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一个人在他的地里掘出了一个绝代佳人的大理石雕像。于是他就拿着它到一位喜欢各种艺术珍品的收藏家那里出售。收藏家用高价买下了这尊雕像,然后他们就分手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拿着钱边走边想着,自言自语地说道:“这笔钱能使人生活得多么美好!石雕是死的,埋藏在地下谁也梦想不到已有千年,怎么会有人出这么多钱买它呢?”
而收藏家却在欣赏他的雕像。他思索着,也自言自语地说:“多么美丽!多么栩栩如生!多么伟大的杰作——而它刚从千年的酣睡中苏醒!为何竟有人宁愿不要这一切,而要既无生命,又无诗意的钱呢?”
轻轻地告诉你
各人衡量事物的价值标准不同,世间万物在其眼中的意义也就不同。
不是只有艺术品和金钱如此,还有,比如信仰,坚信某事物的极限甚至可以付出生命。
孔子,生于乱世,地位卑微,却能恪守操行,坚守信仰,周游列国,席不暇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屈原,没落贵族,以“楚虽三户,忘秦必楚”的决心,抱着进步的政治理想,终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坚持刻在生命的丰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