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修吕氏宗祠记

 临泉书屋 2013-01-19
(2009-06-20 19:35:26) 

   姓氏承传,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吕氏一族,郡望河东,支派蕃衍,四方播迁。据传吕氏为北宋宰相莱国公吕蒙正之后。明季先祖因避兵祸流徙周邑,于昌公塬凿窑而栖,始名吕家台。所生四子,家口日渐繁盛。嘉靖年间,迁于今址。为御匪患,遂凿池筑城,阖族聚居,更名吕家堡。尔后,伯仲两支,离乡创业。虽星散四方,天涯相望,而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之族规要约,悉皆遵奉,经久不衰。

   清代乾嘉咸光年间,吕氏一门,兰桂腾芳,棠棣竟秀,麟趾呈祥,凤毛济美。以功名立朝者,凡十三人。乾隆三十五年,弘历帝亲题“庆锡云仍”匾额,以示褒奖勖勉。朝野遂有鹰扬世家、天朝柱杖之美誉。阖族之荣,于斯为盛。宗祠始建于明代,乾隆三十六年重修。清末之际辟为私塾,民国时成立新式学堂。解放后开办小学,直至丁丑年新校建成,方始迁出,先后凡百余年。祠庙因风雨剥蚀,行将倾颓。族中耆老劭宿,为克绍箕裘,传薪祖德,恢弘先绪,重振家声,遂倡重修之议。阖村族众,响应云从,募资出工,鼎立襄助。自甲申年正月动工,于乙酉年二月告竣。主殿三间,雕梁画栋,神龛俨然,一如旧规。两侧厢庑,东西对峙;院落花木扶疏,绿树成荫;祠门崇台高耸,气象清幽。斯祠既为祭祖之所,小村亦增人文景观。自神州改革风炽,山河巨变;农村旧貌,焕然一新。吕氏后裔,秉承先祖之志,戮力同心,艰苦奋斗。猕猴桃兴村产业,率先起步;冷库群鳞次栉比,美不胜收。衣食丰足,家康人和。值此经济日趋繁荣之日,寻根怀旧之念,则与日俱增。以维系家族凝聚力作纽带,重树道德规范为旨归,其兴教化、敦人伦、致和谐、正世风之功效,可谓功德无量之善举。

   国之本在家,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吕氏一族,支派旺盛。宝谷,焦镇、司竹、咸阳,螽斯蛰蛰,瓜瓞绵绵;奕叶重光,联芳济美。名门才望,喜说云仍;宝田斯在,磐石犹存;既见渊源,亦征风烈。之子若孙,其遵承祖训而修德积善,则前时之盛,亦可计日而待。

   祠成之日,时届清明,庆典祭祀,敬诚如仪。镌立斯碑,永以为纪。

                                                                    2005.3.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