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名称的由来

 yiyidaodao 2013-01-14
(2011-07-14 08:32:13)

根据《黄帝内经》所述,人体共有365个穴位。

每个穴位都有一个自己独有的名字。

那么,先人是如何为每个穴位确定名称的呢?

《黄帝内经》中没有关于穴位名称命名方法的明确说明。但是,在部分注释本的某些章节中,却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穴位名称的由来

例如,在《黄帝内经太素校注·十五络脉》中对十五个络穴进行了专门的论述,部分穴位的解释摘录如下。

手太阳小肠经的“支正”穴。

“正,正经也。支,络脉也。太阳正经之上,支别此络,走向少阴,故曰支正也。”

意思是说,“正”表示手太阳小肠经为正经,从这个穴位出来一条“支”路,脉气从手太阳小肠经走到手少阴心经上,所以这个穴位被称为“支正”穴。

足阳明胃经的“丰隆”穴。

“足阳明穀气隆盛,至此处丰溢出于大络,故曰丰隆”。
(穀,音鼓。 说文:百穀之总名。 简体字为谷。)

意思是说,足阳明胃经的谷气非常充足,脉气到这里就会溢出,因此称其为“丰隆”。

足厥阴肝经“蠡沟”穴。

“蠡,瓢勺也。胫骨之内,上下虚处,有似瓢勺渠沟,此因名曰蠡沟”。

意思是说,在小腿胫骨内侧,有一个像瓢勺样的凹陷处,因此把这个穴位称为“蠡沟”。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研究》一书的作者李照国先生,在《穴位内涵力当明辨》一章中,对中医经络穴位的命名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和论述,网友有兴趣不妨参考阅读。

李先生把学位名称的命名方法总结为六大类别:

1. 天文之类 形象神秘,如日月,上星,紫宫,太乙,天枢等。

2. 地理之类 以显公用,如承山,大陵,丘虚,血海,太渊,中渎等。

3. 物象之类 趋向比类,如劳宫,神堂,库房,屋翳,步廊等。

4. 方位之类 见词明意,如上廉,外关,前谷等。

5. 解剖之类 有物可参,如迎香,神阙,腕骨,缺盆,肝俞,胆囊等。

6. 其他之类 名目繁多,如伏兔,犊鼻,悬钟,少商,本神等。

由此不难看出,每个穴位的名称都各自有着独特的含义,在学习《黄帝内经》时,切不可望文生义


十二正经为:

1. 手太阴肺经,左右各11穴位

2.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穴位

3.足阳明胃经,左右各45穴位

4.足太阴脾经,左右各21穴位

5.手少阴心经,左右各9穴位

6.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各19穴位

7.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67穴位

8.足少阴肾经,左右各27穴位

9.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9穴位

10.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23穴位

11.足少阳胆经,左右各44穴位

12.足厥阴肝经,左右各14穴位

具有特殊意义的穴位,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详细的阐述。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十二原,就是指十二个原穴。“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当五脏有疾病的时候,应当取原穴来治疗。可以看出原穴在治疗五脏方面疾病的重要作用。

原穴共有十二个:

肺的原穴为太渊,左右各一个共两个;

心的原穴为大陵,左右各一个共两个;

肝的原穴为太冲,左右各一个共两个;

脾的原穴为太白,左右各一个共两个;

肾的原穴为太溪,左右各一个共两个;

膏的原穴为鸠尾,一个;

肓的原穴为脖胦,一个;

在《灵枢·本腧》中,又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五腧穴。
即井、荥、腧、经、合。

古文中的“腧、输、俞”三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在阅读《黄帝内经》时请注意,包括医家的注释等可能会使用其中的一个。

明朝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症发微》中,对于“输”的注释较为通俗易懂:“输者,以其脉气之转输也”。意思是说,腧穴的作用是传递、输送经脉中气血的。

