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贵德 一、尚道 1. 【注释】①须臾:片刻,短时间。 【白话】人人本具的纯净纯善,称为“自性”,随顺自性皆能学为圣贤,称之为“道”,修养道德自然能够感化别人,这称为“教”。因此“道”无所不在,片刻都不能离,能够离开的,那就不是道。 2. 【注释】①利贞:和谐贞正。 ②庶物:众物,万物。 【白话】宇宙的运行,保持着和谐自然的关系,才能使万物祥和有益,永远纯正。它创造了世间万物,使天下都得到安宁,而君王受到百姓的推崇,能效法天德长养万物,天下就能得到安宁。 3. 【注释】①法:仿效,效法。 【白话】人应当效法大地,安静柔和、无私无怨地承载养育万物而不居功;大地效法上天,包容万物,普施而不求回报;上天效法道的精神,清静无为,万物自成;道性自然而然。 4. 【注释】①既:尽;全部。 【白话】圣人无私而不积藏,有德则教愚,有财则济人,尽其所有来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因此,天道是全然利益而不侵害万物;圣人之道是遵循自然法则,帮助世人而毫不争夺。 5. 【注释】①力行:竭力实践,勉力去做。 ②斯:此,这。 【白话】喜爱学习圣贤教诲就接近于智,将学到的教诲好好落实就能接近仁,在学习或落实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的错误而发羞耻心去改正,这就接近勇。了解智、仁、勇三种品德,就知道如何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知道如何修正自己,就知道如何管理人民;知道如何管理人民,就能办好天下国家的事了。 6. 【注释】①发政:发布政令;施行政治措施。 ②施令:施行政令;施行教令。 ③器:宝器。 【白话】发布施行政令,是为天下人谋福利的,称为道义;君民上下相亲相爱,称为和睦;人民不需开口恳求而君王就能体察施予,称为诚信;能消除天下人的祸患,称为仁爱。仁爱与诚信,和睦与道义,都是帝王的法宝。 7. 【注释】①王:统治;称王。 ②疑:迟疑;犹豫。 ③恃:依赖;凭借。 【白话】文王问太公:“怎样才能治理天下?”太公说:“度量之大足以涵盖天下,然后才能包容天下;诚信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约束天下;仁德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怀服天下;恩惠足以遍覆天下,然后才能统领天下;权威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不失去天下;遇事当机立断而不犹豫,然后能为天下之依靠。这六项条件都具备了,才可以治理好天下。” 8. 【注释】①恤:忧虑;忧患。 ②寑:止息;废置。 ③宿:拖延;停留。 ④不时:不及时。 【白话】君子不忧虑自己年老力衰,而是担忧心志倦怠。不让道业荒废停止,不让义理弃置不为。光说而不去做,这样道业就被荒废了;没有及时去做,这样义理就被弃置了。 9. 【注释】①天行:天体的运行。 ②健:强有力。 【白话】乾卦。……《象传》说:乾卦象征天道运行的刚健而永恒,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我奋发图强,永不止息。 10. 【白话】坤卦。《象传》说:坤卦象征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当取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容载万物。 11. 【注释】①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受到。 ②独夫:暴虐无道的君主。 ③素王:有王者之德而未居王者之位者。 【白话】不行善事的,就是恶人;不奉事尊长的,就是小人。商纣王为君无道,所以被称为“独夫”;孔子身为诸侯的大夫,却被推许为“素王”。这说明君子并不在于是否有权势和财富。 二、孝悌 12. 【注释】①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白话】真正能够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道做到尽善尽美,就会感通天地神明,四海之内充满道德的光辉,没有一个地方不受孝道的感化。 13. 【注释】①匪:通“非”。不,不是。 ②劬劳:劳累;劳苦。 ③怙:依赖;凭恃。 ④衔恤:含哀;心怀忧伤。 ⑤靡:不,没。 【白话】那片长长的莪蒿,原来是青蒿,心中充满忧思,竟把青蒿都看错了。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劳苦憔悴!没有父亲,我可以依靠谁?没有母亲,我可以仰赖谁?行走在外,心中悲痛;回到家中,房屋空旷,再也见不到父母,就像没有到家一样。父亲啊您生下我,母亲啊您养育我,你们抚育我疼爱我,长养我教育我,反复顾看挂念我,出入都怀抱着我。想要报答父母含辛茹苦拉扯我长大的深恩,却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苍天啊苍天,我心常所忆念,痛切至极,没有停止之时。 