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札记(转)

 雄Frank 2013-01-16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娱乐至死》图片

“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柯勒律治 

复杂的东西可以抽丝剥茧抽象为很单纯的哲思,然而由一个单纯的哲思却不可能还原为一大堆具体的有血有肉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经历。后来学导数的时候我想到这么一道理,导函数可以对应无穷多个原函数,而由一个导函数你却写不出来这么多的原函数。从朴素哲学上讲,大抵可以这么对比。自然界的最朴素的规律往往可以和人生百态中最深刻的道理有着惊人的相似,而通过这么一个跨学科的经过大量的思维积淀的总结,却是那么的朴素,如此的简单,所谓大道至简,大概如此,但是我反对简单归因。

邂逅一本书大概和邂逅一个人一样,你不知道会给你的命运带来怎么样的改变。如果问我大学里做的四年义工收获的最大的是什么,其中之一便是这一次次美妙的邂逅。

之前写过信息备份,解决的是信息安全的问题,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当然我也不会一个一个的去培训,丢了手机,找不到联系人之后的各种焦虑和后悔就别怪我没提醒过你,没教过你方法。后悔的现在还来得及,自己去找找看看。我的重要信息最少有三个备份,电脑客户端备份,网络备份,手机备份。即便是在任何时候丢了,我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复原。这个是受计算机数据中心热备份技术的启发结合很多同学丢手机之后的懊悔,所谓从别人的失误中总结教训。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客上宾。此篇在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和大家探讨日常的信息处理。

在没有接触网络之前,觉得网络的无限美好,我可以不用花钱买杂志,买书了,这些信息都可以廉价甚至免费的获取。然而我过于乐观了,我得到的和我所失去的远远不成比例。从阅读到电视,从电视到网络,我们80后的成长经历了几种不同的媒介变迁。在这洪流中,而丝毫来不及去挑选就被冲刷着向前。现在做一个反思,希望还不是太晚。

有人习惯用最初级的方法对比,读了多少本书,数量上的对比即便是小学生也能做。这不说明什么问题,也显示了我们的另外一个潜在倾向,简单归因。综合了各个学科的一些理论,我觉得传统的中国哲学有着强烈的简单归因倾向,这也不怪不对学校教育产生深刻怀疑的学生们。过去的这些哲学经典里面可以衍生出很多的应用和案例,属于一般性的规则,但是中国没有一个欧几里得和《几何原本》。

不要认为别人比你多读了多少本书,多反思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也更不是记忆力的问题。也不要用不喜欢和我学不会来搪塞,找理由总是很容易,找方法就不是每个人都会。学习的苦难都克服不了还能客服什么困难?当然这些简单的习惯足以超出绝大部分人的心理底线,因为强大的情绪模块的控制。我的哥们就是没读过多少书,但是很多道理他比我讲的更明白,因为他是自己总结出来的,我的是从别人的经历中演绎出来的。如果现在需要一个技术问题,可能之前我也会看到一大堆的公式和代码就头大,而现在我会坚持把它啃下来,只要愿意学,还不晚。

我们习惯了娱乐式的生活,对于生命的严肃早已淡忘。快乐俨然已经成为一部分群体的生活哲学,我认为这种哲学是不合适的,对于一个群体来说,他让我们失去了对于事情深思的态度,渐渐的养成了一种逃避的倾向,“快乐就好,干嘛想那么多呢!”如果表现在政治上,加上现在的泛政治化的时代背景,就是很多人的政治无知和把政治和娱乐混为一谈,严肃的政治和社会治理逐渐成为一场场娱乐秀。

