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

 庸庸学馆 2013-01-14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

(2011-09-11 01:24:39)
标签:

教育

分类: 法律

 

一、填空题

1、一般认为,贝卡里亚(1738-1794)于1764年发表的《            》一书,是资产阶级刑法学的奠基之作。

2、从不同角度对刑法学进行分类,按研究范围,可以分为(        )和(        );按研究方法,可以分为(         )、(       )和(        );按地域范围,可以分为(        )、(          )和(        )

3、刑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         )、(         )和(        )。

4、刑法学的理论体系包括(           )、(          )、(         )和(        )。

5、刑法的性质包括两种含义:一为(               ),一为(            )。

6、按法规的独立性与否,刑法可以分为(            )和(            );按刑法规定的范围大小,刑法可以分为(           )和(           );按刑法适用对象不同,时间和空间的范围不同,刑法可以分为(              )和(          );按国外理论界的划分,刑法可以分为(              )和             )。

7、我国刑法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                          )。

8、           )的诞生,是我国刑法规范基本具备的标志,是新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刑法典。

9、我国的刑法典由(        )、(     )和(     )三部分组成,其中,(      )、(    )各为一编,编下设(   )、(   )、(    )、(   )和(   )。

10、刑法解释的论理解释包括(         )、(        )、(        )和(        )。

11、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                 )和(                )。

12、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

13、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包括(            )、(                )、(             )、(               )、(              )和(                  )。

14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和(             )。

1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

16、罪行的大小表现为(                  )和(                    )。

17、在司法实践上,还有其他原则,包括(                   )、(                )和(                   )。

二、单项选择题

1. 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刑法》第201条规定,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甲据此认为,如果因为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三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甲的解释属于反对解释
B.
如果论理解释的结论合理,则没有必要采取文理解释的方法
C.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类推解释
D.
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大解释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2. 对于1997刑法典第116条中的“汽车”一词,学理上往往解释为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机,这一解释属于(    )

A 历史解释    B 当然解释   C 限制解释   D 扩张解释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李与贾是高中同学,高中毕业之后有十多年后没有见面。某日在北京偶遇,两人均特别激动,李某一拳打向贾某以示哥们情谊,不料贾某随即倒地昏迷不醒,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即死亡。经法医鉴定,贾某患有严重的脾肿大。李某从来没有听说过贾某患有这种疾病,李某的行为与贾某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
高某花5000元新买的手机被一个小男孩宋某偷了,高某当场发现并追赶,在抓住宋某以后,宋某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并趁高某不注意欲挣脱逃走,高某一气之下把宋某推到河中。宋某不会游泳,向高某呼救。高某是省二级游泳运动员,心想本来就是宋某偷东西在先,自己是受害者,于是没有对宋某进行施救,宋某最终溺水身亡。高某的行为与宋某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
王某与辛某积怨已久,王某经暗地调查得知辛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某日王某当众侮骂辛某,辛某受到刺激,心脏病发当场死亡。由于辛某是特殊体质,故王某的行为与辛某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D.
刘某扒窃了田某的钱包后夺路狂奔,田某在其后紧追不舍,刘某慌不择路,撞在了停在路边的挖掘机上,身受重伤。田某的行为与刘某的重伤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4.
下列关于犯罪主体的案例,说法正确的是(    )
A. 14
周岁的甲抢劫了刑警的枪支,由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原因,不承担刑事责任
B. 15
周岁的乙参与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的,应承担刑事责任
C. 14
周岁的丙实施了绑架行为并杀害人质的,丙虽不构成绑架罪,但应对故意杀人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D. 15
周岁的丁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与该幼女发生了性行为,丁对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5.
当我国的一辆国际列车行使到俄罗斯境内时,俄罗斯人维尔沙文与美国人查理发生激烈争执,维尔沙文将查理打成重伤。关于维尔沙文的犯罪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应当适用俄罗斯刑法或者美国刑法
B.
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
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
可能适用我国刑法

