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 译文

 昵称463039 2010-01-08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有得道的人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孝顺和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
孔子说:“满口是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是讨人喜欢的伪善颜色,(这种人)仁德是很少的!”

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不够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掌握得是否不够熟练?”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做到严肃认真地对待各项工作、讲信诺;节省开支、爱护人材;顺应农时节气调用百姓。”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孔子说:“年少后生,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严谨守信,博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说:“(对妻子)注重品德而不注重相貌,侍奉父母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豁出性命,结交朋友讲话守信。这样的人,虽然说没学习过,我也要说他学习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
曾子说:“慎重对待死亡,追思悼念先祖,百姓的道德自然就引归淳厚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有子说:“礼的用处,和是最宝贵的。先王的道之所以美好,大小事都根据它。有不遵守的,知和而和,不用礼去对待它,也是不可行的。”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注释】
有子说:“信接近于义,诺言可以履行。庄重接近于礼,能够远离侮辱。依靠关系密切的人,也就靠得住了。”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自禽向子贡问道:“老师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得到它的政事。是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给予的呢?”
子贡说:“老师是凭着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五者得到的。咱们老师获闻各国政事,与别人都不同吧?”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骄奢,这怎么样?
孔子说:已经不错了。但比不上贫穷却能乐道,富有却能好礼。
子贡说:《诗经》上讲“就象加工象牙、玉石一样,要不停切磋、琢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吗?
空子说:赐呀,可以开始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已发生过的事,你能断知将要发生的事了(能举一反三了)。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孔子说:“他父亲活着时,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去世后,要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三年不改变他父亲的行为原则,就可称作孝子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图饱足,起居不追求安逸,行事敏捷而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称是好学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保守;主张“忠”和“信”两种道德;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友;错了就不怕改正。”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
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象北极星,处在一定的位置,其它星辰都围绕着它。”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注释】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么?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共事,不也很快乐么?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自己却不抱怨气恼,不也是君子所为么?”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孔子说:用政治手段来治理,用刑罚来整顿,民众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德”来治理,用“礼”来整顿,民众就会既有廉耻之心,又会人心所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社会,四十岁不再(被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老天给自己的命运,六十岁能泰然面对所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做到随心所欲而又不越过应遵守的规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孟懿子请教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请教孝道,我回答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时,依照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父母死后,依照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释】
孟武伯请教孝道,孔子说:“要使父母只担心儿女的疾病(不必为其它方面的事担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道,只看作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犬马也有人养活。(对父母)没有敬爱,与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子夏请教孝道,孔子说:“孝道难就难在儿子在父母面前总能保持和颜悦色。遇到事情,由年轻人效劳,遇到好吃的好喝的,让年长的享用,仅仅这样就可以认为尽到孝道了么?”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够有新的发现和感知,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孔子说:君子以道义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以道义团结人。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注释】
孔子说:“看他做的是什么,观察他用什么途径做,考察他这样做的动机。那么,这个人怎么隐藏得住呢?”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注释】
子贡问如何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先实行了你要说的话,再把话说出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停步不前。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释】
孔子说:钻攻不端正的(思想或行为),这会有害的。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孔子说:由!(我)教诲给你(如何)对待知与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的。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鲁哀公问:“怎样做百姓才会拥护?”
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拥护;把邪恶的人提拔出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拥护。”

子曰:君子不器。
【注释】
孔子说:君子不象器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孔子说:“我给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出反问,象个愚钝的人。下去后观察他私下的言论,却也能进行发挥,其实颜回并不愚钝。”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注释】
季康子问:“让人民敬重、忠诚并勤勉办事,该怎样做?”
孔子说:“以严肃的态度面对,他们就会敬重;敬老爱幼,他们就会忠诚;提拔正直善良的人,教育能力不足的人,他们就会勤勉办事。”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子张向孔子讨教求取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保留而不臆断,谨慎谈论其它的,就能减少过失;多看,有怀疑的地方保留而不臆断谨慎实行其它的,就能减少懊悔。言语少过失,行为少懊悔,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何不从政?”
