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导航

 fzwxzh 2013-01-13
让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导航
作者:徐一文 文章来源:德宽路第一小学 点击数:1166 更新时间:2007-11-21 15:23:52

摘要:在健全的组织机构中,以完善的管理制度,经营温馨和谐、互助、进步的校本教研文化,是落实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校本教研  专业成长  制度与文化  学校发展

一所学校,教师的发展如何,关系着教育教学质量与学校的发展,而校本教研开展如何则直接关系着教师的发展。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学校教育制度,自2003年立项至今,大量实践证明,已成为促进全体教师开展研修和实践,增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回顾我校的校本教研,我们深切地感到:教师在成长,学校办学水平也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在就我校校本教研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校本教研现状综述

在德一小,校本教研既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也是教师教研活动温情的伙伴,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与学习中自觉的思想和行动,大家都能聚焦新课程,以永不满足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不断提出挑战和自我挑战。在工作中与学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获得问题的解决。我校教研的气氛热烈、紧张而又团结、互助,每个人都在教研活动中获得相应的体会和收获,校本教研已成为我们的一种校园文化,体现了大家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深入了我们的职业生活。

二、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科学定位目标,健全组织制度。

1)理性认识校本教研,科学定位目标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才能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所以校本教研不是作为一个时髦的名词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而是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到了学校的重点工作当中。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经过深刻思考后,一致决定校本教研总目标:关注新课程,聚焦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期望广大教师在目标的指引下,积极走进校本教研活动,促使他们加快转换思想,更新教法的力度,全面创设“学习、合作、发展”的成长氛围,有效提升教师的教研意识和能力,加速教师专业成长进程,进一步落实我校一贯的“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办学思想。

2)健全组织建设,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

为更好地落实校本教研目标,学校迅速成立了校本教研活动的领导小组,由石纪明校长为组长,舒萍、潘加宝副校长为副组长。结合学校实际和教改需要及校本培训计划拟定了三个阶段性教研主题: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2003-2005学年);2)课程资源的研究;(20052006学年);3)新课堂的发展(20062007学年)。明确指出我校教研行动方式为课堂实践研究。主要研训基地是教研组、备课组。落脚点为课堂及校本培训。让广大教师明确了自己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该干什么,如何做。这样,在教导处的积极组织下,教师们围绕主题展开系列课堂实践与教学理论相结合的探讨活动。

为保障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校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管理条例、校本教研学习制度等。发放到每位教师手中,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在教师中引起很大反响,引起全体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视,提高了他们自我约束性。在活动进行中,根据新课改的需要,结合实际和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德一小校本培训考勤制度》、《德一小集体备课制度》及《德一小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暂行办法》、《德一小常规教研制度》(含推门听课制度及开放日、开放月制度)等等,各项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为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创建多元化的教研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导航。

我们认为,当校本教研形成一种氛围和习惯,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变教师被动型研究为主动型研究,才能构建一种和谐、合作、发展的新型教研文化,从而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发展。为此学校根据需要,以“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为宗旨,采取“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走进科研”的工作思路,引导教师向自主性、创新性、开拓性的方向实践,积极搭建多元化的发展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尽快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胜任型向骨干型的转变。

1)构建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走出去,请进来”。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每年都出资派各学科骨老师出去培训,参加专题研讨活动,他们远赴黄山、青岛、贵池等地参加新课程培训和观摩活动,借鉴他人先进教育思想和优秀的教学经验。各位教师在学习培训后到校即时反馈学习心得,做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平时充分利用教研会时间,开设“实验班新课程研讨日活动”及每年“四月、十月”两月的开放月活动。多次邀请市、区教研专家莅临我校指导,如李东宁、何成法、陈俊、安师院教授任其平等几位老师亲自走进教师的课堂听课,给更多教师提供了与专家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专家们指出了教师们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即时帮助解答了教师实际操作层的困惑,帮助教师缩短了探究的路程,把握了教改方向,提升了专业能力。

2)自我引领

教师专业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克服困难,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学校先后为教师征订了《新课程学习理论材料》,为教师专门订阅了教育教学类专业报刊,其中语文、数学、外语、美术、音乐、体育等老师人手一册。并通过教研组,备课组集中辅导学习和自学并举的形式,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完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在20062007年暑期的校本培训中,学校送给每一位教师《与名师交友》、《新世纪班主任必读》、《爱的教育》等教育丛书和名著,鼓励教师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和感想。学校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和演讲会,并专门将其汇编成集供老师互相学习交流 ,以此倡导教师做有卷气的教师,做个与新课程同行的学习型教师。

