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至公 1. 【注释】①鳏寡孤独废疾:鳏,成年无妻或丧妻的人。寡,专指妇人丧夫。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独,老而无子孙者。废疾,身体或精神有残缺而不能做事的人。 【白话】大道实现的时代,是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共享的。选拔贤德之人,为天下人民服务。因此,人们不仅亲爱自己的双亲,不仅慈爱自己的子女,而使所有老人都能安度晚年,使所有小孩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的成长,并使所有鳏夫、寡妇、孤儿、无后嗣的老人以及身残和有病的人,都得到照顾和赡养。所以,人人都能真诚相处,就不会有勾心斗角、损人利己的阴谋出现,盗窃作乱的事也不会发生。这才是真正的大同世界。 2. 【注释】①擅:独揽,专。 【白话】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能和天下人共享利益的人,可以得到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人,最后会失去天下。 3. 【白话】能通达天下人心意的,最重要在于大公无私。能做到大公无私的人,最重要的是没有猜忌之心,念念利益天下人民。 4. 【注释】①分职:分掌职务;分治其事。 【白话】为人君者,爱护人民就可以使人心安定,喜好亲近贤士就能使国家兴盛,这两者一项都没有就会败亡。明确各部门掌管的职务,依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工作,选拔贤才,任用有能力的人为官,一切都治理得井井有条,那么为公家效忠的道路就畅通了,而行私请托的门径就被杜绝了;为公义的风气能彰显,而个人谋私的事能止息。这样一来,品德淳厚的人得到任用,奸佞谄媚的人受到遏止;贪图利益的人被辞退,廉洁奉公的人受到重用。 5. 【白话】臣(董仲舒)听说尧帝接受天命成为天子,把天下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却没有听说是因为坐上了天子的位置而高兴。 6. 【注释】①豫附:悦乐而归顺。 【白话】陆贾说:“天下安定时,要注意行政首长的能力;动乱时,就要注意军事将领的忠诚。将相能和睦相处,贤士就乐于归附;贤士归附,天下即使有变化,权力也不会分散。” 7. 【注释】①顾:不过;但是。 ②加兵:发动战争,以武力进攻。 ③徒:但;仅;只。 ④以:因为,由于。 ⑤急:要紧,重要。 ⑥雠:仇怨。 【白话】只不过我(蔺相如)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赵国,那是因为有廉颇将军与我在。如今我们两虎相斗,势必不可能共存。我处处退避的原因,是以考虑国家的安危在先,而个人的私怨在后。 五、教化 8. 【注释】①性:人的本性。 ②习:积久养成的惯性行为。 【白话】孔子说:“人的本性本来是相近的,都是纯净纯善的,由于个人后天的习染不同,差异就愈来愈远了。” 9. 【注释】①尚:重视;尊崇。 【白话】先王知道人一方面有喜好善良、崇尚美德的本性,另一方面又贪慕荣誉财利,所以就重视其所崇尚的,而抑制其所贪求的。重视其所崇尚的,所以礼让之风兴起;抑制其所贪求的,所以廉耻之心保全。 10. 【白话】治理百姓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心一意致力于推动教化。 11. 【白话】在上者怎么做,在下者就起而效法,这样就称为教化。 12. 【白话】古代有德行的人,都能推己及人为天下人民着想,推行自己所崇尚的美德来教导天下,而人民没有不崇尚美德的;以自己所憎恶的丑行来告诫天下,所以人民没有不知道羞耻的。 13. 【白话】孔子说:“身为子弟,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恭敬长辈和上司,做事要谨慎小心,说话要言而有信,要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实行这六事以外,再学习古圣先贤的典籍。” 14. 