孔子说:《尚书》讲“孝就要真正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用这种修养影响执政大臣。”这也是参与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从政呢?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音“泥”),小车无□(音“月”),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道那怎么行得通!就象大车缺少ni(大车辕端与横木相接的关键)、小车缺少yue(小车车杠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关键),这车怎么走呢?”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注释】
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的鬼,却去祭他,这是献媚。见到应当挺身而出的事却不去做,这是无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释】
孔子谈起季孙氏,说道:季孙氏在自家庙庭中使用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八列舞队,如果连这个都能忍受,那还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注释】
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祖时(用天子之礼),唱着《雍》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助祭的是诸侯,主祭的天子静穆庄严』,这样的诗句怎能用在三家的庙堂上呢?”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注释】
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仁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做人却没有仁心,会怎样对待音乐呢?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注释】
林放问礼的根本。孔子说:“这个问题很重大!一般的礼仪,与其过分铺张,宁可俭朴;对于丧礼,与其过分操办,宁可哀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注释】
孔子说:“偏远落后的异族国家虽有君主,还比不上中原国家没有君主”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释】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如果有所争,必定是比射箭了。双方作揖相让才登堂,射完箭一起饮酒。这样的竞争是君子之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注释】
子夏问:“漂亮的面孔笑起来真美呀,美丽的眼睛转起来真迷人呀,本色才是最绚丽的呀!”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绘画之事在本色之后。
子夏说:礼乐也在仁义忠信之后么?
孔子说:能启发我的人是你。现在能够和你讨论诗经了。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注释】
孔子说:夏朝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夏朝以后的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殷朝以后的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是杞宋二国典籍和贤人不够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典籍和贤人,我就可以证明了。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注释】
祭祀祖先的时候,好象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祀神灵,好象神灵真的在那里。孔子说:我若不亲自参加祭祀,祭了就如不祭一般。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注释】
王孙贾问道:“与其讨好奥,不如讨好灶。这话什么意思?”
孔子说:“这话不对。如果得罪于上天,到哪里祷告都没有用。”

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注释】
孔子说:周朝的礼乐制度借鉴夏、商两代,是何等美盛啊!我推崇周朝的。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
孔子进入鲁国大庙,每件事都要发问。有人说:“谁说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得礼呢?到太庙后每件事都要问。”
孔子听到这话,说道:“这正是礼。”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注释】
孔子说:比箭法不必一定要穿破箭靶,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等。自古就是这个道理。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注释】
子贡想要免去鲁国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孔子说:赐呀!你爱惜那只羊,我爱惜那个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注释】
孔子说:遵照礼节服侍君主,别人却以为是谄媚。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鲁定公问:“君主差使臣子,臣子服侍君主,该怎样做呢?”
孔子说:“君主依照礼节差使臣子,臣子忠诚服侍君主。”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释】
孔子说:《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
鲁哀公向宰我询问社(主用哪种木材),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让百姓恐惧战栗。”
孔子听了说:“已做成了的就不再解释,既成事实的就不再劝说,已过去的事就不再责怪。”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释】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很小呀!”
有人说:“管仲的生活不是很简朴么?”
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家室,手下管事的人从不做其它的事,这哪里是俭朴呢?”
“那么管仲知礼么?”
