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缓疗护医师——陪你到生命的终结

 黑传说 2013-01-15
这是一个特殊的病区,它比一般病房更为安静、温馨。
这是一个特殊的港湾,有人在这里安然地走完了一生。
这里有一群特别的人,她们守护着病人,陪伴他们直到生命的尽头。
这群人,就是本次故事的主人公——舒缓疗护医师。
舒缓疗护病区,是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与众不同的一个病区。这里收治的大多是生存期不足三个月的癌症晚期患者或者是即将离开人世的患者。这个病区,还有个我们所更为熟悉的名字:临终关怀病区。

IMG_0111_fhdr.jpg

整个病区的色彩不同一般医院,主色调为淡粉色,很是温馨。
这个温暖的色调给那些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患者一丝宽慰与舒缓。

IMG_0105_fhdr.jpg

严勤,是舒缓疗护科的一名专职医生。严医生告诉我,舒缓疗护医生和其他医生不同,他们不会拼死用各种器材抢救病人,而是利用一切方法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让病人拥有生命的尊严,完成心愿,安然逝去。

严医生一天的工作从早晨七点半开始。每日她会接到许多这样的咨询:我们的家属能住进来吗?要具备怎样的条件?临汾医院的安宁护理工作95年开始,在上海有着一定名气,许多人都慕名而来。每天回答病人家属的咨询也是严医生工作的一部分。

IMG_9033.JPG

据严医生介绍,每个病人在入院前都需要接受病情评估,一共27个床位,如何让最需要舒缓疗护的人入住,医生的把关很重要。和普通医院不同,越是病情严重,岌岌可危的患者,越是临汾医院需要收治的。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各种诊断书及对家属的询问,来确定病人的评估分值。再对病人进行回访,看情况,如果达到标准,即收治入院。

IMG_9030.JPG

每周一八点的大交班,严医生都会和院内主要临终关怀的相关负责医生、护士讨论每个病人的情况、治疗状况。

IMG_9965.JPG

交接完毕,严医生开始了一天的查房。

“叶大叔,今天好点了吗?知道现在这是哪里哇?”“家里”“真的是家里吗?那我怎么会在你家呢?大叔啊,我们这里是医院,我下次问你,你要好好回答我哦, 记住了哦!”因为住院的大都是老年患者,严医生总是亲切地叫他们叔叔、阿姨,像是一家人一般。很多病人的情况不是很乐观,有的或许今天还能吐出几个字回答 一下,明日就已神志不清,甚至突然离世。

图为严医生在给病患叶大叔测量血压。

IMG_0008.JPG

严医生轻轻地揉着病人的手,给予他安抚。严医生说,每日看到他们病情好一点,会开心一点,若是坏一点,也会很难过。有时候,走进病房,病人只是轻轻抬起手,冲着她摇一摇,或者微微扬起嘴角,都会让她心生温暖,开心一整天。

IMG_0020.JPG

每日的血压、体温、排便、饮食情况,严医生都会通过和病人、家属、护工的交谈中获悉。知道每日病人情况的变化,可以给他们以最好的舒缓治疗。

图为严医生正在记录患者的病情。

IMG_9991.JPG

从04年开始接触舒缓疗护,严勤自动请缨,从北站医院肿瘤科调到了临汾医院的舒缓疗护科。她说,从不后悔。虽然可能每天都要面对生命的离去,会很感伤。但 是干这一行,也让她更加了解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从每日与病人的交谈,给予他们信心到减轻他们的痛苦,送他们安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严勤说,自己在做一 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严医生的办公室里,有着许多绿色的墙贴和植物,充满着生机。

IMG_9919.JPG

和严医生搭班的是专职的舒缓疗护护士——张敏。图中,张敏正在准备病人的用药。

IMG_0048.JPG

张敏每天都会定时去查房,每日十点还要给病人测量体温,晚上则是每两个小时查房一次。张敏说,因为医院收治了大都是癌症晚期病人,有些病人晚上说走就走了,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情况。

这黑白两个利器,是张敏随身携带的。白色的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黑色的是查房专用器,用来在病房的签到按钮处对接一下,系统会记录下查房的时间。

