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便利店如何真“便民”?

 浪潮之巅 2013-01-17

“目前市区所有公交车均开通了刷卡服务,将完善‘岭南通·惠州通’售卡、充值网点建设,计划今年6月在市区的连锁便利店设立售卡、充值点……”

日前,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则消息称,计划在市区的连锁便利店增设公交卡售卡和充值点,然而,本是一项便民服务的举措,却引来众多本地网友对市区连锁便利店服务的种种质疑声。

“靠谱吗?别说售卡、充值了,现在市区的便利店不仅数量少,连本杂志都买不到……”

那么,市区的便利店是否真像网友们说的那样不堪?目前的经营生存状况又是怎样?连日来,记者对此走访市区20余家便利店进行了调查。

现象市内难觅品牌便利店

“我上个月晚上在河南岸附近找了一条街都没找到一家正规的便利店,好不容易找到了,竟然在所谓的‘便利店’里买到了两瓶假酒。”市民林先生说,惠州市区正规的品牌便利店不仅数量少,能真正24小时营业的更少,尤其是在夜间购物,他还是希望能去正规的便利店购物,毕竟进货渠道和商品质量都能有保证。

根据林先生的描述,他当晚所消费的“便利店”其实只是一家售卖生活用品的小店,虽然店门打着“便利店”的招牌,却并不是林先生所想的24小时营业的连锁便利店。

“要说真正意义上的连锁便利店,惠州市区只有快迪、美宜佳和易享三家,我两年前加盟过快迪,可惜经营困难,所以关门了。”说起市区的便利店,一位有着从业经验的个体经营者王先生称,作为惠州本土的连锁便利店品牌,快迪四五年前兴起,并用两三年时间将网点发展到了市区的很多角落。不过,由于经营上的问题,近两年来,营业网点正在减少,“我家附近一年前还有三家快迪,现在就剩下一家”。

对此,记者走访惠州市区20余家便利店了解到,属于品牌连锁经营的不到10家,而遍布市区大街小巷区的仍是以小日用百货店数量居多。

“就算是真正的连锁便利店,店里的服务跟一般小店的差别也不大。”在市区花边岭路经营一家便利店的老板杨女士说,之前该路段的几家便利店都加盟了品牌连锁,现在都转成了私人经营,只不过有些还打着“加盟店”的招牌。

记者也在走访中发现,目前市区大多数连锁便利店的服务只是销售食品、日用品等商品,公交卡充值、代售报刊杂志、即食快餐等服务基本处于空白,也仅有少数店铺有手机话费充值、代装宽带等服务,与周边的广州、深圳等城市差距较为明显。

探因连锁经营成本高 商家担心吃不饱

惠州难寻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便利店本来应该要区别于超市,但现在市区的便利店普遍成为了‘微缩超市’,这也是一种无奈。”对于便利店的定位问题,经营便利店多年的李先生向记者道出了苦衷,以目前惠州城市的经济水平,便利店还不能进行细分,尤其是作为一个二、三线城市,市民的消费观念还不够成熟。

除了外界因素的制约外,李先生还表示,便利店都想提供一些特色服务,但受制于规模小,成本高,只能走小超市的路线。“拿7-11来说吧,它的很多产品都是贴牌的,质量、价格比国内便利店有优势,想学却很难学。”

“卖熟食、卖卷烟、卖杂志等都需要各类许可证,而且相关条款卡得很严,管理成本太大,再加上加盟费和店面租金等费用,经营会很难。”体验了开店艰辛的王先生无奈地向记者说,便利店大部分采取自有配送体系,一般是一天配货一次甚至一天配货两次,因此,物流跟不上是经营24小时便利店的一大难题。

 

记者在调查中也了解到,24小时便利店中有一半不能坚持24小时营业,“尤其是冬天关门更早”。“一个月基本固定收入有3000到4000元,如果是品牌加盟店,每月还要向总部交钱,挣得更少。”麦地社区一家便利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盈利情况不容乐观,而这也普遍代表了众多24小时便利店的经营状态。

对此,惠州学院经管系的相关专家表示,客流量是便利店盈利的基础,而特色服务则是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惠州未来便利店的重要盈利增长点,但目前困扰便利店企业的是各种服务垄断行业的壁垒与利益,如何打破这些制约因素和壁垒需要政府、企业和经营者共同商讨克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