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太极拳谱歌诀》校注诠释 王志远作者:太极大师王志远 歌诀六(3) [正文]静中触动动犹静,应敌变化示神奇。 [校勘]“示神奇”[李本]、[郝本]、[卞本]作“是神奇”。 [诠释] 触者,触发也,静触而动发,斯为静中寓动机也。“静水流深”,定静似静而非静(寂静),其中气势腾挪,时刻准备着转为由外而内,由假而真的更高级的动,此谓“静之萌化”,是谓真动,即所谓“静中动是谓真动”。动极而静,由动归静,此谓“动之复归”,是谓真静,即所谓“动中静是谓真静”。 太极拳以静为旨,以静为贵,由静而起,生动而炼,归静而养,修炼在其中,此为太极修炼之不二法门。静之与动,主静慎动之体,主动慎静之用,静中以求得动之机变,动中以求得静之应随,动中处静,静中寓动,相连不断,循环不息。练拳行功,中心泰然,抱元守一,未尝不静;及其静也,神明不测,有触即发,未尚无动,于动时存静意,于静中寓动机,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静一源,体用一道,静则为心,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功夫既深,心地明彻,泰然自适,不特杂念无由而生,即自己之躯壳,亦可置之度外,而臻物我俱忘之境,则静至极矣,静极生动,是为真动。真动则真气磅礴,行气如虹,如是阶及神明,庶可称为大成矣。其时,辩证动静,运化刚柔,调和神气,任意所之,无往不可,静则浑然一气,潜如无极,动则灵活敏捷,变幻莫测,如天矫神龙,有见首不见尾之妙。猝然临敌,能视敌之形势而应随变化,敌虽顽强,亦不能御也。故曰:“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曰:“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也。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应敌变化示神奇’也。”是为注。 |
|
来自: 兴安书馆 > 《太极拳谱歌诀》校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