桥上说明;行进在“秀丽木桥”上(1900年,蒙自附近):
  照片摄于到昆明途中。据方苏雅记载,这座通往沙滩的“秀丽木桥”长达350至400米,是红水河的一条支流。从照片上看,方苏雅的队伍几乎将整座桥占满,人数总在200人左右。其中方的卫队人数不多,大部分是苦力。
  狐假虎威(1900年,昆明法国领事府):
  方苏雅时代的中国,各地都有“官府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府”的怪圈,因此经常出现官府与洋人互相借力的情况。这张方苏雅与其卫兵的照片似乎正表现了这种关系。实际上,方苏雅曾从官府手中救下其前卫队长的性命,而这支官府派出的卫队也数度帮助方苏雅从民众包围中脱险。
  顶草帽的背夫(1903年,云南-川藏):
  从背景中石垒的房基来看这里已进入西藏。顶在茶包上的大草帽不仅遮阳挡雨,也使背夫们的身形奇特而且高大;在照片构图中起重要作用的三根木柱及其构成的十字架和“门”形框更赋予整个画图以宗教般的庄严。无论方苏雅本意想表达何种内涵,当我们百年后重新凝视这一情景时所能感受到的,除了凝固的历史外,也有一种行吟式的抒情。图右方苏雅拴在木柱上的坐骑暗示了整个拍摄过程。
  眉清目秀的青年乞丐(1901年,昆明):
  他的右手紧握着一根“打狗棍”,左臂被一小张令人费解的草席所完全遮盖,手拿得之不易(是照像的奖赏)的食物——一个苤蓝,神色茫然地 站在镜头前。年纪轻轻且看上去还算健康的他缘何沦落在这种命运里?也许答案就在那张小小的草席下面,只是对我们而言它就像历史一样沉重,使简单的真相消逝在无法穿透的迷雾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