在《灵枢·经脉》中,又专门详细介绍了十五个络穴,以及这些络穴出现病变时的病症状态。

我觉得作为普通百姓经络养生来说,能够对上述有关穴位的各种意义有所了解也就足够了。我会在其他文章中较为详细的介绍我的心得和理解供网友参考。

人体经络的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各种重要学说。

《黄帝内经》灵枢和素问二书中专门论述经络内容的文章共计二十五篇,涉及有关经络的约六十余篇文章,已经形成非常完整的经络系统理论。

人体经络的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经络便没有中医。

将人体各个器官、各个组织联络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正是经络。

经络是运行气血,连接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

经脉分布在人体的深层,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又分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奇经八脉。

络脉分布在人体表层,是经脉的细小分支,又分十五别络、一般络脉和不计其数的孙络;十二经筋和十二经皮部则是受经络中的气血所濡养的部份,以上所说的这些经络系统,在《黄帝内经》各有专门的文章论述。

十二正经是全部经络系统的核心,他们的循行部位,以及疾病发生时的病症表象,在《灵枢·经脉》中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黄帝内经》中非常明确地阐述了经络的重要意义:“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脉)。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虚实调理,还是百病的治疗,甚至生死决断,经脉的畅通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能够确保人体经脉系统的畅通,人体就能够自我抵御并化解对人体造成疾病的风雨寒暑,清湿喜怒。

同样,当我们身体出现病变不适时,只要通过疏通经络的方式,就能够“处百病、调虚实”。

我们平常所说的经络,实际包含了两个含义:经脉和络脉。

“络脉”是“经脉”之间相互联系的横向分支,在《内经》中常常称其为“支别”。

例如,手太阴肺经,从胸出来到达体表后,沿着上臂内侧的外缘,一直走到大拇指,然后要通过手阳明大肠经再返回。

那么,肺经是如何连接到大肠经呢?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灵枢·经脉)。

就是说,肺经是从手腕后面的“列缺”穴出来一条分支,和大肠经相连接。然后再和大肠经一起返回。

从“列缺”出来的这条分支,被称为“络脉”。

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经络不是相互独立,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经络系统,而这个系统看上去就是一个“交通网”,有主干线 — “经脉”,又有联系各个主要干线的分支 — “络脉”。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更加细小的分支,在《内经》中通常称其为“孙络”。

很多人都看过经络图,但是只看到了一条条相互独立的正经,如果不阅读《黄帝内经》,永远都不会知道经络之间还会有这样复杂的“交通网”。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网站上发布的经络图都已经标注了络穴的位置的原因 — 深入了解经络的意义。

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所长邓良月教授把经络的生理功能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 内属脏腑

2. 外络肢节

3. 运行气血

4. 濡养全身

5. 调节平衡

6. 抵御外邪

7. 传递信息

用通俗一点的白话来讲,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为:

第一,五脏六腑与人体肢节、皮肤、筋骨、肌肉等组织的联系主要是依靠十二经络来实现的;

第二,五脏六腑与耳鼻口舌目五官的联系,与前阴后阴的联系也是通过十二经脉实现的;

第三,气血通达全身、营养五脏六腑、抵抗外部病邪同样要依赖经络;

第四,经络是传递和反应病变的途径,五脏六腑的病变通过经络反映在体表。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采用经络穴位按摩方法,就能直接调理包括五脏六腑在内的身体内外上下所有器官组织,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如果有人正在推销某种药品,或者什么营养品之类的东西,说能包治百病,我们肯定会画个大大的问号。因为真的很难发明这么一种东西。

只有经络才能“处百病”,才是实实在在的经旨。

普通人也需要自己学习点经络知识

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

生病后,能找到一位名医,药到病除,这是一类人的想法,你可能不承认,或者说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但是在你的潜意识中是这样的。

不排斥任何养生保健品,每天服用,特别是被很多人吹捧的神乎其神的营养保健品,从来都不拒绝,这又是一类人的健康之道。

普通人也需要自己学习点经络知识

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加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五谷杂粮青菜水果搭配饮食,外加一些养生保健锻炼方法,适当的体育锻炼,又是一种健康的解释。

