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自明代开始“以茶易马”,逐渐成为西北各游牧民族人们生活之必需品,逐渐地又赋予黑茶以安定边疆与民族团结的政治内涵,直至今天,黑茶中的大多数产品仍然是享受国家边销茶补贴政策而专供西北市场的。也正是因为黑茶几百上千年的边销经历,使人们看到黑茶在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饮食结构中的作用。物质生活的丰富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享受的快乐,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带来健康受到危害的烦恼,西北的民族兄弟给我们找到了既可享受“三高”饮食的快乐,又可解除其给健康带来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危害烦恼的答案——喝黑茶。
黑茶初制加工的特殊工艺使它在茶性上也与众不同;
绿茶因加工工艺相对比较简便,也未使用任何发酵手段,故保留了茶叶本来的特性——凉性,比较适合夏季饮用。
红茶因采用了茶叶本身所含的酶发酵,使它变成了热性,比较适合冬季饮用。
黑茶则是采用的非酶性发酵,其茶性亦演变成了既不凉,也不热的温性,成了四季皆宜饮用,且适应人群更广的一类茶。饮用黑茶既不会有久凉而伤胃的担心,也不会有久热而怕上火的烦恼。
随着近些年黑茶功能性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出,黑茶从西北民族兄弟“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必需,逐渐成了东部发达地区人们争相品饮并收藏的热门。有人惊叹,有人不解,其实这是必然。人们从半年吃一次肉,美其名曰“打牙祭”,到几乎顿顿有动物性食品进入肠胃,消化惯了粗茶淡饭的肠胃于是开始不适应了,出问题了,身体也开始“横向发展”了,也就是所谓的“富贵病”或称“现代病”。于是人们感慨!何以西北民族兄弟天天喝奶吃肉却“身体倍儿棒”呢?原来他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在享受着一种从明朝开始让他们拿出了无数宝马良驹换来,现在享受着国家财政补贴,低价可以买到,用成熟度较高的茶叶,制成国家标准允许含梗量15%的茶砖,大名就叫“黑茶”的饮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黑茶从西北走进了东部,走出了国门。身价随着品质的提升自然也是直线看涨,但谁能抵挡得了健康的诱惑呢?于是黑茶,尤其是安化黑茶带着它的成熟,带着它的陈香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1. 什么是安化黑茶?
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成品茶(初制毛茶)色泽乌黑,称为"黑茶",湖南安化黑茶、云南普洱、广西六堡茶等都属黑茶类。中国的"黑茶"一词源自安化,所以称为"安化黑茶"。
安化的黑茶是采用安化境内雪峰山脉群体品种鲜叶为原料,在安化特有的环境下,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烘焙干燥等独特工艺加工初制成黑毛茶,再以处置黑毛茶为原料精制加工(包括人工后发酵和自然陈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味的系列黑茶产品。
2. 为什么说湖南是中国黑茶的加工中心?
a)??.湖南黑茶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湖南是中国黑茶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边销茶生产省份,边销茶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
b).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湖南黑茶独特的品质奠定了基础。湖南地处北纬30度,为优质产茶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极适茶树生长。
c).良好的品种资源,为湖南黑茶提供了原料基础。湖南茶树品种所制作的茶,既较江浙高纬度的大叶种内含物质丰富、耐冲泡、滋味更加醇厚,又没有云南低纬度的大叶种浓烈涩口,且滋味更加鲜爽回甘。
d).精湛独特的复杂的纯手工加工工艺,形成了湖南黑茶独有的品质特征。
e).在黑茶品质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年代的久远,益生菌的代谢作用贯穿始终,使其具有特殊的保健功效,称为现代人的健康饮品。
3. 安化黑茶主要有哪些品类?