新媒介和话语结构的改变:以微博为例,改变了很多公共事件的走向,但是我也在反思,又精英政治到大众政治,带来了进步,但是还有哪些副作用?有收益,但是我们的成本是什么?“在这点上我想再次说明,在这件事上我不是相对论者,我相信电视创造出来的认识论不仅劣于以铅字为基础的认识论,而且是危险和荒诞的”《娱乐至死》P27“有人相信电视和铅字仍然共存,而共存就意味着平等。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根本没有什么平等,铅字只是一种残余的认识论,它凭借电脑、报纸和被设计得酷似电视屏幕的杂志还能存在下去。像那些在有毒的河流中幸免于难的鱼儿以及那个仍在上面划船的人一样,我们的心中仍保留着过去那条清清小河的影子”《娱乐至死》P28;的确,我依旧喜欢传统的美,属于经典的,历经时间不曾褪色的美,那条清清的河流在记忆深处摇荡,也许我们从来就未曾见过,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了它会有进入梦境的感觉和享受。

每一种媒介的出现都会带来社会结构的改变,印刷术对于过去社会结构的改变也是一样,当然互联网对于社会的改变还是一个进行时,将要走到哪里,我们是身不由己的参与者。“印刷术树立了个体的现代意识,却毁灭了中世纪的集体感和统一感;印刷术创造了散文,却把诗歌变成了一种奇异的精英的表达形式;印刷术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却把宗教情感变成了迷信;印刷术帮助了国家民族的成长,却把爱国主义变成了一种近乎致命的狭隘情感”《娱乐至死》P29

未来的价值博客时代:曾经很多次给很多朋友说写博客的事情,到现在没有一个人搭理我并坚持下去了。不信的话可以翻一番各位的好友列表里面的空间,看看更新频率和文章数量。这是一个有明显好处而没有任何坏处的习惯。

为什么要把这两本书的述评放在一起写,我觉得首先《娱乐至死》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时代的信息获取和社会结构,人们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这些差异和技术进步的关系。《暗时间》从认知科学,思维科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享受信息技术进步的同时避免被信息淹没,避免我们的大脑退化。“博客无地域限制,整个互联网上从AB只有一个点击的距离,而建立传统的朋友圈子则受到地域限制,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博客可以做到一次表达,无数次阅读,当我看到一个写了好几年的博客,看完之后,我放佛和这个人交谈了很久,用程序员们喜欢听的话来说就是,‘博客极大的增强了话语的复用性’”
图片 

   “你想通了之后觉得其实也挺简单,于是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写了,但要知道,问题再想通之后总是简单的,问题的困难程度不在于想通之后还觉得有多难,而在于你觉得从觉得它难到你觉得它简单需要耗费多少思维体力”言之极为有理,把我们心里的真实的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想法解剖出来,去面对,其实也没什么。我们总是被潜意识操纵着。

   “担心想法太幼稚或者有漏洞等等被别人笑话:写不出来,得不到激励,其实都是挺无聊的问题了”一开始我也会这么觉得,后来觉得首先要对自己诚实,做自己最好的观众,记录自己的生活就够了,其余的什么激励,思想,深度之类的都是副产品,有没有无所谓了。

   “从16世纪的伊拉斯漠到20世纪的伊利莎白.爱因斯坦,几乎每个探讨过阅读对于思维习惯有什么影响的学者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铅字那种有序排列的,具有逻辑命题的特点能够培养沃尔特.翁格所说的‘对于知识的分析管理能力’”《娱乐至死》P55所以我现在还是会控制自己把电脑关掉,然后摊开一本书去认真的阅读一段时间。
图片 

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最有感触的应该是这两年来坚持的博客更新,很多时候会发现在书写的时候会想到很多原来想不起来的一些奇妙思维。所谓语言也会自己思考“在没有付诸笔端的时候,思想在脑海中的存在形式往往较为模糊、抽象,有时甚至是图像的形式,然而,如果需要写出来,甚至给别人看和别人交流的话,就必须使用文字符号,文字符号其实有自己的一套系统,计算机语言学上成为语义网络,同一个概念,在大脑中模糊的感觉,和明确地表达成某个特定的词语,是不一样的,你会因为用了某个特定的词语从而想到另一个词语,你写着写着就会发现一些词语就像本身有灵性一样,将其他的词语都带出来了。有时候,这种效应会导致书写变成一场文字游戏,但好的一面是有些时候也是有益于拓展和启发思维的。”《暗时间》P102