健康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如何才能健康却变得越来越混乱。

依靠一两种五谷杂粮或蔬菜水果,就可以治愈百病、并能令人健康无比的高论却被信以为真到处流传。

《黄帝内经》中明明白白告诉后人穴位的补泻方法是“迎而夺之,追而济之”(灵枢·九针十二原)。“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灵枢·小针解》。可却被说成是“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2500年前一定还没有发明钟表,更不可能有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概念。

诸如“公孙”穴是要穴,理由是黄帝姓公孙,你看这个穴位多重要!岂不知:“肝木为公,心火为子,脾土为孙。穴在公、孙之脉,因名公孙也”(黄帝内经太素·十五络脉)。

再如“支正”穴:“正,正经也,支,络脉也。太阳正经之上,支别此络,走向少阴,故曰支正也。”(黄帝内经太素·十五络脉)。而不是什么正气不足,特来支撑帮助。

“大医”必须“精诚”。

精,医术精湛;诚,慈悲仁诚。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千金药方·大医精诚)

人命贵于千“金”,岂能儿戏!

黄帝虽有“传于后世,易用难忘”的夙愿,至今仍未能做到。

普通百姓学点《内经》知识,懂得一些经络常识迫在眉睫。

当然,如果我们的出发点是要做一名中医,去治病救人,恐怕仅靠自学来的知识还远远不够。

但是作为日常的养生保健,普通百姓的确需要对中医知识有一些基本的常识,不然的话,难免被所谓的专家或江湖郎中所蒙蔽,如果只是花了冤枉钱倒也不太重要。若是耽误了疾病治疗,影响了自己的健康,那问题就太严重了。

中医方面的权威机构、真正专家有很多,比如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研究院,内经专业委员会等等,中国卫生部于一九八三年还专门成立11部重点古医籍整理项目委员会。

至于各省级研究机构和大学院校等专门研究《内经》的专家学者应当不计其数。

中国中央电视台在2005年前后还专门拍摄了六十集大型纪录片《黄帝内经》,其中采访到的专家学者有数十人之多。

既然《黄帝内经》是我们中医的根基和经典,为什么至今没有一部能让普通百姓读懂的《内经》科普书籍,我们不得而知。

作为普通百姓,只好依靠自己了。

为什么要学经络呢?

因为:“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脉)。

就是说,无论是身体出现病症,或是有虚实不适,甚至是生死决断,都是由经脉决定的,必须保持经脉畅通。

更因为:“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实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灵枢·卫气)

即是说,若是把人体十二经络的阴阳虚实、坚软标本等搞明白,真正是无惑于天下了!

从哪里入手开始学习呢: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灵枢·经别)

现在应该明白了,“十二经络”是学习中医的起始点,同样也是想要成为医工的人的终点。

既然经络如此重要,而《黄帝内经》又是最经典的中医著作,中国医学的纲领和基石,我们应当花点精力好好读一读,掌握一些哪怕是最最基本的常识也好。

那么,普通人能否学会一些《内经》的基本知识,懂得一些经络的常识呢?回答是肯定的。

不要被《黄帝内经》中的古文古字和各种稀奇古怪的名词阻挡你前进的脚步。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版本的注释说明,借助于像《说文解字》这样的词典,持之以恒,一定能够获取丰富的知识。

学习经络养生,一部《黄帝内经》足以。

我专门设计了一套《黄帝内经》在线全文检索系统,只要输入关键字,全文检索系统就会在《黄帝内经》中查询该关键字,并将所有涉及到的内容章节显示出来供您阅读学习。更方便的查阅相关内容,并进行类比、对比、总结,更准确地掌握其中的各个内容。请到www.网站阅读收看。

另外,网站上刊登了我多年研究人体经络的心得体会,包括“人体经络主治病症查询系统”。详细介绍请参阅本书第三章内容。

“人体经络主治病症查询系统”研制成功

(2011-07-14 08:53:22)