安化黑茶其主要产品有"三砖、三尖、一卷",即: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和花卷茶(俗称安化千两茶)等。
黑砖茶:黑砖茶的原料成分为80%的三级黑毛茶、15%的四级黑毛茶以及5%的其他茶,总含梗量不超过18%。这些不同级别的毛茶进厂后,要进行筛分拣梗、风选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乎规格的半成品,做到形态均匀、质量纯净。半成品再经过蒸压、烘焙干燥、包装等工序,制成黑砖茶。砖茶色泽黑褐,香气纯正,口感醇厚,微涩,回甘。它就相当于生茶,陈放时间越长,口感越好,且不失特色。
花砖茶:花砖茶源自花卷茶,计划经济时期,由于花卷茶压制耗时、耗工、人力花费高等原因使产量降低、成本提高。为了解决供销矛盾,所以缩小茶叶体积、减少茶叶重量、采用机器压制、制成花砖茶。花砖茶选料大部分为二三级黑毛茶,总含梗量15%。毛茶进厂后,要经过筛分拣梗、破碎、拼堆等工序,长时间发酵,制成合格的半成品,再进行蒸压、烘焙、包装等,工艺与黑砖茶相同。原料发酵时间及程度比黑砖长、重,所以口感比较醇和。花砖茶色泽类似于猪肝色,香气陈醇,微带松香,口感醇和,润滑。它就相当于熟茶。
茯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砖茶",其药效似土茯苓,被称为"茯茶"或"福茶"。以前采用纯手工筑制,现在已在量用机器压制。以前选用三、四级原料压制,现在有三级原料制作的,也有一级原料制作的。它和黑花砖的最明显区别就是有茂盛的金花,所以口感香气有很大区别。经过发花工艺,砖内有茂盛的金花即冠突散囊菌,可以产生对人体有益茯茶素,其口感醇和,香气有明显的菌香,干茶可以见金黄色的小颗粒。自2000年之后茯砖原料越来越趋于细嫩。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汽渥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其压制程序与黑、花两砖基本相同。
天尖茶:三尖又称湘尖,采用原料较细嫩的黑毛茶加工而成,蔑篓荼装。三尖茶原料相对较嫩,旧时都作为皇室贡品。天尖属于湘尖茶的一个品种,湘尖分:天尖、贡尖、生尖三种,在生产厂家也称湘尖1号、湘尖2号、湘尖3号。湘尖原始的包装材料采用天然竹子编制成的竹篓,现在也有小包装产品。湘尖茶的主要特点也是最具有安化黑茶的特点,有显著的松香,茶叶乌黑,经过压制入篓,条索紧实略扁,滋味浓厚。天尖采用一级黑毛茶为主要原料,少量拼入二级提升黑毛茶。天尖当年新茶干茶色泽不是特别一致,主要是由于原料发酵及拼配状况引起,不影响产品质量,加入发酵较轻的茶叶反而可增加天尖的清香,增加口感的层次变化。
贡尖茶:二级黑毛茶为主,少量拼入一级下降和三级提升黑毛茶。
生尖茶:采用二级下等为原料,黑毛茶较粗老,大多为片状,含梗多。
花卷茶:千两茶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主要产于安化,以安化所产为正宗。选用二、三级黑毛茶为原料,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36.25公斤)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按重量规格分有千两茶(36.25Kg)、五百两茶(18.125Kg)、百两茶(3.625Kg)、十两茶(0.3625Kg),其包装保持传统的形式,以蔑篓、棕片、蓼叶为包装材料。因其外表的蔑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千两茶呈柱状,长1.5米,周长约2尺,其他规格逐渐缩小。花卷茶不强调发花,所以部分花卷茶内可能没有金黄色的菌花,部分产品则金花茂盛。按发花情况不同,有金花的花卷茶口感醇和,菌香明显,当年新茶即可饮用。没有发花的花卷茶,当年新茶口感浓厚,涩味明显,经过2到3年贮存后,口感醇和,细滑,适合长期收藏。千两茶用料与花砖茶相同,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加工技能强、难度大、消耗体力、工效低,在自然条件下自行发酵、干燥、做工精细。千两茶已逾千年历史,被世人冠予"世界茶王"之美名,是中华茶文化之瑰宝。
欢迎你进入威灵仙的360个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