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扭住“七寸”才能一击即破

 三组 2013-01-18
扭住“七寸”才能一击即破
2013年1月18日 09:52   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  

周人杰

  经济学中,常借用“马太效应”来形容“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直指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差距的无序扩大。现实中,“马太效应”容易填筑起“利益固化的藩篱”,阻碍经济社会良性发展,这也正是中央高度重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原因所在。
  
  近日,有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不同企业职工公积金缴存额度差距较大,“较高者与较低者甚至相差上百倍”。“百倍”之说可能是个例,但一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缴存比例、数额往往高于非国有部门确属实情,而一些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甚至不为职工建立公积金。作为法定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权益的悬殊差距恰为“马太效应”的微观写照。
  
  诚然,一些企业的违规缴存以及现存制度的纰漏,直接导致了公积金福利的两极分化,使其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但若只是就事论事,即便强化了公积金的监管,也难保证“过剩的福利”涌向他途。应当正视,公积金差距的背后乃是收入的差距。不力破收入分配体制的积弊,绝难遏止滥发福利的冲动本性。
  
  实事求是地讲,如果是由市场良性竞争带来的企业利润分化,倒也不必过虑,靠税收转移支付等“二次分配”即可纾缓病灶。而最需提防的则是“非市场化的福利延续”,比如对垄断支配的滥用、对稀缺资源的攫取、对公共权力的“俘获”。有报道指出,高公积金额度群体主要集中在某些垄断行业中。既得利益者对市场的排斥会抵消改革的成效,让公平竞争变得阻力重重。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公积金回归公平正义的本意,当在收入分配体制上开刀,首先革除非市场化的利益输送。市场经济不能包治百病,却会形成有效的自我调节,并为“限高、扩中、提低”打下扎实的物质基础。反之,垄断、寻租、特权不仅蚕食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性,还将争先恐后为“马太效应”的固化注入“加速剂”。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问诊“马太效应”的痼疾,聪明的医者应当如何决断?是选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层急救,还是“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源头治理?在收入分配的一“损”一“补”间,有爱民恤民的“医者仁心”,更考验执政者的智慧、勇气与改革的魄力。
  
  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当下,一些经济困境的背后常见深层次的体制纠结。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价值取向,重点的监察与纠风固然不可或缺,但着眼长远的顶层设计更不可少。改革只有扭住“七寸”才能一击即破,才能实现重点领域的重点突破。
  

 (责任编辑:于洁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