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癔症2

 学中医书馆 2013-01-20

癔 症

  癔症,旧又称歇斯底里。是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解离症状是指患者部分或完全地丧失对自我身份的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最新编撰发表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简称CCMD-3,称之为癔症性精神症状;转换症状是指患者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不快心情。并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一3称之为癔症性躯体症状。这些症状经各种医学及实验室检查未能检出可以证实的与之相符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本症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患者的自知力基本完整,其病程多表现为反复迁延。癔症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1982年我国12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本病在15--59岁人12I中,患病率为3.55%。,占全部神经症病例的16%,居神经症中第2位(其时的诊断标准中癔症归属神经症),仅次于神经衰弱。其农村患病率(5.00%0)明显高于城市(2.09%0)。多次流行学调查资料均提示本病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文盲半文盲的患病率显著高于较高文化者。这些资料提示,癔症的发病受城乡、性别、年龄和社会文化因素多方面的影响。多数初次发病的癔症患者恢复迅速。而如果病程超过1年,则往往要持续多年才得以恢复。癔症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未恢复的病人有癔症性人格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如果病人病前无人格缺陷,病因明确且能及时解决,病程短,治疗及时,大多数结局良好。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多样,而中医的疾病分类大部分以主要临床表现为纲,故几乎涵盖了大部分以情志因素为主要病因的中医内科疾病,甚至包括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喉科等多种疾病。典型者如奔豚气、脏躁、郁证、梅核气、百合病等。由于癔症发作时表现出的多种知觉、运动障碍等的躯体病症和体征常不符合解剖生理规范,中医之“诈病”亦属之。《景岳全书》所述“夫病非人之所好,而何以有诈病,盖或以争讼,或以斗殴,或以妻妾相妒,或以名利相关,则人情诈伪,出乎其间。”致病原因或因所欲未遂,或以恐惧忧虑,或以内心矛盾,情绪郁闷于中,久而不得渲泄,气机因之窒滞,因而气机逆乱,日久可致痰凝、血涩,所致诸多变症,纷繁多样。治之之要,则在于谨守气机,舒畅情志,动情晓理,或以诈治诈,总以气机之出人有常,升降有序为治。如《素问》有云:“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苦,虽有无道之人,焉有不听者乎。”
  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情志的致病因素较为重视,因此所致之多种病症,亦每有较有效的方法,如果临床具体施治时,有意识地对所用治疗方法的机制多加说明,使患者对医者有更多的信任。这一点,对强化患者的良性自我暗示很为重要,特别是中医理论与现今主流文化已经有着较大的隔阂,极需医者不厌其烦,以取良效。而如果能结合中医丰富多样的治疗手段,如气功、针刺、艾灸、按摩、推拿等,并且在此过程中能主动使用言语等灵活多样的暗示技术,则疗效将很好。近期多数较成功的癔症治疗经验报道几乎都具有此学术特点。
  [病因病理]
  (一)中医学认识
  癔症的发生,是由于素体脏阴不足,复因情志所伤,致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甚则痰火内扰,痰凝气滞或气滞血瘀,出现神失所主,肢节失养失用等诸多变症所致。但主要是肝、心、肾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具体分述如下。
  1.正气不足 素体心血不足,或肝肾阴虚,或长期郁怒忧思,阴血暗耗。故致平素脏阴不足,心神失养,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即所谓忧郁伤神,而致心神不安。正如《灵枢》所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表现为个性狭隘,富于幻想,多愁善感,悲伤欲哭。再则肝体阴而用阳。脏阴不足,易使肝郁不舒,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表现为意气用事、喜于自炫、容易激惹的个性特征。
  2.七情内伤 七情相扰(其他如各种躯体不适,以及疼痛、外伤等若触犯情志,扰乱气机),可使肝失条达,肝气郁结;若气郁化火则兼见肝火的证候;或气郁日久,血瘀不行;若肝郁及脾,或思虑不解,劳倦伤脾,均能使脾失健运,蕴湿生痰,导致气滞痰郁;若情志伤郁,化邪内扰,舍及心神时,则神失所主,神离其位,揆度失灵,运筹无度,从而出现言语零乱无序,妄见妄闻,如有鬼神,行动怪异,哭笑无常,伤人毁物等精神病的症状;如气滞血瘀或痰凝气阻,致肢节失养失用则可致偏瘫失语等诸多变症。诚如《诸病源候论》曰:“夫贲豚气者,肾之积气,起于惊恐忧思所生。若惊恐则伤神,心藏神也。忧思则伤志,肾藏志也。神志伤,动气积于肾而气下。上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其气乘心。若心中踊踊、如事所惊,如人所恐,五藏不定,食欲辄呕,气满胸中,狂痴不定,妄言妄见。此惊恐贲豚之状。若气满支心,心下闷乱,不欲闻人声、休作有时,乍瘥乍极,吸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吐,此忧思贲豚之状,诊其脉来触祝者,病贲豚也。肾脉微急沉厥。贲豚其足不收,不得前后。”
  由于情志不遂,肝郁及脾,耗伤心气,营血渐耗,若久郁伤脾,饮食减少,生化无源,则气血不足,心脾两虚;郁久化火易伤阴血,累及于肾,阴虚火旺,.由此发展成为种种虚损之候。
  总之,癔症的发生,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七情之所伤,加之素体脏阴不足,心神易伤,在病理上又互为因果、互相累及,情伤是病变的原因,神伤则为病的归宿。初病因气滞而夹湿痰、食积、瘀血者,则多属实证;久病由气及血,由实转虚,如久郁伤神、心脾俱亏、阴虚火旺等均属虚证。

  (二)西医学认识
  1.社会心理因素 癔症的发病和临床类型,同病人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紧张、恐惧、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者,以及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女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癔症。具有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强烈、表情夸张、暗示性高、富于幻想、寻求别人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性人格特征的人,在受到挫折或接受暗示后容易发生癔症。邹文华等在(长沙)癔症与正常人社会心理因素及个性和躯体症状对照研究(1999年)中发现癔症个性以外向居多,且多数为情绪不稳;癔症患者社会心理应激因素明显高于正常人;癔症的躯体症状明显高于正常组。王义方等调查分析288例癔症患者生活事件(1999年),生活事件是导致癔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受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个性等多种中介因素的影响。施剑飞对不同年龄段的癔症患者的初发病诱因特点做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癔症的发病诱因主要与该年龄段相关的一般生活事件、环境、文化等有关。提示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和生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有助于对癔症的综合防治。