6.
某甲是精神病人,一天突然持刀追杀某乙,将某乙逼到一间旧房子里,某乙无处可逃,顺手抓起一个花瓶打向某甲,致某甲的眼睛受伤。某一点行为属于    )
A.
故意伤害
B.
正当防卫
C.
防卫过当
D.
紧急避险

7.
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对同样的犯罪行为必须处以相同的刑罚
B.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8.
甲上山打猎,在树林里逛了半天一无所获。正在甲焦急万分之际,一只肥大的野兔出现在甲的视线范围内,但是在野兔的附近有一队春游的小学生。甲打猎心切,连发两颗子弹均没有打中野兔,其中一颗子弹与小女孩擦肩而过,将小女孩的肩膀擦破了皮。对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故意杀人罪(未遂)
B.
故意伤害罪(未遂)
C.
故意伤害罪(既遂)
D.
不构成犯罪

9.
某日,甲误认为自己遭到乙的不法侵害,因而对乙实行了防卫行为,并致乙死亡。后查明,乙的行为没有不法侵害的性质。下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意外事件
B.
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意外事件
C.
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防卫过当
D.
可能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防卫过当

10.甲于1997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7月被抓获归案。在1979刑法1997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

A.应适用1997刑法          

B.应适用1979刑法

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刑法还是1997刑法

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刑法还是1997刑法

11.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

A.犯罪的一般客体

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对象

12.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      )。

A.纯正的作为犯    

B.不纯正的作为犯

C.纯正的不作为犯  

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1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

A.不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4.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B.对象认识错误

C.手段认识错误

D.客体认识错误

15.下列哪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16.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

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

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

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

17.甲开办一间小汽修店,因修理一进口轿车缺零配件,便于晚间在一停车场将一同型号小轿车备用轮胎一个(价值1200元)和发动机(价值50000元)拆下盗走,甲的行为(    )。

A.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数罪并罚

B.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属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即破坏交通工具罪定罪处罚

C.只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D.只构成盗窃罪

18.甲男(15岁)与乙女(13岁)在同一所中学上学,二人在参加校文体活动时相识并成为好友,关系日渐密切。某日二人在公园发生性关系时被发现。据甲交待,二人还曾在自己家中发生过一次性关系。甲、乙均表示是双方自愿。乙的家长要求追究甲的刑事责任。经调查二人确属自愿且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甲的行为(     )。

A.构成奸淫幼女罪                      

B.构成强奸罪

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D.构成猥亵儿童罪

三、多项选择题
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

A.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

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C.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D.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

2.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甲的行为( )。

A.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B.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可能属于意外事件       

D.可能属于防卫过当

三、简答题及案例分析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是什么?

 

 

 

 

 

 

 

3.被告人张扬(累犯)、刘强(17岁),预谋强奸同厂女工刘强的中学同学赵霞(17岁)。一天晚9时,刘强将赵霞从家中骗至江边一废弃的仓库内。张扬提出要与赵霞发生性关系,遭到拒绝,张便以暴力将赵霞强奸。张扬唯恐赵霞告发,便与刘强密谋掐死赵霞。刘同意,但提出待自己强奸赵霞后再动手。刘强奸后,掐住赵霞的颈部,将赵霞掐昏。张扬、刘强掠走赵霞的手表和人民币少许,将昏迷中的赵霞扔进了长江。赵霞被淹死。

问:

(1)两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是共同犯罪?

(2)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几个罪?

(3)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两被告人应如何适用刑罚?

 

 

 

 

 

 

 

 

 

 

 

 

 

 

 

 

 

 

 

 

4.被告人李、王二人均系我国公民。199910月,该二人受雇在美国轮船上工作。同月24日,轮船停泊于巴西某港口后,二人在轮船上饮酒闹事,不仅不听从船长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劝阻,反而公然杀死制止他们的中国公民张某。杀人后又抢劫了一些其他船员的财物,然后逃至巴西某市藏身,并策划逃到第三国。由于在隐藏期间二人的财物被盗,王某被迫回到船上,并报告了李某的隐身之处。其后,巴西警察将李、王二犯逮捕。

问:

(1)李、王的犯罪行为可否适用我国刑法?为什么?