孔子说:“国君宫殿门前立了一个塞门,管仲家也立了一个;国君设宴招待外国君主,在堂上两槛之间设有放置酒杯的土台,管仲家也有这种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皎如也,绎如也,以成。
【注释】
孔子向鲁国太师讲述音乐,说:“音乐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时精神一振,接着和谐,明晰,绎绎不绝,就完成了。”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注释】
仪地的边防官求见,说:“来到这里的君子,我不曾有没和他见面的。”孔子的随从请求孔子接见了他。他出来后对随从说:“各位何必忧虑没有官位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要让夫子做木铎(来教化天下)呢!”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释】
孔子评论韶乐:“美极了,也善极了。”评论武乐:“美极了,但善还不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注释】
孔子说:“居于上位却不宽厚,做礼却不恭敬,遇到丧事却不悲戚,我怎么看得过眼呢?”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注释】
孔子说:“人以安居于仁德为美。如果不居于仁德,怎能算聪明呢?”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注释】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够长期处在贫穷中,也不能够长期处在安乐中。仁者实行仁德以安身立命,智者实行仁德以谋取大利。”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释】
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合理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释】
孔子说:“立志于仁,就不会有恶行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注释】
孔子说:发财和做官,这是人人渴望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会接受。贫穷和卑贱,这是人人厌恶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方法去解决它,君子不会逃避。君子如果抛弃了仁,不可能成就声名。君子不会有哪怕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即便仓促匆忙时也必定如此,即便颠沛流离之时也必定如此。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注释】
孔子说:我不曾见到真正喜爱仁的人和真正厌恶不仁的人。真正喜爱仁的人,没有什么能让他超过对仁的喜爱;真正厌恶不仁的人,他对待仁,能不让不仁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真正花一天时间把力量用在仁上么?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人,或许有这样的人,但我从未见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注释】
孔子说:人的过错,各归其类。考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注释】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是值得的。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注释】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既无所敌对,也无所羡慕,哪个正义就和哪个在一起。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注释】
孔子说:君子安于道德,小人安于乡土;君子安于法制,小人安于恩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注释】
孔子说:事事依照个人利害关系行事,容易招致怨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注释】
孔子说:能够以礼让精神治理国家么?这样还有什么难办的呢?如果不能以礼让精神来治理国家,又怎样来对待礼呢?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注释】
孔子说:不必担心没有职位,只担心没有任职的能力;不担心没人了解自己,只希望自己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所知道。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注释】
孔子说:“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曾子说:“是。”
孔子出去后,(别的)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先生的学说,就是忠和恕罢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
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注释】
孔子说:见到贤人,应该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应该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注释】
孔子说:侍奉父母(若见到父母有过失),应婉言劝止,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接受,应该照样恭敬,不冒犯父母,(心中即便)忧劳也不怨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注释】
孔子说:父母健在时,不作远行,(如果一定要)远行,也应有目标明确的去处。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孔子说:如果三年不改变其父亲的行为原则,就可以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注释】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父母寿高而高兴,另一方面又因此而有所忧虑。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注释】
孔子说:古时候人们不轻易发表意见,他们以行动赶不上言语为耻。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注释】
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的事,很少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注释】
孔子说:君子讲话要谨慎,做事要勤敏。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注释】
孔子说:有德的人不会孤单,必定会有同类的人去亲近他。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子游说:“侍奉君主过于密切,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密切,就会被疏远。”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注释】
孔子提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坐过牢,但不是他的罪过。”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孔子提到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他不会不被任用;国家政治黑暗,他可免于刑罚。”便做主把侄女嫁给了他。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注释】
孔子提到宓子贱,说:“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君子,如果鲁国没有君子,他从哪里得到这样的品德呢?”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注释】