为了在海外弘扬中医文化,本着让普通百姓享受健康快乐生活、令被病魔缠身的疑难杂症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体魄的信念,多年来,澳大利亚经络养生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如何让经络穴位查询更简便、更快捷,为普通百姓经络养生彻底解决穴位查询和定位难的问题,成功完成了“人体经络主治病症查询系统”的研制工作。查询系统第一版于二零零八年免费发布,经过近三年的完善增补,第二版于二零一一年正式与百姓见面。该系统的研制成功既是世界独家首创,更是惠及百姓的一大善举,为弘扬中医文化做出了贡献。

鈥溔颂寰缰髦尾≈⒉檠低斥澭兄瞥晒

 

“人体经络主治病症查询系统”遵循中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国际针灸穴名》,同时收录《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等多部中医经典,开辟“首选治疗穴位”编录中医临床疾病治疗穴位配伍,以及“中医专家在线诊疗”等服务项目。通过该系统,可随时随地查询疾病治疗所需的穴位配伍以及每个穴位的主治功效,从而为治疗疾病提供较为全面和准确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查询系统” 依据中国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编录经络治疗常见疾病,按疾病名称字母排序193种、按疾病发生身体部位排序160种;依据《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等多部古典医书经典案例编录经络治疗疑难杂症197类;依据中医针灸临床首选治疗穴位编录疾病专科分类300种。收录十二正经、任脉、督脉全部365个穴位,经外奇穴76个,耳针用穴91个,以及面针32穴、鼻针23穴、手针28穴、足针30穴,总计646个穴位。

系统查询方式灵活多样、简便实用。穴位查询可以按照字母顺序和笔画顺序;疾病查询可以按照字母顺序、疾病专科、以及病灶发生的身体部位;十二经络列表、奇经八脉、耳针穴位、五腧穴郄穴络穴、疑难杂症古代医案、禁忌穴位列表,以及自定义查询。除自定义查询外,所有查询方式只需点击而不需要输入任何文字,同时提供中文简体、繁体和英文等不同语言版本。穴位局部高清图、真人模特穴位视频则是“查询系统”的又一突出特色。

“临床医案”、“专家建议”、“在线诊疗”为查询系统的三个特色栏目,是由与澳大利亚经络养生研究中心合作的中医专家专门主持实现的在线诊疗服务,让百姓享受专家级的咨询服务和经络治疗处方,早日恢复健康。

该系统不仅适合普通百姓日常养生保健及疑难杂症患者经络治疗的需求,更为中医诊所、中医推拿、养生馆、美容院、针灸医师、医学院校、中医培训、中医爱好者等更好地为病患治疗、更深入地研究中医经络提供了一套既灵活方便又专业全面的信息系统。

人体经络主治病症查询系统发布网站为: www. 免费使用。

人体经络主治病症查询系统 详细介绍

人体经络主治病症查询系统 <wbr>详细介绍

 

概述

经过多年不断研究和探索,澳大利亚经络养生研究中心成功设计出“人体经络主治病症查询系统”,为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中医文化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是造福人类的善举。

这是一套专为中医诊所、中医推拿、养生馆、美容院、针灸医师、中医医院、医学院校、中医培训机构、以及疑难杂症患者和经络养生保健人群设计的经络穴位查询系统。该系统收录了十二正经、任脉、督脉,经外奇穴,耳针用穴,以及面针、鼻针、手针、足针等共646个穴位,依据中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国际针灸穴名》,编著每一个穴位的主治功效、治疗手法等详细资料,同时收录《针灸大成》、《针灸资生经》、《针灸甲乙经》等古医书中相关穴位说明和经典医案。

系统优势

权威全面

1.     依据中国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编录经络治疗常见疾病,按疾病名称字母排序193种、按疾病发生身体部位排序160种;

2.     依据《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等多部古典医书经典案例编录经络治疗疑难杂症197类;

3.     依据中医针灸临床首选治疗穴位配伍编录疾病专科分类300余种。

4.     依据中国国家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以及《针灸大成》、《针灸资生经》、《针灸甲乙经》等古代医书,收录十二正经、任脉、督脉全部365个穴位,经外奇穴76个,耳针用穴91个,以及面针32穴、鼻针23穴、手针28穴、足针30穴,共646个穴位。