这段话我深有感触,只是自己没用这么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看来增加多学科的知识确确实实有利于避免学科偏见和扩展视野,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在我的经验中,没有开始一篇文章的写作的时候能想到很多模糊的点,但是当这篇文章真正的定稿之后你会发现和当初的构思还是有不少差距的,大概是因为语义网络的“灵性”吧,所以写大纲的必要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提醒我们的大脑不断的去在既有的成熟的框架上进行创作而不是任思维信马由缰的驰骋,所以我觉得最有必要学学这些的其实应该是语文和英语老师,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想法就是送给我的高中语文和英语老师一本,这样会让他们对自己讲授的方法解释的更加清楚,学生们也更愿意接受,而不是只告诉一个结果性的东西。“反正就是这样,我感觉到它是对的,但是你问我,我也说不清到底怎么回事”(《暗时间》P105)这样的老师很多,从小到大,我们看过的数学几乎无一不是欧几里德式的:从定义到定理,再到推论。是属于“顺流而下”式的。这样的书完全而彻底的扭曲了数学发现的真实过程(其实何止是数学),我们的老师授课大都是这么来的,他们的老师也是这么讲的,所以他们也就习惯了。而我从小到大也就一直比较好奇这些个定理什么玩意的是怎么发现的,所以要是哪个老师能把这个讲清楚了,我这一课一定学的很棒,比如高中时的化学。最讨厌的是数学老师的那一堆定理,就这么告诉你,一点意思也没有。所以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就有种强烈的冲动要送给我的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一本,感谢她们的付出,也希望以后的学弟学妹们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

难以抵挡的快乐的诱惑:根据互联网研究机构的报告,现在人们上网花费时间最多的是社交和娱乐。娱乐的诱惑真的难以抵挡。很久之前曾发了一篇短文《关于快乐哲学的思考》能让我们快乐的事大都让我们一无所成,所以快乐就好,其实骗了很多人,最少我是不相信的。我所相信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006年奥斯卡独立电影《阳光小美女》:

普鲁斯特是个法国作家。彻底的失败者。一生没工作,情事不断还是个同性恋。花20年写了一本没几个人看的小说。但他也许是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晚年回首人生,他发现那些难熬的日子才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因为那些日子造就了他。而快活的日子全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收获。你想一觉醒来就到18岁,觉得这样可以跳过高中时期的苦。但高中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苦难时光,你不可能经历比这更好的苦难了。

接下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记住很重要,一定要做

问题一:你在使用电脑的时候会同时开几个任务?

注:任务指窗口数量和客户端程序,两个网页算两个任务,一个QQ算一个任务

问题二:你在浏览网页时的平均停留时间是多少?

问题三:如果连续上网超过五个小时,你觉得在上网结束后有很大的收获吗?

如果不出意外,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会超过十,

第二问题的答案往往不超过两分钟,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也就理所当然的是否定的了。

