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粘连性肠梗阻

 藏绒和心 2013-01-16

什么叫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什么?粘连性肠梗阻是怎么回事?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 炎症创伤后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粘连带引起的肠管急性梗阻粘连性肠梗阻(5)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多数患者有腹部手术炎症创伤或结核病史发作前有暴饮暴食或剧烈运动诱因;以往常有腹痛或曾有因肠粘连就诊病史少数为腹内先天性索带者多见于儿童症状主要有阵发性腹绞痛与反复呕吐吐物为黄绿色液体甚至为粪汁样摸到肠型及听到高亢肠鸣音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重要的是要区别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如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或怀疑为较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袢性梗阻手术须及早进行以免发生肠坏死对反复频繁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也应考虑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压迫所致的肠梗阻较常见占各类梗阻的1920%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后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粘连带引起的肠管急性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症状主要有阵发性腹绞痛与反复呕吐吐物为黄绿色液体甚至为粪汁样摸到肠型及听到高亢肠鸣音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重要的是要区别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

 

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

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有哪些?什么原因导致了粘连性肠梗阻?以下就是有关粘连性肠梗阻原因的介绍:

肠粘连和腹腔内粘连带形成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先天性者较少见 可因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后天性者多见 常由于腹腔内手术 炎症 创伤 出血 异物等引起 临床上以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为最多 常见有两大类:

①广泛性粘连 包括片状粘连;

②索带状粘连 粘连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肠 容易发生在阑尾切除手术后(尤其是阑尾穿孔腹腔引流术后)或盆腔手术后

 

粘连性肠梗阻有哪些症状

粘连性肠梗阻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有关粘连性肠梗阻症状的介绍:

疾病症状

1.暴饮暴食后近端肠内容物骤然增多 不能顺利通过已狭窄的肠腔,形成相对的梗阻

2.粘连部位发生炎症或粘连水肿 以及食物残渣 异物的堵塞 都能导致肠腔狭窄

症状主要有阵发性腹绞痛与反复呕吐 吐物为黄绿色液体 甚至为粪汁样 摸到肠型及听到高亢肠鸣音

症状体征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主要是小肠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病人多有腹腔手术 创伤或感染的病史 以往有慢性肠梗阻症状和多次急性发作者多为广泛粘连引起的梗阻;长期无症状 突然出现急性梗阻症状 腹痛较重 出现腹部局部压痛 甚至腹肌紧张者 即应考虑是粘连带等引起的绞窄性肠梗阻 手术后近期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应与手术后肠麻痹恢复期的肠蠕动功能失调相鉴别 后者多发生在手术后34 当自肛门排气排便后 症状便自行消失

 

粘连性肠梗阻具体要做的检查化验?

粘连性肠梗阻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有关粘连性肠梗阻要做的检查:

腹部X线透视及平片:可见小肠充气有张力及液平面 结肠不充气 钡灌肠见结肠瘪缩无气 即可确诊为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

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多为绞窄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方法

粘连性肠梗阻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有关粘连性肠梗阻要做的鉴别诊断:

鉴别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可发生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的基础上 单纯性肠梗阻因治疗不善而转变为绞窄性肠梗阻的占1543%.一般认为出现下列征象应疑有绞窄性肠梗阻:

1.急骤发生的剧烈腹痛持续不减 或由阵发性绞痛转变为持续性腹痛 疼痛的部位较为固定 若腹痛涉及背部提示肠系膜受到牵拉 更提示为绞窄性肠梗阻

2.腹部有压痛 反跳痛和腹肌强直 腹胀与肠鸣音亢进则不明显

3.呕吐 胃肠减压引流物 腹腔穿刺液含血液 亦可有便血

4.全身情况急剧恶化 毒血症表现明显 可出现休克

5.X线平片检查可见梗阻部位以上肠段扩张并克满液体 状若肿瘤或呈“C”形面被称为“咖啡豆征” 在扩张的肠管间常可见有腹水

鉴别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高位小肠梗阻呕吐频繁而腹胀较轻 低位小肠梗阻则反之 结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低位小肠梗阻相似 X线医 学教育网原创腹部平片检查则可区别 小肠梗阻是充气之肠袢遍及全腹 液平较多 而结肠则不显示 若为结肠梗阻则在腹部周围可见扩张的结肠和袋形 小肠内积气则不明显

鉴别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完全性肠梗阻多为急性发作而且症状明显 不完全性肠梗阻则多为慢性梗阻 症状不明显 往往为间隙性发作 X线平片检查完全性肠梗阻者肠袢充气扩张明显 不完全性肠梗阻则否

 

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有哪些?

