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肩痛失眠:揉搓肩髑或拔罐,甲状腺亢进治疗偏方,止血消炎中药偏方

 阿居书馆 2013-01-14

阿居书馆欢迎你!

【甲状腺亢进治疗偏方,止血消炎中药偏方】

肩痛失眠:揉搓肩髑或拔罐
◎生活放大镜
“别把手臂露在外面,大冷天的,容易生病。”老公关心地给老婆益上被子。“怎么会?我平时都这样睡的,怎么没见你关心一下。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啊?”老婆马上机警起来。“拜托,我前两天才听了中里巴人的讲座,他说这样易患五十肩。”
◎寻根究底
    我们两手侧平伸时,在肩膀处会出现一个窝,这个窝的中心就是肩隅穴。肩髂穴是最容易受风寒侵入的穴位,许多男士喜欢光着上身睡觉,不少女士曲,经常穿吊带衫在空调房内工作,这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因为寒气很容易从肩膀上的肩髑穴侵入。许多人到了中年之后会有肩膀疼痛的毛病,比如常说的“五十肩”,就是年轻时不注意而积累下来的。平时多搓揉肩隅穴,可以预防五十肩的产生,还能够改善脑部供血和由肩部不适造成的失眠,是预防高血压和脑中风的重要穴位。
◎专家箴言
    肩隅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的凹陷处即是。用手掌搓或者手指点按此穴位即可,也可在此拔罐,消除蓄积的寒气,防治肩周疾病。
◎知识扩展
    此穴能很好地治疗上肢的运动系统疾病,如上肢不遂、肩痛不举、肩周炎、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等,也是预防高血压、乳腺炎、荨麻疹的重要穴位。

佛手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甲状腺亢进中医治疗偏方

佛手入药部位:果实
    佛手全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

佛手疗效
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胃、肺经。可治胃病、呕吐、噎嗝、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等病症。

黄药子入药部位:块茎
    黄药子,又名黄独。古人认为,它解毒凉血最有效,尤善治疗项瘤、咯血之症。

黄药子疗效
性寒,味苦,归肺、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清瘿。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甲状腺肿、吐血、咯血。

佛手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甲状腺亢进中医治疗偏方

中药偏方

海藻方
【原料】海藻
【做法】海藻500克,将海藻入绢袋盛装,浸入酒中,春夏2天,秋冬3天即可。每服1小盅,日3次。酒饮完后,可再浸2000毫升白酒;最后还可将其渣曝晒为末服用。
【功效】海藻有清火气、保护甲状腺的作用,适用于胃热化燥、肝胆郁结型甲状腺亢进。

黄药子方
【原料】黄药子
【做法】黄药子60克,加水煎熬,冷却后去渣饮用。每日2次,每次服酒15毫升。
【功效】黄药子有清火、化淤积的作用,适用于胃热化燥、肝胆郁结型甲状腺亢进。

六味蜜汁
【原料】夏枯草、沙参、麦门冬、生地、玄参、海藻、白蜜
【做法】夏枯草100克,沙参、麦门冬、生地、玄参各30克,海藻50克,白蜜100毫升。将上述诸药加水煎2次,然后浓缩成500毫升,加白蜜100毫升,收膏即成。每日 3次,每次20毫升。
【功效】夏枯草、沙参、麦门冬具有通肝顺气的功效,生地、玄参有活络的功能,适用于肝郁气滞、湿痰凝结型甲状腺亢进。

三味蜜汁
【原料】黄药子、生地、川贝母、白蜜
【做法】黄药子20克,生地50克,川贝母30克,白蜜10毫升。将上述前3味药材加水煎,取汁300毫升,加入白蜜10毫升,收膏备服。每日2~3次,每次10毫升。
【功效】生地、川贝母具有清肝去火的功效,适用于痰火上扰、心阴虚损型。

紫菜黄独酒
【原料】紫菜、黄独、高粱酒
【做法】紫菜100克,黄独50克,高梁酒适量,将上述前2味药材用酒浸泡10天。每日适量饮用。
【功效】紫菜中紫菜素有治疗甲状腺的功能,黄独具有清火化痰的效用,适用于痰火上扰、心阴虚损型甲状腺亢进。

外治偏方

针灸法
    取太冲、肾俞、肝俞、大椎、颈部阿是穴(位于肿大的甲状腺上)、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每次针灸2~3分钟,早、晚各1次。

拔罐法
    用闪火法在风池、人迎、天突、气海、水道、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穴位上拔罐。或自背部风门至肾俞的膀胱经循行部位排罐。各穴位留罐10~20分钟。    ”

止血消炎中药偏方

雄黄豆
【原料】雄黄
【做法】用雄黄一粒,半豆大,放入伤口内,另取雄黄五钱,小便送服。
【功效】凡刀伤感染、毒入内部者,服此药有效。

大麻仁葱白
【原料】大麻仁、葱白
【做法】将大麻仁和葱白捣烂,加水9升煮成1升半,1次服完,血出即愈。不尽时可再次服药。
【功效】服完,血出即愈。

水杨木白皮
【原料】水杨木白皮
【做法】将水杨木白皮焙干,捣碎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3次,同时用末敷疮上。
【功效】可以止血消炎。

琥珀散
【原料】琥珀、鳖甲、京三、延胡索、没药、大黄
【做法】琥珀、鳖甲、京三各50克,延胡索、没药各25克,大黄5克,一起熬捣为散。每次服一二匙,空腹服,酒送下。一天服2次。
【功效】镇心明目,止血生肌。

白芍药
【原料】白芍药
【做法】将白芍药熬黄,研细。每次服3克,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功效】化瘀,止血消炎。

外治偏方

鱼腥草
【原料】鲜鱼腥草
【做法】鲜鱼腥草100~150克,洗净,用米泔水浸几分钟,再捣烂如泥状,敷于血肿部位,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即可。一般2~3天即可痊愈。
【功效】适用于外伤后局部血肿,疼痛难忍,或伴微微发热者。

蛇床子
【原料】蛇床子、当归尾、苦参、威灵仙
【做法】蛇床子、当归尾、苦参、威灵仙各15克,以上中药加水300毫升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先熏蒸皮损处,待药液变温后再浸泡,约30分钟。熏洗2次,每天1服,连用7~10天可获痊愈。
【功效】适用于外伤出血,止血生肌。

黄鳝血
【原料】活黄鳝鱼
【做法】将活黄鳝鱼宰杀取血,把卫生纸放在黄鳝血中浸透,晾干。在外伤处敷上此卫生纸。
【功效】化瘀,止血消炎。

大蒜内膜“创可贴”
【原料】大蒜内膜
【做法】如不慎划伤或擦伤,出现小伤口,又一时找不到药物,可将大蒜瓣的内衣(即蒜皮最内层的薄膜)贴在伤口上,可防止感染而愈。小溃疡经消毒后也可使用,但需每天换1次,直至愈合。
【功效】化瘀,消肿,止痛,治急性扭挫伤。


玉米入药部位:花柱及柱头
    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延胡索入药部位:块根   
    辛散、苦泄、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气畅血行,通则不痛,视为止痛良药。

文章来自: 家有妙招(www.jiayoumiaozhao.com)

阿居书馆欢迎你!

点击进入阿居书馆首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