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旧如旧说沙溪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1-18
修旧如旧说沙溪
裴璐
  裴璐

  我到过不少历史文化古镇,往往乘兴而去,遗憾而归。何故?盖因一开发旅游,历史文化便渐渐褪去,而群商蜂拥,搭台的是文化,唱戏的全是经济了。

  此次到了云南大理剑川的沙溪古镇,却让我有了意外的惊喜。

  沙溪镇位于剑川县东南部,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上世纪末,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研究所建筑遗产保护专家雅克·菲恩纳尔博士,受世界纪念建筑基金会(WMF)的委托,想在云南寻找有价值的建筑遗址,有人向他推荐了剑川的沙溪古镇。

  雅克博士来到沙溪,他沿着留有蹄印的石板路向镇内走去,古巷曲径通幽,古树依然茂盛,站在镇中心的四方街上,环顾四周,东面是古戏台,古戏台正对面是国内现今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兴教寺,原貌依旧。雅克博士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各方的努力下,2001年10月11日,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在美国纽约宣布:中国云南沙溪寺登街(区域)入选2002年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纪念建筑遗产名录。寺登街因此与埃及的国王谷、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和中国的万里长城齐名。

  2002年开始,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等拨出专款用于沙溪复兴工程。复兴工程遵循国际文物修复的准则,用“修旧如旧、最少干预、最大保留”的理念复兴沙溪。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的专家负责修复,中国当地政府负责道路交通水电卫生配套设施建设。瑞士专家的工作态度是极其严谨的。他们先花五万美元租用美国通讯卫星,拍摄了沙溪全景俯瞰图。一个个历史遗迹被定位,不可变动。道路整修时,为安全起见,中方设计人员想拓宽道路,好让消防车开得进。然而瑞士专家坚决不同意,他们的理由是,古代点油灯,尚且有办法以防火灾,如今为何不能?

  在兴教寺大殿,我看到了绘于明代的佛教精美彩绘壁画20余幅,由当年的白族画家张宝所绘。“文革”中,为了防止红卫兵破坏,有人在壁画上涂抹了一层石灰,使壁画污染和受损较为严重,修复方花五十万从意大利请来两位专家,整整花了几个月,修复了其中两幅主要的壁画。大殿中保存最好的是《南无降魔释迦如来会》,色彩丰满,布局合理,造型生动,堪称精品。

  我欣赏沙溪的旅馆客栈,那厚厚的土墙,冬暖夏凉,外貌一如当年模样,而内部的设施却相当有品位,传统和现代结合,舒适而不奢侈,房价也不贵。

  沙溪镇没有繁华的商业,那天用餐不是在饭馆,而是在一个居民大院,一张张小方桌,一条条长板凳,吃的是当地的“八大碗”。

  街上没有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只有一些老店铺,大多是传统的手工产品,如有名的剑川木雕。在一家自行车出租店前,我拍了照片,听说老外来到沙溪放松心情,会租辆自行车到附近农村,帮着农民一起干农活,了解中国农村接近中国农民。

  在一家铺子的外墙上,我发现了一块木牌,上面写了两个字:“放下”。我豁然开朗,在这样一个远离尘嚣的古镇上,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明起刊登一组《集邮之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