  2。生理机制 有学者认为,意识改变是癔症发病的基础。随着病人意识解离,有注意、警觉性、近记忆和信息整合能力等方面的损害,病人自我意识减弱、暗示性增高。个体受到生物、心理、或社会因素威胁时,会出现类似动物遇到危险时的各种本能反应,如假死或返回儿童期的退行性行为等。也有人认为,有害因素作用于弱神经类型者,使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间的皮层和皮层下功能解离,结果第一信号系统与皮层下功能过盛,导致弱化状态的皮层受刺激和迅速进入超限抑制,而皮层下活动增强。临床表现为情感暴发、抽搐发作、本能活动增强和植物神经症状。同时强烈持久的情绪紧张,又可在皮层产生兴奋灶,使皮层的超限抑制向四周扩散,结合负诱导引起皮层下抑制,产生感觉缺乏、肢体瘫痪等症状。
  3.心理机制
  (1)躯体化作用,是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心理痛苦的病理心理过程。原指表现为躯体障碍的一种深层神经症,与弗洛伊德的“转换”概念相同。其后,这一术语的涵义演变为泛指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心理痛苦的病理心理过程。躯体化作用的发生通常不为患者意识到,但诉述的躯体症状不是阻抑在无意识领域的内心冲突的象征化表达,而是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特别是焦虑和抑郁密切相关,因此有别于“转换”。躯体化作用是临床上和社区中相当常见的现象,并不限于癔症。所谓躯体化障碍只不过是躯体化作用较严重的一种类型。躯体化作用在躯体化障碍的发病机制中较其他癔症类型更为突出。
  (2)转换,是病人对挫折的一种适应方式。病人一旦发现这类症状可减轻其困难处境,则症状可能强化、持续,或在以后遇到困境寸再次出现,所以癔症症状是习得性反应。
  这类癔症患者对自己的躯体功能障碍常表现漠不关心的态度;这种态度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患者并不关注自身躯体功能的恢复,而是想保留症状从中获取某种利益。尽管患者本人通常并未意识到症状与获益之间的内在联系,但病理心理学家认为这类患者存在无意识动机,转换症状是由患者未觉察到的动机促成的。
  (3)解离,指病人的一些观念和认知过程可从意识的主流中解离出去,或转为功能性症状,如遗忘及意识模糊等。通过催眠可使这些观念和认知过程重新整合和恢复正常。弗洛伊德认为,分离主要是阻抑的一种变型,是一种积极的防卫过程,它的作用在于令人感到痛苦的情感和思想从意识中排除掉。现代的一些学者认为,分离既是转换性障碍也是分离性障碍的基本的病理心理机制,其发生与急性精神应激或自我催眠有关,这类患者常有暗示性增高。
  (4)暗示或自我暗示机制,可明显影响本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三)中西医结合研究
  本病主要病因病机为较特殊的人格结构,较明显的生活事件或外伤等(如有学者报道有患者因舌缘创伤性溃疡而致癔症性失语)作为诱因,更深入的关于特殊性格的中医学的理解和研究,生活事件等作为癔症明确和明显的诱因诱发癔症发作的机制在中医学上的进一步研究,均未见有类似报道,有待来者。

  [临床表现]
  (一)癔症性精神障碍(解离障碍)
  癔症性精神障碍病人的病前人格常异常、起病与精神因素有关。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是其关系密切的亲友所患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类似症状。少数人的症状形成反复再现的模式,总是以出现这些障碍作为对应激的反应。常给人一种疾病的发作有利于病人摆脱困境、发泄情绪、获取别人同情和支持的感觉。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急剧情感暴发、选择性遗忘或自我身份识别障碍。反复发作者常可通过回忆和联想与以往心理创伤有关的情境而发病。常见类型如下:
  1.情感爆发 常在与人争吵、情绪激动时突然发作,表现尽情发泄、哭叫不休、捶胸顿足、撞头打滚。多入围观时,发作尤为激烈。一般历时数十分钟即可恢复,事后可有部分遗忘。
  2.癔症性意识障碍 此症主要表现意识范围缩小。发病突然,.其言语、动作、表情反映心理创伤内容,一般历时几十分钟即可恢复,清醒后对病中经历多不能完全回忆。
  3.癔症性漫游 除了具有癔症性遗忘的全部特征外,同时还有发生在白天觉醒时,离家或离开工作单位进行表面看来是有目的的旅行,。旅行期间保留自我照顾能力(如进食、梳洗等),并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社会交往(如买票、问路、点菜)。有些病例甚至采取一种新的身份,一般只持续几十分钟到几天。其安排的旅行可能是前往已知的并有情感意义的地方。癔症性漫游开始和结束都很突然。病人此时意识范围缩小,可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事后有遗忘。尽管如此,在不知情的旁观者看来,病人在这段时间里的行为显得相当正常。清醒之后对病中经过一般不能回忆。
  4.癔症性身份障碍 此症属急性起病的一过性精神障碍。表现对自己身份的觉察障碍,对自己原来的身份不能识别,常为鬼神或亡灵附体,此时病人暂时丧失个人身份识别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完全意识。在某些病例,病人的举动就像是已被另一种人格、精灵、神仙或外界力量所代替。病人的注意和意识仅集中在与其密切接触的环境的一二个方面。常有局限和重复的一系列运动、姿势及发音。有的病人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明显不同的人格交替出现(分别称双重人格和多重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很突出。涉及的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可以与该病人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人格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以后,一般只在遇到应激性事件,或者接受放松、催眠或宣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此时病人对周围环境缺乏充分觉察。
  5.癔症性遗忘 病人无脑器质性损害,以选择性遗忘为主要表现,遗忘的那段时间或事件,往往与心理创伤有关。
  6.癔症性假性痴呆 此症指病人在心理创伤之后突然出现严重智力障碍,但无脑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精神病存在。如病人对提问可以理解,但给予近似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的印象,称为Ganser综合征;如在心理创伤后,突然出现如儿童的幼稚、言语、表情和动作,并以幼儿身份自居,则称为童样痴呆。
  7.癔症性精神病 受到严重心理创伤后突然发病,症状多变。主要表现明显的行为紊乱、哭笑无常、表演性矫饰动作、幼稚与混乱的行为、短暂的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及人格解体等。多见于女性。病程很少超过3周,可突然痊愈而无后遗症,但可再发。
  (二)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障碍)
  癔症性躯体障碍包括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躯体化症状。在这些障碍中存在着运动丧失或受损,或感觉障碍(常为皮肤感觉)。虽然找不到可解释症状的躯体疾患,查体、神经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但病人的表现似乎确实患了躯体疾病。所见症状常反映病人对于躯体疾病的认识和概念,与生理和解剖学原理不符。此外,通过对病人精神状态和社会处境的评定,常可发现功能丧失所致的残疾,有助于病人逃避不愉快的冲突,或是间接反映出病人的依赖心理或怨恨。尽管别人能清楚地看到所存在的问题和冲突,病人却对此一概否认,他们把所有痛苦都归咎于症状及其导致的残疾。各类症状所致残疾和程度因时而异,取决于在场人数的多少和类型,以及病人的情绪状态。这就是说,除了运动或感觉的损害这一核心表现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寻求被人注意的行为。具体分述如下。
  1.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表现为某部皮肤对触觉特别敏感,实际并无神经病变。
  (2)、感觉缺失,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肤感觉缺失,可为半身痛觉消失,或呈手套、袜套型感觉丧失,其范围与神经分布不一致。
  (3)癔症性视觉障碍,可表现为弱视、失明或管视等。一般突然发生,可经治疗突然完全恢复正常。
  (4)癔症性听觉障碍,可表现听力突然丧失,但听觉诱发电位正常。
  (5)梅核症(癔症球),病人常感到咽部有异物感或梗阻感,而咽喉部检查无异常。
  2。癔症性运动障碍
  (1)癔症性痉挛发作,常因心理因素或受到暗示突然发作,表现缓慢倒地,全身僵直或角弓反张。有时肢体呈不规则抖动、呼吸急促、呼之不应。一般无外伤或大小便失禁。发作一般历时数十分钟,发作结束后昏睡或双眼紧闭,发作可1 Et多次。.
