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长江、黄河分水岭和南北方地理、气候分界线的大秦岭,自古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文化圣山。历史上,秦岭承载记录着华夏5000年的文明史。现如今,纵横千里的秦岭山脉汇聚着数百处山水森林和文化景观,堪称中国的生态文化旅游长廊和“中央国家公园”,其资源禀赋被公认为世界级。而作为秦岭主峰的太白山,又因其3767米的海拔高度所特有的垂直气候带谱、高山湖泊、第四纪冰川遗迹、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等特殊自然奇观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成为秦岭山脉景观群和文化魅力的集大成者。 由于太白山的灵山秀水滋润,聪明的眉县汤峪林场职工早在二十多年前就首先举起了森林旅游大旗,从而成为我国最早的森林旅游探路者和先进典型,也因此成就了酒店林立、游客如潮的西北首家大型旅游区。然而,由于此后体制、机制、开发建设未能跟上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管理人员一再更替等因素导致的乱象环生,太白山旅游逐渐陷入了底谷,无限的美景多年间如一块“烫手山芋”,让管理者和旅游者均备感纠结。 2011年9月,多年饱受各方质疑的太白山人终于挺直脊梁站了起来!在一连串的反思与谋划之后,“目的地战略”开始引入太白山,2012年起,眉县新一届党委、政府以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负责任态度,大举推进太白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这一年,太白山建设日新月异;这一年,太白山人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思路决定出路:做大太白山旅游是一种历史责任 “太白山是一座历史名山,面对如此优美的天然奇观和区位优势,做不好太白山旅游我们愧对各级领导和三秦父老!”新上任的中共眉县县委书记李智远履新之后就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2011年9月17日,李智远在太白山下的旅游区管委会主持召开了县级四大班子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太白山旅游发展专题会议,正是这次会议,开启了今年太白山旅游业重整旗鼓、提挡升级和大规模发展的新征程。 会议认为,突破太白山旅游,是推动眉县跨越发展、建设经济强县的必由之路。对此,省市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明确,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关注,寄予厚望。全县上下必须以高度责任感的强烈的事业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不等不靠、抢抓机遇,全力加快太白山旅游开发建设步伐,将太白山旅游突围作为当前和今后全县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折不扣全力推进。 重振太白山旅游需要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随后几个月内,县上很快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李智远、县长孙敬虎为主的“县突破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突破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专门设立了旅游大讲堂,对干部进行旅游发展意识培训;建立了围绕旅游发展配干部、用干部的干部交流制度。与此同时,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强化旅游区管委会工作职能,提出了“三个转变”和“三个转移”:“三个转变”即太白山旅游由季节性旅游向全年常态旅游转变,由山水旅游向山水旅游与文化旅游并重转变,由重视山地旅游向注重山地旅游与养生休闲度假结合转变,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三个转移”即管委会要由管森林公园向管社会、管部门转移,由管旅游向管园区、管示范镇建设转移,由旅游景区服务向旅游新区行政管理和服务并重转移,不断提高旅游区管理运行的科学化水平。 自此,“谋划大区域、创新大体制、资本大运作、建设大景区、内外大招商、谋求大发展”30个字成为太白山旅游突围的基本思路;“县区一体、山水同城”的大旅游格局,成为旅游兴县的基本要求,而建设一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5A级的陕西西线旅游客源集散地,则成为太白山旅游突破发展的目标要求。 态度决定行动:只争朝夕是旅游突围的关键 根据县委、县政府做大做强太白山旅游的具体部署,太白山旅游区管委会统筹安排旅游产业新区和5A级景区建设工作,积极实施“五年百亿投资计划”,努力推动旅游突破发展。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红河谷森林公园是管委会下属的两大知名景区,管委会要求两大景区按照一流景区的目标全方位抓好运营管理和开发建设。同时,为了推进新区建设,理顺管理机制,2012年3月注册成立了太白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太白山旅游新区的招商融资、开发建设、土地经营和市场营销,聘请北京知行堂、绿维创景,上海艾肯联合、同济大学等多家专业规划设计和品牌策划公司,对旅游区总体规划、品牌战略进行全面修订和提升完善,对景区专项规划进行综合提升,让高端规划成为规范产业新区建设和太白山、红河谷两大景区建设的法规性蓝本。 理顺体制、机制的同时,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区建设,管委会建立了领导分包分抓重点建设项目,每月、每周项目推进交流、沟通制度,用时间量化各项考核指标,并采取目标公示、考核公开、各方监督等办法,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在社会公开监督的环境下大规模推进旅游区建设和已有景区提挡升级。 