14. 【注释】①劳:功劳;功绩。 ②不匮:不竭;不缺乏。 ③既:已经。 ④没:通“殁”。死。 【白话】孝道有三种层次:小孝用体力,中孝用功劳,大孝永不匮乏,能使天下人永远保持孝心孝行的精神。想到父母慈爱养育之恩,竭力供养而忘记自身的疲劳,这可称为用力;尽本分去利益大众,使人民尊重仁德、安行道义,这可称为用劳;广施德教,使四海之内丰衣足食,人民各自安守本分地礼敬祭祀父母,这可称为不匮。父母喜爱我们,做子女的一定是高兴而且不敢忘怀;父母嫌弃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深加警惕而没有埋怨;父母有了过失,要婉言劝谏而不能忤逆;父母去世之后,必以正当所得的食物来祭祀他们。这才是有始有终的孝亲之礼。 15. 【白话】①立身行道:修养自身,奉行道义。立身,建立自身做人处世的基础。 【白话】人的身躯、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毁损伤害,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自身有所建树,实行正道,把名声显扬于后世,使父母获得荣耀,则是实行孝道最终的目标。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推广于侍奉君王,最终的目的则是立身行道。 16. 【注释】①长:长久;永久。 【白话】身居高位能敬上爱下而没有傲慢之心,尽管地位再高,也不会发生倾覆的危险;能节俭守法,即使财富再充裕,也不会奢侈浪费。处于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这样就能长久保持尊贵的地位;财物充裕而不浪费,这样就能长久守住财富。能使财富和尊贵不离于身,然后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使人民和乐相处。这就是诸侯应尽的孝道!《诗经》说:“时时要戒慎恐惧,好比行走在深潭的旁边,又好像踏在薄冰的上面,唯恐会陷落,所以凡事都要谨慎小心,提高警觉。” 17. 【注释】①法服:古代根据礼法规定的不同等级的服饰。 ②服:穿着。 ③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论。 ④口无择言:说话皆合道理,无需经过选择。 ⑤身无择行:所作所为都遵循法道,自然形成习惯,无须刻意选择。 ⑥匪:同“非”。不,不是。 【白话】(卿大夫)非符合古圣先王礼法原则的服装不敢穿,非符合古圣先王礼法原则的言论不敢讲,非古圣先王的道德行为不敢行。所以,不合礼法的话不讲,不合道德的行为不行。说话无需刻意选择,都合乎道理,行为无需刻意选择,都遵循法道,纵使言语传遍天下,也不会口中有失,即使所作所为天下皆知,也不会有怨恨厌恶。服饰、言语、行为三者都能遵守礼法道德,完备无缺,然后就能守住其祭祀先祖的宗庙。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诗经》说:“要早晚勤奋不懈,来事奉天子。” 18. 【白话】用奉事父母的孝心来奉事国君,必能做到忠诚,用奉事兄长的敬心来奉事上级,必能做到顺从。忠诚与顺从,都做到没有什么缺憾和过失,用这样的态度去事奉国君和上级,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守住宗庙的祭祀,这就是士人应尽的孝道。 19. 【注释】①因:顺,顺应。 【白话】利用节气的自然规律,充分辨别土地的好坏和适应情况,以获取最大的收成。谨慎遵礼,节省用度,以此来供养父母,这就是老百姓应尽的孝道。因此,上自天子下至老百姓,孝道是不分尊卑,超越时空永恒存在,无始无终的。孝道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而担心自己做不到,那是不可能的事。 20. 【注释】①致:尽。 ②严:尊敬;尊重。 【白话】孔子说:“孝子事奉父母亲,日常居家的时候,应尽恭敬的心去侍候;奉养的时候,应尽和悦的心去服侍;父母生病时,应尽忧虑的心去照料;父母去世,应尽哀痛的心去料理后事;祭祀时,应尽严肃的心去祭祀。以上五点完全做到,才算是尽到事奉双亲的责任。” 21. 【注释】①遗体:人的身体,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骨肉,故称为“遗体”。 ②莅官:到职;居官。 ③战陈:交战对阵。陈,通“阵”。 ④遂:完成。 【白话】曾子说:“人的身体,是父母生下来的。用父母生下来的身体去做事,怎么敢不慎重呢?生活起居不庄重,不是孝的表现;为国君效力不忠诚,不是孝的表现;身任官职而不认真负责,不是孝的表现;跟朋友交往而不讲信用,不是孝的表现;作战时没有勇敢精神,不是孝的表现。这五个方面做不好,就会损及父母的名声,怎敢不慎重呢?” 22. 【白话】每踏出一步都不敢忘记父母,每开口说话都不敢忘记父母。每踏一步不敢忘记父母,所以只走正道而不走邪僻的捷径,有船可乘就不涉水过河,不敢用父母遗留给我们的身体冒险。每开口说话不敢忘记父母,因此不会口出恶言,招致别人的辱骂。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能这样谨慎小心,不侮辱自己的名声,也不使父母遭到羞辱,这可称得上是孝了。 