(2)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答案

 

一、填空题

1、论犯罪与刑罚

2、广义刑法学   狭义刑法学   ;沿革刑法学  比较刑法学  注释刑法学;国内刑法学  外国刑法学  国际刑法

3、阶级分析法   历史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

4、绪论  犯罪总论  刑罚总论  罪刑各论

5、阶级性质   法律性质

6、单一刑法  附属刑法 ;广义刑法  狭义刑法 ;普通刑法  特别刑法 ;程序刑法  实体刑法

7、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8、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9、总则  分则  附则;总则  分则 ;章 节 条 款 项

10、当然解释   历史解释  扩张解释  限制解释

11、罪刑法定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2、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13、实体的适当原则  排斥习惯法  禁止类推原则  禁止刑法溯及既往原则  明确性原则   排斥绝对的不确定刑原则

14、立法上的平等   司法上的平等

15、犯多大的罪,便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轻重相当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

16、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  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的大小

17、罪责自负原则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二、选择题

1、【答案】D
【考点】刑法的解释、罪刑法定原则
【解析】A项中甲的解释属于当然解释。如果文理解释的结论合理,则没有必要采取论理解释的方法,B项说法错误。刑法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C项说法错误。扩大解释未超出公民预测的可能性,故允许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大解释。

2、D。将汽车解释为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机,显然是超出了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是一种扩张解释。所以,D选项是正确答案。

3、【答案】B
【考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解析】因果关系是客观的,李某的行为与贾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A|C项错误。高某将宋某推入河中,对宋某负有救助义务。高某拒不救助致宋某死亡,其行为与宋某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项正确。刘某的重伤是由其自己的行为造成的,D项错误。
4、B
5、D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在国际列车上的犯罪,按照我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有关管辖协定确定管辖。没有协定的,由犯罪发生后该列车最初停靠的中国车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铁路运输法院管辖。
6、D  精神病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他所作出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对某乙不能造成不法侵害。而正当防卫正是对不法侵害人采取的防卫行为。如果是正当防卫,某乙不用被副到屋子里无路可逃的时候就可以实施。题干中说到某乙被逼到了无路可逃,也就是出现了无法避免的紧急情形,只有以伤害较小利益来保护自身的权益。比较符合紧急避险。
7、A。
8、【答案】D
【考点】犯罪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解析】甲的主观方面属于间接故意,间接故意行为以结果定罪。本案中,甲的行为没有造成法定的危害后果,所以不构成犯罪,D项正确。另外要注意故意伤害罪是结果犯,不存在未遂。
9、【答案】A
【考点】排除犯罪事由、假想防卫、防卫过当、意外事件、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
【解析】乙对甲没有不法侵害,甲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乙实施防卫行为,属于假想防卫。假想防卫的主观罪过形式可能是过失或者意外事件,A项正确。

10.B。根据刑法第12条,刑法不溯及既往,除非新刑法对犯罪人有利,即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本案中,1979年刑法与1997年刑法就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因此仍应当适用犯罪行为当时的1979年刑法

11.B。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根据一般客体无法进行犯罪分类。而直接客体就是某一具体犯罪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仅仅是阐明该具体犯罪,不能说明其他犯罪。犯罪对象相同的犯罪并不一定就是犯罪性质相同的犯罪。因此都不是犯罪分类的依据。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社会关系。我国刑法分则就是按照犯罪侵犯的同类客体,将犯罪分为十大类型,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刑法分则的科学体系。

12.C。遗弃罪(第261条),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据此,遗弃罪只能以不作为方式构成,因此甲的行为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

