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肋间神经痛

 学中医书馆 2013-01-20
肋间神经痛

  一根或数根肋间神经支配区域经常性疼痛,有时由呼吸等因素激发,有时发作性加剧,称肋间神经痛,是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病种之一。原发性肋间神经痛少见,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多由邻近器官和组织炎症而引起,如肺与胸膜炎症.主动脉瘤 脊柱与肋骨损伤等。中医文献中的“胁痛”包括了本病在内。
  [临床表现]
  肋间神经痛,疼痛剧烈,有时呈带状。往往放射至肩部或背部,检查时可发现相应皮肤区有感觉过敏和相应肋骨边缘有压痛。患者往往因疼痛而废寝忘食。情绪大都极为紧张焦虑。从而导致疼痛发作或加重。由于原发性疾患的见证不同,所以临床症状亦相应有异。
  [诊断要点]
  ①疼痛沿肋间神经分布,检查相应皮肤区有感觉过敏和相应肋骨边缘有压痛,以脊柱旁.腋中线及胸骨旁较显著.
  ②疼痛多呈阵发性灼痛和刺痛。
  ③情绪紧张焦虑,可导致发作或加重.
  ④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与器械检查。除外胸腔脏器实质性病变及肋间神经肿瘤.
  [病机分析]
  肝气郁结:肝居胁下,胆附于中.其经脉布于两胁,若因情志抑郁或暴怒,皆可使用: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致胁痛。由于怒动肝火,肝郁日久亦多化火,所以郁、火见证每多并见.痛处游走不定,偶有刺痛或灼痛。
  瘀血停着:气郁日久、血行不畅。渐成疲血留着结于胁际,或因负重,外伤,损伤络脉,瘀积而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逢夜为甚。
  肝阴不足;久病体虚或失血。以致肝阴耗损,络脉失养而痛。阴虚则火旺,故胁痛隐隐而持续不断,痛处有灼热感。
  余邪窜络:由于湿热之邪干犯经络,或肺痈悬饮等肺系病患,病势已挫而余邪留恋,窜于胁络而痛。多见于一些疾病的中后期.热毒滞留则呈灼痛,瘀血凝冱则呈刺痛,瘀热交阻则灼痛刺痛兼见。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肋间神经痛大致上可分为气滞、痰湿.血瘀。阴亏四类。辨证施治。
  1。肝气郁结
  胁痛得于暴怒感忿之后,起病较急。既病之后每因情感之变动而增减,胁痛走窜不定,时痛寸止、纳呆、嗳气。苔薄、脉弦.郁久化火者,证见急燥易怒,口舌目赤.胁际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挟有湿热者,证见心烦胸闷.口昔,胁际重着板痛。或有灼热感.小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宜疏肝理气。常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味。药如:柴胡,赤白芍,枳实、甘草、延胡索,煨金铃子.煎汤送服醋炒青皮末3~6克.本方赤白芍用量宜大(各15-30克)根据古人经验,加醋炒青皮,以散末送下.临床收效颇佳。胁际板滞者加白芥子,生香附,胀窜较甚者加乌药、郁金、青橘叶、娑罗子;胁痛伴寒热往来,用小柴胡汤加枳壳、桔梗、姜黄,肝郁化火烦燥易怒者,用四逆、金铃合方。加丹皮,山栀、龙胆草;湿热偏盛,胸闷舌腻者,加当归龙荟丸。
  2。痰湿余邪
  胁痛得于湿热时疫之余,或继发于肺痈悬饮之后。咳唾胸胁引痛,走易不定,或有寒热,苔白滑,脉弦滑。治宜消痰化饮,流气通络,常用香附旋复花汤加减:鱼附,施复花、苏子霜、广皮,半夏、茯苓块,苡仁。倘胁间饮邪未尽,咳而气短痰多者。可间用控涎丹或迳用大戟、甘遂、白芥子等分研末,每服3克,一口二次,得快泄则停药。
  3.瘀血痹着
  疼痛如刺,历时较久,或突受外伤,证见痛处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温熨、轻摩则稍舒,舌质紫黯,脉沉涩。挟郁火者证见遇怒痛剧,灼痛与刺痛兼见。治宜祛瘀通络,常用旋复花汤加味(旋复花、茜草、葱管、丹参,郁金、归尾、桃仁、鸡血藤、醋炒大黄).久痛加生牡蛎,地鳖虫,炮山甲。损伤致病者用复元活血汤加苏木.舌质紫黯苔腻、胁际板滞者为瘀痰互凝,加味旋复花汤加白芥子、竹沥;口苦心烦遇怒痛剧,为挟有郁火,加夏枯草、丹皮、山栀,甚则加服当归龙荟丸。如起于带状疱疹之余,日久不愈者,加大黄;白芷、鬼箭羽。
  4.肝阴不足
  肺系、肝胆疢患病愈过半,邪退正衰.或肝郁日久,火燔阴伤,时日历久;证见胁肋隐痛其痛绵绵、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或挟瘀、证见舌有瘀点,偶有刺痛;或挟火,证见性急易怒、 怒则痛剧,剧则胁际如灼;或挟痰,证见胁疼固定一点板滞不舒。治宜养阴柔肝,常用一贯煎加减(生地,北沙参、当归、枸杞子、麦冬、煨金铃子、生白芍,木瓜、郁金、生牡蛎,炙草)、挟瘀加桃仁、炮山甲;挟火加丹皮,山栀;挟痰加白芥子、竹沥。
  肋间神经痈,初起在气,久则入血.初病多实.久病多虚。其中每多虚实挟杂,证型亦可转化,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移步换形.虚朴实泻,各得其宜;义理气之剂,不免芳香升散.活血之品,过用亦伤正。故疏肝、活血,化痰之品,虽在所常用,但不宜大剂久服,应中病即止,庶免耗气劫阴。
  其他治法:针刺;取与疼痛相应的华佗夹脊穴,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内关。可配合短波,超短波、紫外线,红外线、中药离子导入等理疗方法。
  发泡疗法:白芥子12克研末.鸡蛋清调于肋间神经痛的压点上.外贴胶布,三小时后揭而去之,俟其出泡。一星期后再用一次。局部如破溃。可涂以龙胆紫液.以免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