【白话】古圣先王明白顺从人性的教育可以感化人民,所以率先实行博爱,而人民受到影响,没有人遗弃自己的亲人;向人民宣扬仁义道德,人民感发,起而效法实行;率先做到恭敬、谦让,人民就不会争斗抢夺;制定礼仪和音乐来引导、教育人民,于是人民就能和睦相处;赏善罚恶,明示人民应崇尚或应厌弃之事,人民知道禁令就不会违反。 15. 【白话】孔子说:“教导百姓相亲相爱,没有比弘扬孝道更好的了,因为孝是仁爱的原点。教导百姓遵循礼节,顺从长上,没有比弘扬悌道更好的了。改善社会风气习俗,没有比用良善的音乐去陶冶感化更好的了。安稳君长,治理人民,使上下各守本分,没有比礼节更好的了。礼的意义,归根结底在于一个‘敬’字。因此,尊敬别人的父亲,儿子就会高兴;尊敬别人的兄长,做弟弟的就会高兴;尊敬别人的君王,身为臣子的就会高兴;尊敬一个人,却有千千万万的人感到高兴。所尊敬的虽然是少数人,而感到高兴的却有许多人。这就是把推行孝道称为‘要道’的意义!” 16. 【注释】①导:教导;劝导。 ②齐:整治。 【白话】孔子说:“用政治来教化人民,用刑罚来管理人民,这样做,人民只想到如何免于刑罚,不会想到是不是可耻。但是用德行来教化人民,用礼义来管理人民,人民不但守法知耻而且能改过向善。”老子说:“法律政令愈繁复苛刻,走法律漏洞的盗贼反而愈来愈多。” 17. 【注释】①单父:春秋鲁国邑名,故址在今山东省单县南。 【白话】子产治理郑国,百姓不能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县,百姓不敢欺骗他。这三个人的才能,谁最高明呢?善于明察且懂得治理的人,应当能够分辨得出。 18. 【注释】①行法:按法行事。 【白话】人民不懂得礼义,国家有了法律也实行不了。法律能将不孝之人处死,却不能使人效法孔子、曾子那样高尚的德行;法令能对盗窃的人处刑,却不能使人像伯夷那样清廉。孔子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他们都能做到在家恪尽孝道,出外恭敬长上,说出的话能成为人们依循的规则,行为能成为人们的表率,这些都是教化的结果。 19. 【注释】①御:统治;治理。 【白话】文子请教关于德、仁、义、礼的学问。老子说:“德是百姓所崇尚珍重的,仁是百姓所仰慕向往的,义是百姓所崇敬佩服的,礼是百姓所恭敬端肃的。这四个方面是圣人用来统领万物的道德规范。” 20. 【注释】①美:称美;赞美。 【白话】表彰贤德的人,是圣明的帝王所重视的;推举善人使大家见贤思齐,是孔子所称道的。 21. 【注释】①树:种植;栽种。 ②树:培养;造就。 【白话】如作一年的规划,没有什么事比种植五谷更为重要;如作十年规划,没有什么事比栽种树木更为重要;如作终身规划,没有什么事比培育人才更为重要。 22. 【白话】①天命:古注当善恶报应讲,天命顺之则吉,逆之则凶,所以可畏。 ②狎:轻忽;轻慢。 【白话】孔子说:“君子有三项应当敬畏的事:敬畏因果报应的真相,敬畏有德或有地位之人,敬畏圣人的教诲。小人不知道因果报应而肆无忌惮,轻佻地对待高居上位的人,侮辱圣人的教诲。” 23. 【注释】①司徒:古代官名,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②六经:六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③祖述:宗奉、效法古人的所作所为。 ④宪章:效法;遵守法制。 ⑤宗师:尊崇;效法,以之为师。 ⑥重:崇尚;推崇。 【白话】儒家学派,其源头来自于掌管教化的司徒官,其宗旨就是辅助君主、顺应阴阳、提倡教化。他们涵泳于六经的教诲中,时常留意推行仁义的机会。他们宗奉效法尧舜的作为而加以传述,遵守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典章而加以阐明,景仰崇敬孔子并奉为老师,尊重古圣先王的教诲,以道作为学问的最高境界。 24. 【注释】①秉要执本:掌握要旨和根本。 ②清虚:清净虚无。 ③自守:守住自己本分、本性。 ④克让:能谦让。克,能。 ⑤嗛嗛:谦逊貌。嗛,通“谦”,谦虚。 【白话】道家学派,应当是出于史官。其著作记载了历代成败存亡祸福的道理,能掌握纲要和根本,以清静虚无的修养来守住自己的本分,以谦卑柔弱的态度来克制自己的习气,这是君王治国的方法。符合尧帝的谦让及《易经》的谦德。能够处处谦让则能获得天道、地道、鬼神、人道中,亏损盈满而利益谦让的好处,这是道家所崇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