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字一故事(362)

 冷月无声AAA 2013-01-14
   编者按:近日在大道传薪博客中看到有关对奥妙无穷的中国汉字的介绍,觉得很有价值。文字不衰,国运长存。我认为推广文字知识,很有必要,因此通过简单编辑将大道传薪的介绍献给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馆友。感谢道传薪的辛勤劳动。--冷月无声
 

图片 

一日一字一故事(362)

 左.jpg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则两不成。”出自《韩非子·功名》。意谓一心两用,就不能成事。说明学习、做事应该专志致志。

    这里的“左”字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像一只左手的形状,上部是三(代表多数)个手指,下部是手臂的形状。金文的形体左手形依然存在,但在它的右下角多了一个“工”字,写作“左” 。王筠《文字蒙求》:“古佐字,辅弼之意,从十可解,从工不可解,或天公人代之意邪。”原来,“工”字原象斧锛之形,左手执斧等工具。就有帮助干活,辅助别人的意思。“左”即“佐”的本字。当“左右”之“左”讲,后来也有的学者认为,甲骨文字形最初是“右”字,也是“左”字。在手(右)下从“工”,因为人们干活时,都以右手为主,以左手为辅,所以“左”字的本义便是“辅助”。在此录以备考。

    “左”字的本义是“左手”。也可以引申为方位名词“左”。如《诗经·唐风·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意思就是:有株茁壮的赤棠,生长在大道的左边。

    在古书中,有“左右”一词指国君的近臣。

 

左手篆刻

 

    一位青年教师说:“你是一面镜子,生活的懒惰者将在你面前低下惭愧的头。”在这里指的是残疾青年蔡天石。

    1956年9月,蔡天石出生于上海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的家庭里。生下后便是一个没有双腿,没有右手,唯一的左手还在抽搐的畸型儿。他13岁那年,在一个云淡星疏的晚上,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人生不能虚度啊,你虽然残疾,可还有一只健康的左手,又识了不少字,就学刻印吧。你学好了,将来可以自食其力,对国家也能有所贡献。”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他,他默默地向爸爸点了点头。

    刻印,离不开书法,于是他日日鸡鸣即起,临窗用左手练篆书、刻印。先要构思打稿样,然后用笔把字样钩摹上石,每一次,那支只有几克重的小楷笔,在他的手上都重如千钧,额上不时沁出汗珠。有年夏天,他因用力过猛,锋利的刀刃一下子戳进他的右肢,鲜血染红了衣衫,痛得他汗流浃背,多亏邻居及时发现,把他抱上床,敷上药。邻居刚走,他又伏案奏刀了。

    天道酬勤,他终于成功了,他的左手篆刻艺术,伴着他的感人事迹,传到祖国各地和海内外。

你在本篇停留
 ·  

图片



更多精彩等待您更多精彩等待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