5.     穴位说明资料包括穴位名称、准确位置、所属经络、主治功效、其他功效、治疗手法,穴位禁忌,针灸手法,《针灸大成》解释、《甲乙经》解释、《资生经》解释等详细资料。

6.     高清局部穴位特写图片、真人模特穴位视频,解决准确取穴难题。

实用灵活

1.     可随时随地查询经络治疗方案;

2.     无需输入任何文字,只需鼠标点击即可获得疾病治疗相关穴位全部资料;

3.     使用平板电脑只需手指点击,即可获得治疗方案马上实施治疗。

4.     疑难杂症患者可边查询边治疗,确保最佳疗效。

方便快捷

1.     疾病查询方法:

A) 疾病专科分类查询;

B) 疾病名称字母顺序;

C) 疾病所在身体部位;

2.     穴位查询方法:

A) 穴位名称字母顺序;

B) 穴位名称笔画顺序;

3.     按字母顺序编录方法满足大多数人使用习惯;

4.     按文字笔画编录方法解决了医学中很多古字、偏僻字不会读音也能正常使用的问题;

5.     按疾病所在身体部位编录方法,专门针对养生馆、中医推拿治疗师,能快速查询到不同病患治疗的相关穴位。既保证了疗效,又摆脱了因一时记不住繁杂的穴位配伍而带来的烦恼,从而快速为病患实施治疗。

6.     禁忌穴位列表,把禁止艾灸或针刺的穴位按列表方式显示,避免可能因为治疗方法错误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7.     临床治疗首选穴位配伍,编录了中医专家临床治疗疾病的首选方案,令疾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8.     疑难杂症古代医案按照疾病名称笔画顺序编录查询;

9.     经络列表,显示每一条经络全部穴位的详细资料,便于更全面地了解人体经络在疾病治疗上的深刻内涵。

适用范围

这是一套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快速的经络穴位查询系统,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疾病治疗,都能从该系统中得到很大的收获。

“学医不通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中医诊所 养生馆 中医推拿 美容院 针灸医师

无需死记硬背令人头痛的繁杂穴位,轻轻点击就能获得治疗疾病所需的穴位配伍并实施治疗,让治疗师成为妙手回春的再世华佗。

中医院校 中医医院 培训机构

中医学习需要研究大量古今医案,并随时查阅各种资料,系统中收录的《针灸大成》、《针灸资生经》、《针灸甲乙经》原文,为广大医生和医学培训提供了一个快速获取相关资料的平台。

疑难杂症患者 癌症重症患者 经络养生

《内经》云: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作为疾病治疗、养生保健,最大的难题莫过于治疗一种疾病都需要哪些穴位,以及如何才能准确找到每一个穴位。查询系统彻底解决了经络养生治病的难题。通过高清晰局部穴位特写图片和真人模特穴位视频,让普通百姓轻松找到治疗疾病的每一个穴位,即包括中国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又有中国古代大医治疗疾病的详细说明和治疗手法,为疑难杂症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经络穴位治疗方案。

版本

查询系统分为三个版本,每个版本的不同功能详细如下。

1.    普及版

普及版依据中国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收录常见疾病65种,十二正经、任脉、督脉160个常用穴位,穴位说明包含穴位名称、所属经络、穴位位置、主治功效、治疗手法和穴位图片。

查询方法如下:

1)     穴位字母排序

2)     穴位笔画排序

3)     疾病字母排序

4)     查看全部穴位

2.    家用版

家用版依据中国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收录常见疾病经络治疗方案,按疾病名称字母排序193种、按疾病发生身体部位排序160种。收录十二正经、奇经八脉441个穴位。穴位说明除了包含穴位名称、所属经络、穴位位置、主治功效、治疗手法、穴位图片以外,还包含其他功效、补充说明和艾灸针刺手法。家用版包含“在线诊疗”特色栏目。

查询方法如下:

1)     穴位字母排序

2)     穴位笔画排序

3)     疾病字母排序

4)     疾病部位排序

5)     查看全部穴位

6)     禁忌穴位列表

7)     十二经络列表

8)     奇经八脉列表

9)     在线诊疗查询

3.    医疗版

医疗版依据中国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编录经络治疗常见疾病,按疾病名称字母排序193种、按疾病发生身体部位排序160种;依据《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等古典医书经典案例编录经络治疗疑难杂症197类;依据中医针灸临床首选治疗穴位编录疾病专科分类300种。

收录十二正经、奇经八脉、耳针等所有646个穴位。穴位说明除了包含穴位名称、所属经络、穴位位置、主治功效、治疗手法、穴位图片、其他功效、补充说明、艾灸针刺手法以外,还包括《针灸大成》、《甲乙经》、《资生经》等古代医书对每个穴位的详细说明和治疗功效,医疗版包含“在线诊疗”特色栏目。

查询方法如下:

1)     穴位字母排序

2)     穴位笔画排序

3)     疾病专科顺序

4)     疾病字母排序

5)     疾病部位排序

6)     二十经络列表

7)     奇经八脉穴位

8)     耳针穴位字母排序

9)     耳针穴位笔画排序

10) 面鼻手足针穴点

11) 查看全部穴位

12) 禁忌穴位列表

13) 疑难杂症古代医案

14) 自定义关键字查询

15) 在线诊疗查询

每个穴位详细资料

1.     穴位名称

2.     所属经络

3.     准确位置

4.     主治功效

5.     其他功效

6.     补充说明

7.     治疗手法

8.     艾灸针刺手法

9.     穴位禁忌

10. 《针灸大成》

11. 《针灸资生经》

12. 《针灸甲乙经》

13. 穴位特写高清图片

14. 真人模特穴位视频

使用方法

打开鹤延堂网站:www.yeachc.com

人体经络主治病症查询系统 三个版本简单对比

(2011-07-14 09:02:42)

普及版

适合初学经络入门 简单穴位查询

(1)收录十二正经、任脉、督脉常用250穴位,不收录真人模特穴位视频;
(2)常见疾病收录65种按疾病字母排序;
(3)十二正经列表显示;
(4)中国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5)穴位名称、所属经络、准确位置、主治病症、按摩手法、穴位图片。

人体经络主治病症查询系统 <wbr>三个版本简单对比


 

家用版

适合日常养生保健常见疾病治疗

(1)收录十二正经、奇经八脉441穴位,真人模特穴位视频143个;
(2)收录经络治疗常见疾病按字母排序193种,按身体部位排序160种;
(3)十二正经列表显示、奇经八脉列表显示;
(4)禁针禁灸禁忌穴位详细说明;
(5)中国国家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6)穴位资料中除普及版的内容外,还包括其他功效、补充说明、针刺艾灸手法;
(7)不包括临床首选穴位、疑难杂症、针灸大成、针灸资生经、针灸甲乙经等资料;
(8)中医专家在线诊疗。

医疗版

适合疑难杂症患者中医诊所 养生馆 美容院 针灸推拿 培训机构

(1)编录十二正经、奇经八脉、耳针等共646穴,真人模特穴位视频300个;
(2)收录常见疾病按字母排序193种,按身体部位排序160种;
(3)收录疑难杂症古代医案193类;
(4)临床首选穴位治疗疾病按专科分类300余种,含病症表现、主穴、配穴、方解;
(5)禁针禁灸禁忌穴位详细说明;
(6)中国国家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临床治疗首选穴位、疑难杂症古代医案;
(7)穴位资料除普及版家用版外还包括针灸大成、资生经、甲乙经、等全部资料;
(8)耳针穴位按字母、笔画分类查询;
(9)面针、鼻针、手针、足针等分类查询;
(10)奇经八脉穴位分类查询;
(11)井荥腧原经合列表、十二原穴、十五络穴、十二幕穴列表;
(12)回阳九针、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孙真人十三鬼穴列表;
(13)自定义关键字查询;
(14)中医专家在线诊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