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信息资源整合

 昵称2758533 2013-01-18
浅谈信息资源整合
浅谈信息资源整合


  《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列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战略行动。该“战略”指出,要“规范政务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整合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体系,全面支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可见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将在未来若干年内持续成为电子政务的战略重点和建设热点。
  一、信息资源整合的“深度”
  “信息资源整合”表现为不同形式、不同程度以及不同方面,如:建门户网站,实现网上服务的“一站式”;建一个综合办证服务大厅,把一些政务系统终端放到一起,方便群众办事;建设集中式平台,实现数据存储和交换的大集中;对某个部门或领域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改造,实现统一的运营管理……,等等。根据对信息资源整合的不同“深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界面”的整合。其特征是:把操作终端、系统链接等“物理”资源都集成到一个大厅里或一个网页上,便于识别和进入;但业务系统之间的衔接和流转,还是主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存在大量重复的数据采集,没有实现整个流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这些资源并没有形成服务的“合力”,政务管理或服务活动的效率并没有多少改观。
  第二个层次是信息和技术的整合。其特征是:运用一些集成技术,实现或部分实现了信息的共同采集、集中管理,实现或部分实现网络的互通和信息的数字化、自动化传递;但没有形成有效的全局性支撑平台,对信息资源和业务流程不能进行按需配置和优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没有开放性。
  第三个层次是全面的整合。其特征是:在特定领域或管理范围内(通常是跨部门的)有总体规划,且与业务、项目、技术、基础设施等实现较好融合;形成了明显的、一致的技术架构;实现信息的无重复采集、充分共享、统一管理和综合利用;有支持面向决策的跨部门、跨系统业务协同与优化的信息化手段;形成基于标准规范体系的开放性平台;支持决策型业务。
  二、信息资源整合的效能体现
  首先,形成信息化的“杠杆效应”。在一个信息资源整合较好的管理范围内,信息化项目不是随意可以添加的,而是与范围内的业务总体规划相一致;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也不应该随心所欲地建设,而是要融合到一个一致的架构中,形成一个业务、技术和管理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整体,并且提升——至少不能破坏——该架构的内在关联,在新的水平上形成一个更和谐的整体。这个过程也就是信息资源的不断有序化的过程。
  第二,没有信息的重复采集。人在被信息化“管理”或“服务”时,最不愉快的事情莫过于信息的重复采集。再好的电子政务应用如果要频繁、重复地采集人的信息,它的“好”也要大打折扣。
  信息的重复采集,实际上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信息化应用背后的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新加坡在政府信息化上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新加坡在设计政府信息化应用时,是以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整个人或企业的生命周期中避免重复信息采集为重要原则的,即一项信息在所描述对象发生变更之前只进行一次采集,然后在各管理部门按需共享。——这是目标导向的、真正完全的“以人为本”。反观我们的政务应用,则是在部门化、条线化的“自采自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后才全面进入信息资源整合的“阶段”。甚至现在还有很多为采集而采集的现象。
  第三,业务协同顺畅,没有效率瓶颈。信息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是静态信息对象的集中存储和管理,也不仅仅简单的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而是包含着更广范围内的业务集成和优化。在更高层面上来考察信息化所支撑的业务,如果在业务条块间有“断层”、或者效率上有明显的瓶颈,则说明信息资源整合的程度还不够,还没有把信息处理过程与它所支撑的业务进行紧密的综合。
  第四,形成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信息化环境,支持动态的系统整合。信息资源整合与单纯的“建大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可以是相对封闭的,而信息资源整合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整合信息资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政务服务重点的转移和服务方式的转变,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良好的信息资源整合环境,应该具有一定开放性: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就允许根据业务的需要,动态、快速、方便地建立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而不需要专门搭建一个新的系统。
  三、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着手点
  建设一些跨部门、有明确业务需求和信息共享需求的应用系统,是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最集中、也是最“实在”的着手点。
  进行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使信息资源更有序、获得更充分的应用。“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工作,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广泛存在一种把“整合”与应用割裂开来的现象。我们不能把“整合”简单地理解为集中建库,而对数据集中带来的网络冲击和对业务系统的影响,却不加以深究。这种把“整合”等同于建系统、“为整合而整合”的思路,只会使得信息资源“越整越难整”。
  信息资源整合,可以通过一个项目,整合一批资源,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以及信息共享的管理和保障体系,实现一个更大范围的业务协同——这样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一次“迭代”;通过多次这样的周期性的项目实施,并结合信息化规划的指导,信息资源整合的“雪球”就能越滚越大。
  四、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和关键是什么?
  与“建系统”相比,信息资源整合在某些环节要的难度要高出很多。例如:
  一是需求定义。需求定义是任何项目的基础,哪怕对于没有特别明显“功能”的信息资源整合项目也是这样。需求分析人员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一脱开部门化的具体业务,就“找不到需求”了。
  整合到底有没有它特定的功能?当然有!首先,信息资源整合还是离不开信息资源的采集、管理和配置。只是与实际进行信息处理的系统相比,这些工作大多数是在“后台”进行的,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感知到。其次,信息资源的整合将引起在业务功能的变化,需求定义要对这种变化进行识别和定义。
  二是体系的建立。缺乏技术规范和管理体系的资源是临时的、不彻底的整合;只有体系完备的整合,才是良性的、可持续的整合。体系的建立,也是一般的“建系统”过程中难以预见的挑战。
  三是协调。资源的整合包括了多种技术、多种标准、多个业务的融合,理所当然离不开大量的协调工作。在这些协调工作中,人际沟通是核心;同时可以借助多种的专业性工具来辅助沟通过程,如需求表达工具、标准化工具,等等。
  毋庸置疑,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新课题,对它的认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随着对信息资源整合的认识的提高、对信息化关注点的转移,以及随着信息资源掌控和调配能力的增强,相信我们对信息资源整合的“深度”也会不断增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