  (2)癔症性瘫痪,可表现为偏瘫、截瘫或单瘫。被动活动常有明显抵抗,查体无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但慢性病例可有废用性肌萎缩。
  (3)癔症性失音症或缄默症 病人无唇、舌腭或声带之任何器质性病变,但想说话却发不出声或用极低而嘶哑的发音交谈,称失音症。如不用言语回答问题,而是作手势或书写表达意思,进行交谈,称缄默症。
  3.躯体化障碍 此症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部位。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应激引起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最常见的是胃肠道感觉(疼痛、打嗝、反酸、呕吐、恶心、食欲不佳等)、异常的皮肤感觉(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病人在此基础上,又附加了关于症状主诉的主观性,常坚持将症状归咎于某一特定器官或系统,而查体与实验室检查不能发现该器官、系统的器质性病变。.
  苏中华等通过对住院的44例男性癔症患者和195例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异性间癔症的性格、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等均各具特点。如男性癔症患者性格内向者77.3%,精神诱发因素以工作适应失调、经济困难、人际关系紧张,临床征象以情感爆发、行为障碍、幻觉妄想最为常见;女性癔症患者性格外向者53.3%,精神诱发因素以家庭失和与纠纷、人际关系冲突、宗教迷信,临床征象以情感爆发、转换性症状、朦胧状态和附体体验最为常见。提示临床时针对男女癔症患者的不同特点,搞好心理卫生,改善心理状态,避免心理创伤,对癔症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并发症]
  无特殊意义的并发症存在。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的意义在于排除或明确伴有的其他器质性疾病。
  李国良等(1998年)为寻找鉴别癔病性发作与癫痫发作的有效方法,对96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测及癔病诱发试验,结果提示24小时动态脑电图癔病诱发试验对癔病与癫痫的鉴别诊断的肯定的价值。王文清等报道,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可明确鉴别中枢盲和癔症性黑朦亦属此类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成功者。
  [诊断要点]
  CCMD-3对癔症及其主要不同类别的诊断提供了较具操作性的权威诊断标准,下面摘录其相关部分。

  癔症指一种以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不快心情,并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本障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
  1.癔症的症状标准 ①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综合征:a.癔症性遗忘;b.癔症性漫游;C.癔症性多重人格;d.癔症性精神病;e.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f。其他癔症形式;②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
  2.癔症的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3.癔症的病程标准 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
  4.癔症的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诈病。
有关说明:①癫痫可并有癔症表现,此时应并列诊断;②癔症性症状可见于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假如有分裂症状或情感症状存在,应分别做出后两者的相应诊断。
  (一)癔症性精神障碍 .
  1.癔症性遗忘 其诊断标准:①符合②对曾经是或仍然是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有部分或完全遗忘;③排除器质性遗忘,如头部外伤后的遗忘和意识障碍(中毒、癫痫发作,或其他急性器质性障碍)恢复后的遗忘。 、
  2.癔症性漫游 其诊断标准:①符合癔症诊断标准;②在觉醒状态,做无计划和无目的漫游;漫游中能保持基本的自我照顾,以及与陌生人简单交往(如搭车,问路),与其不深人的短暂接触看不出有精神异常;③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但不是癔症性多重人格;④事后有遗忘;⑤开始和结束都是突然的。
  3.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其诊断标准:①符合癔症诊断标准;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同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②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病人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③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已所欲,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境中的类似状态之外或系其延伸;④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⑤排除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性精神病 其诊断标准:①符合癔症诊断标准;②反复出现的以幻想性生活情节为内容的片断幻觉或妄想、意识朦胧、表演性矫饰动作,或幼稚与混乱的行为,或木僵为主。癔症性精神病的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或自知力障碍,对疾病泰然漠视。癔症性精神病的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周,其中可有短暂间歇期。癔症性精神病的排除标准:排除分裂症或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1)癔症性附体障碍 符合癔症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和以神怪或死者的亡灵等附体的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因此取代了自己的身份,可达妄想程度。癔症性附体障碍常见的有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这是一种在浓重的宗教或迷信背景下,由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为发病诱因的与文化相关的癔症,临床表现以神鬼、灵魂附体为主。病人常有癔症性格,有的已有过癔症发作史。应排除由巫师、巫医等通过祈祷、祭奠等仪式活动,自我诱导出现的附体状态。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的诊断标准:①符合癔症性附体障碍的诊断标准和症状的产生及内容都与作为诱因的心因和宗教迷信有关,可达妄想程度,伴有情感爆发、哭笑无常、暗示性明显增高,或癔症性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癔症症状;②有部分的或完全的选择性遗忘,可伴有虚构;③症状突然发生和中止,持续时间短暂。
  (2)癔症性木僵 其诊断标准:①符合癔症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②以木僵为主。
  (二)癔症性躯体障碍
  1.癔症性运动障碍 其诊断标准:①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②有躯体运动不能障碍,如肢体瘫痪、站立不能,或步行不能;③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生理基础;④排除器质性疾病。

  2。癔症性抽搐发作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和突然与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类似于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但并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应注意与癫痫发作的同病情况相鉴别。
  3.癔症性感觉障碍 其诊断标准:①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和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②有躯体感觉障碍,如失音、失明、耳聋,或部分或整个躯体的某种或所有正常皮肤感觉的部分或全部丧失(应标明触觉、针刺觉、震动觉、热觉、冷觉等);③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生理基础和根据排除器质性疾病。
  (三)混合性癔症躯体一精神障碍
  上述解离障碍或转换障碍的任何混合形式。
  (四)其他或待分类癔症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但不符合上述所列各癔症亚型标准的癔症。
  (1)Ganser综合征。
  (2)见于童年和青少年的短暂的癔症性障碍。
  说明:癔症较为突出的临床特点表现为发病有明显的心理因素以及由于此种因素引起的强烈情感体验;症状的产生可与患者的自我暗示或周围的暗示有密切联系,同样,症状的消失亦与此相关;患病前的人格特征多表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临床症状多样,可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而相应的躯体功能障碍却无有与症状表现一致的体征可以检出。如果表现有此特点,在除外相应的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即可以考虑癔症的诊断。 .
  [鉴别诊断]
  陈彦方教授在CCMD-3发布的同时主编出版了相应的使用手册一一《CCM,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一书,其中对癔症各部分相关的鉴别诊断有较明晰的表述,下面摘录其相关部分以供参考,后再附补充说明。
  CCMD-3描述的癔症性精神障碍是假定其起因于心理应激,即与创伤性事件、不可解决和难以忍受的问题在时间上有联系(即使病人有时会否认这一点)。各类癔症性精神障碍常在几周或几月后趋于缓解,若起病与创伤性生活事件有关,则更是如此。由于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可见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故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各点:由心因诱发;可接受语言暗示;充分排除可能出现癔症症状的各种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如果某些器质性疾病早期,损害的证据不易发现,则需进行较长时间随访才能确诊。有时需通过临床观察,等到治疗取得明显疗效,使症状完全消除才可确诊。
  癔症性遗忘的主要特点是记忆丧失,通常表现对于具有心理创伤或应激性质的近期事件存在部分或完全遗忘,通常为部分性和选择性的,且一般都围绕着创伤性事件,如意外事故或意外的亲人死亡。遗忘的程度和完全性容易变动,甚至每天可有不同。同时,不同检查者在不同时间的检查所见也不一样。尽管如此,但总有一个固定的核心内容在醒觉状态下始终不能回忆。与遗忘相伴随的情感状态变异也很大,一般表现为困惑、痛苦,以及不同程度地寻求被人注意的行为,但严重抑郁很罕见。本障碍以年轻人最为多见。常可伴发在当地无目的漫游,并有明显自我忽视。一般持续时间极少超过1—2天。
  (1)诊断癔症性遗忘时,应与下列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鉴别。
  工.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遗忘综合征:通常有神经系统障碍的其他体征,还有意识混浊的持续征象以及意识状态的波动。对当前事件丧失记忆是器质性状态的典型特征,与任何可能的创伤性事件或问题无关。
  Ⅱ.酒或药物所致黑蒙(Blackout):与滥用酒或药物的时间密切相关,且丧失的记忆难以恢复。Korsakov综合征的短期记忆丧失表现为即刻回忆正常,但短时记忆(2—3分钟)明显受损,这种情况在解离性遗忘中不存在。 .