2)构建互助式交流平台,实现教师共同成长。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师群体发展的关键,只有青年教师发展问题解决了,学校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为此学校教研组切实加强教师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一是在教师中开设不同类型的公开课。如“三段课”活动,即上岗教师的培训课,中青年教师的研讨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每次上课之前,教研组都组织教师说课,听取其他教师对教学流程的评价及意见,定案后再执教,在上课后再进行集体评议,大家相互切磋,共享智慧,找出不足,互相借鉴,以便改正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在“一课二上或三上”的活动中,有2-3个教师同上一课,经大家听课评议后,修改教案二度上课,再评议反思。在优质课及“教学能手”比赛中,学校打破指定式做法,而是创设一种自由公平竞争的平台,通过上课、说课等环节综合考评,择优推荐上报。二是在集体备课中,广泛开展“一课三备”活动。就是教师在备一个教案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个人备课,备课组所有所有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出教案。第二阶段备课组指定一位骨干教师为主备课人,通过教研时间说课,大家共同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对教案提出修改意见,达成共识。第三阶段又是教师个人备课,各教师在第二次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各自风格和所教学生的认识水平等对教案进行调整,完成第三次备课,这样备课组内智力资源得以共享,大家都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入教材,教学策略得以提升,有效地提高教师群体教学水平。三是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青年教师上岗前,学校为他们安排一名导师,并举行师徒二年帮教协议签署仪式。导师从备课、组织教学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给予年青教师悉心指导。同时导师对青年教师开放课堂,进行手把手的帮带行动。也有教师为弥补自己教育教学不足自愿与教学有特长的教师互相结对子,互相听课,相互交流心得。这样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教学的感悟,加速青年教师入行步伐,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如张翔、何燕、金娜、徐风等一批批青年教师在教学的历练中很快成熟起来。其中余金龙、邹慧君、陈蓉蓉等教师执教的课享有盛誉,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3)重视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只有经常反思,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我校除了在集体备课活动和教学研究活动中鼓励教师反思,还要求教师的备课笔记中能体现课后反思,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转变教学行为。此外,我们还要求教师通过反思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和精彩片断。几年来,余金龙、徐一文、邹慧君、江兴梅等多位教师撰写论文或教学设计获省、市一等奖,舒萍校长论文多次发表于报刊或杂志,张丽、刘松萍等老师教学论文获全国一、二、三等奖。

4)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方针的指引下,多年以来,我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目前,我校承担国家级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激励学生主动、快乐、创新地学习,促进个性化发展》和市级课题《整合优质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和《小学语文学科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省级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等,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针对教学问题提出研究方向,制定研究实施方案和策略,在实施中不断反思、小结、调整。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走进了新课程,解决了课堂中一些出现的问题,积累了教科研方法,促成了一批批教师由“教书匠”到“ 研究者”的转变,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三、校本教研收获与反思

1、形成民主、和谐与合作的校园教研文化,建立了互助共享的知识平台。

几年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有讨论、有争议、有协商、有交流、有合作,重要的是我们在行动中互相帮助,共享智力资源,在共同的学习研究中获得了进步与发展。如今,我校全体教师都能本着以学生发展为己任的愿望主动交流,探讨存在的问题,在教研中毫无保留,即使争得面红耳赤,也仍然是朋友,在这样民主、和谐、合作的友好教研氛围中,我们体会到了研究的快乐、成长的喜悦。

2、形成了具有德一小特色的教研模式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主题研究与个人教学行为改进相结合的校本研修模式,采用“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的研修方针,引导教师提升理论水平,改进教学行为,使校本教研始终扎根于课堂教学,服务于课堂。

3、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引领着教师专业化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支精于业务,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市、区级骨干教师5人,区级教学能手6人,校级教学能手10人,3人参与市级教坛新星评比。几年中先后有80余人次教学论文或案例获全国省、市、区一、二、三等奖;4人获省、市优秀辅导员及优秀班主任称号;3人获全国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多人次在市、区级优质课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4、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因为教师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实力,加快了学校向品牌学校迈进的步伐。几年中,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得到社会高度赞誉,学校“喜报”频传:在2005年全区三年级质量检测中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分获全区一、二、三名。在07年全市七年级质量检测中我校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二百余人次。学校相继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区级文明单位标兵、区级优秀校本教研单位、大观区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市级模范职工小家、市级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级示范家长学校等十几项荣誉。

5、编撰了5套校本教材

围绕20052006年的校本教研主题《课程资源的研究》开展,为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国家课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本校的优势和传统,结合学生兴趣和需要,我校积极组织相关教师编写了《棋艺》、《名言名句名篇》、《安全防护知识手册》、《家乡的山水、人物、历史》及《走进科学》等5个主题的教材并安排专人授课。

6、几点反思

经过德一小全体教师的同心协力,学校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着不足之处。

1)校本教研活动在专业引领方面做得不够。由于学校经费的不足,对于专家的聘请方面不能做到有序定时安排,尤其缺乏专家系统的引领与指导。

2)教师专业发展上不均衡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在学校里,存在着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快于老年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教科研方面表现突出)。教师专业发展与发达地区仍有差距,学校亟待提升群体的专业水准。

结束语:校本教研让我们幸福无悔

回眸校本教研,它是一方美丽的热土,我们在此播种了理想的种子,浇灌了智慧、真理,用欢乐、泪水、实践耕耘,因此,我们收获了幸福的容颜。回眸校本教研,它更是一首动人的乐章。我们用制度和关爱创造了和谐的乐谱,用行动和反思填写了意气风发的歌词,唱着这首歌,我们体会了奉献的快乐和无悔。行走在校本教研的路上,我们将继往开来,开拓创新,让明天更加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