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血病

 学中医书馆 2013-01-18
白血病
白血病应视为血液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白细胞某一系统的过度增生,并浸润到体内的各种
组织和脏器,尤其是肝、脾和淋巴结,且周围血液中经常出现各种幼稚的白细胞,白细胞的
总数经常增多,常有严重的贫血与明显的出血倾向,并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本病的发生多与环境因素及机体的遗传、代谢、免疫等有关。中医认为多因七情有过,肝脾
损伤而成虚劳,日久气滞血瘀结成痰核而为本虚标实之症。急性白血病以儿童为多见,其发
病急,病程短,发热,口腔溃烂,有严重贫血,普遍出血现象,而慢性白血病发病缓慢,起
初多无特殊不适,后期表现亦较复杂,多为疲乏无力,饮食减少、消瘦、头晕、头痛、面色
苍白无华,或发热出汗,或腹胀腹疼,或颈腋、腹股沟等部位出现包块等,临床常用的偏
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生石膏30克,生地15克,青黛6克(装入胶囊吞服,不入煎剂),黄连9克,蚤休24克,虎杖、
丹参各30克,苦参15克,丹皮、银花各11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可用于白血病患者。
[方二]
黄连、芦荟各12克,龙胆草9克,青黛6克(入胶囊吞服),大黄9克,莪术、黄药子、夏枯草各
15克,柴胡6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清肝泻火佐以活血化瘀,适用于湿热型白血病。
[方三]
穿山甲15克,土鳖虫10克,昆布、海藻、鳖甲各3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适用于白血病。
[方四]
太子参、麦冬各15克,五味子、半夏、茯苓、陈皮、杏仁各1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河北中医》1987.3期,功能益气养阴,健脾化痰,适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
血病。
[方五]
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猪苓、泽泻各10克,鸡血藤、丹参各30
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中医杂志》1980.4期,功能清泻肝胆湿热,适用于急性白血病肝胆湿热型。
[方六]
熟地、茯苓、黄芪、白花蛇舌草、龙葵、山豆根、软紫草各30克,山药15克,山萸肉、肉苁
蓉、巴戟天、补骨脂、人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当归6克。水煎服,日1剂,连用3-4周
为1疗程,休息1周,可继续服用。
本方益气助阳解毒,适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此方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9期。
[方七]
当归、丹参、赤芍各20克,川芎10克,沙参20克,麦冬15克,板蓝根50克,山豆根30克,山
慈菇5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期,功能养血活血清热解毒,适用于急性白血
病。
[方八]
人参20克,麦冬30克,生地、白芍各20克,枣仁25克,五味子6克,山茱萸30克,黄岑15克,
丹皮30克,白花蛇舌草25克,白薇、知母各15克,石膏60克,广角粉5克(冲服)。水煎服,日1
剂。
本方源于《中原医刊》1989.5期,功能养阴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
病。
[方九]
羚羊骨18克,水牛角、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各30克,玄参15克,紫草根、细叶蛇泡
各30克,土鳖虫12克,青黛末15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奇难杂证》,功能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急性粒细胞性淋巴性白血病。
[方十]
马钱子0,9克,大黄、猪殃殃、半枝莲、蛇六合、白花蛇舌草各3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清热解毒抗癌,适用于急性白血病。
[方十一]
狗舌草、猪殃殃、白花蛇舌草、龙葵、仙鹤草、北沙参各30克,金银花、丹参各18克,白术
15克,制黄芪、当归、补骨脂各12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清热解毒,佐以益气养血,适用于急性白血病。
[方十二]
大青叶、板蓝根、紫草、赤芍、丹皮、犀角、蜈蚣、雄黄各9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凉血解毒清热、适用于急性白血病。
[方十三]
生大黄、黑元参、生地、大青叶各9克,天花粉6克,蝉蜕、人中黄各4.5克,粉丹皮3克。
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养阴清热解毒,适用于急性白血病。
[方十四]
人参10克,沙参30克,党参、生地、天麦冬各15克,五味子6克,当归15克,杭芍20克,云
苓、白术、山药各10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生龙牡各20克,炒枣仁15克,浮小麦30克,
黄芪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中医肿瘤学》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血虚气亏,心脾两虚型白血病。
