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画马艺术

 王子魁 2013-01-19
Onlinedown.No.Ads 已启用?反馈?捐助

中国画马艺术  

2006-04-30 18:28:34|  分类: 三木拍摄手记 |字号 订阅

中国画马艺术
三木 综合整理

中国画艺术特点
(一)形神兼备,以形写神,所谓以形写神,指的是无论是画人物、走兽、还是山水、花鸟,不仅外形要画得像,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外形的描绘表现出内在的神韵。所以“神似“历来是中国画家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
(二)立意在先,构图灵活。中国画十分强调意境和主题。创作一幅中国画,首先要“立意”,即作品将要表现的境界和情调。中国画的构图(安排画面)大多采用“散点透视”即多视点的方法,常常将东西南北,春夏秋冬的各种景象融入一幅画中,这一点在古今的众多的国画精品中多有反映。
(三)虚实结合、浓淡相宜。中国画特别重视笔墨的运用,笔墨浓重的地方为实,清淡的地方为虚,一幅好画正是通过虚实的结合、浓淡的对比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和感染力。线条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不同线条的灵活运用能准确反映出所画物体的不同的质感和特色。如流畅的线条给人以愉快的感觉,时停时顿的线条则以表现焦急与忧伤。中国历来有“墨分五色”(即浓、淡、干、湿、黑)和“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说法,即用墨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物体的色彩和明暗。
(四)诗、书、画、印结合,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不仅要有画家自题的画题,姓名以及作画时间等,常常还包括诗人或书法家(有时是画家自己)题的诗文,用以补充和丰富画的主题和意境,印章的使用则往往能起到装饰和平衡画面的作用。
马的形象最早出现于甲骨文字中,后来在艺术品中出现,如青铜器、猎盂、秦汉陶俑、汉画像石、茂陵石雕等。画马艺术盛行于唐代。
画马艺术
   画马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帝王的好尚,但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普遍的对马的喜爱。尤其是画家,只有深深地爱马,才能够对马做认真的观察、思考。并且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研究和探索画马艺术。
   韩干经常在御厩观察马,曾对玄宗说:“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韦偃多在大自然中观察马的动态。北宋李公麟在舒城,爱看千百成群的牧马,求其“自得之性”后来如都,也常在内厩观马。元代赵孟fu画浴马图,王稚登在图后跋语中说,赵孟fu的夫人曾于窗外见赵在屋里“据床学马滚尘状”。清代张穆爱马,字养两匹骏马,平时观察,由乘骑时鞍的颤动,研究马蹄着地的情况,甚至观察马在喜怒时的表情、动态。
   画马艺术的发展和流传,基于广大人们喜爱马。人们爱屋及乌,由于爱马,也就喜欢表现马的绘画;人们对马的普遍喜爱之情,导致产生了画马艺术,并且也支持着画马意识的发展。