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有哪些?以下就是有关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的介绍:

预后取决于梗阻的原因和类型并与诊断治疗的早晚有密切相关 一般单纯性肠梗阻 无合并全身严重中毒症状者 手术预后较好 如已有肠坏死 则取决于坏死肠管长短 范围 一般抢救及时效果较好 如肠子切除过多 则难以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营养吸收障碍 预后较差

 

粘连性肠梗阻应该如何治疗?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药物有哪些?以下就是有关粘连性肠梗阻药物治疗方法的介绍: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重要的是要区别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 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 因为手术治疗并不能消除粘连 相反地 术后必然还要形成新的粘连 所以对单纯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梗阻 特别是广泛性粘连者 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 对反复频繁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梗阻并防止复发。对小范围粘连或索带可用锐刀分离粘连或切除索带以解除梗阻,并将粗糙面内翻缝合以减少再粘连的机会。如肠曲粘连成团难以分离且累及肠段不多时,可将该粘连团切除后作肠吻合。如粘连范围极为广泛,分离粘连后为防止再次粘连梗阻,有必要附加一种将小肠排列固定的手术。

 

手术操作步骤

 

1Noble摺叠术 为Noble1937年所首创。在分离全部肠粘连后将小肠按腹腔阔度摺叠成平行肠段,用3-0铬制肠线缝合相邻肠段的系膜侧肠壁,两端各留3cm不予缝合以防止形成锐角。如仅对部分小肠作摺叠术,应将两端的系膜边缘也予缝合,以免发生内疝。Noble手术操作时,术后肠功能恢复较慢,约需812天。现已很少应用。

 

2Child手术1960Child总结了Noble手术的三个缺点:

①肠曲间易发生瘘,如再发生梗阻就易穿破;

②缝合费时;

③术后常有轻度腹部绞痛。Child提出一种改良的手术方法:在分离粘连并排列好肠曲后用一长针和丝线在距肠壁约3mm处穿过各层肠系膜,然后在旁开3cm处穿回各层系膜,松松结扎,不可扎紧系膜血管。一般固定3针,2针在两端,1针在中央。这种摺叠固定操作约需10分钟。Child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效果优於Noble手术,所以很快为大家采用以替代Noble手术。

 

3Backer手术 Child手术与Noble手术同属外固定手术。经肠系膜安放缝线固定有损伤系膜血管的可能。1959Backer报导一种无缝线的排列手术--内支架术。其原则是将一根塑料或橡胶导管放置在整个小肠肠腔内,利用导管的支架作用将所有肠曲的弯曲部保持在钝角状态,即使再次粘连,也不形成锐角而梗阻。这一方法在1956年已为White所提出,但为Backer所推广。常用的方法是在分离全部粘连后从切除阑尾后的残端或直接在盲肠外戳口插入一根M-A管,进入小肠后将气囊充气。将之向近侧挤推到十二指肠后才放空气囊。将小肠尽可能排列整齐,避免屈曲成锐角,然后在右下腹戳孔引出M-A管。亦可经鼻、胃或经空肠上段造口插入M-A管,从上向下插到升结肠。经肠造口的优点是避免长时间经鼻咽部留置管子,缺点是多作一个肠造口,并有可能产生一些造口后并发症。

不论是采用何种方法,必须使全部小肠或接近全部小肠内均有支架手术后这一内支架可保留1015天或更久,M-A管可作减压引流,急性梗阻时可通过M-A管作负压吸引。内支架术不需缝线,操作简单省时,安全有效。但亦有一定的失败率和并发症,如术后持久的胃或肠麻痹,拔管困难,空肠或盲肠皮肤瘘,持续存在腹部绞痛等。然而很少肠梗阻复发。Weigelt1980年报告160例,术后平均随访39年,管子引起的并发症为7%,梗阻复发为9%。

 

粘连性肠梗阻的预后

预后取决于梗阻的原因和类型,并与诊断治疗的早晚有密切相关。一般单纯性肠梗阻,无合并全身严重中毒症状者。手术预后较好,如已有肠坏死,则取决于坏死肠管长短。范围。一般抢救及时效果较好。如肠子切除过多,则难以维持肠道正常功能,营养吸收障碍,预后较差。