子贡问到:“我这人怎样?”孔子说:“你好比一件器皿。” 子贡问:“什么器皿?” 孔子说:“宗庙里的瑚琏。”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虽有仁德,却没有口才。”孔子说:“要口才做什么用呢?强嘴利舌地与人争辩,常常被别人讨厌。冉雍未必称得上仁,但用口才做什么用呢?”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注释】
孔子叫漆雕去做官,他回答说:“对这个我还没有自信。”孔子听了很高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孔子说:“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将坐木筏到海外去。跟随我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的精神超过了我,但我们没地方弄到做筏的木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孟武伯问子路是否算得上仁。孔子说:“不知道。”
孟武伯又问,孔子说:“由啊,一个具备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负责兵役等军政工作,至于他是否有仁德,我不知道。”
孟武伯又问:“冉求怎么样呢?”孔子说:“求啊,一个千户人家的私邑,一个具备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可以让他当总管,至于他是否有仁德,我不知道。”
孟武伯继续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 孔子说:“赤啊,穿着礼服,立于朝廷之上,可以让他应对宾客。至于他是否有仁德,我不知道。”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注释】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强?” 子贡回答:“我呀,怎么敢和颜回比?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确实赶不上他,我和你都赶不上他。”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释】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一般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他还指责什么呢?”孔子又说:“开始我对别人,听到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别人,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宰予这人使我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注释】
孔子说:“我没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是。”孔子说:“申枨的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注释】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凌驾于我,我也不想凌驾于别人。”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能做得到的。”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注释】
子贡说:“老师在文献方面的学问,我们可以听到。老师关于人性与天道的论述,我们无法听到。”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注释】
子路听到好的东西,未能去实行,生怕又听到好的东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子贡问孔子:“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热爱学习,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这就是用『文』作为谥号的理由。”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孔子提到子产,说:“他有四种合乎君子之道的品行:为人处世谦恭,侍奉国君恭敬,教养百姓恩惠,差遣子民仁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注释】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别人交往,别人与他交往越久,就越尊敬他。”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何如其知也?」
【注释】
孔子说:“臧文仲为大蔡盖了一间屋,屋的斗拱做成只有天子庙饰才能用的山的形状,屋梁上的短柱画着只有天子庙饰才能有的水草图案。他的聪明究竟怎样呢?”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杀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之;焉得仁?」
【注释】
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不显露喜色;三次被罢官,不显露愠色。(每次交职)一定要将自己这任的政令全部告知新来的令尹。这人怎样?”
孔子说:“可以算得上忠了。”
子张又问:“能算仁么?”
孔子说:“不清楚。从哪里能看出仁呢?”
子张又说:“崔子杀了齐国国君,陈文子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离开齐国。到了别国,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与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这国。到了另一国,他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与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于是又离开这国。这个人怎样?”
孔子说:“很清白。”
子张又问:“能算仁了么?”
孔子说:“不清楚。从哪里能看出仁呢?”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孔子说:“甯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显得很聪明;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就装做愚钝。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赶上,他的装作愚钝,别人无法赶上。”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注释】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那边的学生志向远大而无所约束,文采斐然。我都不知道怎样去指导他们。”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注释】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挂过去的仇隙,所以也很少有人对他怨恨。”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腌焉,乞诸邻而与之。」
【注释】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耿直?有人向他要点醋,(他不说自己没有)却到邻居家转讨来给那人。”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孔子说:“满口是讨人欢喜的花言巧语,满脸是讨人欢喜的伪善颜色,处处必恭必敬,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中藏着怨恨,表面却与人要好,这种做派,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注释】
季文子遇事要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行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颜渊、季路侍立在孔子两旁。
孔子说:“你们何不谈谈个人的志向呢?”
