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陈炳文老人发现肺癌的时候已是晚期,癌细胞在转移:髋骨、肋骨、锁骨、淋巴……几乎在身体里打了个转,但是现在各项指标正常——
记者晏利利 通讯员黄冬香 张方方 摄影金晶
近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了《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其中数据显示,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而从病种看,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死亡率最高均为肺癌。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老教授陈炳文,11年前发现肺癌的时候已是晚期,后来,他的癌细胞转移到肋骨……几乎在身体里打了个转,但是现在他各项指标正常,去年更是被医生宣布已完全“康复”。
在去年底举行的协和医院肿瘤中心10周年“希望之星——病友联谊会”上,他用清晰的声音,向在场的病友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点燃了现场很多病友的抗癌信心。
他不仅思路清晰,还在出版社的筹划下,正筹备论文集,希望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科研成果,与更多的人分享。
记者在陈老家里,掂着那足足200多页的修改稿,更想探知他与众不同的抗癌经。“女儿是学医的,现在也在国外从事相关行业,所以能给我们带来各种相关资讯,而老伴也对照着这些资料来照顾我” 85岁的陈炳文教授解密。
肺癌找上门
锁骨长疙瘩
陈炳文的老伴,华师一附中退休老师徐毅存记得很清楚,那天是2002年的12月31日。喜欢运动的陈老,打完乒乓球出了一身热汗,洗澡时却感到左肩很不舒服,绷得很紧,摸一摸,发现锁骨边有个疙瘩。
到中南医院检查完,医生便问“你们的孩子呢?”,“不在家,在国外呢”。结果是癌症,但原发灶在什么地方还没检查到。
“他身体比我好得多,而且平常也注意运动,为什么会有问题呢?”徐老师回忆,老伴每次出门时都会咳出一口浓痰,一向体重稳定的他半年里瘦了3公斤。
医生确定原发灶在肺上,已是晚期。到底要不要告诉陈老?徐老师犹豫了。后来与在美国的女儿联系,女儿说必须告知,只有他知道的病情,才能好好配合治疗。
“癌症,病死的没多少,吓死的比较多,与其让他每天担心自己得什么病,不如让他知晓,才能与医生配合治疗。”第二天,女儿打电话给父亲,告诉他是癌,但是没说是晚期,只说要早点治疗。
化疗副反应大
自制“浓汤”补充营养
医生考虑到陈老年龄大,及其他因素,没必要手术决定化疗。徐老师立即将这种情况告诉了女儿。
化疗,药怎么选择?徐老师将医生准备用的药名告诉女儿,女儿在与同事、学医的朋友沟通后,向医生推荐四种药任选两种化疗。医生选了盖诺和顺铂。
化疗非常痛苦,不能吃喝,一直要吐,再加上头疼,肚子胀。女儿在大洋彼岸也四处寻求各种相关帮助,给母亲传来大量资讯。
徐老师从中找到了一个方法,将2斤排骨用开水氽一下;在砂锅中放入排骨、发好的干香菇,加凉开水没过排骨;熬开后将汤倒出来,继续加水熬汤,以此方法倒出三碗汤;然 后将三碗汤倒入排骨中,熬成一碗,这个时候的汤很浓稠,放到冰箱里拿出来就像果冻,里面还能添加开胃抗癌的配菜,如番茄、胡萝卜等,排骨汤腻了,还能用同样的方法,做牛肉汤。
当陈老不吐的时候,立即喝一勺。每一个疗程都是如此。化疗了6个疗程,历时6个月,病情有了好转,肿块缩小一大半。医生建议陈老出院休息。
徐老师偶然在报上看到一则消息,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和武汉的协和医院可以定点放疗,所以他们决定到协和看看。
白细胞低怎么办?
吃东西比打针效果好
“癌在我身体打了个转转,我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陈老告诉记者。在协和做放疗,一个疗程3周,然后休息一周继续,此时又遇到一个麻烦,白细胞值低啊。
女儿告诉徐老师,除了配合医生治疗外,还要多补充点营养,尤其是有听说多吃香菇补充白细胞,于是,只要陈老能吃的东西,徐阿姨就往家里搬,香菇、鱼、虾、蛋更是没断。
“生命在于运动,整天躺着容易生锈”在化疗间隙,他最常做的事就是散步和打太极,甚至动员其他病友跟他一起打,在护士的眼中,这个爹爹很有鼓动性。
半年后,陈老回家了。身体好了些,却又患上了“癌症焦虑症”。只要有一点不舒服,就会觉得是不是哪里又转移了什么的,赶紧打车到医院,平均个把月就折腾一回。
这样下去不行啊,徐老师、女儿轮流给陈老做思想工作,还会同协和的医护人员,慢慢开导陈老,让陈老不要想病,该干嘛就干嘛,陈老逐渐有了信心。
放疗了3个疗程,陈老突然骨头疼,做了ECT发现肋骨上有活跃灶,医生说不要害怕,现在治疗骨头有特效药,又进行治疗。他在住院化疗时将没有完成的科研任务带到医院,继续工作,在病房里将未完成的任务,告了一个段落。
抗癌食物都有效?
在实践中去粗存精
自从陈老得了病,徐老师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陈老、网上看各种资讯,和大洋彼岸的女儿互通抗癌经等等。
女儿的同事从日本到美国工作,她告诉女儿,香蕉抗癌,但一定要买皮上有黑点的,因为香蕉抗癌的成分在皮上,只有皮发黑了,抗癌的东西才会在香蕉上。
但是普通香蕉黑点多,说明肉烂了不能吃。陈老不停试吃,发现海南的芝麻蕉,麻麻点点多,没有烂反而更香甜。
此外,芦笋能抗癌,可是总炒着吃油腻啊,将芦笋用水煮一下,然后用搅拌机打碎成糊糊状,上午半勺、下午半勺,效果更佳。蘑菇能抗癌,干的比湿的好,做汤清炒都不错,下面条的时候加几个还能增鲜……,徐老师的饮食经说得头头是道。
除了饮食的花样更新,陈老还总结了一个经验,药物不要执着于产地。国产药一样可以治病,他没有用过进口药,其实效果差不多。
和老伴带着便当去踏青,开始练书法,饭后散散步、玩玩柔力球等,还常去公园、东湖,博物馆、美术馆看展览,让自己动起来。
去年3月复查时,医生说陈老肺上的病灶已控制得很好,复发的可能性很小了。让他更开心的是,他的教育学的论文集终于有了雏形。
总是有病友会到陈老家中,向他请教抗癌心得,叮嘱病友们,癌症不可怕,要对自己和医生有信心,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心怀希望才会有治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