  Ⅲ.脑震荡或严重头部外伤后的遗忘:通常是逆行性的,在严重病例也可见顺行性遗忘。解离性遗忘也常为逆行性,其鉴别要点在于解离性遗忘可经催眠或发泄加以改变。
  Ⅳ.最难的是与诈病者的蓄意模仿遗忘相鉴别,此时需对病前人格和动机进行反复详尽的评定。蓄意模仿遗忘常与一些重大事件或问题,如财产损失、战场死亡危险、可能服刑等有关。
  (2)癔症性木僵病人的行为符合木僵的标准,但检查和询问找不到躯体原因的证据。此外,如同其他癔症性精神障碍一样,有证据表明存在心理因素(如近期有应激性事件,或有明显的人际或社会问题)。癔症性木僵必须与紧张性、抑郁性木僵相鉴别。在紧张型分裂症的木僵之前通常有提示分裂症的症状和行为,抑郁性木僵的形成一般相对缓慢,因而从其他知情者那里获取的病史起决定作用。
  (3)转换障碍一词在CCMD一3中一般称为癔症性躯体障碍,意味着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所引起的不愉快情感,以某种方式转为以“躯体症状”的形式出现。因此,在诊断时必须注意排除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躯体疾病。有时癔症性躯体障碍(特别是瘫痪和感觉麻木)与难以解决的困难或人际关系问题相联系,则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状态。
  (4)诊断癔症性躯体障碍应与下列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鉴别。
  工。某些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多发性硬化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早期难以鉴别。例如多发性硬化症早期,病人可表现痛苦和寻求被人注意的行为反应,使鉴别非常困难。为了澄清诊断,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评定。总之,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病人,或家庭和社会关系正常、既往适应良好的个体,在做出本诊断时,应极为慎重。 ’
  Ⅱ.蓄意模仿的运动和感觉丧失,一般很难与癔症性躯体障碍鉴别。诊断取决于细致的观察及对病人的全面了解,包括人格、发病所在环境、康复或持续残疾的后果等。
  (5)癫痫可并有癔症表现,此时临床诊断不应采取“二者择一”的诊断“惟一原则”,以免漏诊。癔症性症状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假如有后两者典型症状存在,按照临床诊断的“就重原则”,应首先考虑后两者的诊断。
  (6)癔症与扮演性障碍的鉴别要点是,后者的症状出自故意伪造,但缺乏明确动机。这类病人为了获得疾病诊断和病人身份,往往要忍痛苦的检查和不愉快的治疗,甚至包括多次手术治疗。病人既不以此追求特殊利益,也不逃避任何法律责任,因而有别于诈病。癔症的症状或多或少与原发或继发性获益有关,并非故意伪造,因此不同于扮演性障碍和诈病。
  说明:诊断癔病,强调必须详细了解病史和症状变动过程、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关因素,仔细进行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其他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尤其是中年和老年首次出现癔病发作者,或本病与某些躯体器质性疾病并存时,诊断更应格外慎重。临床在做出癔症的诊断时,不要仅仅根据带有癔病色彩的症状,或者单凭暗示治疗暂时收到疗效,或疾病发展过程中暂时未检获器质性损害的体征时,就轻易做出癔病的诊断,这很容易误诊。如陈中鸣等分析56例首次住院诊为癔症的早期精神分裂症的误诊原因时,提示可能由于供病史者认为精神病就一定要有精神刺激的主观偏见,而牵强附会地提供一些所谓的“精神因素”,并且强调和扩大这些因素。导致病员对此“精神因素”产生感应性体验;而其中有24例在癔病样发作期加杂有某些精神分裂症症状(以被害、夸大较多),但由于其癔病样症状喧宾夺主,加之分裂症状不恒定、片断及消失快等特点,易造成误诊。因此提出在对于癔病发作兼有分裂症状者,诊断上应多从精神分裂症方面考虑,以避免误诊。而脑肿瘤、颅内出血、巨幼贫血、产后颅内静脉血栓、、破伤风等均有误诊为癔症的报道。邹霓更是集中举出因误诊为癔症延误诊疗措施而致死亡的7例病例(分别为结核性脑膜炎、胸膜间质细胞瘤肝转移、一氧化碳中毒、狂犬病、病毒性脑炎、急性黄疸性肝炎肝昏迷、脑出血各1例),应引以为诫。
  [防治方法]
  一、一般措施
  1.引导患者对症状不要过分关注 对症状如果过分关注,会通过自我暗示加重病情,延缓病程,在诊治、护理或家属照顾病人时,要引导病人对自己的症状不要过分关注,可以通过有规律的日程安排来适当转移患者的注意,可用“今天脸色好多了”等良陆暗示语,让病人关注自己症状逐渐减轻等积极的变化;可以诉说自己客观的不适,让患者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会这样那样的不适,没有严重疾病的存在,便不要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以此示范对“不适”的较积极的态度。
  2.避免不恰当的迁就 不恰当的迁就如允许病人延长住院时间,无必要的住院和休养,在家休息不做适当的家务等,类似“无病小养,小病大养”的做法等不仅无益于病情,反而容易强化癔症患者自己病情不轻的认同,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再则病人如果因为有了病人的身份得到实际的照顾和利益,会强化癔症的潜在的心理机制,反而会使症状持续存在,或在以后遇到困难时再次出现。
  3.避免过多不必要的检查 在鉴别诊断过程,我们强调不要轻易草率,以防掉进癔症诊断的“陷井”,而如果能够明确癔症的诊断,则不必要的重复的辅助检查应予避免,这同样容易不利于病人的不良的自我暗示。
  4.杜绝不良暗示 癔症病人有较高的暗示性,家属紧张的表情,医护人员不经意的谈论,都有可能使患者有自己病重或恶化的联想,这一点尤其需要患者家属的配合,必要的安慰、适当的关心和热切的鼓励有助于病情的好转,而无休止的慰问、车轮战式的探视反而适得其反。
  二、饮食调护
  提倡健康的规律的进餐习惯、不要盲目“进补”,是癔症病人饮食调护的原则。鼓励病人喜欢的饮食均可适当进食,丰富多样,而不要因为自己病了而使饮食安排因多种不必要的忌讳而了无趣味。下面食疗方可供选用。
  1.萝卜猪肚汤 取萝卜、猪肚各lOOg,洗净切块,香菇30g,茯苓50g,厚朴花5g,洗净,一起放人瓦锅内,文火煮1小时,放人紫苏3g,再煮10分钟,加盐调味,饮汤吃肉。本方功能健脾行气、化痰开郁,适用于属痰气郁结者。
  2.枣仁百合粥 先将酸枣仁60g炒熟后,与百合50g、大米400g同熬成粥,每次1碗,每日3次分食之。本方功能滋阴润燥安神,适用于阴虚脏躁者。
  3.百合炖猪心 将猪心半个切开洗净,百合30g,大枣15g,带心莲子30g浸水洗净后,加适量水,放人炖盘内,隔水蒸2—3小时,加食盐调味,食肉饮用。奉方甘润和中,养心安神。适宜于忧郁伤神者。
  4。枸杞炖水鸭 将水鸭半只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枸杞子30g,栀子3g,女贞子lOg,红枣8枚,黑豆(先用清水浸渍5小时)50g一起放人炖盘,加水适量,炖1小时左右,加盐调味,随量食用。本方功能补益肝肾,适宜用于证属肝肾阴虚者。
  三、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痰气交阻
  主症:精神抑郁,多疑善虑,胸闷胁痛,纳呆食少,太息频作,嗳气呕恶,咽中梗塞,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碍饮食,或可突然倒地,四肢逆冷,肢体呈痉挛性拘急僵直,双目紧闭,移时恢复。舌淡红,苔白或白腻,脉弦或弦滑。
  治法:化痰理气,解郁降逆。 ,
  方药:越鞠丸合半夏厚朴汤加减。香附、苍术、神曲、当归各12g,川芎5g,厚朴、半夏、苏梗、栀子、木香、白芍、陈皮、茯苓各lOg,甘草3g。气厥昏仆,肢冷僵直者,立即用通关散(牙皂角、细辛各等份研极细末)搐鼻取嚏。妇女乳房胀痛,加青皮;月经不调或痛经,加益母草、延胡索。方中苍术、茯苓健脾化痰,香附、厚朴、木香、苏梗、陈皮理气解郁,神曲消食化滞,当归、川芎理血。诸药配合,能化痰理气,以解湿、痰、气、血、食诸种郁结,使气机调和,更以白芍养阴柔肝,山栀清热,使郁热得清,肝阴得养,再加甘草调和诸药,共成化痰理气、解郁降逆之功。
  2.痰热互结 .