[方十五]
生地20克,玄参15克,知母、龟板各10克,鳖甲30克,地骨皮20克,蒲公英30克,银柴胡、
大青叶各15克,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克,狗舌草15克,女贞子30克,青黛3克(另包分冲
服)。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中医肿瘤学》功能滋阴养血,清热解毒,适用于肝肾阴亏,毒热内蕴型白血病。
[方十六]
沙参30克,人参10克(另煎兑),丹参30克,赤芍15克,归尾、炮山甲各10克,瓜蒌20克,干蟾
10克,山慈菇15克,郁金、枳实各10克,徐长卿30克,黄芪20克,山药10克。水煎服,日1
剂。
本方源于《中医肿瘤学》,功能益气活血化痰解毒,适用于气虚血痰,痰凝毒结型白血病。
[方十七]
犀角4克(或水牛角10克),生地、丹皮各20克,早莲草30克,女贞子20克,杭白芍15克,血余
炭20克,大小蓟、仙鹤草各30克,地榆炭20克,羊蹄根30克,大青叶20克,露蜂房10克,生
黄芪、藕节各3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阴虚血热,迫血妄行型白血病。
[方十八]
玄参12克,牡蛎30克,浙贝12克,甲珠15克,夏枯草、昆布、海藻各30克,清半夏、生南星
各12克(先煎二小时),瓜蒌、黄药子各15克,山慈菇20克,半枝莲30克,蚤休20克,白花蛇舌
草3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百病良方》,功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适用于热结痰核型白血病。
[方十九]
海浮石15克,全瓜蒌30-60克,蒲公英15克,陈胆星,、枳壳、竹沥半夏各10克,黄连3—10
克,土茯苓15-30克,人中黄10克,板蓝根15克,礞石滚痰丸15克(包煎)。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肿瘤的防治》,功能清化痰热解毒散结,适用于痰热型白血病。
[方二十]
黄芪15-30克,肉桂3—10克,党参10-15克,当归,白术、白芍各10克,熟地15克,茯苓12
克,鹿角10克,陈皮6克,红枣5个,甘草3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肿瘤的防治》,功能健脾补肾、益气壮阳,适用于阴虚型白血病。
[方二十一]
青蒿30克,鳖甲(醋炒)、银柴胡、生地、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大青叶各30克,沙参、丹
皮、知母各20克,紫草15克,三棱、莪术各10克,犀角粉(冲)5克。
本方源于《山东中医杂志》1988.1期,功能养阴凉血,清热解毒,适用于急性颗粒细胞白
血病。
[方二十二]
瓜蒌15克,川连10克,清半夏9克,青礞石30克(先煎),沉香6克(后人)大黄6克(后人),黄芩9
克,川贝母12克,枳壳5克,菖蒲10克,玄明粉6克(冲)。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福建中医药》,功能清热涤痰,化湿通腑,适用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方二十三]
白花蛇舌草50克,青黛40克,黄药子、三棱各z克,茯术30克,红参15克,半枝莲20克,杞果
30克,狗脊25克,丹参50克,大黄、山萸肉各20克,儿茶1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吉林中医药》1981.3期,功能活血化痰,解毒抗癌,适用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
病。
[方二十四]
潞党参15克,黄芪r8克,当归6克,五味子3克,麦冬6克,大黄9克(后下),地鳖虫6克,桃
仁、红花各3克,三棱、莪术各9克,甲珠12克,枳壳6克,煨姜3片。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云南中医杂志》1980.4期,功能补气养血,破瘀消癃,适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
血病。
[方二十五]
三棱、莪术、五灵脂、大白、龙骨、牡蛎、海浮石各15克,香附子18克,水红花子、瓦楞子
各30克,三七12克,苏木10克,明雄黄9克,山萸6克。水煎服,日l剂。
本方源于《四川中医》1989.4期,功能活血破瘀,软坚化积,利湿解毒,适用于慢性粒细
胞性白血病。
[方二十六]
蜈蚣、全蝎、僵蚕、土鳖各等分。将药共研细末,每服0。3-1.0克,一般用量为0.7克,
每日3次。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熄风活血,适用于白血病。
[方二十七]
胡黄连9克,川连6克,地丁草、蒲公荚、金银花各15克,皂角刺、皮硝各9克,生军、炙乳
没各6克,樟木15克、冰片粉3克,硼砂9克,炉甘石15克。将药煎水5m毫升,用纱布温敷局
部,1日3次。
本方为上海著名中医秦亮甫验方,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消肿散结,收敛防腐,适用于
白血病并发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分早、中、晚三期:(1)早期仅见皮肤轻度潮红、灼热稍疼痛者单独用此方煎汤湿敷
即可。(1)中期肛门周围有硬块,尚无波动感,硬红,疼痛或轻度糜烂渗出但疮面较浅者,去
皮硝煎水湿敷,并在疮面上撒少许生肌散或月白珍珠散。(3)晚期脓肿肿块红痛,有波动感或
已溃破,脓肿疮面较深,有较多坏死组织,浓液渗出量多者,先用九一丹药线或纱布条蘸九
一丹药粉填入溃破疮口内,另用湿敷方局敷,1日3次,待坏死组织脱落,脓性渗出液减少后
改用生肌散或月白珍珠散撒于湿敷纱布上局敷,每日2口3次,直至痊愈。如在外治的同时辨
证加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内服效果更好。
中医治疔
(1)药物治疗
1)气血两虚证。