子路说:“希望做到把我的车马衣服与朋友们共用,即便被用坏了也没关系。”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又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者让他安逸,对朋友予以信任,对年轻人予以关怀。”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注释】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象我一样忠实而讲信用的人,只是比不上我爱好学问罢了。”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不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做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的首脑。”仲弓向孔子问起子桑伯子。孔子说:“他行事简要不烦琐。” 仲弓说:“心存严肃恭敬,而行事简单,以此原则治理百姓,不也行了么?心存简单,而行事也简单,这不太简单了么?” 孔子说:“雍的话是对的。”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鲁哀公问孔子:“拟的学生中谁爱好学问?”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人好学,他不迁怒于别人,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他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听说有这样爱好学问的人了。”

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注释】
子华出使到齐国,冉有代为他母亲请求小米。孔子说:“给他一釜。”冉有请求增加,孔子说:“再给他一釜。”冉有给了他五秉。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驾御着骏马,身穿裘袍。我听说过,君子帮助别人应当雪中送炭,不该锦上添花。”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注释】
原思出任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有多的就给你的乡亲们吧。”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注释】
孔子提到仲弓,说:“耕牛之子长着红色的毛,两角又圆正,即使不想用它做祭牛,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么?”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注释】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内心可以长期保持仁德。其他的人则只是偶然想一下罢了。”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注释】
季康子问:“仲由这人可以任用他管理政事么?”孔子说:“仲由为人果断,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人可以任用他管理政事么?”孔子说:“端木赐为人通达,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季康子又问:“冉求这人可以任用他管理政事么?”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注释】
季氏叫闵子骞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人说:“好好替我辞掉吧,如果再来找我的话,那我肯定跑到汶水的北边去。”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注释】
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去探望他,从窗户中抓住他的手说:“不应得这种病,这真是命呀!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种病!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种病!”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
【注释】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见过看到自己的过错而又能在心中责备自己的人!”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
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德之士!吃一小筐干饭,喝一飘白水,身居小巷,别人无法忍受这种清苦生活,颜回却不改变他自己的快乐。颜回真是贤德之士!”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注释】
冉求:“不是我不喜欢您的主张,是我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实行。”孔子说:“假若真是力量不足,应该是走到半路而废止,现在你却是自己停滞不前。”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注释】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注释】
子游担任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发现人才了么?” 子游说:“有一个叫做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从不穿小道,若不是公事从不到我屋里来。”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注释】
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他(在军队溃败时)走在最后,将要进城门,便鞭打着自己的坐骑说:不是我敢走在最后,是这马不快跑。”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
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雅,就显得粗鄙;文雅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雅和谐,这才成为君子”

子曰:「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注释】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那样的口才,却有宋朝那样的美貌,在今日社会恐怕难以避免祸患。”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注释】
孔子说:“人活着是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活着,不过是暂时侥幸免于祸患罢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
孔子说:“了解它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比不上乐在其中的人。”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樊迟问什么是“知”,孔子说:尽心尽力使百姓“义”,尊敬鬼神但远离它们,可以算“知”。
樊迟又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德之士先付出劳苦,然后获得成功,可以算“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孔子说:智者乐于水,仁者乐于山。智者喜欢动,仁者喜欢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注释】
孔子说:齐国(的政治、文化)一经变革,就可达到鲁国的状况;鲁国(的政治、文化)一经变革,就可达到“道”的水平。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注释】
孔子说:觚不象觚,这是觚么!这是觚么!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注释】
宰我问孔子:“有仁德的人,就是告诉他『井里有仁者』,他会不会跟着入井呢?”
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让他离去,却不能陷害他;可以欺骗他,却不能愚弄他。”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注释】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处事之道,是最及至的了!人们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注释】
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比较高深的道理和事情。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比较高深的道理和事情。”

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子贡说:「假如有这样一个人,广泛给予人们好处,帮助大家度过难关,这人怎样?可以说是“仁”了么?」
孔子说:「岂止是仁!那一定已经达到圣贤的境界了!即便是尧舜也难以做到!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能从身边的事例做起,就可以说是在朝着仁的方向了。」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注释】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作为,推崇古代的文化---我私下里将自己比作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