 

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病,对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多次发作的病例处理较为棘手。下面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27例患者行小肠悬挂排列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1672岁,平均44岁。27例均有腹部手术史,做过一次肠梗阻松解术者l6例,做过两次或以上者5例,所有病例均在术中诊断为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2.手术方法:所有病例首先解除梗阻,肠腔减压,钝性与锐性交替分离小肠粘连,直到小肠全部游离。部分病例肠壁穿孔及坏死分别做相应处理。用412号导尿管(简称导管)从距盲肠l015 cm回肠末端开始排列,在肠壁系膜缘下约15 cm肠系膜无血管区戳孔穿过导管,每隔810 cm 间距肠系膜上戳孔,每排小肠穿引4根导管,排列至距屈氏韧带约15 cm处空肠上段。大约排列78排,4根导管上、下端分别从腹壁上下相应部位戳孔引出,每两根导管一起固定。导管松紧适中,过紧可致肠系膜悬挂太高影响术后肠蠕动,导管一般保留1周以上,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拔管。

3.结果:本组病例均痊愈。2例因导管过紧影响肠蠕动,术后第5天放松导管后肛门排气。随访15例,最长者6年,未再发肠梗阻。

二、讨论

随着腹部手术的广泛开展,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居高不下,占机械性肠梗阻的60% 。对于广泛粘连病例我们采用小肠悬挂排列术通过手术将小肠有序排列,相对固定位置,形成有序粘连,变锐角粘连为钝角粘连,使粘连有个“度”不妨碍正常生理功能,避免肠梗阻再发生。

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再发的手术方式分外固定术和内固定术两种。内固定术系将MillerAbbott管从鼻孔插入十二指肠再逐步送至回肠末端。外固定术即肠袢折叠术。常用的有Noble术式和ChildsPhilip术式两种。二者均将小肠按每个肠袢1520 cm成梯形排列固定。前者是在肠袢问做肠壁浆肌层间断缝合,后者是用长直针带线将折叠的肠系膜作三组褥式缝合,最后再将肠袢固定在内腹壁上。

肠外固定术虽有明显效果,仍存在一些不足,已有术后再发肠绞窄报道。小肠悬挂排列术属肠外排列法,用导管将小肠排列固定,肠壁及系膜间无需缝合,相邻肠壁蠕动互不影响,肠系膜之间不存在潜在间隙,此排列法对小肠活动无不利影响,小肠在腹腔内有序排列均匀分布。1周后腹腔粘连雏形已形成,可拔出导管。

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采用小肠悬挂排列术预防肠梗阻再发效果是肯定的。本组随访15例,随访时间最长6年,未再发肠梗阻。术中正确判断及操作技巧直接关系手术成败。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肠腔彻底减压,排尽肠内残留及有毒物质,恢复肠管血运。

②松解粘连,防止损伤正常肠壁,对肠破裂及坏死肠段做相应处理。

③肠管有序排列,导管固定时松紧适中,避免肠管悬空过高致肠系膜张力大,影响肠蠕动。本组有2例术后第5天肛门仍未排气,腹胀明显,考虑导管过紧导致肠管悬空过高,放松导管后第2天肠道通畅。

④ 术终时大量无菌等渗盐水冲洗腹腔,尽量清除腹腔内存在的异物及渗出物,有利于减轻肠粘连程度。

温馨提醒:对粘连性肠梗阻,要对其病因、病理生理、梗阻的形式和程度以及所要采取的手术方式有清醒的认识。手术前后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酸碱平衡失调,抗感染,有效的胃肠减压,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肠排列术仅是预防术后再发的一个措施

 

粘连性肠梗如何治疗?

