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英老师在《轻松作文屋·第一册》(见千百度育英网)里对文章的分段进行了详细讲解,举了许多例子,其中的一个例子是——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终究是要倒的么? 活该! 作者把“活该”两个字作为一段,使得这两个字显得非常有力,把对法海的愤恨表达的痛快淋漓。 另一个例子是—— 老爷爷站在院心,眼睛眯成了一条线,雨从他的旱烟管梢上流下来。年青的姑娘,顾不得淋湿自己的花衣裳,在雨中唱着歌。她们看见了雨后的彩虹,绿茵茵的小苗……雨从她们的辫子上流下来。 雨,春天的淡蓝色的雨啊! 它轻轻地轻轻地流过人们的心田。 像醇酒一样浓烈。 像甘露一样清凉。 后面的几句抒情都是每句一段。把那四句合成一段行不行?也行。但作者不愿意把它们合到一起——也许觉得合到一起就失去了视觉上的美感,也许觉得合到一起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许兼而有之。 再看一个例子—— “你给我滚!”我忍无可忍了,拿起文具盒向他砸去! “你打我干嘛!”我前面的同学揉着脑袋回过头向我质问。 “对不起!对不起!”我忙向人家赔礼,“我是打丑八怪,结果他跑了,打住你了。” “你分明是想占便宜!哪有什么丑八怪!” “刚才真的有个丑八怪!” “那个丑八怪就是你!” “你才是丑八怪哩!” “你是丑八怪!” “你!” “你!” …… 嗨!这事情闹的,终于吵了一架! ——摘自轩畅《终于吵了一架》 所有的对话都分了段,一个“你”字,一个省略号也是一段。把它们合到一起行不行?不行!合到一起就不清丽了,读起来也费劲了。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章是作者的孩子,分段就是作者在打扮自己的孩子。作者就是要把孩子打扮得自己看着跟心,别人看着顺眼。 相关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