主证:头昏,神疲乏力,动则气促,心悸气短,目眩,耳鸣,唇甲色淡。懒言,自汗出,甚至腰腿酸软,妇女经血涩少或闭经,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皮肤可见出血点。舌质淡或淡胖,苔薄自,脉细软或略数。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去皮),炙甘草,生姜3片,大枣1枚。
体虚乏力者加黄芪、枸杞;出血者加阿胶、小蓟;眠差者加远志、五味子;
分析:方中用参、术、苓、草补睥益气;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当归、熟地补而不滞;加姜、枣助人参、白术入气分以调和牌胃。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
2)气阴两虚证。
主证:头晕乏力,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盗汗。咽干心烦,失眠多梦,甚刚消瘦,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遗精滑泄,舌淡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二至丸(《医方集解》)。人参,麦冬,五昧子,女贞子,旱莲草。
若阴虚重于气虚,人参可改用北沙参,加龟板;若阴虚及肾,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兼见热毒之证,加青黛、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分析:生脉散中人参甘平,补肺,大补元气;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热除烦以安神;五味子酸涩收敛,三味合用,取其益气生津,使肺润津生,气阴两复。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功能补肾养肝,用治肝肾阴虚之证。
3)热毒炽盛证。
主证:壮热,烦躁,头晕唇焦,口舌生疮,周身骨痛,或见发斑衄血,神昏谓语,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舌红或紫,津少,边有瘀点,苔黄或灰黄,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方药: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白血病热毒炽盛证多见干急性白血病,往往兼见出血、肺部感染、口腔演疡等备类兼症,若见高热不退,可加用知母、石膏;出血较多,酌加仙鹤草、茜草、三七粉等,加强止血作用;感染,加银花、连翘、板蓝根;见口渴少津等伤津之象,须时时顾护阴液,可加用西洋参泡服。
分析:本证之病机为热毒壅盛,且充斥弥漫三焦,故用黄连、黄芩、黄柏直泻上、中、下三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兼能导热下行;犀角清心、凉血、解毒;生地养阴清热,配合犀角凉血以止血;赤芍、丹皮既能凉血,又能散瘀。全方泻火解毒与凉血活血散瘀同用,而重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4)痰热瘀毒证。
主证:胸闷,纳呆,头昏,跛软,发热或不发热,面色苍白,倦怠乏力,皮下可见出血点或瘀斑。重者可见骨痛如刺,面色晦暗,唇暗淡红。舌质暗,边有瘀琏,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方药: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合四苓散(《明医指掌》)、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白术,茯苓,猪苓,泽泻,五灵脂,蒲黄。
痰湿重者,酌加贝母、瓜蒌、竹茹、陈皮、半夏等;热毒重者,加青黛、自花蛇舌草、大青叶、七叶一枝花、土大黄等;用卑虚湿阻者,可加党参。
分析:本证由湿浊之邪与热毒互结而成,湿热互结,煎熬津液,炼津成痰,痰热阻滞气机,则气血运行受阻,最后导致瘀血形成。故本证以湿、热、瘀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为主要病机。本方中黄连解毒汤清热泻火;四苓散即《伤寒论》五苓散去性温之桂枝而成,功能利水化湿;失笑散中蒲黄、五灵脂均有通利血脉,祛瘀止痛作用,两者相须为用。全方熔泻火解毒、祛湿化痰及活血化瘀于一炉,共奏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功。
(2)针灸治疗
取穴:命门、悬钟G、至阴。
操作:命门、悬钟用平补平泻法,命门DU4穴针上加灸15~20分钟;至阴,用阳中隐阴法,留针40分钟,每天一次。
2.中国朝医冶疗
(1)药物治疗。
1)少阳人白血病。
用荆防地黄汤加减。生地100g,熟地、山羊肉、茯苓、泽泻、丹皮备15g,龟板、枸杞子、覆盆子、荆芥、麦芽备25g,防风、独活、羌活各5克,水煎服。
2)少阴人白血病。
用独参八物汤加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人参50g,黄芪25g,当归25g,砂仁10g,白术、半夏、茯苓、甘草、陈皮各15g,白芍25g,桔梗20g,杳仁、冬花各15g。用此方先缓和自觉症状后,再用:
黄芩25g,当归、白芍备20g,首乌25g,鹿茸20g,元肉20g,生地、熟地各25g,龟板15g,女贞子20g,免丝子20g,大云15g,水煎服。
3)太阴人白血病。
用鹿茸大补汤加清心莲子汤加减,鹿茸25g,莲子肉20g,牛黄0.625g,山药20g,麦冬、天冬、黄芩备15g,桂元肉30g,水煎服。
3.中国回医治疗
方药:香石藤30g,上肉桂5g,红糖30g。
主证说明:本方适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用法:先将香石藤,上肉桂煎3次,合并药液,然后将红糖放入药液中溶化。每天3次,每次服1茶杯,1日1剂。
4.中国蒙医治疗