  主症:性急易怒,渴不欲饮,头痛面赤,尿赤便干,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烦闷欲死,或见昏仆倒地,肢体拘紧痉挛,或兼咯痰黄稠,舌红苔黄腻,或薄或厚,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理气解郁。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半夏、竹茹、黄芩、栀子各lOg,枳实、茯苓、胆南星、钩藤各15g,陈皮、甘草各6g,瓜蒌、李根白皮各30g。方中胆南星、半夏涤痰降逆,瓜蒌、竹茹化痰清心,茯苓、甘草健脾和中,再以苦寒之黄连、黄芩、栀子清热燥湿,枳实、陈皮理气降逆,钩藤清肝熄风,再以平肝降逆的李根白皮以除奔豚之苦,共成清热化痰、理气解郁之效。
  3。寒气上逆
  主症:形寒肢冷,精神困顿,少气乏力,时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烦闷欲死,舌淡苔白,脉沉或沉细。
  治法:温中散寒,理气降逆。
  方药:桂枝加桂汤加味。桂枝、白芍各lOg,肉桂、甘草各5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大枣10枚,生姜6g。恶寒肢冷较甚,面青唇紫者,加人参、附子。本方为仲景桂枝加桂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方而成,方中以桂枝加桂汤调和阴阳,温元降逆,再加龙骨牡蛎潜镇摄纳,使阳能固秘,阴能内守,共成温中散寒、理气降逆之效。
  4.痰瘀阻窍
  主症:心神恍惚,悲哀善哭,或突然失明,或突然失音,或突然耳聋,或突然肢体瘫痪,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理气涤痰,化瘀通络。
  方药:癫狂梦醒汤加减。桃仁、赤芍各20g,红花、陈皮、青皮、甘草各6g,川芎、柴胡、香附、半夏各lOg。暴盲,加夏枯草、决明子;暴喑,加诃子、桔梗;暴聋,加蝉蜕、菖蒲;暴瘫,加地龙、秦艽、鸡血藤。方中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柴胡、香附、青皮、陈皮行气破滞,降痰气之壅滞;半夏燥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共成理气涤痰、化瘀通络之功。
  5.阴虚脏躁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喜无常,时时欠伸,夜寐不安,或肢体震颤,或手舞足蹈,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舌嫩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润燥生津,理气解郁。
  方药:甘麦大枣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生甘草15g,浮小麦40g,枳壳6g,大枣10枚,柴胡、陈皮、郁金、黄芩各9g,生龙骨、生牡蛎、百合各20g,夜交藤30g。夜寐不安,加黄连、阿胶;潮热盗汗加知母、地骨皮;手舞足蹈或肢体震颤,加炙龟板、炙鳖甲。方中浮小麦、百合养心益气和阴,大枣健脾养血,柴胡、陈皮、郁金、枳壳疏肝解郁,配一味黄芩以清郁热兼保阴津,龙骨、牡蛎镇潜固阴而安神,夜交藤解郁安神,更兼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共成润燥生津、理气解郁之效。
以上方药,水煎服,每日工剂。
  上海周康教授认为癔症分阴阳两证,兴奋吵闹,阵性发作,或类似癫痫样之痉挛者属阳证,主以柴胡龙骨牡蛎汤;体诉频繁,夸张做作,出现神经衰弱的各种症状属阴证,按神经衰弱之分型论治(分心病、肝阳、郁症、阴虚、阳虚等)。可谓简明扼要。笔者认为,癔症气机逆乱的根本病机毕竟明显有别于神经症,其辨证论治应首辨虚实,一般病起突然,或有明显情志因素者,多为实证;而迁延日久,或素体阴虚脏躁,则多有阴虚不足之象。无论虚实,总需理气解郁,毕竟癔症根本病机便在于情志所伤,气机逆乱;而实证之辨治,总离不开气、痰二端,日久人络,或暴盲暴喑暴瘫等需兼活血通络为治。故理气化痰为必用之法。所谓“怪病皆由痰作祟”,诚如斯言。
  四、专病专方
  1.刘惠民癔症性“梦游”经验方 酸枣仁(生熟各半)24g,炒柏子仁、白术、茯苓、钩藤、生龙齿、橘络、天竺黄各9g,菟丝子、生鸡内金各12g,白豆蔻、淡豆豉、人参各6g,胆南星3g,山栀4。5g,灯心1.5g。水煎分服,另猴枣0.75g,玳瑁1.2g,羚羊角粉0,9g,共为细末,分两次冲服。全方采用养心安神、滋补肝肾为主,佐以清热豁痰、健脾和胃之法,收效甚佳。
  2.刘惠民癔症性木僵经验方 当归、肉苁蓉、枸杞子、天冬、钩藤各12g,熟地15g,大黄、胆南星各6g,炒酸枣仁36g,天竺黄、石菖蒲、柏子仁各9g,芦荟0.6g。水煎分服。另沉香、羚羊角各l。2g,共研细粉,分两次冲服。全方以攻实为主,补虚为辅,攻补兼施,攻实者攻结泄热存阴,补虚者。补气生津养阴。
  3.陈家扬小儿癔病方 生石决明15g,白蒺藜、麦冬、朱茯神、连翘、钩藤各6g,龙胆草、炒山栀、薄荷各3g,柴胡、生甘草各2g,木通1。5g。水煎分服。证属肝热受惊,惊则气乱,神不守舍,此方功能平肝清热、镇惊安神。
  4。半夏厚朴汤 半夏18g,厚朴、茯苓各15g,生姜12g,干苏叶(后下)9g。初病气郁偏甚者加香附、甘松;病久痰浊交结甚者加川贝、郁金、枳实;病久夹瘀者加桃仁、红花、水蛭;病久气虚者加党参、白术;痰郁化热者加天竺黄、海浮石、黄芩;神志迷乱或“神鬼附体”者加石菖蒲、远志、琥珀。症状缓解后服六君子汤以善后巩固。丁德正以本法治疗癔症104例,结果近期103例痊愈,显著进步1例,获愈最短时间为5天,最长为27天,以8—15天为多。远期良好者91例,大致良好者l例,难查下落者5例,患躯体疾病死亡4例。本方功能行气开郁,降逆化痰。[河南中医,1991;(3):20]
  5.蛭菖止癔汤 水蛭6—15g,石菖蒲、大黄各6--20g,郁金10--20g,丹参、茯苓各15g,白芍、远志各10g,甘草6g。实发且体健者加细辛、枳实,且加大方中水蛭、大黄剂量;常发体弱者去大黄,加龙骨、牡蛎、太子参;兼牙关紧闭,呼吸气粗,四肢颤抖者加钩藤、石决明、沉香。符俊治疗本病38例,结果痊愈28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6%。最少服药3剂,最多服药60剂,平均服药25剂,多数服药10--20剂即愈。[湖南中医杂志,1994,(3):16]
  6.甘麦大枣汤加减 甘草15g,浮小麦、夜交藤各30g,酸枣仁20g,大枣、合欢皮、百合、茯苓、郁金、柏子仁各10g。另加琥珀、甘草各3g(碾末生用冲服)。每日1剂,水煎分服。20天为1疗程。
易献春从1996年6月一1999年3月,运用本方治疗歇斯底里精神性发作38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随访观察,复于常人,并随访6月未见复发者为治愈,16例;症状有所减轻,或症状消失后又复发者为显效,10例;症状无变化为无效,12例。总有效率68%。
  7。益母草合剂 益母草30g,当归15g,大黄15g。月经不调,舌质暗红,脉弦者加苏木、香附、
厚朴、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兴奋躁动,行为失控,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者加用柴胡、芒
硝、黄芩。日l剂,水煎分服。连服15剂为1个观察疗程。陶荣芬用本方治疗难治性癔症工2例(其中
4例曾运用安定、泰尔登、谷维素、电针治疗,6例运用小剂量氯丙嗪或氯氮平联合健脑糖浆、养血安
神补脑液等治疗,2例奋乃静、多虑平联合电休克治疗,症状均未能得到改善),结果:痊愈2例(16.67%),显效5例(41.67%),进步3例(25.00%),无效2例(16.67%),总有效率83.23%。
  五、中药成药
  1.开郁顺气丸 方中主要药物为柴胡、青皮、陈皮、木香、槟榔、乌药、沉香、甘草、当归、白芍、半夏、茯苓、山栀等。功能理气解郁化痰,适用于属痰气交阻者。每次6--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
