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安眠药致阳痿”有感

 xcaq 2013-01-15
 
 
 
近日,新加坡《新明日报 》  载文指出:由于经济转差,生活压力令不少男士失眠,需要依靠安眠药入睡,但安眠药可导致阳痿。

  

香港泌尿科医生叶维晋警告,长期服食安眠药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令性能力走下坡。叶医生解释:“遇上失眠,有男士习惯服食安眠药,此药与抗抑郁药一样,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令反应变得迟钝,引致勃起功能受阻。”

     

笔者在想,因“失眠”服用“安眠药”,而“安眠药”可致“阳痿”,那么一旦患上“阳痿”是否又加重了“失眠”的症状? 若病人的“失眠”与所患“阳痿”相关,服了“安眠药”又将是什么结果呢?此外,据报道:抗高血压药,利尿药,抗精神病药等,也可导致阳痿。

     

中医治疗疾病的法则,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主张“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脏腑”、“调理气血”、“调畅经络”,同时又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通过“补虚泻实”、“解表调里”等治疗方法使机体恢复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即“以平为期”。所以,临床上中医治病常常收到“治一病而它病同愈;疗一证而诸症尽消”的奇效!

     

就“失眠”而言,中医的临床疗效是非常显著的。中医强调治疗与调养并重,所谓“三分治,七分养”。即或由于医患因素未能达到理想效果,但也能大大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对于已服“安眠药”的病人,若配合中医治疗,不但能收到“增西药效,减西药量,少副作用”的效果,并有实现“停药,治愈”的目标。

            

      “失眠”,中医也称不寐。多因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所致。本病有虚证与实证之分,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责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其中,实证包括:1)肝郁化火 2)痰热内扰 3)胃气不和;虚证又分:1)心脾两虚 2)阴虚火旺 3)心胆气虚。失眠的证型不同,其治疗方法有别。临床上,可选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药膳食疗,气功锻炼等手段进行治疗,同时必须注意精神调理和生活调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附】医案一例:女(白人),50岁。患失眠十年(与离婚相关),长期服用安眠药。近两年病情加重(工作缘故),增加药量、改换新药无明显改善,仅一种安眠药(最大剂量)可维持每晚四小时睡眠。但由于该药导致严重头痛,病人只能隔日服用,停服则彻夜无眠,白天也无困意。因健康原因提前退休。经美国医生(该医生是病人的家庭医生,是从我治疗他病人的效果中发现了中国医学的神奇)建议来我诊所求治。

            

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心肝血虚兼肾阴不足。治以养血柔肝,养心安神,健脾益肾。病人提出不服中药,只接受针灸治疗,但由于经济条件,每周只能治疗一次(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先“话疗”(做思想工作);再告知“饮食”、“起居”注意事项,并令其坚持“锻炼”、每天“静坐”、睡前“泡脚”;最后进行了针灸治疗,穴选:神门,三阴交,安眠为主穴。配以:行间,合谷,足三里,太溪,脾俞,肾俞(治疗中病人竟睡着了)。又取耳穴:神门,脑,肾,皮质下,行耳压治疗。其疗效概括如下:

            

第一周:白天知道疲劳,能睡一小时左

第二周:不服药的晚上,能睡半小时。

第三周:不服药的晚上,能睡一到二小时(时睡时醒)。

第四周:安眠药减量(服半量);不服药的晚上,能睡二到三小时(中间易醒,不易再睡)。

第六周:安眠药减量(服半量);不服药的晚上,能睡四到五小时(中间时醒,但能再睡)。

第八周:安眠药减量(服半量,每周服药三次);不服药的晚上,能睡四到五小时(基本不醒)。

第十周:安眠药减量(服半量,每周服药一到二次);不服药的晚上,能睡五到六小时(基本不醒)。

            

从第十二周始,病人停服安眠药(安眠药减量或停服,均由美国医生据病情变化而调整),每晚能睡六小时,易入睡不起夜,醒后无疲惫感。之后,又巩固治疗四次(每两周治疗一次)。目前,该女士又找到了一份工作,每个月来我诊所调整治疗一次。如果该病人同意配合中药治疗的话,那么疗效会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