信息-行动比:第一个问题,我做过很多观察,观察同学们,同事们的上网窗口页面,两个浏览器开到满载,聊天窗口一大堆还有文档的处理等等。

我们的大脑并不善于多任务的并行处理,这时的任务处理是很低效的。所以我有时候写东西的时间就只开一个word程序,或者干脆把网线拔掉,我也害怕自己中间发神经控制不住又想找个美女聊会天。后来总结了一下,影响注意力的不只有桌面上的任务还有很多其他的,比如炫目的图案,色彩,过多的桌面图标。所以就开始尽量挑选一些清爽的桌面背景,定期的整理桌面图标和个人文件夹,以前所有的文件都不舍得删除,觉得这个还会有点用,我以后再看,结果以后就再也没有看过。“不管是在口头文化还是印刷术文化中,信息的重要性都在于它可能促成某种行动”《娱乐至死》P75有一段时间在新浪和各大论坛上,狂下资料,害怕漏掉任何一个稍微有点价值的资料。结果后来费了老大劲下载的资料,然后又费了老大劲整理的资料,看的十分之一都没有。所以我还是挺认同刘未鹏的被动式中断关注这个说法的,当你需要这些信息的时候,你让他们来找你就行了。毕竟我们是生物不是百度或者谷歌的程序蜘蛛。现在对于我看过一遍的文件,有些毫不犹豫的我就删除了。等我需要的时候再找你们吧!当然这就需要掌握一些比较扎实的搜索和信息获取的技巧了。这个在考研的时候写过一篇,本篇不做赘述,留作后续。另外一个就是聊天窗口,会加很多的群,频繁的弹出信息,刚开始我还关注关注,不停的关注,很多任务被中断,后来我就只保留几个不经常弹出消息的群,另外的设置为接受不提示,等我啥时候没事了,抽个时间看个几百条的聊天信息也就几分钟的事。原来还陪这些小孩们随便聊聊,现在就木心情,也木时间陪他们瞎聊了,聊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纯属打发时间。

容易被记住,也容易被忘记的标题:我们也许可以说,电报对于公众话语的贡献就是使它变得无聊而且无能,还不止这些,电报还使公众话语变得散乱无序,用路易斯.芒福德的话来说就是,它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电报的力量来自它传播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收集信息,解释信息或者分析信息。尼尔.波兹曼的这段话太有先见性了,互联网可以来说有超越而无不及。反思互联网也需要借鉴反思电报的历史发展。“我们的文化对于电视认识论的适应非常彻底,我们已经完全接受了电视对于真理、知识和现实的定义,无聊的东西在我们眼里充满了意义,语无伦次变得合情合理。如果我们中的某些人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模式,那么在我们看来,是这些人不合时宜,行为乖张,而绝不是这个时代有什么问题”“电视已经赢得‘元媒介’的地位——一种不仅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决定我们怎样认识世界的工具”现在它的继任者是互联网,不过还好,互联网提供了最少多元化和边缘化的生存空间,各种价值观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我们有很多的信息,但是却没能为我们的行动带来有益的参考。

若觅了时了无时,若需了时当下了:打开一个任务的时候,还没进行完,想想等会再弄吧!于是拖啊拖,拖到下班,算了明天弄吧!再加上自我安慰,就没有一丝压力和负罪感了。这个不只是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也是,对于事情总是一拖再拖,有病不看医生,拖;该洗的衣服不洗,攒一起洗,改写的博客没写,算了有空再写!给家里打个电话吧,算了,等心情好了!找个理由总是那么容易。所以现在我尽量不在同一时间做太多的事情,事实已经无数次的证明我没有能力同时做好这些事情。

信息时代的远古人:深度阅读:信息化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不代表这是没有代价的。只是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个代价的所在,

“短信指,鼠标手。一着不慎键盘肘。电脑椎,沙发臀。昨夜加班,今朝眼涩。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人道是玻璃胃诱。屏幕脸,成人痘。芳龄虽在,色斑难除。莫、莫、莫。”

上面这个段子体现的只是生理上的一些职业病,但是具体到大脑的退化,这个就难以衡量了,严肃的讲,很难说现在人是变聪明了还是变笨了。但是我见到的是很多人变笨了,束缚在信息的牢笼中难以自拔。我不敢说我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自救,我的方法比较原始。就是回归原始阅读,当我觉得这本书不错的时候我一般会买一本印刷版的,这样阅读起来效果更好。首先在进行印刷品阅读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有这么一个任务在进行处理,而在进行电子阅读的时候往往最少不少于三个任务。另外再进行信息编码的时候,我们的编码方式也不一样,我们进行印刷品阅读的时候会把这段话所在的书的大概位置,当时的阅读环境都一起编码进去。而在进行电子书阅读的时候就不会有这样的阅读情景的存在,因为对于每一页数来讲都是一样的,没有过多的信息编码进去,也就少了这些可以提取出来的线索,所以当我们需要的时候用到的也就不多了,这种阅读也就是低效阅读了。