23. 【注释】①悖:违逆;违背。 【白话】不爱自己的父母,而去爱其他人,这就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别人,这就叫做违背礼法。 三、仁义 24. 【注释】①弘毅:宽宏坚毅,谓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②已:停止。 【白话】曾子说:“作为读书人,心志不可以不宏大刚毅,因为肩负的责任重大,而且行走的路程遥远。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这责任不是很重大吗?这个重责大任要一直承担下去,到死为止,这路程不是很遥远吗?” 25. 【注释】①履:执行;实行。 【白话】有一个字是可以恒常奉行的,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一种行为是可以恒常实践的,就是“正”,正直无私。恕,是施行仁德的方法;正直,是遵守道义的要领。真是太重要了! 26. 【白话】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②目:条目;要目;细则。 【白话】颜渊请教如何实践仁德。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节,这便是仁。只要有一天真正做到克己复礼的功夫,那么天下的人都会受到感化,而归向于仁德。实践仁德全靠自己来下功夫,还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遇到一切不合于礼的事情都不动心。” 27. 【注释】①大宾:泛指国宾。 ②大祭:古代重大祭祀之称。包括天地之祭、禘祫之祭等。 【白话】仲弓请教如何实践仁德。孔子说:“出门与人相见,像接待贵宾一样恭敬,差遣民力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接受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的国家里没有人怨恨,在大夫的封地没有人怨恨,无论在哪里做事,都不会使人抱怨,这便是仁德。” 28. 【注释】①糟糠之妻:贫困时共患难的妻子。糟,酒滓。糠,谷皮。糟糠比喻粗劣食物。 ②下堂:女子被丈夫遗弃或和丈夫离异。 【白话】人不能忘本,纵使自己飞黄腾达了,患难当中的知交朋友不能遗忘,对于跟我们胼手胝足的妻子也不能抛弃。 四、诚信 29. 【注释】①交接:交往;结交。 ②应当:应事得当。 【白话】天地是有纲纪的,不真诚就不能化育万物;君臣之间是有道义的,不真诚就不能相处共事;父子之间是有礼节的,不真诚就会无礼而疏远;夫妇之间是有恩义的,不真诚就会忘恩而离异;结交朋友是有情分的,不真诚就会无情而断绝来往。以道义来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应对恰当,微细的体察到对方的心意、需要或是事物的真相,这唯有用真诚心才能做到啊! 30. 【注释】①致诚:使诚心达到极点。 ②代兴:更迭兴起或盛行。 【白话】君子修养心性,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要做到至诚,没有其他方法,唯有信守仁德,实践道义。以至诚心来守住仁德,就能教化百姓;以至诚心行使道义,就能改变风俗使民心向善。善良风俗代而兴起,如此可说是与天同德。 31. 【白话】只有君子能坚守信义,因为一不守信义,那么一生的作为都将被世人否定唾弃,所以君子非常看重信义。 32. 【注释】①笃行:切实履行;专心实行。笃,纯一、专一。 【白话】孔子说:“想让别人信任自己,就应当少说而切实履行。真正落实去做,效果就能持久;成效日益长久,事理更能彰显;理事都明白,那么大家有目共睹,有耳皆闻,谁还能歪曲事实真相呢?” 33. 【注释】①厉:虐害;欺压。 【白话】子夏说:“君子在位时,先要取得民众的信赖,然后才能劳役民众;如果未取得信赖,民众会以为这是在虐待他们。君子若处于臣位时,应先取得君主的信任,然后才能规谏;如果未取得信任,君主会以为这是在毁谤他。”也就是说,君子使民、事君,都要以信任为基础。 34. 【注释】①秉常:执持常理。 【白话】诚信是由在上者缔结的。所以,君主以诚信的言行态度来教导臣子,臣子就会以诚信忠于君主;父亲用诚信的身教来教诲子女,子女就会用诚信孝顺父亲;丈夫用诚信来对待妻子,妻子就会用诚信顺承丈夫。在上位者如果能依循伦常大道来教化下位者,下位者自然会服从常道而顺应上位者,如此上行下效,还有不被教化的人,一百个里面也找不到一个。 35. 【注释】①色:外表。 【白话】表面上做出仁义而实际是违背的,叫做虚伪;不用真诚来对待自己的臣属,却希望臣属真诚地事奉自己,叫做愚昧。虚伪愚昧的君主,不可能得到肯效死出力的臣属。所以《尚书》说君主就像是人的头部,臣属就像是人的胳臂和大腿,这是希望君臣能成为一个整体,相互配合使国家大治。 36. 【白话】奸巧诡诈不如朴拙诚实。 37. 【注释】①休:喜庆;美善。 【白话】积德行善的人,心定神闲而一天比一天更喜悦快乐;作假造恶的人,心思费尽却一天比一天更窘迫困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