风气
   画马艺术的发展,各个朝代有其时代的风气。汉画像石的奔马,飞扬跋扈,奔腾嘶啸,马的形体经过艺术夸张,包含着一种精神力量,使观者震慑。茂陵石雕《马踏匈奴》等的造型浑穆雄强,也像画像石中奔马那样,所创造的马的艺术形象,的确是强烈地表现了骏马的精神。
   盛唐时画马,文献记载极多,而最可确信的真迹,应为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等。其中画马,四蹄腾空,铁线勾勒,神骨宛然。马的形体已不似汉画像石奔马那种夸张的变形,却也骁腾不凡。说明当时画家对良种马的形体特征、奔驰的动态,已拥有细致的研究和表现技巧。若以形神兼备为要求,盛唐画马是超越了汉画像石的奔马。
汉、唐画马有其共同特征,就是浑穆雄强,精气内敛。富有时代气息。
唐代画马名家,史料记载虽多,但几无真迹流传,故不置评。
   宋代惟李公麟兼工画马,并有题为临韩干、韦偃、张萱等人之作品多幅。李公麟画马,细笔勾描,形体共谨,已无骏马骁腾的精神。
   元人赵孟fu,也是工谨精巧的风格,更加失掉浑古大度的汉唐风范。龚开画《骏骨图卷》,所画瘦马,骨显锋棱,但神气凋丧。作品的风格却朴实,如对马写生,已由工笔画法转向突出表现画家主观意图的较为轻松畅快的画法。
   我认为,如果有人将龚开的画法,更趋向抒发画家胸臆,笔墨再纵恣一些,就会成为协议的画马风格。但是元代没有人再像龚开那样画,而且在整个名代,也没有大画家从事画马。
   元代是山水画由工入逸的发展时期,名代是协议花鸟画发展并向成熟的时期,却因无人从事画马,致使画马没有产生协议的画法。
   清代朗士宁画马的影响深远,迄今仍受到人们喜爱,故其艺术不容轻视。细究其原因,一是它是民族绘画中宋画传统的延续;二是它吸收西画法,与宋画传统做到了有机的融合,因此在画马艺术中,朗士宁画马有很好的“发展机制”,就是说,学习朗士宁画马的技法,不但能继承和发展工笔画马的画法,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小写意的画法,也是可能的。
   仅从马的精神品质、马的富有阳刚之美的外形,似乎不太适于工谨细琐的画法去表现。也许因为这个缘故,宋元以来画马的画家很少,从事画马的画家,又都沿用工笔画法,遂使画马艺术千余年来没有长足的进展,反而丧失了曾有过的辉煌
   艺术的风气,不一定是一代胜过一代。汉唐之后的画马艺术,也事篆刻艺术的情况,辉煌浑古、雄强朴茂的风气渐失,亟需一种明智的、新的创造,“一洗万古凡马空”。
近代徐悲鸿泼墨写奔马,融会中西,成为写意画马第一人!继承汉唐、创造画马新风气,其功绩是不朽的。

继承
   继承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主要是指以生动为美,也就是以气韵生动为美,宋元以后之画马,风格纤弱,画马徒形似而无神、无气韵,已属传统中之非优秀者。汉唐画马,才是画马艺术的优秀传统。
   汉唐画马时,尚无墨法,宋元明各代,才使墨法发展成熟。墨法也丰富了笔法的内涵。唐以前,笔仅仅指线,所谓“中锋用笔”。元代提倡书法用笔,用笔之法也更丰富了。连同山水画之皴擦用笔,使笔与墨密切结合,成为我国绘画优秀传统的重要内容。徐悲鸿画马也继承了笔墨的传统,所以被红画马在美学思想方面远承汉唐,同时也继承了宋元明以来的笔墨传统。
   汉画像石中的奔马,除了带有版画、黑白画的特点和一定的装饰性特点,奔马的姿态是经过艺术夸张和浪漫主义手法处理的,不安是腿部运动被夸张,极为超出真马运动的极限,而且身躯、头、颈,甚至嘴裂的幅度,都大胆地夸张、塑造出画家对奔马奔腾嘶啸的强烈印象和震慑人心的艺术形象。
   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中的奔马。大都画四蹄腾空,是按照马在跃障碍时的姿态画奔马的,只是其中为首的一人,其马奔跑姿态与其他马不同。据壁画研究人员分析,画墓主人的画师,大约是画工中高手。这位画师认为奔马姿态不同于跃障碍的姿态,或者认为墓主人不应似其下属那样驱马狂奔,所以马的奔跑姿态,画得比较真实。总之,能够不依*过分夸张,如实地画出马的奔跑姿态。
 
历代画马名家
东晋:顾恺之
唐  :韦偃、韩干、曹霸、陈闳
五代:赵岩、李赞華、胡瑰、
北宋:李公麟 南宋:马和之、陈居中、赵佶
金  :张禹、赵霖、杨微、李早
元 :钱选、赵孟頫、任仁发、刘贯道、赵雍、赵麟、任贤佐
明  :张龙章、仇英、倪端、谢时臣、胡聪
清 :顾见龙、张穆、朗士宁、王至诚、钱沣、华岩、金农、任薰、任颐、孙山涛、沙声远
现代:王震、徐悲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