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谢烦恼

 解连环 2013-01-16

(澳大利亚)休格·麦凯 翻译:孙开元

我们好像都越来越害怕遇到烦恼了,有那么多的赞美之词来强调幸福、积极的想法和自尊的重要,但是我们忘了,对为一个完整的人生来说,学会如何对待棘手的事情同样重要。

毋庸置疑,积极的情绪会更令人愉快,但人在生活中也常会因为不如意而受到悲伤、痛苦的困扰。其实所有这些烦恼都会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生,没有它们,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什么是幸福。

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幸福”这个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生最理想的就是过上“eudaimonia”的生活,eudaimonia这个词经常被译为“幸福”,但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不是感官上的快乐,也不是幻想着凡事都要比实际中遇到的要更好。

他对于幸福的阐释更接近于“完整”一词,按亚里士多德所说,“eudaimonia”的生活就是按照自然规律行事;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履行我们的责任;按道德要求生活;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能够尽享人类的爱和友谊。

尽享人类的爱和友谊?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也并不是完美的。人际关系能带给我们最大的满足感,也非常有助于让我们获得人生的完整感,但它们也有折磨人和变幻无常的一面,而且经常是令我们失望的最大根源,而这也正是为何它们能教会我们读懂人生的原因。

在我们沮丧或是陷入绝望时,我们也许会觉得生活是无情的或是不公平的。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在很多时候认为快乐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理想目标,或者是我们“理应”拥有的。但那样我们就忽视了人生在世的一个重要事实:烦恼和快乐一样,也是人生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情绪。在那些我们享受幸福和快乐的时刻,更深层的满足感会在一时之间充斥于我们的内心,但这时你要保持清醒,因为那表示我们曾经经历过失望、痛苦或悲伤,甚至是陷于无聊琐事的纠缠,才能在这种感觉的反差中体会到幸福和快乐。

当我听到为人父母者们说:“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们快乐”时,我总是忍不住会反问:“这就是你对他们的全部希望?你真的希望他们受到情感上的剥夺?你就不想让他们学会如何对待在生活中遇到的失望、挫折和不公吗?”

在人们经历突然性的变故时——离婚、丧亲、失业、重病——他们的焦虑程度会提高,他们会明显地表露出紧张的感觉,甚至是一时性的惶恐不安。当出现的变化是社会性的时,就会有更多的人出现同样的反应,这是一种焦虑和不安全感的传染。

想想西方国家出现的社会变更,就不奇怪我们为何会出现恐慌:我们重建了婚姻制度(然后很多人又不去遵守);我们改变了家庭生活的性质;我们让孩子的出生率直线下降;我们缩小了家族的规模;我们感受着国际经济危机的压力;我们扩大着贫富间的差距,等等。

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革命让我们落伍于这个时代,也改变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对年轻人来说尤其如此。

四十多年前,艾尔文·托福乐在他写的一本具有前瞻性的《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说,所有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但会提高我们的焦虑感(也会让我们为获得宁静而付出更多),还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无助感和失控感。其实只有一种真正的危险,那就是如果我们过多地强调积极想法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以一种勇敢、善良、甚至是崇高的心态来面对这种变革的话,我们只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如果我们对控制有着过强的欲望,恐怕对幸福本身也要给以一个新的定义:我们正在陷入将幸福视为一种拥有控制力的表现或象征的危险,这就意味着,与之对应的是,烦恼是我们失去控制的一个象征——但我们似乎可以选择快乐还是烦恼。

积极想法比消极想法要好,但是现实主义的想法会更具控制力,现实主义者会承认,生活的丰富性存在于阳光与阴影之间的转换之中。

“祝你愉快!”我们这样对彼此说,但为什么我们还要忍心让一个人经历了各种烦恼来获得喜悦的情绪呢?我和二十世纪初的法国作家马塞尔·普罗斯特都这样认为:“我们只能通过彻底经历了痛苦,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很多人说,他们最重要的品格是从痛苦和承受中,而不是从快乐中得来。所以当我们需要感受一下烦恼时,想方设法地尽快结束承受烦恼、失望或紧张的想法是没有必要的。幸福通常是稍纵即逝的,而负面的情绪却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过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