方药:阿秀尔(诃子)15g,阿拉腾·其其格图(波棱瓜子)10g,朱力根·古吉斯(甘松)10g,高立图·宝日(丁香)10g,德力古美斯(草果仁)10g,西日高力吉嘎纳(荜菝10g),道赫高尔·格斯尔(木棉花)10g塔本·塔拉图(炒使君子)37g。
主治:主治白血症。对睥肿大具有较好疗效。
用法以上8味药,粉碎成细粉末,过筛、混匀、即得。每日2~3次,每次3~4g。温开水送服。
5.
中国壮医治疗
方药:鳖甲适量,黄根(根)30g,猪骨100~200g。
主证:软坚散结,滋阴,祛瘀生新、强筋壮骨。慢性粒细胞性自血病。
用法:鳖甲炒黄、研未,每取10g拌白糖粥服,每日3次;黄根根与猪骨每日1剂,煲汤分2次服。
(二)印度传统医学治疗
研究表明茜革的氯仿和乙醇撮物对P388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显著作用。
印度白花丹(Plumbage
zeylanica)中的一种蒽醌类化合物一蓝雪醌(plumbagin)对小鼠P388淋巴细胞自血病有较高活性,并使大鼠的实验性肿瘤逆转。糖胶树(Alstomiosc九oloris)的一种生物碱——氰化埃奇胺(echitamine
chloride)对大鼠纤维肉瘤显示有剂量依赖性的逆转作用,并有抗小鼠P388淋巴自血病活性。

1.[处方名称]抗白丹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泻腑通便。主治急性白血病。
[处方组成]雄黄3克、巴豆(去外皮)3克、生川乌3克、乳香3克、郁金3克、槟榔3克、朱砂3克、大枣7枚.制法:将雄黄、生川乌、乳香、郁金、槟挪共研细末,巴豆去皮置砂锅中文火炒至徽黄色,再去内外皮,用双层纸包裹压碎,微热半小时,去油。将煮熟大枣去皮和核,与上述药物混合,捣研均匀,合丸如黑豆大,朱砂为衣。成人每天4~8丸,小儿1一4丸。清晨5时开水1次送服,连服3一5次,休息1天。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6例,结果有效2例,无效4例。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郑金福。
[处方备注]本方具有杀虫解毒,破积祛瘀功效。其主要药物与华佗《中藏经》中的“疗万病大神丹”、“鬼哭丹”和《古今图书集成》中的“追毒五金散”、“返魂丹”等古方相似。对病程较短,发热与出血不明显,中医辨证为阳虚或气虚的患者,使用本方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2.[处方名称]黄岑龙胆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泻火,养阴利湿。主治急性白血病。
[处方组成]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木通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柴胡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鸡血藤30克、丹参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木通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柴胡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鸡血藤30克、丹参30克,水煎服。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26例(部分病例配合间歇化疗),结果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0例,总缓解率为92.3%;  未缓解2例。存活1年以上13例,2年以上3例。
[处方来源]四川医学院周国雄。
[处方备注]急性白血病初期多以实证、热证、阳证为主。本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热泻火;当归、生地、丹参、鸡血藤养阴活血,泻中有补,不致苦燥伤阴;并加夏枯草、半枝莲等具有抗癌作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协同攻邪抗癌而取得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处方名称]白花丹根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养血活血。主治白血病。
[处方组成]白花丹根30克、葵树子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缓解期维持治疗用:鸡血藤30克、白芍12克、郁金10克、桃仁15克、党参12克、紫河车30克、北黄芪30克、生地30克、黄精15克、麦冬15克、玉竹12克、当归15克、首乌15克、丹皮12克、川红花6克、枣仁12克、姜黄12克、陈皮10克,制成丸剂;胃纳差、腹胀、便溏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五脂毛桃、陈皮、藿香;鼻衄、高热、口渴、脉洪加石膏、知母、大青叶、淡竹叶、玄参、太子参、麦冬、天花粉;持续低热加生牡蛎、地骨皮、鳖甲、麦冬、石斛、胡连、银柴胡。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白血病26例,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11例,急性白血病的白细胞平均8.8天开始下降;慢性白血病的白细胞平均9天开始下降。