13.D。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据此,选项D应选。

14.D。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正确的理解。处理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总原则是: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依法判定,不因主观上的认识错误而发生变化。因此排除选项A。如果行为人对犯罪对象认识的错误,但是对犯罪客体认识没有错误,则对刑事责任不发生任何影响;据此,排除选项B。手段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罪过成立,但是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行为人只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据此,排除选项C。客体认识错误的,则依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客体种类定罪。比如,甲认为乙包中藏有钱财实施抢劫,而乙包中实际藏有手枪,据此应当排除甲抢劫枪支罪的故意,即应当认定甲构成抢劫罪,而非抢劫枪支罪。因此,选项D应选。

15.B。选项A属于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选项B只是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选项C属于为了盗窃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选项D属于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也构成犯罪预备。

16.B。选项A中,甲的罪过形式明显是间接故意(放任)。在间接故意的情形下,按照实际造成的危害结果定性,因此选项A应该定为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238条第2款,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并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依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因此,选项B应选。根据刑法第239条第1款,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仍按照绑架罪定罪处罚。选项D的行为客观上危害公共安全,构成放火罪。

17.D。甲盗用备用轮胎和发动机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这是毋庸置疑的。该行为不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因为甲盗窃发动机致使该车无法使用,当然也谈不上危害公共安全。据此,选项D应选。

18.C。奸淫幼女罪的罪名,已经取消,排除选项A。猥亵儿童罪的对象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猥亵行为既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非强制性的;猥亵故意是刺激或满足性欲,如儿童是幼女,则男性行为人不具有奸淫的意图,否则构成强奸罪。因此,选项D排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情节轻微、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在本案,甲男尽管已满十四周岁,但其与乙女发生性关系,确属自愿且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因此不构成强奸罪,选项C应选。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对属地管辖的把握,首先注意把握“地”的含义。属地管辖的“地”包括中国领域,即领土、领水、领空;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也视为中国领域(第6条第2款)。其次,对于属地管辖意义上的“犯罪地”既包括犯罪行为地,也包括犯罪结果地(第6条第3款)。选项A,犯罪结果地在中国领域内;选项B犯罪行为地,同时也在中国领空内;选项C,犯罪行为地在中国航空器内;选项D,犯罪行为地在中国领域内。因此,选项ABCD都应选。

2.BC。甲的行为不具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构成假想防卫,不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是指符合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和对象条件的情形下,但不符合限度条件的防卫,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对于不符合起因条件的假想防卫,行为人有过失的且刑法有规定的,为过失犯罪;行为人没有过失的,属于意外事件。因此,选项B、C应选。对于不符合起因条件的假想防卫,不存在故意犯罪的问题。因此,排除选项A。如果甲明知不存在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致使乙死亡的,才构成故意杀人罪。但题干“甲误认为”表明不是“明知”。

三、简答题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含义是:

(1)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

(2)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刑法规定的特权;

(3)对于一切犯罪行为,应一律平等适用刑法,定罪量刑时不得因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出生、职业状况、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的差异而有所区别;

(4)任何人受到犯罪侵害,都应受到刑法的保护;

(5)不同被害人的同等权益,应受到刑法的同样保护。

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是: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而犯罪对象则仅仅是某些犯罪的的必要构成要件。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3.(1)本案中的被告人张扬、刘强合谋并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属于共同故意犯罪。

  (2)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两罪。一是以暴力轮奸少女,构成强奸罪。二是两被告人在实施强奸犯罪后,为杀人灭口,又将被害人赵霞掐昏后扔进长江,致使赵霞被淹死,构成故意杀人罪。

 (3)对两被告人应当以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两罪并罚;两被告人是轮奸,应当从重处罚;被告人张扬,系累犯,根据《刑法》第65条的规定,应当从重处罚;被告人刘强,系未成年人,根据《刑法》第17条第3款的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并根据《刑法》第49条的规定不适用死刑;根据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的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尽管两被告人所犯罪行相同,但依法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不同。

4.(1)本案中的被告人李某、王某的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的情况,根据属人主义原则,应当依照刑法第7条的规定适用我国刑法

 (2)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两被告人有杀人的故意,实施了杀人的行为,是共同犯罪。两被告人又实施了抢劫行为,构成抢劫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