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陆续出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日亲临旅游区督查与指导,让太白山人乃至整个眉县干部职工都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一种责任和压力。为了加快新区建设速度,管委会从上至下形成了“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风气。白天,大多数干部在各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晚饭后,大家自觉来到办公室沟通交流,而每周定期举行的“项目推进会”,则成了管委会推进工作的重要制度。 2012年3月至10月,记者多次走进太白山实地采访,每次看到的都是管委会领导忙碌的身影。他们牺牲了太多的休息时间、放弃了太多与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而换回的,却是日新月异的新区变化和众多项目的建设成果。旅游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从大举推进新区建设的热潮中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和前景,旅游区里过去设施陈旧的宾馆饭店2012年开始了装修改造;很多早前已经放弃项目的投资商如今又返回新区追加了投资。一位外省投资商非常感慨地对记者说:“现在太白山的投资环境很好,我们送去项目申请,政府很快审批后专门派人把批准书送到了我们手上,这么好的服务态度和方式,在其他地方是难以想象的!” 大举推进新区建设:产品开发与环境建设相互促进 按照新修编的《太白山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及概念性规划设计》、《太白山旅游综合提升纲要》、《太白山旅游区品牌推广与文化价值体系总体方案》以及《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太白山旅游产业新区将把眉县汤峪镇、营头镇纳入太白山旅游区开发建设范围,太白山旅游核心区规划面积扩大为25平方公里,管理辐射范围为400平方公里,占到眉县总面积的近一半。 要在这么大的范围内建设旅游产业新区,其难度可想而知,这其中,项目定位与招商融资是重中之重。根据项目定位,新区将开发建设“一河两岸”综合商业服务区、温泉主题公园区、国际酒店会议区、运动休闲区、休闲度假区、关中民俗体验展示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省级重点示范镇模块等8个主题功能区,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与红河谷森林公园融为一体,从山内、山外相连接,将景区建设与产业新区建设相融合,最终把太白山建设成为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运动、娱乐、科考、商务、居住、投资八大功能于一体,具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西部国际会议中心、关中西部旅游集散地、全国知名软饮产业聚集地、全国休闲养生度假区、全国体育赛事中心和国际性复合型山地旅游目的地。 按照“五年百亿投资计划”要求,2012年旅游区管委会围绕产业新区大开发和2013年太白山旅游重新盛大开园积极谋划实施了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重点示范镇和产业化四个类别总投资107亿元的54个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开工建设秦岭生态主题社区、太白山凤凰温泉酒店、太白山景观大道、龙凤广场、汤峪河改造及水面景观、游客服务中心、汤峪重点示范镇模块、太白阳光大厦及太白山水、红河谷三级客运站、太白山旅游综合开发、太白山索道建设、太白山橡树四星级酒店、太白山公园38公里道路改造、迎宾大道、生态文化广场、重点示范镇C模块、滑雪场改建、五星级生态酒店、一河两岸商业街等26个项目,其中汤峪欧式风情小镇综合改造、太白印象二期、中心大道改造、太白山漂流、管委会新办公楼、星级公厕工程七个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年共完成投资30.37亿元。 其实,2012年太白山巨变的急行军脚步远不止这些。去冬以来,为建设国家一流的太白山旅游产业新区,眉县县委、县政府和太白山管委会还按照“显山、露水、强区”的理念和规划要求,大规模实施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拆迁工程,目前已完成一期31家商户、13家企事业单位达5万平方米的拆迁工程,涉及8家企事业单位、60多家商住和农户的二期拆迁工程已经启动。经过统一规划提升、建筑外形改造和美化、绿化、亮化的太白山下汤峪镇己焕发出勃勃生气。与此同时,为了优化全县旅游环境,眉县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域旅游景区化和大地园林化的推进工程和可喜成果引起了省内外的广泛关注,省市政府先后在眉县召开现场会,推广眉县城乡综合整治经验。大举推进的旅游提升工程让眉县人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新高点之上。 融资突破瓶颈:大发展带动投资潮 太白山此前多年的沉寂,除体制机制与环境不合时局外,产品开发和投资力度与市场需求脱节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新时期的太白山新区建设,除了先进理念指引和高端谋划、政府发力、政策配套外,坚强有力的运作班底和执行能力则是成败的关键。 为了突破融资瓶颈,确保新区开发建设速度和一流旅游区高端配套,眉县和管委会在组建专门运作机构后,面向全国高薪招聘骨干成员,并且自加压力,确定年内招商融资50亿元,到位资金10亿元。为了完成这一目标,管委会和太白山投资集团引进先进理念,大规模开展招商融资工作,他们采取走出去推介、请进来考察、重点机构大户专项对接等办法,点、线、面结合寻求突破,目前已是硕果累累。