  2.归脾丸 方中主要药物有白术、人参、茯苓、黄芪、桂圆肉、酸枣仁、木香、远志、当归等。功能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癔症日久,证见心脾两虚者。每次6--9g,每日2次。
  3.金匮肾气丸 方中主要药物有附子、肉桂、熟地、淮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等。功能温肾助阳,用于症见寒气上逆者。
  其他习用者尚有刺五加片、逍遥丸、加味逍遥丸等,俱需辨证选用。 .
  六、针灸疗法及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除了传统的疏通经气的作用外,作为一种有特殊感觉的治疗方法,配合言语等其他暗示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在癔症的治疗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如臧明仁认为,治疗癔病性痉挛发作,木僵状态,朦胧状态,可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均用强刺激或用电兴奋加强刺激,也可用G6805治疗仪加强刺激强度,配合言语暗示收效甚佳;对癔病性瘫痪、痉挛、呃逆、呕吐等癔病发作者,以直流感应电兴奋治疗或针刺强刺激治疗。取穴应灵活应用,如对癔病性瘫痪和癔病性肢体挛缩的患者,尽量采用肢体上的穴位,如:内关、劳宫、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进行针刺或电兴奋治疗,电兴奋或针刺治疗的强度要大。电刺激适于癔病性躯体感知障碍的病人。一次电刺激治疗可能治愈。臧氏强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要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 ’
  对针灸(包括电针)治疗中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如张鸣九诊治癔病性运动、感觉、言语、听觉、视觉障碍共176例。采用电针治疗,穴位取百会、精神区(耳廓)、合谷、阳陵泉等穴,经1—2次治疗,其中痊愈172例(占97.7%),显进3例(占工.7%),进步1例(占0.6%)。疗效满意。张氏则认为电针治疗本身不但起到强烈的暗示作用,更主要的是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开通清窍。
  丁纯岩等报道用对穴超强电针法治疗癔病性肢瘫3工例,针1次痊愈者27例,占87.10%,针2次及3次痊愈者各2例,各占6.45%。具体方法是根据肢体瘫痪的部位,取相应的单(双)侧上下肢或单上(下)肢的对穴。上肢对穴为手三里对肩儡,下肢对穴为阳陵泉(或足三里)对四强(定位于髌骨上缘中点直上4.5寸)。用体针刺入后接6805—11型电针综合治疗机,采用断续波脉冲频率为每分钟30次的超强电流,开机后,使患者突感针刺肢体产生较大幅度的动作为佳,每次治疗5—10分钟即可出针,每日1次。要点是针感要强,必要时使病人感到忍受不了直至出针,电针使肌肉强度收缩,激发所须的动作。丁氏认为,电针能兴奋大脑惰性区以达到醒脑开窍、通经调络的作用。
  章慧英等报道电针治疗癔病230例,主穴取人中、百会、印堂、天突、膻中、鸠尾、足三里,配穴取合谷(双)、太阳(双)、涌泉。根据病人主要症状辨证取穴。每次选2个主穴,4个配穴或2个配穴4个主穴。进针得气后,接通G6805一Ⅱ型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频率4--12Hz,强度根据病人症状及耐受程度而定。实证输出量为强刺激,虚证输出量为弱刺激。如歇斯底里发作可加大刺激量至用电冲击疗法,电冲击每次不超过20秒,2次间隔时间30秒,最多不超过3次。电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时间为30秒,每工O次为1规定疗程。结果治愈196例占85。2%,进步34例占14.8%,总有效率100%,
提示电针治疗癔病疗效满意。认为电针可起到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作用,对有精神兴奋性症状的癔病病人可产生抑制使其安静,而对有抑制症状的癔病病人则可解除其抑制,缓解症状。
  管遵惠运用管氏过梁针法治疗癔症性瘫痪68例,治愈率达95.59%,总有效率98.53%。文中介绍了管氏过梁针的学术特点和具体方法,由于其深刺大椎穴等特殊针法必须要求对局部解剖非常熟悉,此处不作具体介绍,可参阅原文[针灸临床杂志,1999;(5):6]。
  李建波以内关穴为主治疗癔病,王长海用“井穴”(少商、隐白等)针刺法治癔症瘫痪等,严德庆主针(灸)四关穴治疗癔病,冷君以“十三鬼穴”为主治疗癔病等各具特色,效果满意。而对癔症性聋哑、失语、失明等应用针灸或电针法的成功报道也不在少数,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其他疗法
  (1)脐疗法(载于臧明仁编著《精神病的中西医治疗》) 处方1:吴茱萸(米醋炒)、陈皮、黑附子各30g,肉桂10g,丁香6g。诸药烘干,共研细末。过筛,加生姜汁调成糊膏,纱布包裹。处方2:吴茱萸、肉桂各30g,丁香6g,研为细末,过筛,用生姜汁调成膏。用法:敷神阙穴,再敷关元、肾俞穴。上盖铝纸、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阴寒内盛,结气从少腹向上冲逆,时发时止,状如奔豚之奔突。
  (2)耳压疗法 韩海生报道用耳压疗法治愈病38例。方法:取穴神门、脑干、皮质下、耳尖、枕、枕小神经、心、肝。每次治疗前选用探针探压耳区找出穴位敏感点,用胶布将冰片贴于敏感穴位上,每次选耳穴4--6穴,每日按压3--5次,每次2—3分钟,以感觉所压部位烧痛或酸麻却又能耐受为佳。发作期按压时间和次数适当增多,两耳轮换,3日更换1次,4次为1疗程。每一疗程后休息3—5天,接着进行下一疗程治疗。结果:痊愈21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认为神门、脑干、枕、耳尖、枕小神经穴具有镇静安神、熄风健脑作用;皮质下具有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肝具有熄风开窍、舒筋止痉作用;心具有宁心安神、疏经活络的作用。以上穴位共同作用达到镇静安神、熄风止痉之目的。采用冰片作压耳药物,取其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作用。

  (3)穴位注射 周金华等报道用丹参液注射于患者双侧内关、神门穴各0.5ml,并配合按摩双侧合谷穴治疗癔症性晕厥取得良效;安英心等报道用当归注射液注射复音穴(颈前正中环甲膜前端中点)配合中药治疗癔病性失语20例,方法:采用当归注射液lml注射复音穴,同时诱导患者发音,并于治疗后均给予复音代茶饮(姜竹茹、金银花、橘络、桔梗、合欢、薤白等)口服以配合巩固疗效。结果1次治愈18例,占90%,经2次治疗后恢复1例,1例第3次始配合廉泉穴,膻中穴针刺2次治愈。
  此外,有报道电调治疗者、有局麻经浸润麻醉者,丰富多彩,限于篇幅,未一一介绍。
  七、心理治疗
  陈彦方等认为,心理治疗是癔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充分治疗对防止症状反复发作和疾病的慢性化十分重要。一般应在门诊接受治疗。有自杀、白伤、严重冲动危险,或需同时应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结合药物治疗,以缓解危机状态时需要住院治疗。注意限定住院时间,并强调在集体环境中治疗。心理治疗参照以下原则: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缓解痛苦,给予一般性支持;转变病人观念,除应用行为疗法外,可结合作业性治疗,增强应对能力;增强病人的认知能力,改善个性,解决冲突和转变态度;恰当应用理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暗示治疗,尤其对反复发作者应根据病情采用心理治疗、药物和物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不宜采取简单的言语暗示;在诊断明确后,应尽可能避免反复检查。询问病史或进行检查时,必须防止暗示引发或强化症状;鼓励病人承认和面对应激或困难,但没有必要使病人将应激与当前的症状相联系;建议病人进行短暂的休息并脱离应激环境,恢复正常生活,但不要长时间休息或躲避各种活动;对癔症性症状可选用针刺或电兴奋刺激等物理治疗;可采用分组治疗、成双治疗及家庭治疗的形式进行治疗。