枪炮的发明使奴隶和贵族得以在战场上平等对峙;印刷术为各阶层的人们打开了同样的信息之门,邮差把知识一视同仁地送到茅屋和宫殿前。《娱乐至死》P40社会逐渐变得文明,由肢体的冲突到利益的冲突,到信息获取的竞争,互联网把这一切都在推平。这是一个伟大的进程,但是这个进程的阵痛是什么,我们在经历着,但是我们未必就清醒。具体到我们生活的细节,可能我们就浑然不觉。“埃兹拉.斯蒂尔斯没有说过无神论者和自然神论者是受人爱戴的:只有让理性作为陪审团时,他们才可能在一个开放的法庭上拥有发言权”

为交流而交流的时代:关掉手机,关掉电脑,一个星期,一个月,什么感觉?试试看,也许一天你都受不了,和把你关在地下室不见天日差不多。我们害怕被这个世界隔绝,于是不停的聊天,刷微博,让世界知道自己的存在。我们真的存在过吗?我们真的存在过吗?我们存在了,被世界奴役着,我们如何逃离这世界的奴役?也许从未想过,但这就是正在发生的。

学习密度:为什么这家伙什么都会,也没见他怎么学啊!一般的解释会用到效率,但我觉得还不够清晰,所以暗时间上的表达和分析我非常认可,还有就是本书的语言给了我很多启发,心理学的确会提升思维能力。原来和大学老师汤老师的爱人交流的时候,他有很随意的提到这个问题,“看社科的书没多大用,还不如看些心理学原典”,再次感谢汤老师!

有效沟通: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你不理解我,你不了解我,你不懂之类的话不知千千万万遍。但是我们真的是否深刻的反思过,仅仅归结于缘分未到,性格不合这样似乎显得有些弱智和自欺欺人的原因,我们自己难道就真的没有原因吗?为什么心理咨询师的话,我们都不反感,可以找到深入的原因?反观我们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别人说不了解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出了哪些问题?哪些信息(你潜意识中没有发现的)他还没有了解到?所以如何对一个外行讲述一门学科的知识最需要水平和深刻的理解,你需要了解他在了解定理H之前还要了解G,在了解G之前还要有ABCDE等等,所以这个系列的来龙去脉你都得懂。“为了让一个不明白的人做到明白,你必须要知道从不明白到明白他究竟需要掌握哪些概念,这就迫使我们对我们大脑中整个的知识体系来个寻根究底,把藏在水面之下的那些东西统统都挖出来,把大脑中的那些我们知道,但是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潜在概念或者假设都挖出来,把它们从内隐记忆拉扯到外显记忆中。只有完全知道,并知道自己知道一切来龙去脉的人,才能真正的把一件事情讲得通通透透。”《暗时间》P104

推而广之在面对一个说我不了解你的朋友时,赌气和断绝交往其实是最蠢的办法,也就是情绪模块作祟。你失去了一次深入沟通交流的机会,不只是加深彼此的了解,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自我剖析和潜意识的发掘过程。你的朋友面对的你是一个黑箱,里面的信息他是不知道的,而你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其实是暗含了很多的假设在里面的,事实证明这些假设和你想当然认为的这么简单的道理还不懂啊,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缘分难能可贵的原因大概就是这个人恰好(其实是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认同了你所暗含的各种这些假设,缘分难求,方法同样重要。行不由得反求诸己。“鱼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掌握这一点你会发现和很多人的沟通不再那么困难。
图片 

无用的成功学:李开复:成功学不可信,因为:1)有些作者自己除了写书没做过实业,他们写的成功学纸上谈兵,无可借鉴,2)做过实业的人的书,他们如果教你复制他们的成功,那也不可取,因为每个人应该走自己的路,何况成功通常不可复制,3)建议读名人自传,但是别抱着复制心态,学习值得学习并学得会的。穷爸爸 富爸爸》作者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旗下的公司 Rich Global LLC 在纽约陪审团判处2400万美元的处罚后向怀俄明州破产法庭申请破产保护,截至今年820日,公司只有180万美元资产,负债2590万美元。亲爱的,你还相信这类励志童话吗?