现在已完成太白山交通运输公司、天下索道和四嘴山索道、一河两岸商业街、四星级酒店、山地运动公园、示范镇B模块、太白山水、太白山漂流、华帮制药和丽江旅游山上景观股权合作等10个项目的招商和启动工作,2012年完成合同引资29.12亿元,到位资金11.22亿元;五星级酒店、龙凤广场、生态文化广场、泛华集团封闭投资、上海跨越集团冰雪世界及温泉开发、示范镇C模块建设等7个项目经过积极洽谈,即将签订合同;兆华基金、中建集团关于主题公园和温泉度假酒店建设项目合作正在推进。 在大力推进项目招商的同时,争取投资银行的信贷资金也是今年以来管委会和投资集团在化解投融资瓶颈方面的重点工作。截至目前,陕国投2亿元信贷资金、陕西信合1600万元购车贷款资金、国开行1000万元救灾贷款已经到位;农发行7600万元贷款、国开行8000万元贷款、西部信托2亿元贷款、陕西信合1亿元贷款项目已达成初步意向;与西安招行、重庆银行、宝鸡工行、长安银行、宁夏银行、北京美联信证券、上海秦唐等合作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之中。除此之外,他们还与相关大型机构计划推出10亿元太白山企业债券,以高效率的投融资方法为太白山提档扩容升级和国家级产业新区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2012年6月16日,太白山化蛹成蝶引进的河北商人投资的激情漂流项目在万人欢呼下盛大开业,来自全国各地的漂流爱好者第一次在秦岭主峰太白山下体验了一次惊险刺激的雪水漂流。年底,利用太白山优质水巨资投入的农夫山泉项目也将试运行。多年难以冲破投融资瓶颈束缚的太白山新区,正以迷人的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投资商客。 希望凝聚人气,春天里人人都是突击手 新一届眉县县委、政府高端发力所掀起的太白山旅游冲击波,让太白山旅游业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春天。在2012这个被人们称誉为“太白山旅游春天”的年份里,太白山旅游区管委会和太白山建设者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收获了无限的喜悦。据统计,2012年太白山、红河谷两园共接待游客61万人次,同比增长60.5%;实现旅游经营收入7195万元,同比增长62.7%。旅游产业新区接待游客183.5万人次,同比增长46.9%;实现综合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56.2%。如果不是百年不遇的暴雨在8月31日和9月1日突袭汤峪河造成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闭园谢客,这一数据将更令人惊喜。 太白山巅高山湖泊和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国内罕见的天然奇观,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游览地,过去由于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分而治之,加之基本没有人工道路,多年来普通游客无法进入。2012年,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结为“秦晋之好”,通顶道路修建已经完成,今年太白山重新开园时游客登顶赏奇观将成为现实。 太白山与红河谷两园连通工程已经启动,新的索道即将开建,不久的将来,游客从两园进入均可直达秦岭主峰,随之而来的景区扩容,两园循环将变为现实。 为了强化太白山旅游区管委会管理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县上专门成立的公安分局、国土分局、财政分局、工商分局等已经挂牌办公,外来投资商投资新区各种渠道将更加通畅。 长久缺乏配套和良好环境的太白山旅游区,由于大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加快建设,以及招商引资的配套旅游服务项目陆续启动,景观大道及太白山迎宾大道即将完成,新的旅游旺季到来之时,游客将切身感受到新的太白山旅游区的优美环境和高品质服务,同时由于大量新增的公众服务项目和导示系统,普通游客和自驾游客前往太白山旅游将更加便捷。 2013盛大起航,太白山旅游新区华美绽放 太白山的巨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方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报记者多次深入旅游新区采访,先后刊发了《眉县旅游冲击波》、《“5A眉县”的经典创意》等大量长篇报道,社会各界对期待已久的太白山旅游腾飞给予高度评价。 面对太白山的改变和旅游市场更多期盼,太白山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迎接太白山国家级旅游产业新区明年盛大开园,眉县和太白山管委会在2013年将只争朝夕地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势开展品牌推广和宣传促销,从品牌形象建设、文化体系建设、营销推广及媒体推广四大方面进行统筹策划,将太白山旅游宣传推向更高的层次,形成具有太白山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将“大太白”品牌市场概念推向全国;全面优化旅游环境,推进5A级景区创建工作,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实行联合执法制度,全面整治旅游市场和服务环境,推行服务接待标准化、规范化,积极开展“争创游客满意单位”活动,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努力做到旅游服务零投诉,树立太白山良好旅游形象;创新式大手笔策划好明年的太白山国际森林旅游节、关中民俗嘉年华、温泉灯光水景表演和朝山大典等活动,综合运用科学创新手段,实现山上景观与山下新区立体式、全方位突破发展。届时将会把一个全新的、极具观赏和体验性以及文化参与性的大型旅游新区呈现在游客面前,不辜负社会各界和旅游市场的厚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