[处方来源]广东省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处方备注]应用本方治疗急性及慢性白血病能显著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输血量。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对骨髓造血系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利于巩固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4.[处方名称]猫爪苦参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处方组成]猫爪草15克、苦参15克、黄芩15克、黄柏l5克、雄黄15克、当归15克、诃子肉15克、青黛散15克、土鳖子7.5克、水蛭7.5克,研粉制成每片含主药0.25克的糖衣片。治疗剂量每日服5一7.5克;维持剂量每日服2.5一5克,分3一4次口服。
先用马利兰治疗使白细胞降到1一2万后再换用本方,或白细胞正常后观察至白细胞持续在2万以上再用本方,如此长期交替使用。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本方与马利兰交替使用治疗30例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与单纯马利兰治疗的28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后本方组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高于对照组40个月,差别显著。
[处方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张之南。
[处方备注]雄黄长期服用能引起皮肤瘙痒,色素沉着,角化过度和脱屑等慢性砷中毒表现,个别病人可出现轻度四肢末梢神经炎症状,停药l一6个月后尿砷含量可明显减少。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
5.处方名称]五生水王汤
[功能主治]功能化积散结,活血通络。主治白血病脾肿大。
[处方组成]水红花子10克、皮硝30克、樟脑12克、桃仁12克、地鳖虫12克、生南星15克、生半夏15克、穿山甲15克、三棱15克、王不留行15克、白芥子15克、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白附于9克、延胡9克,研细末,以蜜及醋调成泥,加麝香1.2克、梅片3克。外敷脾肿大处。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脾脏肿大7例,结果显效4例(脾脏较治前缩小5厘米以上);进步1例(脾脏缩小2一5厘米);无效2例。
[处方来源]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额德馨。
[处方备注]脾脏肿大属于中医学的“症瘕积聚”范畴,多由气血郁积所致。本方用水红花子、皮硝、地鳖虫等化症散结,活血通络;加蜜调以防止干燥;醋调以加重药物的渗透力;再加以麝香、梅片更增辛香走窜之力,故周以治疗白血病所致脾肿大有较好疗效。一般敷药3一5天开始见效,2周内脾脏可明显缩小,3周后进步较慢。病程较长者疗效较差。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6.[处方名称]青黄散方
[功能主治]功能消肿散瘀,凉血解毒。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处方组成]青黛、雄黄按9:1剂量研细木,装胶囊。诱导缓解剂量为每日6一14克,分3次饭后服。维持缓解剂量为每日3一6克,分2一3次饭后服。
[辨证加减]有明显症积瘀血者加用膈下逐瘀汤;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脾胃虚寒者用小建中汤加味。
[疗程疗效]本方配合化疗治疗25例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完全缓解18例,占72%;部分缓解7例,占28%。用药后症状明显好转成消失时间为11.4天。平均10.1天脾脏开始缩小。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周雷祥。
[处方备注]方中青黛味咸、性寒,入肝经,可消肿散瘀,凉血解毒,现代药理研究主要有效成份为靛玉红、靛兰;雄黄味辛、性温,可解百毒,消积聚,化腹中之瘀血,主要有效成份为三硫化二砷,含砷量约为75%。中医认为白血病是邪毒瘀阻脏腑、经络及骨髓,使气滞血瘀。古语云:“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用青黛、雄黄化瘀解毒,以达到祛瘀生新的目的。本方的副作用有恶心、胃脘不适、便溏等,重者可出现便血。(
7.[处方名称]双参地芍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主治白血病。
[处方组成]党参10克、生地30克、玄参30克、白芍15克、马勃15克、黄药子15克、牛蒡子15克、板蓝根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百草30克、白姜黄9克、丹皮9克、阿胶(烊冲)6克,水煎服。
同时服用散剂;山慈菇、五倍子、千金子、大戟、雄黄、琥珀、麝香、牛黄,研末混匀,日服2次,每次2一3克。
[辨证加减]气血虚加黄芪、当归、甲球、丹参;出血加生地炭、槐花、煅牡蛎粉、小蓟、茅根、三七粉;发热加柴胡、黄芩、黄连、连翘、野菊花。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18例白血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5例。
[处方来源]辽宁中医学院附院血液病研究组。
[处方备注]方中党参、直参、生地益气养阴以维护正气;配以马勃、半枝莲、板蓝根、黄药子、白花蛇舌草攻邪抑癌。本方扶正与攻邪兼顾。适用于白血病的本应标实证的治疗。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8.[处方名称]慈菇化瘀汤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养阴清热。主治急性白血病。