其实一开始我是信的,后来我就坚决不信了,我的理由是讨厌简单归因,就是大忽悠,不过口才好一点忽悠无知的人还行。比较典型的就是安利,那些脑残的大学生做着发财梦,到毕业了还没醒过来,学校里到是认识一大堆,这些人后来就不怎么联系了。如果你刚好看到,我只能说醒醒吧!

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首先坦白的说,我现在回答不上来,因为没有,但是最可怕的不是没有而是不知道怎么培养。看过很多期的《非你莫属》,刚毕业的那些大学生说,我善于沟通,我抗压,我勤奋,我努力,呵呵!摆脱这种情感式的思维吧!从大脑的结构上来说,情感模块最为原始。你有的别人都有,什么是你有的别人没有的,也就是你的不可替代性,说通俗点是核心竞争力。不管在什么公司,单位,竞争是永远都会有的,想要保持不被淘汰和落后,核心竞争力才是王牌。《非你莫属》上有个环节叫谈钱不伤感情,前提是你得有谈钱的资本。当老板离不开你的时候,价格就是你说了算的。而目前我们没有这个资本。知道自己值多少钱看来也不是个容易的事。有次张绍刚举个例子,求职者问老板提不提供食宿,老板说你在北京租房子给我们没关系,我们根据你的能力开工资。这话不太好听,但是太对了毕业一年多了也算是经历过不少次的求职面试,说实话没几次有底气去给别人谈工资。因为很清楚自己干的活不值那么多钱。不是说干一分钱的活,BOSS就给一分钱的工资,干十分活给三份就不错了,干100分才可能给你60分的工资。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没有毛线用,除了舒缓一下情绪。想办法把自己的大脑从情绪模块转移到推理模块,这样就可以逐渐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焦虑是最浪费时间的事。

尝试建设性的思考:所谓建设性的思考,我的理解就是去发现新的知识,或者把现在已有的产品完善的更好,把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拉出来,把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部分也进行深度解剖,进行全维度分析。这里比较典型的就是互联网产品,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用户体验,软件工程上也是很重要的一块。互联网产品是不断创新的,新的产品能竞争过旧的产品就是更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用户在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360的周鸿祎号称自己是最会做客户端的。这点人家还真有吹牛的资本。360的用户体验和各方面的设计确实比很多软件好很多。看看现在流行的街机苹果其实技术上已经落后于三星,但是用户体验上确实非常好。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我曾经给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写过方案,谷歌,腾讯,搜狗都有。虽然我不知道技术上怎么实现,但是我觉得这么设计应该可以更好玩,这个时候我是个纯外行,从纯用户的角度。渐渐的有了一些专业知识开始知道怎么去一步步的做这个事了觉得技术还是服务于想法的。不要因为不懂就不去尝试,外行同样是可以做出建设性的工作的。发挥自己没有专业框架束缚的思维优势。现在很多同学也是考研的时候给我发邮件说害怕考不上名校,没有好的导师,就没有可能做好的研究,自己先给自己画了一个圈,没办法,你只能在圈里呆着,当然圈里呆着比较舒服。

   两本书一下子理解起来再吃透糅合确实有点困难,这里只是提取了一小部分的精华,更多的精华还是建议朋友们买本书,看完原著再具体细化的讨论。另外这两本书里还有很多经典的书推荐的,都很不错,涉猎面广,有深度,个人感觉确实受益挺多的,思维更有效率。欢迎拍砖!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