孔子说:“默默地认知辨别,学习从不满足,教导他人从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
孔子说:“不培养品德,不讲求学问,听到道义不追随,有了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是我忧虑的。”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注释】
孔子退朝闲居时,看上去很舒展的样子,很和乐的样子。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注释】
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严重啊!我已经很久没有再梦见周公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注释】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托,以六艺为学习的范围。”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注释】
孔子说:“只要带些薄礼自己来求见的,我从未不对他给予教诲。”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们想问题而想不清,想表达而说不出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交给四角中的一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其它三角的,我就不再教他了。”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注释】
孔子会见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对天发誓说:“如果我不对的地方,请天厌弃我!请天厌弃我!”(当孔子被学生误解自己喜欢冶艳的女人南子时,老夫子也会急得跳脚,对天发誓说:“如果是那样,让天劈了我!”)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注释】
孔子在遭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未吃饱过。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注释】
孔子在这一天哭过,就不再唱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
孔子对颜渊说:“任用我,就干起来;不用我,就隐起来。只有我和你能这样吧。”子路说:“那么,您率领三军打仗,找谁共事呢?”孔子说:“那种赤手和老虎搏斗,赤足横涉黄河,即使死了也不知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临事知道恐惧谨慎,善于谋划并能做出决定的人。”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
孔子说:“财富假如可以求取的话,即便是市场上的把门人,我也愿意干。假如不可求取,还是干我所喜欢的吧。”
  
子之所慎:齐,战,疾。
【注释】
孔子小心谨慎的事有三样:斋戒、战争、生病。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注释】
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过了好几个月还尝不出肉味。他说:“想不到音乐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注释】
冉有问到:“老师会赞成卫君吧?”子贡说:“好吧,我去问问他。”
子贡走进孔子的房间,问到:“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是古时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相互让位出逃后,)内心会有怨悔么?”孔子说:“他们追求仁,并且得到了仁,又有什么怨悔呢?”子贡出来后,对冉有说:“老师不赞成卫君。”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孔子说:“吃粗饭,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种生活中也有快乐。行不义之事而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好比天上的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注释】
孔子说:“多让我活几年,从50岁开始研习《周易》,便可以做到没有大的过失了。”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注释】
孔子使用雅言的情况是:“读《诗》、《书》,行礼,都使用雅言。”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注释】
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的情况,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奋用功时会忘了吃饭;快乐的时候会忘记忧愁,连自己将要衰老都不知道了,如此罢了。”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注释】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许多事理的人,而是热爱古代文化,喜欢勤敏探求的人。”

子不语怪,力,乱,神。
【注释】
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鬼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肯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那些好的方面去学习,那些不好的方面去改进。”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注释】
孔子说:“上天在我身上生就了品德,桓魋(tui,二声)能把我怎么样呢?”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注释】
孔子说:学生们认为我有所隐瞒么?我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我没有什么行为不对学生们公开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注释】
孔子从四个方面进行教诲:文献、行为、忠诚、信义。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注释】
孔子说:“圣人,我是无法看见了。能够看到可称为君子的人,就算不错了。” 孔子说:“善人,我是无法看见了。能够看到有一定操守的人,就不错了。那种没有却装作富有,空虚却装作充足,穷困却装作宽裕的人,是很难保持一定操守的。”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注释】
孔子不用系满钓钩的长绳钓鱼;不射已经归巢的宿鸟。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注释】
孔子说:有那么一种自己不了解却擅自造作的人,我没有这种事。多听,选择好的部分接受;多看,把它们记在心里,这也接近于“生而知之”了。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注释】
互乡这地方的人不好交谈,那里的一个童子被孔子接见了,学生们感到疑惑。孔子说:“应当赞成他的进步,而不赞成他的退步。人家洁身自好以求进步,应当赞成他的洁身自好,不应总盯着他的过去。”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注释】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么?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注释】
陈司败问孔子说:“鲁昭公懂得礼么?”孔子说:“懂得礼”
孔子出去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揖请他过来,说:“我听说君子没有偏袒,难道孔子这个君子也会偏袒么?昭公从吴国娶了位夫人,吴和鲁是同姓国家,便改称她为吴孟子。昭公如果懂得礼,谁不懂礼呢?”
巫马期将这话转告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如果有错误,别人一定会指出来。”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注释】
孔子与别人唱歌,认为他唱得好,就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和他一起唱。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注释】
孔子说:“在文献知识方面,大概我和别人差不多。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达到。”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注释】
孔子说:“至于说圣与仁,我怎么敢当?只不过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那倒可以说已经做到这样了。”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学生所学不到的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