[处方组成]当归20克、丹参20克、赤芍20克、川芎10克、沙参20克、麦冬15克、板蓝根50克、山豆根30克、山慈菇5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热毒血瘀者加银花20克、连翘20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黄柏15克;血热妄行者并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36例(部分病人配合化疗),与单纯化疗16例作对照观察。结果中药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5%,高于对照组的68.5%。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率为90%,非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率为76%。  
[处方来源]吉林省辽原市第一人民医院叶耀光。
[处方备注]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本方药有类似肝素的作用,与化疗联合应用能增强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并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高凝状态,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因而能够提高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9.[处方名称]当归川芎汤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急性白血病。
[处方组成]当归15一3O克、川芎15一3O克、鸡血藤15-30克、赤芍15一20克、红花8一10克、参三七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何首乌15克;气血两虚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何首乌10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15克;热毒炽盛加水牛角30克、生地30克、丹皮12克、茜草10克、蚤休6克、净银花20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15克。
[疗程疗效]本方配合VAC—P方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18例,结果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未缓解2例,总缓解率为88.8%;与21例单纯化疗比较,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9例,总缓解率为57.4%。本方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
[处方来源]四川省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邓有安。
[处方备注]中医学认为血瘀在本病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方与化疗伍用能够提高本清的缓解率,减轻化疗药物的副反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够促进骨髓正常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有助于白血病化疗后造血机能的恢复
10.[处方名称]生生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主治急性白血病。
[处方组成](1)青熏40克、天花粉30克、牛黄10克、芦荟20克,研细木,制成丸。每日3克,分2次服。
(2)红花3克、黄芪18克、茯苓12克、生薏仁15克、生地15克、玄参9克、甘草6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12克、青黛12克、紫草9克、黄药子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12例,完全缓解3例,占25%;部分缓解6例,占50%;未缓解3例,占25%;总有效率为75%。本组病例中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4例;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5例。部分病人曾仅用不规则化疗。
[处方来源]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组。
[处方备注]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功效。既能祛邪,又可扶正,从而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协同发挥扶正抗癌的作用,故取得疗效
11.[处方名称]青黛鳖甲汤
[功能主治]功能破积消瘀,凉血解毒。主治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处方组成]鳖甲62克、龟版31克、青黛62克、银花15克、生牡蛎31克、太子参31克、生地32克、鸡内金13克、生山药31克、地骨皮31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红花9克、炮山甲15克、丹皮12克、甘草3克、广木香9克,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日服4~6丸。
[辨证加减]气阴两座者加黄芪、党参、生地、熟地、五味子、补骨脂、龟版、当归、麦冬、阿胶、生牡蛎、鹿角露。
[疗程疗效]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