  1.个别心理治疗 几乎适用于全部癔症患者。而实际上常常与其他治疗方法并用,以提高疗效。个别心理治疗这种治疗方法一般分共情、渲泄、讨论等阶段进行,共情: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发展史、个陆特点、社会环境状况、家庭关系、重大生活事件及患者对事件的具体心理感受,要求做到“感同身受”,使患者对治疗者非常信任。渲泄:让患者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痛苦、疏泄其积怨和愤懑,要求治疗者要耐心严肃地听取,可加以适当诱导,既不随声附和,也不批评指责。讨论:与病人共同找问题、分析问题,共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治疗者不要将自己的认识、观点强加于患者,强调让患者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此选择的得失完全负责,而治疗者则始终要求患者学会按功能性、建设性的原则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暗示治疗 是治疗癔症的经典方法。暗示疗法方式很多,此处介绍杨德森引进的诱导疗法:以乙醚0。5ml静注,并配合语言暗示,告之嗅到某种特殊气味后老病便会发作。然后任其发作,发作得越彻底越好,待其发作高峰期过,以适量蒸馏水胸前皮内注射,并配合言语暗示,称病已发作完毕,此针注射后便可以除根绝迹了。这种先诱发出其症状再终止其症状的暗示疗法,比通常只打一支蒸馏水的暗示疗法效果要好,可使患者相信医生既能“呼之即来”,便能“挥之即去”。曾有过手术全麻史的人不宜使用此疗法,因为已有了麻醉经验。另外,孕妇忌用,经期慎用,因个别病例中乙醚曾引起子宫收缩。暗示疗法适用于那些急性发作而发作频率不高的患者,常可收到戏剧性效果。
  3.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是行为疗法之一。通过系统脱敏的方法,使那些原能诱使癔症发作的精神因素逐渐失去诱发癔症的作用,从而达到减少甚至预防癔症复发的目的。先让患者倾诉与发病最有关的精神因素、内心冲突,并与患者一起按刺激量的强弱分级(一般分十级)。同时训练患者学会全身松弛,学会全身松弛后开始脱敏。最初一级脱敏是可以短时间播放精神刺激的录音或录像,或让患者闭目想象那种精神刺激的场面,当患者稍感紧张不安时,停止播放,或让患者抹去想象,全身放松。如此多次反复,由于交互抑制的原理,使这种刺激不再引起患者的紧张不安时进入下一级脱敏。以后逐级增加刺激量,直到最后完全沉浸在精神刺激的录音、录像或想象之中时仍无明显的情绪反应为止。然后再迁移到现实生活之中,使患者能逐步适应充满精神刺激的现实生活,正常地工作学习。系统脱敏疗法的近期效果与暗示疗法相似,但远期疗效优于暗示疗法。而且这种疗法的效果不受患者个性、暗示性影响。

  4.中医综合暗示法 臧明仁通过复习中医文献,认为《内经》时便明确提出暗示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灵枢》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又如《素问》曰:“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可见中医学在2000年前就十分重视心理暗示治疗。由于癔病患者具有高度暗示性特点,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同时,要抓住病人迫切希望治愈的心理特点,故在施用具体治疗措施时,应把语言暗示伴用治疗手段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进行最常见语言暗示的同时,再用注射用水皮内注射或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也可针刺人中合并其他穴位;而中药龙胆草、黄连研细末细嚼慢咽,然后再吞服等暗示治疗,收效颇大。其他如檀立等报道语言一按摩暗示治疗癔症性截瘫36例;张秀芬等的神经干拨疗法治疗癔病;富光臻等穴位封闭治疗癔病失音均是较成功的中医综合暗示疗法的应用。
  八、西医药治疗
  相对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作用有限,但临床实践中药物治疗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首先,癔症患者除了典型的发作以外,常常伴有焦虑、抑郁、衰弱、疼痛、失眠等症状。这些症状和身体不适感往往成为诱使患者癔症发作的自我暗示的基础。先用相应的药物有效地控制这些症状,对治疗和预防癔症的发作无疑是有益的,尤其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环,药物治疗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次,对癔病性情绪障碍或意识障碍者,兴奋躁闹不休、接触困难者,难以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关系,患者又不易接受暗示治疗者,此时应采用药物对症治疗。具体可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肌注氯丙嗪25—50rag或氟哌啶醇5一lOmg,也可鼻饲或口服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对癔病性躁动、兴奋难以管理者,可住院给予胰岛素低血糖疗法等治疗。癔症发作控制后,可给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以巩固疗效。
  九、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癔症方法多样,效果较好。由于癔症以心理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而癔症性精神病等结合适当的西药治疗则可尽快控制症状,有利于心理治疗的实施;而中医药的治本理念,针灸、电针、按摩推拿等特有的异感,均特别有利于加强和发挥暗示治疗等心理治疗的作用,因而取得良效当在情理之中。不过,深度的心理治疗,不成熟的处世方法和应对模式的改变等长远的治疗目标,又远非单纯的中医药加西医药治疗所可胜任,我们在为取得成绩而兴奋的同时也应有一份清醒理智的认识。
  袁玉民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癔病性瘫痪1893例,获得满意疗效。其治疗方法如下:针刺治疗:选用普通针刺法或电针疗法,普通针刺法选涌泉为主穴位,或曲池、外关、足三里、悬钟等穴位,进针后捻转提插,使患者感觉恢复,再活动患肢,同时加强语言暗示,留针一般3—5分钟。1次未能治愈者,间隔3—7天再行第2次治疗。电针疗法:通电后患肢随着电流的刺激而收缩或颤动,并让患者看到治疗效果以加强暗示作用。经针刺治疗后进行功能锻炼,嘱患肢体抬高,屈伸活动,直至下床独自行走,力争短时间内达到活动如常。心理治疗: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启发、教育和暗示,常用解释法、保证法。心理治疗要贯穿治疗全过程。良好的态度,细致的检查,耐心的诱导,是心理治疗成功的关键;结果近期治愈1360例(97。60%),其中针刺1次治愈953例(68.4%),好转20例,无效13例。远期疗效,1984年对1968年前治愈的55例,1960—1978年治愈的70例进行随访,125例完全恢复健康,无复发者98例,复发23例,患肢遗有酸麻痛者4例。