IMG_0061.JPG

因为是舒缓疗护,目的是减轻病人在最后日子的痛苦。于是,医院里会给病人贴两种贴剂。一种是吗啡贴,这是张敏这样专职护士会定时给病人换帖。还有一种就是图中穴位方面的专职医师来给病人贴的穴位贴。

贴过这样的膏药之后,病人的疼痛会得到有效的缓解,也可以休息得更为舒心。

IMG_9974.JPG

张敏在给病人换点滴瓶。在采访间隙,张敏总是来去匆匆,一会儿给病人换药、一会儿询问病人的病情,一个上午几乎都没喘息的时间。


IMG_0074.JPG

和普通的护士比,张敏说自己和病人还有家属交流的时间比较多。

对病人,每日跟他们聊聊天,看看他们的病情变化,也同时给他们鼓劲,让他们心情舒缓,开开心心地走好最后一程。

对家属,每日要跟家属了解病人的情况,也要在同时把病人的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及时告知他们,同时做好心理安抚工作。

IMG_0076_fhdr.jpg

和普通的病区不同,这里还设有关怀室。临终的患者会被安排到这个房间,让家属和他/她告别。采访的一个上午,走了两位病人。恸哭之声此起彼伏,听着人心里怪难受的。其中那位年轻的逝去者才只有54岁。这样的离别,张敏要时常要面对。


IMG_0094.JPG

习惯了离别并不代表不悲伤。

张敏说,有些病人因为长期接触,关系都很好,像朋友一样,当他们离去的时候,还是难掩悲切。

记得2012年初的时候,有个27岁的女研究生因罹患恶性脑胶质瘤入住医院。她性格开朗,在住院期间和医生护士们打成一片,还称呼张敏为张姐姐。她男朋友 也是经常来照顾她,无微不至。可惜9月份,她终究敌不过病魔的折磨,不幸离世。她男朋友在她去世后,亲吻她的脸庞,轻轻地说了一句:“宝贝,在另个世界, 不会再有痛苦”。

回想起这一幕幕往事的时候,张敏的眼眶有点湿润。

IMG_0044.JPG

在我们谈话间隙,有一位家属匆匆赶来。原来又有一位老者驾鹤西去了,家属来问张敏要一些针线,想把老人的寿帽再缝缝紧。张敏赶紧找了找,翻出了一盒针线。

IMG_0083.JPG

“小张,侬好帮我穿穿线哇,我年纪大了,穿不好。”家属说到。

“好,没问题。”说罢,张敏眯起眼睛,认真地给家属穿起了线。穿好后,家属连连道谢。

IMG_0089.JPG

忙完,我跟着张敏继续查房,这时她向我介绍了一位老爷爷。

这位老爷爷的老伴儿因为癌症晚期入院了,老爷爷风雨无阻地每天都陪在老伴的身边,被医生护士们一致认为是好好先生。

IMG_0062A.jpg

老爷爷说:“我今年86岁了,老伴儿也83岁了,相伴了一辈子,在最后这段时光,我也不想和她分开,我要好好守护着她”。

老太太因为要吊针,可是她又怕疼,所以常常去扯掉针管。老爷爷便在此时紧紧地握住她的手,时不时揉一揉,缓解她的疼痛。

张敏说,其实有时候家人的作用比医生护士来得更重要。在人生的最后旅程中,若是有家人相伴,病人可以更安心更舒心,走得时候也会无憾了。

IMG_0070A.jpg

查房完毕,张敏记录下病人的病情变化。张敏坦言,选择了这份工作,也许会每日面对病人的离去,或多或少都会有着些悲伤。不过她从未把这种灰色心情带给家里人,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缓解这种情绪。

她说自己从未后悔过做一名舒缓疗护的护士。因为这些年来,见过了生生死死,也让她更加了解生命的珍贵,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她也希望能尽自己的全力,照顾好每一位病房里的病人,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旅程感到温暖不再孤单。

IMG_0101.JPG

======================================================
黑传说的看法:
职业要求:
1、需要对医药有一定了解
2、需要有相关的关怀技能:心理学,气氛制造等
3、技能实用性强的职业,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