肠粘连和腹腔内粘连带形成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者较少见,可因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后天性者多见,常气愤由于医保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临床上以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为最多。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重要的是要区别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因为手术治疗并不能消除粘连,相反地,术后必然还要形成新的粘连,所以对单纯性肠梗阻,不完全性梗阻,特别是广泛性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又如手术后早期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多为新形成的纤维素性粘连,日后可部分或全部吸收,一般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如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手术须及早进,以免发生肠坏死。对反复频繁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应按粘连的具体情况而定

①粘连带和小片粘连可施行简单的切断和分离。

②广泛粘连不易分离,且容易损伤肠壁浆膜和引起溶血或肠瘘,并再度引起粘连,所以对那些并未引起梗阻的部分,不应分离;如因广泛粘连而屡次引起肠梗阻,可采用小肠折叠排列术,将小肠顺序折叠排,缝合固定于此位置;也有采用小肠插管内固定排列术,即经胃造瘘插入带气囊双腔管,将其远端插至回肠末端,然后将小肠顺序折叠排列,借胃肠道内的带气囊双腔管达到内固定的目的,以避免梗阻再发生。

③如一组肠袢紧密粘连成团引起梗阻,又不能分离,可将此段肠袢切除作一期肠吻合;倘若无法切除,则作梗阻部分近、远端肠侧侧吻合的短路手术,或在梗阻部位以上切断肠管,远断端闭合,近断端与梗阻以下的肠管作端侧吻合。

粘连性肠梗阻可多处发生,手术中应予注意。

粘连性肠梗阻如何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对于单纯性、不完全梗阻,特别是广泛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性肠梗阻可观察2448小时,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进行手术,一般观察不宜超过46小时。基础疗法包括禁饮食及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及毒血症。还可采用中药及针刺疗法。

2.手术治

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梗阻,或粘连性肠梗阳反复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按照粘连的具体情况而定。

 

粘连性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

随着普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粘连性肠梗阻已经成为急诊外科的常见病,约占急性肠梗阻的57%,为了避免手术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目前,粘连性肠梗阻多考虑保守治疗。下面对5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其中48例取得满意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53例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17~225例,23~4831例,49~6011例,60岁以上6例;病因:胆总管切开取石10例,阑尾炎穿孔术后14例,盆腔手术术后16例, 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后9例,腹部外伤4例。本组均诊断为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主要是小肠梗阻的表现,以往有慢性梗阻症状和多次急性发作史,梗阻发生后仍然有大便排出。

2、治疗方法:

(1)胃肠减压:放好胃肠减压管做到有效减压,是治疗本病成功与否的关键。

(2)解痉镇静:常规注射654-2 10 mg及非那根25 mg,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1次。

(3)抗生素的使用:及时给予广谱、足量的抗生素。

(4)清洁灌肠:通常用肥皂水500 ml行高压灌肠,灌筒置于较高位置,用于增加水压,3~4/天。

(5)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

①补液量: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生命指征、静脉充盈情况、皮肤弹性以及尿量和比重等来调节。一般在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如尿量每小时超过30 ml,尿比重接近正常,提示缺水基本纠正,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如尿量每小时超过50 ml,尿比量正常时,即应控制输液。如需补给大量液体,要逐渐进行,以免心肺负荷过重而产生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

②补盐量:输液时首先应补给等渗盐水纠正细胞外液的不足。每个患者都应行电解质测定,作为及时补充调整的参考,但尿量在40 ml/小时以上时才能补钾;如有手足抽搐,酌情给予补钙。

③纠正酸中毒:肠梗阻多伴有轻重不等的代谢性酸中毒,轻者无明显症状,一般在输液过程中酸中毒也可同时得到纠正,无须补充碱性液;重者在紧急情况下先给5%碳酸氢钠150~200 ml静脉滴注,然后再根据CO2结合力的情况来调整。

(6)补充营养:适当地静脉滴注补充营养,如氨基酸、白蛋白、血浆等。

 

二、结果

本组53例中,48(90.1%)经非手术方法治疗10~40小时(平均20小时),排出稀大便1 000~2 000 ml。随着大量稀便的排出,患者腹痛、腹胀和呕吐的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甚至消失。4(9.9%)因肠梗阻症状持续加重,形成完全性梗阻伴有肠绞窄或肠坏死而中转住院手术。经治疗所有患者均获愈。随访6~24个月,8例复发,复发率15.1%

 

三、讨论

由于普外手术已广泛开展,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也明显增多。粘连性肠梗阻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由于手术可造成新的粘连,在治疗问题上往往倾向于保守治疗。但过分强调保守治疗而导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甚至死亡的教训时有发生[1]。因此,如何早期鉴别具有绞窄倾向的粘连性肠梗阻,并选择好手术时机是临床上治疗肠梗阻的关键点和难点。

 

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主要抓住以下两个特点:

(1)腹痛的性质:阵发性发作的痉挛性疼痛标志着肠管尚无血运障碍;持续性剧痛向后腰背放射提示出现肠管绞窄,腹痛向全腹扩散并有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则说明肠管可能已坏死有渗出,甚至穿孔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如出现高调肠鸣音消失,迅速出现腹胀加重,腹内出现固定性压痛的肠袢,应高度警惕内疝或压迫所致使肠管绞窄发生。

(2)呕吐状况的询问和临床医生的直接观察可以提供非常有力的证据:高位梗阻早期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肠液带有胆汁;低位梗阻腹胀重,呕吐轻而且出现较晚,呕吐物多有粪样恶臭,如呕吐物及粪便中出现血性液,肛门指诊直肠空虚并有血污染则提示肠管已出现缺血坏死,如能配合腹部穿刺抽出血性腹腔渗液则可确诊肠绞窄或血管栓塞。

在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过程中,脉搏的加速,体温的升高结合腹部体征严密监测及至少每2小时监测血压、呼吸、脉搏1次,并检查腹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尽快中转手术。

为防止已粘连的肠管发生梗阻,已有肠粘连的患者如能注意控制饮食,避免每次进食量过多及进食不洁或过敏食物,避免肠管发生炎性水肿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和突然改变体位,不使已连的肠袢发生扭转或钳闭,对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急性发作有积极意义。

 

 

粘连性肠梗阻怎么治疗?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适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要点是区别属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单纯性肠梗阻可先行非手术治疗,绞窄性和完全性则应施行手术治疗。反复发作者可根据病情行即期或择期手术治疗。虽然手术后仍可形成粘连,仍可发生肠梗阻,但在非手术治疗难以消除造成梗阻粘连的情况下,手术仍是有效的方法。

手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多为炎症、纤维素性粘连所引起,在明确无绞窄的情况下,经非手术治疗后可以吸收,症状消除。

手术方法应按粘连的具体情况而定:

粘连带和小片粘连可施行简单的切断和分离;如一组肠拌紧密粘连成团难以分离,可切除此段肠拌作一期吻合;在特殊情况下,如故射性肠炎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可将梗阻近、远端肠侧侧吻合作短路手术;为实现腹腔内广泛分离后虽有粘连但不形成梗阻,可采取肠排列的方法,使肠拌呈有序的排列粘连,而不致有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如何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多由于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后者常在有腹膜炎症或腹腔手术后形成,以往常有腹痛或曾有因肠粘连就诊病史。

因此,腹腔手术的术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开腹手术的术后护理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此外,临床上研究使用―些药物以防止或减轻术后腹腔粘连的产生,如全身使用成纤维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调节剂、术后根据术中情况酌情早期应用新斯的明和中草药、腹腔内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局部应用屏障物质均有――定的疗效。

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病人面对的是首次手术或再次手术。尤其是再次手术者,对长时间的禁食和胃肠减压不能接受,心理上对手术缺乏信心,存在焦虑和恐惧,因此,在做护理操作前应向病人介绍治疗的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与解释工作,增强病人信心,促使其配合治疗,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般护理:解痉剂的应用和呕吐的处理;维持体能平衡和运用抗生素;禁食和有效的胃肠减压;术前常规备皮、皮试和完善各项检查。

 

二、术后护理

(1)体位:常规给氧,保暖,防止误吸,麻醉清醒后4-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2)饮食: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肠功能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改为半量流质饮食,进食后无呕吐及其它不适,3天后可进半流质饮食,10天后进软食。肠切除吻合术后,进食时间应适当推迟。

(3)术后治疗:禁食期间应给予补液,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行单纯粘连松解术者,术后12天可给予新斯的明肌内注射,协助肠蠕动恢复。若术后3-4天肠功能尚未恢复时,可行温盐水灌肠或甘油保留灌肠。

(4)活动:开腹术后的早期活动十分重要,有利于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如病情平稳,术后24小时即可开始床上活动,1224小时后下床活动。

(5)腹带包扎:小儿腹腔容量相对较小,且腹壁薄弱,术后常规行腹带包扎,以防伤口裂开,应注意腹带的松紧度,以免影响小儿的呼吸。

(6)病情观察: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有无胀痛及呕吐,白细胞计数有无增高及持续发热,腹壁切口有无红肿及流出粪臭味液体,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处理,以防腹腔内感染或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康复指导

(1)出院后应注意饮食卫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暴饮暴食。

(2)避免饭后剧烈运动。

(3)保持大便通畅。

(4)有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就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