  杜和韵采用按摩加心理疗法治疗癔病18例,疗效显著。治疗时让患者平卧,术者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人中、百会、膻中、气海、中冲、内关等穴,按压时由轻到重,缓缓按揉,至患者苏醒。同时采用言语暗示,以良好的语言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等精神压力,部分患者可予西医能量合剂类药物辅助治疗。杜氏认为,人中、百会同属督脉,可理气苏厥,醒脑开窍;配膻中、气海二穴上下呼应,使气机通畅,营卫通达全身;佐内关、中冲通手厥阴经之络脉,而系于心包,可补心气,养心神。同时通过与言语暗示帮助患者由消极转为积极,调动自我意识,调节机体生理功能,配合心理治疗更好地达到治疗目的。
  李桂松等用针刺并语言暗示治疗癔病性失音39例,针刺疗法取穴:上廉泉、双人迎、天突、双通里。操作:病人取仰靠坐位或平卧位,全身放松,消毒后选30号1.5—2寸毫针针刺。上廉泉穴向舌根方向刺人0。5一O.8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人迎穴避开动脉缓慢进针,刺人0。2—0.4寸;天突穴从胸骨窝进针,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人0。5—1寸,以针感气流下行为度。以上均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分钟,行针3—5次,留针过程中鼓励患者练习发音,每日1次。在进行穴位针刺前或针刺的同时进行语言暗示。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因,将指导性的语言说与患者,或在与陪人对话中让患者听到,形成间接暗示。也可在治疗中通过针感加以语言暗示。要让病人知道此类病症系功能性改变,而不是器质性问题,使病人相信这种疗法完全可以将疾病治好。结果:39例患者痊愈34例,占87.2%(其中1次治愈28例,2—3次治愈6例);显效4例,占10.2%;无效1例,占2.6%。总有效率97.4%。类似治疗方法尚有李艳梅等针刺加开导情感治疗癔病性失语15例,经1至3次全部治愈的报道。
  马孝魁等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癔症30例,病人经西医方法确定诊断后,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为主,如精神兴奋者辅以小剂量精神安定药(奋乃静2~4mg)。中药以顺气导痰汤加减为基础方:药用黄连、枣仁、远志、菖蒲、郁金、陈皮、半夏、枳壳、甘草、木香、茯神、胆南星、朱砂、琥珀。脉实舌红苔黄便干者加大黄,兴奋躁动不眠者加生赭石、磁石、珍珠母,悲伤欲哭、胆小害怕者合甘麦大枣汤。水煎服,日1剂,3日为1疗程。结果30例中平均1.5疗程,痊愈者14例,显效者10例,进步者4例,无效者2例,有效率90.3%。认为用小量的精神安定药控制部分精神症状以达治标目的,用中药清热泻下、理气解郁、化痰安神等法使病人整体功能得以调理以达治本的中西药合治,具有疗程短、缓解较彻底、复发率低等优点,并可避免单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造成锥体外系等副作用,也可避免单用中药不能及时地控制精神兴奋症状的不足。
  许景亮用中西医结合“疗程暗示法”治疗癔症性肢体瘫痪13例,取得1周内治愈9例、2周内治愈3例、3周内治愈1例的良好效果。其方法如下:由有高年资医生参加的“教学式”或“交换意见式”在床边“分析”,作出肯定的“病”的结论,把病情描述成“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完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疗程)逐步治愈的”。静脉点滴维生素C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口服B族维生素及小剂量镇静药物,在患肢选穴针灸(可选择反应强烈的电针)、理疗,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同时语言暗示:“随着药物进入体内,针灸所产生的酸麻胀感等,患肢功能会逐步好转”。依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以5—7天或7—10天为工疗程。治疗期间多查房,暗示:“确实比昨天好多了”,“晚上好好休息,明天的情况比今天还会更好”等。出院后可给予口服药物“巩固”疗效,复诊时进一步心理疏导,暗示病人“没有后遗症”、“不会复发”。
  尚有许多的文献报道未有节录,可谓各有各的精采,从这些成功的方法,似乎都可比较清楚地了解不同治法的特点和局限,充分利用综合治疗扬长避短。如许景亮能创用自己的,结合了目前的文化氛围中患者对自己疾病可能的认识和对中西医药治疗方法的理解和期待的新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方法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比这种方法本身更为重要。

  [研究述评]
  (1)CCMD.3同CCMD-2一R及以前版本在神经症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吸收了许又新等教授的意见,将癔症从神经症系列中独立了出来。这是现象学原则在精神病学中的进一步体现,我们有理由期待,这种“描述性定义的发展,将促进病因病理学等许多问题的解决。在实践上,歇斯底里与诈病(注意与概述部分所引用景岳全书中“诈病”含义的不同)的区别,歇斯底里与多种神经科疾病的鉴别诊断、歇斯底里的特殊治疗,都将更有效发展”(许又新语)。
  (2)癔症的诊断有“陷井”的说法,临床上需仔细排除有无器质性疾病的存在,而且有必要追踪观察,往往一些疾病在发展初期可以仅有癔症样的症状表现,易误诊为癔症,随着疾病的发展,可以检获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进一步呈现出来时,要及时修正诊断,以免贻误。
  (3)癔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尤其是暗示治疗更是经典治疗方法。作为有悠久历史的临床医学,中医学有着丰富的有效的(包括心理治疗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在现阶段中,由于中医学与主流文化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和差距,临床应用中要多作适当的改进,灵活运用。各地学者总结了不少经验,总之,有意识地主动地在癔症的中医药治疗实践中结合灵活多样的暗示治疗,是各地取得较好疗效的共同学术特点。
  (4)上述许景亮“疗程暗示法”的创造性及其方法学应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即立足于当前主流文化中患者对中医、西医各自认识及有关疗效的期待,结合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对有关疾病的认识及学术研究进展,创立行之有效的新的(心理)治疗方法,应该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的一个值得关注和予以肯定的不可或缺的方向,即中医、中西医结合应该是更广阔范围的文化意义上结合和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现在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范畴之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